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书籍读后感

时间:2022-09-19 20:14: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书籍读后感大全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籍读后感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籍读后感大全

书籍读后感大全1

  活着,短短两个字,不禁引人深思,这背后的故事。正因为每个人活着的方式不同,境遇不同,才成就了一段段不同的故事。一个人活着,是一段故事;一群人活着,则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读完余华作品《活着》,一声叹息......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这是一个历经人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的戏剧。

  余华笔下的这个故事,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那一代人的活法。享受生活,诗和远方,这些现代年轻人所追寻的,对那时的他们而言,甚至连词汇都是陌生的。而人名公社、工分等等词汇我也是从这本书第一次得知。主人公福贵,从仗着祖业不可一世的纨绔子弟,沦落至为三餐温饱而奔波的普通农民。而后又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所有亲人一一离他而去。他送走了所有最重要之人,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伴终老。书中的故事的确让人有一种悲痛,甚至说是一种苦难,但作者所采用的叙述方式确让我们感到平静,几乎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话家常,讲述家人的故事,他们曾经生活过,然后他们死了。

  余华在麦田新版序里这道这样一句话:“《活着》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的确,在我们看来福贵这一生的确过于悲惨,但在福贵自身看来,他和他们有许多的经历,或快乐,或悲伤,或恐惧,他们经历过了,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归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点儿,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点,但最终都殊途同归。曾经的我一直害怕讨论死亡的话题,我没有经历过,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对至亲在面对自己死亡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但是如今我却有点看明白了,就像福贵说的“人是早晚会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开始想想自己的这一历程该如何去度过。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着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生活永远是自己的感受,别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强求别人,也别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暂飘渺的一生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从有了人类开始,大家就在探讨生死的问题。就在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发,但各种情景只能由自己去体会,去成长,去经历。

  《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福贵在生活的磨难面前,没有屈服,没有放弃生的勇气,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坦然面对。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个人所要学的,生活再难,我们也要勇敢的活着。原来,《活着》便是最美好的幸运,亦是最大的勇气。

书籍读后感大全2

  此书收录了史铁生的部分代表作,包括12篇小说和2篇散文。这让过去只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过《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节选)的我了解了他的`更多作品、重新认识了这位出色的作家。

  最令人惊喜的是,读这本书时发现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竟然有很多风格幽默的作品。比如下乡插队相关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描绘都十分用心,生动有趣地呈现出一幅幅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图景。《宿命》的悲剧,他却用诙谐幽默的叙事和推理以路上一只茄子和狗放屁的一声闷响造成的人生变故展示了命运安排的精巧和无情。在《B+X》中他对数字595和630的解读方式令人既捧腹又惊叹。还有,他的作品不乏意外结局和戏剧性巧合,峰回路转或是事与愿违的结尾常常出现,偶尔让人想起欧·亨利的小说。

  当然,史铁生有很多悲剧题材的作品,特别是,宿命论在很多作品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原罪》中的十叔、《命若琴弦》中的老小瞎子们、《来到人间》中的小女孩都是一出场就是残疾的设定;而在《宿命》中莫非则是怀揣着远大理想、蓄势待发,在即将走上华丽人生巅峰的时刻突然遭遇变故,终身残疾;《往事》中的吴夜比莫非好一些,算是替莫非圆了出国留学的梦,却终究在事业有成的美好时节踏进了那道电梯没下来的门,踏进了生命的尽头。这些悲剧人物无一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也无论如何不可能有别的救赎之路。十叔的白色楼房梦碎,老瞎子苦弹一辈子琴弦后得知治眼睛的方子竟是一张空白纸!然而,这还不是悲剧的最终版本,悲剧最高级的版本是,得知一切都是命运的玩笑后,仍旧不得不去维系那个虚无的信念、那个永远到不了的盼头。命运的神情有多骄傲,人的恨就有多强烈,无可奈何也就有多深切。他在《我与地坛》中剖析了人世间命运差别存在的必然性,这也许正是对上述人物宿命的回答。

  但是,不幸的命运,不一定要以死来解决。他在《我与地坛》中说了:“你说,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所以十叔在白色楼房幻灭后开始吹泡泡,要吹很大很大的;老瞎子悟到当年自己的师父之所以把一千根琴弦记成八百根后,也很快告诉小瞎子要弹断一千二百根才够!史铁生也一样,从为了写作活着,到写作是为了活着,感悟到是活着的欲望支撑着脆弱的生命。所以,“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此外,史铁生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哲学的探讨,比较深奥,个人能力有限暂时无法完全解读,希望有朋友来指教、共同交流。

书籍读后感大全3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证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奇迹。

  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会看到: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地降落在阿甘的脚下。我想,这其实正是影片在暗示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纯洁、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经腿有残疾,于是,阿甘的母亲就不得不为她心爱的儿子套上一个笨重的铁架,以辅助他行走。于是,每次放学后,同伴们就会在路上讥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赶着阿甘向他扔石头。往往这时,那位女同学珍妮就会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惊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挣扎着爬起……渐渐地,铁架子便不在束缚着他,最后他奔跑如飞了。同伴们追不上他,只能眼睁睁的巴望着而束手无策。这,应该说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进了橄榄球队,以后又进了大学并最终顺利毕业。不久,他参加了yz。在越南战场上,阿甘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珍妮的嘱咐:“打不过,就跑。”阿甘于是转头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这里,观众大概都会发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来返回去救出负伤的战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战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也许,曾经,有的人常常会感觉到生活的负担过重,就因为面前的困难重重,而整天垂头丧气、郁郁寡欢。而阿甘呢,信念是这样的单纯,目标又是这样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穷山恶水,但阿甘也绝对能够以一颗平常的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从而达到生命之巅、获得自己最终的辉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人生,那就是母爱;阿甘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他可以为了纪念死去的战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虾业……

  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yz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一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

【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书籍读后感01-18

心理书籍的读后感03-16

心理书籍读后感08-18

职场书籍读后感08-07

革命书籍读后感03-31

管理书籍的读后感03-31

护理书籍读后感08-21

科普书籍读后感12-12

教育书籍读后感12-13

少儿书籍读后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