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苔丝读后感

时间:2022-07-22 14:24:3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苔丝读后感(通用20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苔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苔丝读后感(通用20篇)

  苔丝读后感 篇1

  这是第二次重温这本书,感触依旧颇多。

  苔丝,一个纯洁美丽的农家少女,因为家境贫穷而去投奔“假东家”亚雷克,不料后来却被轻浮的亚雷克玷污。落寞的苔丝遇上了克莱尔,两人相爱后,却在新婚之夜因苔丝向克莱尔吐露了这件事情后惨遭克莱尔抛弃。心灰意冷的苔丝再次碰上了已经成为传道士的亚雷克,最后只能屈身于他。没想到克莱尔事后深悔前来寻找苔丝,为了爱情苔丝毅然杀死亚雷克与克莱尔一同逃离,到最终被捕后获刑死去。

  读罢,不仅深深为苔丝叹息。在那个所谓的“文明社会”中,善良的人惨遭伤害,而犯下恶行的人却可以逍遥法外,最终结果是造就一个纯洁无辜的社会的牺牲者。

  这是否是那个时代的使然?可我同时也为苔丝的爱情感到不平,为克莱尔的懦弱和决绝深感痛弃!世俗的偏见至今也是存在的,可是如果苔丝能够生活在如今的时代,那么她的遭遇会不会好一些?这个实在是未知。

  哈代用诗一般的文笔描写出了一个敢于大胆追求和争取爱的权利的女性,在她身上闪烁着敢于冲破旧礼教的一切束缚的反抗精神。她坚忍的承受着生活对她的一连串沉重的打击,在艰难困苦中从不祈求神灵,从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这是我佩服因苔丝的地方。

  但是,她的反抗精神也是很不彻底的,也有顺从命运安排的一面,有以自己牺牲为态度去接受一切的时候。因为把自己的希望和幸福全部维系在克莱尔的爱情上,所以导致了个人反抗的失败和个人追求的破灭。

  在这本书中,我还要赞叹哈代,因为他不仅将苔丝这个人物最生动的体现了出来,在塑造其他人物时,像是描写亚雷克成为传教士后再次坠落的过程的这一讽刺,作为对立面来突出苔丝的纯洁与善良;通过对克莱尔自私行为的讲述,来反衬出苔丝对爱情的不顾一切,这种细腻的手法着实珍贵。

  而在最后,钟声响起,当那面黑旗缓缓从杆子上升起时,我深深沉默了。那是苔丝的死刑,执行了……

  苔丝读后感 篇2

  《苔丝》内容概要:小说女主角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由于家境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劝说,跑到地主庄园去做工,被地主少爷亚历克奸污,怀着身孕回到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场当挤奶工,在那里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淇·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一心呼唤带来的却未必是意中的人儿,注定要爱的人在该爱的时候大多不能出现。一个十全十美的整体的两半并没有恰到好处的时刻相遇,那迷失的一半还在世界上孤零零地游荡,浑浑噩噩,全无所知,直到延误了时机。而从这种糊里糊涂的蹉跎之中便生出了种种焦虑、失望、恐惧、灾祸和种种离奇的悲欢离合。用作者哈代的一首《最后的菊花》,为苔丝送别:悠长的夏季中太阳总高叫,催促着轮生的绿叶和鲜花。说它在为花儿们竭力效劳,可为何始终没有唤醒了她。寂寞的花来迟了她的娇艳,她早已蹉跎完季节的荣华。莫奈何她只能瑟缩在风前,一任那狂风和暴雨的吹打……

  哈代以小说女主人公苔丝的悲惨命运替西方悲剧作了一个形象的阐释:苔丝本是一位纯洁美丽又非常勤劳的农村姑娘,她向往人生的真和善,但又时时遭到伪和恶的打击。苔丝的悲剧始于为了全家人生计去远亲家打工,却因年幼无知而被亚雷骗去了处女的贞操,成了一个“堕落”的女人,受到社会舆论的非议,把她看成不贞洁的罪人;苔丝后来与青年克莱相爱,又因为新婚之夜坦诚有污点的过去而被丈夫遗弃,而与近在眼前的幸福失之交臂;出于高度的家庭责任感和自己牺牲精神,苔丝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象游丝一样敏感,象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苔丝读后感 篇3

  《苔丝》是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1891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初次接触到《苔丝》是在“英语听书”app里面听到的,一下子被女主的声音吸引,胆怯、自卑但是很有自己的主见。后来又观看了电影版的《苔丝》,近三个小时的片子,内容比较沉闷,没有一次性看完,分两次看完。小说与影片略有不同,难分伯仲。

  小说开头讲述的是身为贫困家庭中长姐的苔丝既要照顾家中的弟妹,还要操心自己无能的父母,事事为家庭考虑。由于牧师告知父亲自己家族原为衰败的德伯贵族,于是,父母要求年轻的苔丝以此作为机会攀附一位有钱的亲戚,并通过姻亲关系改善整个家庭的现状。

  起初苔丝并不愿意,但是考虑到家中窘状,苔丝收拾得干干净净,到村另外一头的贵族德伯太太家去攀亲戚,接待她的是德伯太太的儿子亚力克,一个轻浮的贵族男人。待苔丝回家以后,亚力克马上写信给苔丝父母,表示可以为其提供一份养鸡的工作,苔丝母亲欣然答应。于是她整理行装到德伯太太家打工,在德伯太太家工作的这期间,年轻的苔丝工作认真,在一次聚会后返家途中卷入了一场争吵中,她想摆脱,正好亚力克骑马经过,于是亚力克带着年轻的苔丝离开了,亚力克带着苔丝来到了英格兰最古老的森林,森林中都是迷雾,他们在森林中迷路了,就是那晚,亚力克玷污了苔丝,从此苔丝的命运发生了转变。

  可怜的苔丝未婚先孕,并未接受亚力克成为他情妇的建议,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德伯太太家,回家后她被村里人非议,被父母责骂,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面对这些,她开始变得沉默,喜欢黑夜,喜欢独处。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她慢慢地走出来了,她决定重新上路。这次,她朝村子的另外一头走去,走到了一个牧场,在那里她得到了一份挤牛奶的工作,也是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挚爱安吉尔,一个牧师的儿子,他们年级相仿,互相被对方吸引,慢慢地他们陷入了热恋,双方都以为对方是最纯洁的,最美好的,最可爱的人,那时的他们拥有天底下最感人、最真挚的爱情。苔丝太爱安吉尔了,太害怕失去他,以至于始终无法将自己的过往完完整整地告诉安吉尔,尽管她已经在心里已经告诉了他上千遍,可是就是无法向他开口。安吉尔爱的真诚,终于他向苔丝求婚了,苔丝内心充满了喜悦,但是又无法完全真实的面对安吉尔,她兴奋、犹豫但是还是选择了拒绝,直到幸福超越理智,她接受了他的求婚,在去教堂的路上她还做着剧烈的思想斗争,要将自己的过往告知安吉尔,安吉尔却说婚后再说。新婚之夜,他们互相向对方坦白自己的过往,她原谅了安吉尔的过往,但是安吉尔知晓她的过去以后却愤怒了,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觉得苔丝不是他心目中完美的爱人了,顷刻之前他对她充满了厌恶。为此,安吉尔远赴巴西,任苔丝自身自灭。

  被抛弃后的苔丝不不得再次回到家乡,在农场做着各种苦力,冬天挖藕,秋天收麦子,每天工作很长时间,工作占据了一切,唯一的心里安慰就是给安吉尔写信,她满怀希望地给安吉尔写了无数封信,希望得到他的谅解,但是安吉尔都没有回复。就在这时,父亲去世,家里的房租到期,家人无地可去,苔丝母亲这时选择寻求亚力克的帮助,亚力克给与苔丝家帮助的前提是让苔丝做他的情妇,年轻的苔丝被生活逼的没有办法,最终做了亚力克的情妇,母亲及弟妹得到了居住地,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这个时候,安吉尔从巴西回来,他看到苔丝给他写的信,意识到自己的无情,决定重新找回苔丝,他去到苔丝的家乡,找到了苔丝的母亲,苔丝的母亲将苔丝现居住地告诉了安吉尔,安吉尔赶赴苔丝所在地,得到的却是她已经属于别人了,他带着失望离开,却让她伤心不已。

  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苔丝杀死亚力克,穿戴整齐前往车站寻找心爱的安吉尔,见到安吉尔,她向他诉说对他的思念及爱,知道自己即将接受法律的制裁,这个时候的安吉尔却淡然了,他带着苔丝去逃亡,他们一起在野外留宿,偷溜进富人家去过夜,他们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最后在黎明到来之前,警察来了,带走了苔丝和安吉尔,最终苔丝被处以绞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部长篇小说写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就是生活在那个时期,她敢于个走出去参加劳作,自力更生,虽然年龄小,受到了一些引诱,但是她善于反思,发现自己不爱亚力克,她勇敢地选择离开,自己独自承受旁人的白眼,分娩的痛苦,贫困的拷打;当她遇到所爱,她奋不顾身,不惜杀害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虽然那个人曾经带给自己那么多的痛苦,但是在危难之际,只有他给予她帮助。她选择干净地活着,她的爱情里面没有其他人,只有她和心爱的安吉尔。

  纵观苔丝短暂的一生,她是一位可怜的、悲苦的女性,但是就是这样一名女性,她始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她渴望活的有尊严。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苔丝,读苔丝,还是有借鉴意义,作为一名女性,在一个思想更加开放、包容的今天,我们应该要活的更加自己,要遵从本心,生活中除了有家庭、工作,还应该有自己、有尊严地活着,不做别人的依附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尽管生活会很苦很累,但是做自己才最精彩。

  苔丝读后感 篇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故事发生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

  故事中的主人翁是美丽勤劳的少女苔丝,出生在这样一个破败的家庭中,父母偶然听说是贵族后裔,就抓住这本虚无的救命稻草,企图巴结同宗(其实是买来贵族姓氏来半点门面的暴发户)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种背景是时代的折射,一匹马对于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意味着什么东西呢?看看原文吧:

  苔丝大惊失色,跳下车来,看见了可怕的事情。呻吟声是从她父亲的可怜老马王子口中发出来的。……邮车的尖把就像一把利剑,刺进了不幸王子的胸膛,它的生命的热血像溪流一样从伤口喷射而出,带着咝咝声落到地上。

  苔丝在绝望中跑上前去,用手捂住那个洞口,唯一的结果只是她的脸上和裙子上都被喷上了殷红色的血迹。后来她只好站起来绝望地看着。王子也尽力一动也不动地坚强站着,直到突然倒在地上,瘫成了一堆。

  看看原文这样对于生命的惊心动魄的描写,我们就分明地感受到作为家庭中长女的苔丝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损失时,简直是天塌下来的恐惧与担心。而正是处在资本经济上升时期的特殊背景造就了苔丝一生悲剧命运。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母亲的一再撺掇下,她被迫盛装前往寻亲之路,正是在一种貌似轻松的场景描写中开始讽刺意味的人生描写的:

  在约好动身的那天早上,天还没亮苔丝就醒了——那时候正是黑夜即将天亮的时刻,树林里静悄悄的,只有一只先知先觉的鸟儿在用清脆嘹亮的声音歌唱着,坚信至少自己知道一天的正确时辰,但是其它的鸟儿却保持着沉默,仿佛也同样坚信那只唱歌的鸟儿把时辰叫错了。

  在阿历克·德贝维尔家,苔丝的命运得到了极大的转折,也是她的恶运的开始,在这儿,在她还没来得及开放的时候,她就像一朵花任由恶劣的摧残了,连作者写至此,也情不自禁地发表了一段独特的感慨。我们先看她的感受的描写吧:黑夜深沉,他隐约看见的只是脚边一片暗淡的白影,表明那是穿着他的衣服躺在枯树叶上的苔丝的形体。周围的其它一切都像夜一样的黑暗。德贝维尔弯腰俯身下去;他听见了均匀的轻轻的呼吸声。他跪了下去,把身子俯得更低了,他的脸已经感觉到她的呼吸的温暖了,不一会儿,他的脸就同她的脸接触到一起了。她睡得很熟,眼睫毛上还挂着泪珠。一个是人欲得逞的恶魔,一个是无辜受伤的纯真少女,而作者的轻描淡写式的描写更是突出了读者的内心伤感:“眼睫毛上还挂着泪珠。”在我还不懂得爱的时候,我就被像花骨朵一样受到了无情的摧残,可是,此刻,我还不能预知我的未来有多少坎坷要走呀!这种被粉碎的痛有多大的震撼力哦!

  作者的评论也是耐人寻味哦:

  这片美丽的女性织品,就像游丝一样的敏感,又实在像白雪一样的洁白,为什么就像她命中注定要接受的那样,一定要在上面画上粗鄙的图案;为什么粗鄙的常常就这样占有了精美的,不该占有这个女人的男人占有了这个女人,不该占有这个男人的女人占有了这个男人,好几千年来,善于分析的哲学家们都没有能够按照我们对于秩序的观念解释清楚。的确,一个人也许认为,在现在这场悲剧里,可能暗藏有报应的因素。毫无疑问,苔丝·德北菲尔德有些身披铠甲的祖先,在他们战斗以后嬉闹着回家的时候,对他们那个时代的农民的女儿们也有过同样的行径,甚至更加粗暴野蛮。不过祖先的罪孽报应在子孙的身上,虽然对诸神来说是一种再好不过的道德准则,但是普通的人类天性对此却不屑一顾;因而对这件事也就毫无用处。

  对于没有爱情的事,你究竟抱着怎么样的观念去对待?希望像祥林嫂一样?我们的苔丝勇敢地走出了一步,离开了阿历克·德贝维尔,呈现了女性少有的尊严,我们发自心灵地向她致敬!可是,命运真的不公,她有孕了,而孩子又死了,这一切,都对她的善良的心灵造成多大的打击哦!

  可是,更捉弄人的是,这颗寻爱之心不会因为自己受摧残而受遏制,相反,一旦当自己有了爱的机会时,却是如火山爆发了。这不,生命中出现了戏剧的一环,安棋尔·克莱尔先生在她的生命中出现了。

  苔丝读后感 篇5

  《苔丝》是哈代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部小说以主人公苔丝的遭遇为主线,描述了美丽的诗化形象与周围的阴暗现实的冲突,具体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侵入英国农村之后,小农经济的解体以及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小说通过一个纯洁的女子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的双重迫害的描写,通过对一个女性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道德和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实质等作出了大胆而无情的揭露与控诉。

  主人公苔丝这一形象也是诗化的形象,她有着诗一般的优美,清新的气韵,也有着诗一般的激情。她本身就是一首非人工的抒情诗,被大自然所创造,被人类文明所扼杀,她本人就是美的化身,被大自然所赋予,被社会习俗所毁灭。小说中尤其是通过安琪·克莱尔与亚雷克·德伯维尔来突出展现了她诗般的美丽特征,展现了他的火热的爱与强烈的恨,并且通过男性主人公与她交往来集中丰富完善这一形象。

  安琪·克莱尔与亚雷克·德伯维尔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与苔丝性格典型化的过程中,在苔丝奇异的性格和诗歌力度的认识中发生了作用。而我,从此篇小说中悲剧的发生告诉我,凡是有小鸟欢唱的地方,总是有毒蛇在嘶嘶叫:当她精神上康复了,动身去塔尔勃塞时,可以在每一只鸟儿的叫声中,听出她对生命的渴望,但鸟儿快乐的音符却很少出现。

  苔丝读后感 篇6

  感觉有点说不清读完《苔丝》的感觉了,好多的感情交织在一起,有点窒息。

  苔丝是个悲剧,彻头彻尾的悲剧。她家境贫寒,却美貌如花。对于一个自重的穷家女子来说,美貌就意味着麻烦。她吃苦耐劳,却时乖命蹇——初次打工就遇上东家德伯维尔的纠缠。年纪轻轻就失身,怀孕,拉开了她生活的序幕,亦成为她悲剧的开始。人们的歧视,她能顶住,偏远处劳动的艰苦,她也不怕,和牧师出身的青年大学生克莱尔的相爱却压垮了她。新婚之夜,互诉心曲,都端出了自己人生中难以启齿的一段。对等的倾诉却没有对等的结果:苔丝不变初衷,依然怀爱,克莱尔则一反常态,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她。自此,悲剧愈演愈烈……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终于是,不堪刺激的苔丝杀死了德伯维尔,成了一个杀人犯——一个世所不容的美丽纯洁的杀人犯!

  老师说过了欣赏任何一部经典作品尤其是社会小说,首先离不开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因为伟大的作品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欣赏《苔丝》也不例外。如果单单从这部作品或者用现代人的观点思维来欣赏这部作品的话,那么,书中的主人公克莱尔委实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他对深爱他的妻子苔丝的抛弃。但明白了这部作品的产生背景,我们可能对于克莱尔不只是指责,或许会有很多同情的成分。《苔丝》描写的是19世纪后期英国农村的生活。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以坚实的步伐向前迈进,许多的偏僻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这种影响不只表现在农村向机械化和大农业的迈进,对于人们思想的冲击同样是致命的。处于转型期的人们的思想一片茫然,这使得许多思想正在不可避免地被抛弃或者接受。正是这样,苔丝的悲剧显得是那样地催人泪下。这不能怪克莱尔,他也是社会的牺牲品啊!用作者托马斯.哈代的话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法则在起作用,兴盛交替,潮起潮落,风水轮流转!这时期思想领域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恐怕莫过于人们对上帝的疑问了,就像克莱尔那样。但是即使是克莱尔这样思想比较先进的人仍旧不可能完全摈弃旧观念旧道德的束缚,这恐怕也是苔丝悲剧的一个缘故吧。试想,在现在,想苔丝这样美丽贤惠的女人即使失身,还有谁会责怪甚至不能容忍呢!何况她是不知情的呢。同时,苔丝成了旧思想的载体。作为一个女人,她得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当然,社会压力主要是道德方面的。苔丝遭遇强暴后,村子里的人认为她有伤风化,无不对她另眼相看。甚至,就是她自己也对自己不可饶恕,于是整天蛰伏在家里。她背负了历史的重荷。书中多次谈到她是贵族的后代,这也就意味着她承载了历史的思想及道德观念。她失身于德伯维尔的那段耻辱经历始终是她人生路上的巨大障碍。正是因为它,她迟迟不肯接受克莱尔的求爱。但当她克服了这一心理障碍时,克莱尔却无法再接受她了。总之,她的过失在旧道德看来始终是不可饶恕的!

  同时,苔丝也开始初步接受新的思想,这也就是她最终能走出自己的心理障碍的缘故。但或许哈代只是叙事般的描述一个故事,我不认为它仅仅是在叙说一种现象。苔丝的这种转变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不可遏制的冲击力。文中最后提到当克莱尔去巴西之后思想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接受了在以前看来似乎是有些荒谬的事实。或许,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或许,连哈代本人也对这种变革束手无策。于是,他创造了克莱尔这个人物来表达他的这种苦闷。幸好,哈代知道把这种情绪诉诸笔端,要不还真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呢!

  当然,这些只是我感觉我们应该读到的东西,但我毕竟不是哈代那个时代的人,就作品本身而言,我无法评价它的社会意义,作品中让我感动的是苔丝和克莱尔的爱情,用惊天地泣鬼神形容也不过分。尤其是在新婚之夜就得面对丈夫的离去,又有多少女人能够做到?苔丝爱克莱尔,爱得发狂。她爱得不仅是他的容貌,不仅是他的琴声,不仅是他能给他带来的一切,甚至包括失去的,甚至为他所受的痛苦,她都能承受。她记得他说的每一句话,她学唱他喜欢的歌,连他的那些理论,那些她自己还似懂非懂的理论,她都牢记着,奉若神明。

  他成了她的呼吸,她的生命。当克莱尔问伊兹,那个曾经爱他的姑娘,能否像苔丝那样爱他时,伊兹几乎脱口而出,她不能,因为苔丝的爱是无法比的,她可以为他而死的。在别人眼里,都能看出苔丝,如此厚重的爱。可见这爱的程度了。虽说最后我们的主人公并没有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他们的爱情毕竟还是超越了尘俗,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或许,这种纯洁无私没有感染任何物质侵染的爱情是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应该大力提倡的呢?当克莱尔远去巴西的那段时间,对于苔丝来说可以是暗无天日了,但她对克莱尔的爱始终不渝。她不准任何人侮辱克莱尔,污辱他们那至高无上的爱情。也许有人禁不住会问:用那么仅有的一点卑微的骄傲去支撑昂贵的爱情是否值得?是啊,在这个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呢,更别说要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了。资本主义思想冲击的不只是西方国家,还有东方国家,中国也不能避免。但在这样一个多元化思想并存的年代,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对于道德,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抉择?人生往往是无奈的,人不仅要看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本意是什么,后者才是衡量道德好坏的真正标尺。

  当然,《苔丝》的真正价值还有其艺术价值。整篇文章谋篇周密,结构严谨。文中多次运用伏笔,预兆和细节,还有场景的烘托,让主人公的形象鲜活起来。但这些并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我想或许我可以不予讨论。再说有那么多人在研究了,或许我没有必要再作这些无聊的笑料了。

  苔丝读后感 篇7

  寒假期间我看了《德伯家的苔丝》这本小说,它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被誉为“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

  《苔丝》写的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杀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艺术形象成就了一个悲剧,冗长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悲剧的成功成为了许多人们心中的痛。它的情节似乎有点老套,但却深刻反映了古老的宗法制农村在资本主义势力侵蚀下瓦解的悲剧。

  试想如果没有开头那个牧师的几句话,也许可怜的苔丝会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岁的乡村女孩苔丝的悲剧就从这里开始了。苔丝愚蠢的父亲忽然知道自己是一个大贵族的后裔,就在算计着怎么才能享受贵族的生活就逼着苔丝去认亲,结果天真的苔丝遇上了毁了他一生的那人——亚雷。他夺去了苔丝所有的梦想,以及追梦的能力,夺去苔丝纯真的渴望。在苔丝身上,自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本性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她是美丽的乡村姑娘,虽然有着贵族血统却依然纯朴。美,不是一种外表,而是内心高雅纯洁的表现。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苔丝是坚强的,乐观的,她的命运却不可逆转。即使再多给苔丝几次选择,我相信她最终仍然会走老路,除非安玑克莱没有抛弃她远走他乡。关于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已有很多定论。苔丝和克莱两个人吃尽了苦头,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只是物是人非,苔丝选择了死亡来成全他们美好的爱情。终究到底是一场空。苔丝喜欢克莱,并把克莱当成他生存的全部源泉,甚至可以说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的全部意念都是存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而面对现实爱情是多么苍白无力啊,美貌与高贵的血统,也许是战利品,但不是武器。也许苔丝,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这是一个悲剧,虽然苔丝和克莱尔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苔丝结局依然悲惨。一切平静了,苔丝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终于和她爱的人体验了真正的甜蜜,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站,是她终于解脱的日子。

  苔丝读后感 篇8

  《苔丝》发表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一度遭到资产阶级的猛烈攻击。但是,攻击未能掩盖他的光辉。如今《苔丝》作为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杰作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绚丽的明珠。

  苔丝,一个善良美丽的农家姑娘,却不幸的被地主少爷亚历克玷污,怀着身孕回到家乡。孩子夭折后,他遇到了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爱情。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却为丈夫所不容,克莱尔立即丢下妻子,独自前往巴西。后来,在父亲去世,母亲重病,弟妹失学,一家人沦落街头,克莱尔有杳无音信之际,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应与自己的仇人亚历克同居。谁知克莱尔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苔丝悔恨交加,失手刺死欺骗自己的亚历克。他在逃亡过程中与丈夫亚历克共同度过了几日幸福生活,终被逮捕并判刑。

  苔丝的悲剧,说到底是一场社会悲剧。苔丝在还是少女之时,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到处飘荡,受尽剥削和欺凌。特别是在他父亲死去时,住了几代人的房子由于租期已到,不得不被狠心的地主逼着搬出去,其状残不忍睹。这些不正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穷苦农民所受到的阶级压迫吗?

  苔丝身为一个贫家女子,不仅遭受阶级压迫,而且还遭到纨绔子弟的恣意蹂躏和旧道德观念的无情摧残。

  亚历克就是这个纨绔子弟,他轻薄好色,厚颜无耻。先是利用苔丝的年幼无知,以卑鄙手段玷污了她,给她造成了终生的阴影和遗憾。其后又在苔丝一家走投无路之际,欺骗苔丝说克莱尔不会回来了。从而迫使苔丝痛苦的投入自己的怀抱,再一次毁了苔丝的幸福。最后,这个恶少死在了苔丝的刀下,其完全是罪有应得。

  苔丝的丈夫克莱尔则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表面看来,他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因此,当苔丝向他坦白的时候,尽管他自己也有过不清白的历史,他却始终抱着传统观念不放,是苔丝为不洁的女人。

  纵观全书,哈代是把克莱尔当成一个正面人物来处理的。诚然,克莱尔后来醒悟了,给泰丝带来了几日的幸福时光,说明他与亚历克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我认为,他的罪责并不轻于亚历克。如果说亚历克是从肉体上残害了苔丝,那么克莱尔则是从精神上摧残了苔丝,使他陷入绝境,最终走向灭亡。

  苔丝读后感 篇9

  一个原本安静的生命旅程,不料,偏偏遇上了一个撒旦和一个天使,就这样,生命中出现了漩涡,出现了彩虹和闪电。就这样本该安静生活的苔丝就这样走上了不平凡的命运。

  “我希望我的胸脯将变成你的眠床,让你安睡”在莎士比亚的苔丝戏剧中这样陈述。苔丝她的爱,是那样的感天动地,但又深深的印进悲剧的色彩。最后,在某个晴空下,慢慢走上绞刑架,虽然最后是死亡的命运但她在生命的最后又得到了属于她的爱情,虽然看似圆满但她本身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又是那么的浓烈。

  《苔丝》这本书主要记述了一个平穷的家庭的女儿的感情的经历,但这个家庭又是一个没落贵族,所以,因为要为了维护那个可笑的面子问题,苔丝的父母只能把苔丝交给那个没落的家族,让她去讨好,让她去为了自己的家庭做出最大的牺牲,不惜让她去嫁给阿里克·杜伯维尔,然而,杜伯维尔是一个感情的骗子,在一个夜晚,侮辱了苔丝,就这样,怀着屈辱回到那个平困的家,后来竟发现自己怀孕了,生下了那个有着黑色回忆的孩子,但是上天并不喜欢这个孩子,最终让这个孩子在一个夜晚死掉了。于是苔丝选择了逃离去了另一个牧场,这时他又遇到了她的天使,安琪儿·克莱尔。两人经历一段曲折后,最终结婚,但苔丝不想隐瞒恋人自己曾经失身的经历,所以就说了,但结果是丈夫接受不了,所以两人的爱情就这样暂时的结束了。苔丝回到家,只有羞辱和绝望。在以后她去了另一家农场,迫于生计,她四处打工,却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碰上了杜伯维尔,在他的诱惑下成立她的情妇。再后来,克莱尔想通后回来寻找苔丝,但一切都是那么的晚了,苔丝与他想面对而立,却再也回不到最初,在克莱尔转身离去的一刹那,苔丝原谅了他。回到房间,苔丝不能容忍杜波菲尔对克莱尔的侮辱,杀死了他。就这样,她转身去找了克莱尔,最后两人和好了,虽然在三天后,警察带走了苔丝,但苔丝却微笑着面对。

  太阳升起了,这座城市沉寂了。

  苔丝是伟大的,因为她的爱情,但又是可怜的,以为世俗的约束,因为在那个年代,男人们对自己的放纵觉得理所当然,而对于自己的妻子却是专属自己,他们眼里容不进沙子,如果当初,克莱尔能够理解自己的妻子,那么,一切都不会失去。

  美丽的苔丝,也许因为自己的美丽才让自己陷进这场纷争。但美丽又怎能成为苔丝的错呢。

  这点应该值得思考吧。

  苔丝读后感 篇10

  《苔丝》这本书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当之无愧的世界名著,我买的是译林出版社的版本。我从小到大买世界名著还是蛮认准这家出版社的,翻译的不错并且每本书的序都写的很好。建议先读书最后再去看序言,不然剧透过后读书的意愿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这本书的剧情犹如过山车一般,起伏非常的大有的时候主人公的情绪变化甚至就在一瞬间。全书的第一页写着:苔丝,一个纯洁的女人。这便是全书讨论的主题了,苔丝是否是一个纯洁的女人?我给的答案是肯定的。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好在作者大师般的写作功底,他有用大量的环境描写、侧面描写等来渲染,这本书更可贵之处是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的。

  全书我还很喜欢的一个点就是作者把人物塑造的很好。在许多作品中都会或多或少存在那么一两个完美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竟显人性的光辉。但是这本书的主角们都不是完美的。男主角爱的真诚,他丝毫不嫌弃苔丝的贫穷,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那种霸道总裁的戏码,让人直呼好一个痴情男,奈何他却十分在意女性的贞洁和家族的名望。男二号是个没落的贵族子弟,他嚣张跋扈、自大狂妄,虽说在故事中有点浪子回头的感觉,有一段时间还给别人去说道,但是很遗憾“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次意外的邂逅还是将他打回原形。女主角,苔丝,是全书中近乎完美的角色,她美丽、善良、勤劳、忠诚,拥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品质。但是她爱的卑微又缺少足够的定力,最后就是她为数不多的缺点导致了悲剧的化身。

  我看到女性题材的文学作品就很容易与《简爱》这本书进行对比,当然《简爱》一直都是我心中这类小说中的top1。我看《苔丝》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这两本书的母题不是一样的吗?但是等我看完后我发现虽说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和书名但是侧重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苔丝》讨论的是女性的贞洁和男性对女性的固有看法,而《简爱》更多的是教一个女孩子如何去爱。我想,如果苔丝有简的一些洒脱,那么故事的结局一定会不一样了。

  苔丝读后感 篇11

  如果说卡门具有野性叛逆的美,简爱具有倔强顽强的美,那么苔丝就是那纯洁无瑕的美。漂亮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而纯洁的心灵则是人性本真的表现。

  或许被杜伯维尔奸污是苔丝不幸的开始,她那纯洁的心从此被抹上污点,明亮的眸子也开始浑浊。在这之前,纯洁的苔丝和其它少女一样,都有着纯真的少女的梦,她幻想着白马王子来迎接她,她幻想着公主般的幸福生活,可这一切,却被这个肮脏的经历彻底打破了。

  悲剧的高潮是安吉尔与她的新婚之夜。这一夜,是她人生不幸的顶点;这一夜,她遭遇了抛弃。或许在这之前,他还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至少还有那微存的对新生活的渴望,但这一次,无疑对她是毁灭性的打击,她的理想世界彻底坍塌了,她的心也随之已死,只残留下一具毫无生气的躯壳。

  安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原来以为,任何男人也会这样想的,我既然放弃取一个有地位,有财富,有教养的妻子的全部打算,我所得到的当然应该是娇艳的面颊和朴素的纯洁。这些话给泰斯的伤害无疑是难以想象的,这份痛,足以让她彻底绝望了。

  她爱安吉尔,爱他的一切,不仅仅爱他的容貌,也不仅仅爱他的琴声,她连他所经历的痛苦也是那么钟爱。苔丝记得他说过的每一句话,包括他的音容笑貌,也都牢记于心。她喜欢听他唱歌,并且努力地学习他唱过的每一首歌。以至于安吉尔讲过的那些令她似懂非懂的理论,她也都牢记于心,奉若神明。他是她的呼吸,她的整个生命。

  当纯洁的苔丝向安吉尔坦白过去的经历时,他犹豫了,他的不坚定令苔丝失望极了,她选择了离开。但是,她那颗再也经受不起打击的心无时无刻的不在痛苦的深渊徘徊,她的身边,一个魔鬼游荡着,她掉入地狱了。

  我发问:苔丝为什么不抗争,抗拒那虚伪的道德观,抗拒那个黑暗的社会?等待——期望——徘徊——失望,一次次的心碎再也唤不醒那颗已经凉了的心,她的纯洁早已逝去,无奈最后结局悲惨。

  爱是伟大的。它足以支撑起一个脆弱的生命。爱是无私的,它可以让一个人付出自己的生命。但爱也是痛苦的,它甚至可以将一个无辜的人拉向地狱。

  如果你深爱着一个人,那你就要包容她的过去,过去是她的一部分,你要与她一起承担,如果不能,那最好永远别走进她的内心,那颗深爱着你的心。

  莎士比亚说,令人心疼地受了伤害的名字,我的胸脯将变作你的眠床,让你安睡!我可怜苔丝,但我不会因为爱情的失败而堕落,因为有一份情感比爱情更宝贵,那就是亲情。

  苔丝读后感 篇12

  这是我第二次看《苔丝》,看着的时候,自己有点愤怒,怎样能是这样的呢?不一样社会,不一样东西,不一样结果。

  一个那么好的姑娘就这样被这个社会玷污了,碰到了错的人,家庭的原因,让她没能看清这个社会的样貌,不知是否相信那些关心她的人,人的诱惑也是一样的,凭什么男女之间是那么的不公平哈。是女的真的就那么珍贵吗?

  苔丝,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你的宽恕,你的谅解,你对爱的坚持,你一向在追求着自己的真爱,过程是艰辛的,可是结局有点完美。有点厌恶安奇,明明那么爱苔丝,就因为她被世俗给污染了,你对她冷冰冰的,都不给人家机会,嘴上说能够宽恕人家,结果类。还不如对苔丝狠点呢,就不要有那么多的依靠了,就不会抱有那么多的期望了。可能还会有另一种结局。

  突然发现,无论是爱还是被爱,都是一种杯具了。被一个你不爱的人爱上,他有那么固执,那么庸俗,像个流氓,和你说话带着有点调戏的感觉,对你肉体上总是占有欲的,真是想想都觉得可怕,又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摆脱他,哎,怎一个杯具呢?爱上一个你爱的人,他以往和你说,无论做了什么错事,他都会原谅你的,可是,绝对不可能的,这种情景实现的几率不大,自己还是看着办吧,不是什么事都能够那么坦白的。最可靠的人就是自己了。

  苔丝读后感 篇13

  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小说了,可从次数上来看虽是第二次,实质上只能说是第一次,或者说是一次多一点点。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事有限,并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以外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整个情节中去,根本没有对苔丝这个杯具性的人物作过任何有意识的评价,根本没有想过苔丝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是与其性格,与她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密不可分。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终走上绝路。但她走上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必须的必然性。

  苔丝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职责感了,正如苔丝坚决地要把与亚历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并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能够完完全全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安吉尔。

  我所说的都是苔丝,也许你会问起安吉尔为什么会理解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而提出与她分居,他不是很爱苔丝吗?难道他对苔丝的爱并不是高尚的吗?那么,我要说,他是因为太爱苔丝了,他心目中的苔丝是如此美丽,如此善良,是一切纯洁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见,心目所想的苔丝有任何过错,他努力扼杀自己对苔丝的感情,他觉得那个属于他的苔丝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经不是他以前所深恋的苔丝,而是有着苔丝形貌的另一个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丝把往事告诉他的那个夜晚,也就是他们开始分居的那个夜晚,他曾梦游,抱着苔丝走到了树林中,把苔轻轻放在一口棺材中,看过这篇小说的人必须不会忘记他当时所一向重复说的那一句话:“死了,死了,苔丝,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完美的那个苔丝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绝情,他的弃苔丝而去的行为,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失去了当初最真最纯的苔丝。

  至于亚历克,我不想多说,他给苔丝带来的灾难是显而易见的,他对苔丝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对苔丝的爱,因为爱是高尚的,他对苔丝仅有情欲可言,丝毫没有爱的根据。然而,苔丝并没有因为亚历克给她带来的打击而不纯洁,她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纯洁,善良,都显得那么美丽。

  上文也就是我对《苔丝》的一点感想,写好后,一阵简便,这些话,一向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想要说的,在那里一吐为快,真是爽心。

  苔丝读后感 篇14

  这是一本催人泪下的英文小说,从来没有一本外国小说像英国十九世纪作家托马斯﹒哈代书写的《苔丝》这本书一样,能让我第一次阅读就完整的读完全书,并且在最终一章,看到苔丝走向绞刑架之后升起黑旗的时候,竟然让我忍不住地掩面流涕。以至于以往在大学时期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手不释卷地反复研读这本书的中文版,由于太喜欢这本书,尝试读完了《苔丝》英文版,最终它成为了我学习英式英语的典范学习教材,时至今日,我还一向反复聆听小说英文版《苔丝》。

  苔丝在五月节舞会上系着的红色发带,还在美丽的布莱克摩尔谷熠熠闪光,五月节的舞会上她静静地看着自己钟情的男孩挑选了其他的姑娘作为舞伴,这是一次缘分的错失。在德伯家的农场她遭受阿莱克的欺凌之后,一个人静静地离开。在奶牛厂里她静静地爱着安琪儿,又静静地等待安琪儿回来。就连她的挣扎与反抗,都是那么沉默,悄无声息。

  她出身于德伯维尔家族,有着纯正的贵族血统,又生在淳朴的乡村之中,这一切造就了她的纯洁和质朴的优雅。哈代赋予了她至真至美的个性,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生命就如同一棵傲立的小树,虽然有寒冬落叶,但等到春暖时,又是枝叶喧闹。苔丝自始至终都是纯洁完美的,一如她的外表。女人珍视美丽,而美丽给女人带来的,却往往不是幸运。世人也珍爱美丽,可是却没有人真正明白怎样去爱,然而被生活所迫,苔丝被阿莱克无情地玷污了。

  苔丝走出阴影之后,重新生活,并遇到了相爱的安琪儿,他们幸福的恋爱并最终结成伉俪。可是安琪儿因为理解不了苔丝的过去,痛苦地离开了苔丝,孤身一人前往巴西。安琪儿走后,阿莱克又找到苔丝,再次提出豢养她,这是出于占有的欲望还是内心对苔丝的爱恋呢?在苔丝已经窘迫得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是落井下石,也是拉了一把苔丝,给了苔丝一家一条生路。阿莱克是精神上的虐待者,她是把苔丝推向深渊的直接凶手。

  安琪儿,有着良好教育的正人君子,与苔丝深深相爱,他的爱的确比阿莱克高尚的多,可是他的所做作为,对于苔丝的毁灭,却有着比阿莱克更甚的推动作用。怎样能够忽略哈代对苔丝与安琪儿恋爱的浪漫描述呢?在涨了水的河道上,安琪儿一步一步慢慢把苔丝抱过河去的情景,让细心阅读的读者怦然心动,那种青涩与纯洁,是那样的自然。安琪儿对苔丝的爱,是君子之爱,他爱的是苔丝的内心,苔丝内心的纯洁和忧郁的结合,正是吸引安琪儿之处,这种内心的场域,是阿莱克这样的浅薄之人所永远无法到达的,这样的区别,也正是苔丝深爱安琪儿却从不对阿莱克施舍一点温柔的原因。然而,这个能触及最深刻感情的男子,却因为严重的感情上的洁癖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爱人按压在没有空气的深水之境。

  可怜的苔丝,父母因为生活的重压,能够把自己作为交换物质的筹码;垂涎于自己美貌的阿莱克,也能够轻而易举地伤害苔丝的身体,但苔丝圣母般的灵魂仿佛有着天生的自己净化功能,她没有在这些苦难面前低头。但安琪儿,不是苔丝灵魂的伴侣吗?为什么还难以包容一颗被伤害过摧残过的心灵?在我看来,安琪儿就是苔丝毁灭的最大推手了。可怜的苔丝,为爱而生存,因爱而毁灭。苔丝的爱,源于对父亲、对母亲、对妹妹、对弟弟,更大的伤害也来自于她对爱人的爱,小说将苔丝最终被警察抓捕的场景安排在英国著名的景点——巨石阵,她像祭坛的祭牲一样,为爱牺牲了自己,包括自己的生命。

  哈代的女性主义情结,在他的笔下,苔丝的几个女性工友,玛丽安、伊兹和莱蒂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她们都深爱着完美的男子安琪儿,也从来对此毫不掩饰,当她们明白唯一有幸得到安琪儿的仅有苔丝一人时,她们不但没有丝毫的嫉妒,反而深深地祝福苔丝。当安琪儿出走,苔丝被阿莱克纠缠,她们化名写信,请求安琪儿快快回到苔丝身边。哈代完全把她们神圣化了。哈代的这种笔触,让我不禁想到曹雪芹:女儿是水做的,干干净净,男人和时代,用他们的肮脏玷污了这圣洁。整篇书中,毁掉苔丝一生的是三个男人——她爱慕虚荣的父亲、假称她表哥的阿莱克、与她结婚的克莱尔,最终把苔丝推向死亡深渊的确实与她结婚,号称最爱她的安琪儿(即angel),在英语一词中,angel是天使的意思,可是正是苔丝挚爱的安琪儿最终把苔丝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整篇小说除了苔丝少女时期五月节、苔丝走出阴影之后到奶牛场工作这两段篇章充满阳光和欢快的气氛之外,杯具气息笼罩全文。每当人物即将发生杯具时,托马斯哈代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宗教色彩也相应变得特别凝重,主人翁苔丝的杯具色彩特别浓重,小说场景甚至将苔丝最终逃亡的被捕点设置在英国著名的巨石阵放祭牲的石头上,这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品读,更能理解《苔丝》小说中的意境。

  托马斯.哈代,“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有着悲天悯人的文豪气质,他借苔丝之口,表达了对幻灭的热烈迎接。《苔丝》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托马斯.哈代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状态。

  我深深地喜欢《苔丝》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爱自己的爱人,如何去保护我所爱的人。我阅读这本书已经十七年了,未来还将继续阅读。

  苔丝读后感 篇15

  《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托马斯.哈代。

  《苔丝》写的是社会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犯案而被判绞刑的故事。这是一个杯具,它无情地批判了社会现实,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腐朽堕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苔丝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但作为女人,她拥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脸蛋,和恰到好处的身材。哈代给这个人物以重墨描绘,那就是着重写了她的外在形象。这个形象年轻美貌,天真活泼。给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唇,和她唇上的曲线。粉嫩娇艳,如花沾露的唇,再加之细致分明,乖巧柔美的线条,在顾盼流转间,不动人也难。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质朴的姑娘,她善良纯真的天性却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会的一位青年贵族亚力克利用欺骗,始终不能摆脱亚力克的阴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渊。她无力摆脱这种悲惨命运,只能用极端扭曲的方式对加在她身上的压迫进行反抗。可是这反抗又有什么用呢?只可是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间就会消失,被人们所遗忘,完全不可能动摇整个冷酷残忍的社会。所以说,只靠个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这也是人性乃至社会的悲哀。

  当她好不容易逃离亚力克的魔掌,随后去农场工作,并遇见了自己今后所爱的人——克莱尔,克莱尔欣赏苔丝的纯真可爱,在工作中交流频繁,感情不断升温,最终坠入爱河并义无反顾地结婚了。就在幸福快要来临时,因为苔丝的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导致两人从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谷底。克莱尔因为理解不了这一事实,毅然离开苔丝,远走他乡,无情地抛弃了可怜的苔丝。就是这样一位遭到命运戏弄的可怜人儿,想要与爱的人在一起幸福生活,就连这样一个简单平凡的愿望也没法实现,最终走投无路,惶惶不可终日,再加上亚力克的骚扰,她万念俱灰,对生活完全失去了期望,而动了杀念,杀死了侮辱她的,一向让她痛不欲生的亚力克。在杀死了亚力克之后,苔丝并没有为此后悔难过,而是一下次简便了,因为死对于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她最终自由了。她以死来证明自己对感情的忠诚,来成全自己和克莱尔纯洁完美的感情而没有遗憾。亚力克也为当初抛弃苔丝而感到后悔,带着巨大的悲痛与歉疚归来,并与即将被处死的苔丝度过了她生命最终五天欢乐的时光。可是他失去了一个深爱她的人,一个把他当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个能够为了他去死的人。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他的自私和所谓的虚伪道德的约束,而使苔丝陷入悲

  惨的境地。对于苔丝来讲,克莱尔是她的期望,是她一切欢乐的源泉,她为认识他而感到幸福,可是克莱尔把她最终一点期望也给抹灭了,即使之后克莱尔请求苔丝的原谅,以及在苔丝死后怀念追忆她,也无济于事。能够说,克莱尔也间接促成苔丝的死亡,可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还是这个社会,是社会的杯具。其实社会中像苔丝这样的可怜人很多,他们虽然身份卑微,但他们作为独立的人格,不应当被社会歧视抛弃,而是应当为他们供给一个能够倾诉的平台。这样才不会出现如此多的杯具。

  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顽强,那么苔丝的美必须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虽然小说女主人公身份低贱,遭受了无耻之徒的玩弄和侮辱,历经重重磨难,最终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但我们依然赞美苔丝不屈服于命运,敢于和不公平命运做斗争以及为爱奉献的精神,她单纯善良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苔丝读后感 篇16

  苔丝本人与她的名字一样美丽,但她的美丽,却酿就了她一生的痛苦。

  她是一个想凭自己的双手谋生、追求个人起码幸福权利的淳朴姑娘,但在这时,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了——他,便是亚雷。亚雷的出现使纯洁的苔丝不再纯洁,他玷污了苔丝。这是的苔丝,就像一盆污水,被人们、社会毫不留情的遗弃。无论苔丝在村庄的哪个角落,都离不开人们的鄙视、嘲讽。于是,她选择了逃避,她逃到了一个没有人明白她的姓名、没有人了解她的过去的地方,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此时,一个有先进的思想和善良心地的年轻人——安玑出现了。他深深地爱上了苔丝,但苔丝一开始对他还是有点拒绝,她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一位优秀的青年人。但之后,她还是被安玑所感动了,最终和他一起走上了幸福的红地毯。在新婚之夜,安玑说出了自己以前干过的荒唐事,并请求苔丝的原谅。苔丝想也不多想,就原谅了他。她认为自己的过错比他的轻多了,但她万万没想到,说出自己过去不光彩的事所付出的代价是使自己再次陷入了更深邃的痛苦中。她最终明白,安玑极力想以独立的见解来确定事情,可是一旦事出十分时,他还是成见习俗的奴隶。安玑走了,一个人独自上巴西去了。因为他认为苔丝不再纯洁了。是的,苔丝的肉身是不再纯洁了,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可是,是肉体上的纯洁重要,还是精神上的纯洁重要呢?两者权衡,谁轻谁重?大家应当心知肚明吧。苔丝勤劳、善良、淳朴、美丽、坚强……她在新婚之夜说出自己的过去,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其实这个秘密能够永远隐瞒安玑,但她没有这么做,她以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她万万没料到,自己坦白的下场竟会被安玑抛弃。她把这当成了“等量代换”。但那时的封建道德就是这样不讲道理。按理说,安玑是主动犯错的,而苔丝却是受骗者。试问,谁的罪更重?可是

  ,那时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在每个人的心中扎下了根。人们看不起苔丝,他们认为安玑这样做是对的。而相同的事例,在中国也数不胜数。甚至在当今社会,这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元朝纺织家黄道婆的故事,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封建时代的妇女的悲惨生活。一些贫苦人家生了女儿,还称之为陪钱货。难道男人真的强过女人吗?唐代的武则天是个女人,但她当政数十年,社会的安定程度比唐高宗时期好得多。能够说,苔丝这种遭遇在中国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当安玑在事业方面遭到挫折时,突然想明白了,其实苔丝还是一个很好的姑娘。于是立刻回国,想与她重修旧好。可是,事违人愿,苔丝当时迫于无奈,只好又和亚雷在一起了。但之后,她杀了亚雷,和安玑过了六天幸福日子,最终走上了断头台。我想起了前几天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爱和喜欢不是同义词,而是反义词。喜欢是要求得到一切,而爱是奉献一切。”安玑口口声声说爱苔丝,但他为苔丝奉献出了什么?而苔丝爱他,最终把性命都丢了。

  正是因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观、亚雷的无耻、安玑的自私和苔丝自己的美貌,造就了一个女人的杯具。

  苔丝读后感 篇17

  今日,我读了《苔丝》这部小说,使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艰苦黯淡的乡村生活,蕴藏着苔丝的梦想和期望。十六岁的苔丝,在家人虚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门贵亲。她跃身成为了幸福的贵妇人,之后从此堕入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感人的就是苔丝在忍无可忍的情景下,拿起了刀,将她多年以来所受到的屈辱与艰辛都发泄在刀头,刺向了那个毁了她一生的男人。一切平静了,苔丝在生命的最终一段时间里最终和她爱的人体验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终一站,是她最终解脱的日子,

  苔丝在对的时间遇到不对的人,或许她的命运本该这样,在所谓贵族家庭后代光环的后面,她那不思进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儿嫁进豪门的妈妈,注定纯洁的苔丝要遭受捉弄。我同情苔丝,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世界不是天堂,多一个处处留心的心眼,会让你的人生更加顺利。懂得爱护自己的人才会去创造财富,美化生活。

  苔丝读后感 篇18

  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顽强,那么苔丝的美一定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尔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苔丝有着贵族的血统,却依旧淳朴自然,从不自傲美,不是一种外表,而是内心高雅纯洁的表现,宛如乡野路边的秋菊,虽然没有杜鹃,牡丹的美艳,也没有梅花的傲骨芳容,却仍保留自己淡淡的清香。不争,不傲,身在百花之中,心在蓝天之外。

  克莱尔正是因为苔丝独具特色的纯净才爱上她并向她求婚。可是当苔丝向她所爱的人坦白她那受伤的过去时,克莱尔放弃了,对爱人的不肯定和对感情的不坚定让她最终选择了离开。苔丝心碎了,当她把她的伤口小心翼翼的展现在所爱的人的面前时,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谅。可是爱人却狠心的在弱小的苔丝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花落无声,宁静的秋天已过,酷寒的冬风吹来,谁也听不到花的哭泣,因为她从不在痛苦中哭泣,她的泪留给未来,她期盼着幸福。

  虽然后来克莱尔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狭隘,他的心仿佛看见天上有一颗名叫“苔丝”的星星对他说:“亲爱的,现在你原谅我了么?”

  为什么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虚伪的道德!一次次的离别,面对感情时的彷徨,又一次的期盼,又一次的后悔。虽然苔丝和克莱尔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苔丝结局依然悲惨。

  苔丝是勇敢的,她勇于追求自己的所爱,勇于向所爱的人坦白自己那并不光彩的过去,同时她有是无助的,在受到伤害时她无助,在爱人离他而去时她无助,在再次沦陷时她的内心依旧无助,不禁拷问苍天。为何苔丝命运多舛?

  那么,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谨记,当你能接受一个人时,请你的心像海水一般宽广的接受她的过去。多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就是在宽容自己。

  苔丝读后感 篇19

  这是一首诗一样优美的、具有诗的特征的诗化小说,是对现实社会的控诉和批判。托马斯·哈代以其生动的笔触、深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淳朴美丽的纯洁女人——苔丝。

  可怜的受伤的名字!我的胸膛将是供你养息的眠床。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南部的德瑟特,讲述处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了一个纯洁女人苔丝在虚伪的社会中受尽社会的道德挑战。在社会的种种压迫下绝望的她铸成大错,最终在一个静谧的黎明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充满悲情的句号。

  苔丝的父亲约翰·德伯是一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他异想天开地想要自己的大女儿苔丝去认“本家”——一个从北方迁来冒充世家的暴发户,而这家的大儿子亚雷克·德伯更是玷污了苔丝的清白。这是对一个农村姑娘的最大伤害,也反映了当时金钱至上、世家至尊的恶劣社会风气,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压迫,在这个工业资本占领农村的时代里,农村生活艰苦困难,农村人民只能沦为雇佣劳动者。作者哈代对苔丝的悲剧和不幸充满同情和惋惜之情。

  苔丝虔诚地信仰上帝,可是哪儿是她一心信仰的上帝呢?哪儿是保护苔丝的天使呢?

  一个旧社会中处于被统治阶级的弱小分子,受到旧道德和宿命论思想的深刻影响,苔丝对自己的悲剧始终怀着一种“我的命为什么这样苦?”“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的想法,在困境中多次忍让,一生短暂孤苦。她在最美的年华被夺去最珍贵的贞洁;“不正经的女人”后来成了她的代名词;孩子的早夭是对作为母亲的苔丝的最绝情的剥夺。这样的伤害使她最终背井离乡,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欲绝的地方。

  后来她遇到了安琪·克莱尔,却因为在新婚之夜坦诚了自己的污点而与幸福失之交臂。丈夫的决然离开、家庭的悲惨变故和亚雷克的死缠烂打就像是上帝的一个个恶作剧,并使得苔丝不得不为了母亲和弟弟妹妹们的生计而出卖了自己的身体。安琪在收到苔丝的朋友们的信之后匆匆赶了回来却发现苔丝已经受尽折磨。在折磨和绝望中苔丝杀死了亚雷克。最终,带着忏悔之意的安琪在苔丝被处以绞刑之后依照妻子的意愿,带着苔丝心中的不甘,决定与苔丝的妹妹丽莎开始新的生活。

  苔丝,这一个可怜的受伤的名字,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绝望,绝望是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不能够自主自己的命运的悲剧;让我感受到了她的不甘,不甘是处于绝望中被压迫得只能够接受的悲剧;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痛心,痛心是一次次被剥夺触手可得的幸福的悲剧。这部一百多年前写下的小说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启发我们思考人生的各种问题,通过对苔丝的悲剧警醒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在压迫中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在困境中我们能坚持下去吗?

  正如苏联文学批评家阿尼克斯特所说:“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是属于现实的性质,女主人公的贫苦和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社会风气——这些情况都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正是因为苔丝的贫苦和孤独,造就了她悲惨的一生。她很善良,可是上帝却没有爱护怜惜她,让她一次次地遭受苦难。是什么使得她坠入社会的深渊?不是因为命运,而是因为社会的不公,上层统治者的压迫。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能否摆脱不自觉的软弱?能否走向勇敢?能否走向成熟?能否毅然反抗?

  神坛的竖柱之间冉冉升起一轮红日,诸神之主跟苔丝所开的玩笑到此结束了。可是这世界上却再也不存在这么好的苔丝了!

  苔丝读后感 篇20

  不久前看完了这部英国作家哈代的作品,印象深刻,感人至深,并不曲折的情节、唯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细腻的人物神态及心理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种震撼人心的深情、一片百折不挠的纯洁、一种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坚持爱情理想的壮美,苔丝,作为爱情的化身,给读者以强烈深远的震撼。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农村,贫苦德伯一家被告知他们是当地古老显赫家族的后裔,贪恋财势的德伯夫妇便安排单纯善良的大女儿苔丝前去冒牌的祖先后裔攀富贵亲戚、找工作。不幸的是,那个本为暴发户发家而后伪装成显赫家族后裔的富贵亲戚家成了苔丝的梦魇,这个“亲戚”家的公子哥亚力克是一个贪淫无耻、虚伪险恶的人,将苔丝引诱后玷污,苔丝因此承受了名誉上的损毁和流产的伤痛,背井离乡去到一个牛奶厂做挤奶工,在这里她邂逅了善良仁爱、睿智渊博的牧师家庭出身的安琪儿,彼此相爱并坠入爱河,苔丝因为自身狭隘观念中的“自惭形秽”而一再远离安琪儿,但是安琪儿的一再坚持使得两人立下婚约,但是,诚实善良的苔丝在婚礼前一晚将自己波折的过去告知了安琪儿,可是安琪儿头脑中对于世俗贞洁理想的执拗导致他开始怀疑苔丝的纯洁和爱情,并开始蔑视并离开她远到巴西去创业。苔丝忍受着被心爱之人抛弃的巨大伤痛和亲朋的异样眼光艰难地生活着,去到一个农场从事着特别艰辛的体力劳动维持生计,忍饥挨饿、受冻挨寒,还要承受着农场主严厉的斥责和刁难,在无数次的泪水与特别苦痛的坚持中,她对安琪儿的爱情更加深沉坚强了,只是,面对一位不可知的爱人,她只有写着一封有一封饱含深情与呼唤的信来慰藉自己。然而,曾经的梦魇亚力克又出现了,在牧师的感召下,他一度缓解了自己的贪淫堕落,并开始四处讲道,然而亚力克虚弱的醒悟和孱弱的宗教信念没法避免他再次陷入黑暗,对苔丝进行再一次引诱和逼迫,利用安琪儿的远走他乡挖苦苔丝一厢情愿的感情,利用苔丝家庭的变故逼迫苔丝屈服于他自己的财势,甚至利用安琪儿教给苔丝的无神论的道德哲学来为自己抛弃宗教信念找借口,阴险的亚力克尽力扑灭苔丝的爱情信念,哄骗苔丝安琪儿不会回来了,在这种种明暗兼具的压力和引诱作用下,苔丝陷入了亚力克的黑暗中,成为亚力克的情妇。当安琪儿幡然悔悟并回国寻找苔丝时,悲痛麻木难当,然而怀有坚定爱情理想的苔丝却给了安琪儿绝决而震撼的回应,她杀死了亚力克并追随安琪儿,他们在一起享受了爱情的至美甜蜜与灿烂,几天后,苔丝被捕被处以绞刑。

  这部名著是悲剧,悲剧往往毁灭美来教会人们珍视美,进而创造美、爱护美。苔丝在这一悲剧中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她是作者对于真挚爱情、纯洁人格、坚强信念的寄托,她是作者的爱情理想的化身。这个爱情理想带给人的震撼来自于苔丝人格的力量,她为了安琪儿的声誉而几番拒绝求婚,但又感动于安琪儿的热忱;她忍受着爱人离弃的伤痛和迫于生计而必须从事的繁重劳动、艰苦环境却依然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爱情梦想;她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和对于安琪儿感情的真挚毅然将自己逼上绝路,和现实种种压迫与引诱决裂,杀死了残害她的亚力克;我们从这种种行为中看到了她对于爱情的坚定深沉甚至惊世骇俗的超脱信念。是的,爱情往往是让人捉摸不透难以看到的,爱情的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在这些切实的行为坚持中显得苍白虚假,苔丝,她的一封封满含深情和泪水的信、她艰辛劳作时流淌的一滴滴咸涩汗水、她留下的一个个徜徉在山间地头间守望爱人寻觅爱人的孤寂身影、她最后为爱情而表现出来的绝决、勇敢与无畏,都是她心灵的诉说,都是她爱情的言语。

  苔丝的悲剧来自于三个方面:自身观念的相对狭隘、爱人安琪儿的昏聩的舍弃、亚力克以及社会昏暗世俗的压迫。苔丝从众地将亚力克的罪恶、父母的贪婪恶果强加到自己的身上,自觉地罪过难当,也因此对安琪儿的感情的退缩表现出自责和惭愧,然而这是不必要的。安琪儿虽然观念先进、思想革新,但是在思想深处,他对于人性纯洁、深刻爱情的理解不够透彻,碍于人的过去、人的历史、世俗观念,而忽视了人的现在、人的行为、更深刻的人本价值,这导致了他遗弃苔丝,背叛感情;亚力克的胁迫引诱、乡邻对苔丝的鄙视贬低、农场主的心胸狭窄、安琪儿牧师哥哥的养尊处优狭隘冷漠等都是苔丝悲剧的客观现实因素。

【苔丝读后感】相关文章:

《苔丝》读后感05-14

苔丝读后感作文11-25

苔丝英文读后感04-05

苔丝读后感范文12-08

苔丝读后感范文03-19

《苔丝》的英文读后感12-02

《苔丝》读后感(精选10篇)11-16

苔丝英文优秀读后感05-09

《苔丝》英文读后感范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