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时间:2024-12-19 17:20:08 林强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通用11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通用11篇)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1

  《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是一本深刻探讨教育本质和教师角色的书。作者李政涛教授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教育者应有的精神面貌和追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触动。书中提到的“训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同学将来会有怎样的人生”,让我深感教育的重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现实往往与理想存在差距,书中的反思和批判让我看到了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书中提到的“教育之美,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之美,更是一种‘生命·实践’之美”,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和交融。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爱和智慧去引导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自我更新和重建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别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要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2

  《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提到的“教育是一项基于生命、伴随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事业”,让我深感教育的伟大和神圣。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拥有深厚的生命情怀和教育智慧。

  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自我重建和提升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写作和交往等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宇宙,提升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追求,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学生树立榜样。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艰难性。教育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和教材的改变,更是人的改变和文化的改变。这要求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改革的挑战,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总之,《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书。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3

  《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是一本充满力量和启迪的书。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找到了一束照亮我前行的光,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念。

  书中提到的“教育是他人与自我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别人。这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追求,不断学习和进步。

  书中还强调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写作和交往等方式,我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精神宇宙,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方向。教育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和教材的改变,更是人的改变和文化的改变。这要求我们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改革的挑战,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教育者的信念和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4

  《重建教师精神宇宙》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之旅。作者李政涛教授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角色以及如何在现实中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书中,李教授强调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理想与激情。然而,现实中的教师往往被日常的琐碎事务所困,导致精神宇宙逐渐狭窄、僵化。这使我反思,作为教师,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初心和热情,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未来?

  李教授给出的答案是阅读、写作和交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精神宇宙;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倾诉思想,珍藏记忆;通过交往,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这些建议让我深感共鸣,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方向。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真谛是他人与自我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这使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别人。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师的角色和使命,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我相信,只要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我们一定能够在重建精神宇宙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5

  《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作者李政涛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角色以及如何在现实中应对教育的挑战。

  书中,李教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生命自觉的人。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这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我们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教师在面对现实挑战时的困境和无奈。但李教授并没有停留在抱怨和批评上,而是给出了积极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他鼓励教师通过阅读、写作和交往来重建自己的精神宇宙,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境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生命境界。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师的角色和使命,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我相信,只要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我们一定能够在重建精神宇宙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6

  《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作者李政涛教授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教育画卷。

  书中,李教授强调了教育的神圣与庄严,以及教师在其中的重要角色。他指出,教育是基于生命、伴随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事业。这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教师在面对现实挑战时的困境和无奈。但李教授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给出了积极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他鼓励教师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通过阅读、写作和交往来重建自己的'精神宇宙。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我感受到了李教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也看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担当和使命。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与他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影响学生。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7

  读李政涛教授的《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书中这些文章不仅是教育随笔,它们更具有普遍的人文哲思,让每个读它的人都能引起共鸣。这就是读书的魅力,它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好灵魂的相遇。李政涛教授呼吁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宙,更要重视教师自身宇宙的发现和重构;而对教师精神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寄希望于阅读。

  师者若无魂,教育则空心。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我们应当如何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凝聚了作者投身“新基础教育”,参与教育变革以来的深切感悟。他呼吁教师不仅要发现和呵护孩子的宇宙,更要多读好书,重视自身精神宇宙的发现和重构,展现出不同的教育视角和声音。

  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在“面向他人的教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朝向自我的教育”。李政涛教授将自己浸入“我向教育”之中,然后捡起一柄“手术刀”,一刀刀划开教育的外壳,再将它的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需要剖开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去陈纳新,呼吸新教育空气,重建教师精神宇宙,适应教育新常态,做四有好老师。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是一群追逐者;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一群学习者。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人。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8

  “师者若无魂,教育则空心。书生多意气,常怀百岁忧。”我,初入教育行业,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如何寻求平衡与发展?《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告诉我答案。

  李政涛教授提出,教育的过程,是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穿梭或穿越的过程,更是二者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转化,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他人和自我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在倾听中,承纳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静默中,探寻紧闭唇中教育的奥秘。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只追求孩子在欢呼雀跃中思考,以身体的活跃代替思维活跃,而忽视孩子获取静默思考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或是在某次与学生的交流时,忘记倾听他即使若无其事的分享,而掩埋他潜藏的创造活力。这些教育,都是呈现并照亮自身的镜子,教师的发展,正从自身出发。

  阅读是认识自身的基本方法。教师宇宙世界中一切博大和丰富的诞生,一切生命的灵动生动,都赖于具有高度、广度和深度的.阅读。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阅读是我们内在的精神追求,这使获得优雅、品质的灵魂获得可能。作为新老师的我的专业发展,无非是把可能变成现实——这注定需要漫长自我投入的艰难过程。

  一灯如豆,四壁清辉,书中这些文章不仅是教育随笔,它们更具有普遍的人文哲思,教师对自身宇宙的阅读、发现和重建,有了新灵魂的灌注和扎根,教育时光不再是琐碎而平庸。教师的内心,从此安放孩子的宇宙和教师的宇宙,它们彼此实现了宇宙之间的转化和创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书中出现光明俊伟的教育者,就像精神世界中拥有强大能量的恒星,散发光和热,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学校身边优秀的教师前辈,勤勤恳恳地教会我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唤醒生命自觉,守的是纯真宁谧的精神家园,望的是明媚璀璨的人类未来。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9

  时断时续的终于读完了《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掩卷沉思:这本书留给了我什么?很多内容已然忘记,但李政涛教授对教育的执着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封面上“为教育而呼吸,为教育而存在”这句话让我体会更深了。再结合前期听到的李教授的报告,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立体了起来,从一个让人崇拜的“神”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教育无处不在。读完这本书再仔细翻看目录,目录对应的每篇随笔的观点便又在头脑中鲜活了起来。人的一生是与教育分不开的,从生命孕育之始,教育便开始了。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好的教育,差的教育,有灵魂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美的教育、丑的教育……只是看哪一种教育占了主导,深入了你的生命,你便有了不同的人生。看过一个故事,有两棵树的种子,一棵长在了温室里,一棵长在了大自然中。长在温室里的,每天都有人照料,有充足的水分和养料,长得花团锦簇。而在大自然中的经历了风吹雨淋、严寒酷暑,也顽强的努力向上。后来它们被同时移栽到了公园里,温室里的那棵树,不到半年就枯萎了,另一棵却茂盛的成长。工人把温室里培养的树拔掉时,发现它根本就没有扎下根。教育也是需要在心里扎根的,教育与生命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二、努力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我们常说,有的人教了一辈子学,还是一个新老师。这里的“新”指的是教学思想的僵化、教学理念的固化、教学方式的稚化。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的重复,没有改变,没有激情。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是从内心里热爱教育,愿意为教育而努力去学习的。他更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影响,他更关注生命的成长。他的身上是有光环的,靠近他就会被温暖、被感化、被深深的影响。它永远是一棵摇动的树,以自身的能量带动更多的树一起摇动。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是愿意去改变的`。他坚信他的改变会让许许多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人去享受到美好。叶澜,李政涛不都是这样的人吗?

  三、在忍耐中重生。一项变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参与其中的人员有坚忍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改革,从1994年开始做起,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想来只有她自己体会最深刻。

  “一生为一大事而来”,是对很多改革家生动的写照。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要做成一件事,更需耐得住诱惑和寂寞。如果你坚持住了,将会得到重生。一旦放弃,一切只会比原来更糟糕。看到一个知了猴蜕皮化蝉的视频,那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但配文很励志:宁可脱一层皮,也要飞起来。人生亦是如此,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完美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无数风雨的洗礼。越努力越幸运。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它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10

  年末夜读,寒气环绕,安坐于书桌前,敲打着键盘。

  关注李政涛教授缘于火车校长推荐的一篇关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文章,近来又品读李教授的著作《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和《教育常识》,收获颇丰。

  教育之所以重要,无非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人生同在。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的人生:有的教育让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从而拥有自由创造的人生,有的教育则使人受到束缚和压制,度过的是充满枷锁的一生;有的教育赋予人生以尊严和价值,有的教育则会降低人生的层次降落到动物和工具的层次。

  教育是他人和自我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为他向教育。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源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面向自我的教育,以自我为教育对象,目的在于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我向教育,其实就是自我教育,它追求的是自我的不断更新再生。教育的过程,是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穿梭或穿越的过程,更是二者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

  叶澜教授最早提出生命自觉。生命兼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多重属性,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自觉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它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主推进的结果,而非缘于外力的促进。在给予学生丰富、博大、优雅、有品位、自主、自觉和强健有力的精神生活之前,自己先要有同样甚至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使自我在具有自主、自觉的态度和意识的基础上,拥有丰沛的情感生活。

  教师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身。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潜势又在哪里?应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卢梭指出:人生而自由,但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他人,自身拥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或许是根本的出路。

  教育始终是为了生命。教育实践是以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指向与目标的实践活动,它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所有的资源都转化为促进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力量。理想的教育之美认定:教育之美,是成长之美,没在真实、健康、主动地成长。无需教师的存在和教育的力量,人依然会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确立成长的标杆,营造适合成长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生命自觉,让学生的生命自己活、自主成长。

  教师是一切可能性背后的驱动力。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李志欣校长,在他的最新力作《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一书中详细地阐明了如何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合作、处理同事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路径。教师处理好了与他人、与环境、与自我的关系,从而突破成长瓶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然是安静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真正的教育生活,是需要师生共同体验静默、思索静默、实践静默的生活。教师的静默,首先是一种态度和耐心,表现为对生命花期到来的安然静待,不催促,不张扬,更不威胁、恐吓;教师的静默,也展现为不急于抢在学生前面提问、质疑,避免匆忙间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他会主动从课堂的中心退隐,转而把学生推上教学舞台的中心,他只是在静默中观察、点播和微笑;这样的教师,是既有静默之心,也有静默之能的教师。

  能否成为最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具有悲悯、仁慈和爱人的教育者。

  谁如果不曾经历漫漫长夜的寂寞煎熬,不曾深深浸润于孤苦无依的境地,谁就难以走向真正的成熟。这里的成熟,不是为人处世的圆滑老道和虚与委蛇,而是在一无所有中仍然拥有自生长的能力,能够始终保持内在精神力量的自给自足。这样的成熟并不易获得,人们习惯于依凭各种标签或标记,如身份、职务、荣誉、地位和财富等,来展示自己的强大;习惯于制造各种喧闹和骚动,通过夸张的舞姿和嘶吼,以博取关注;更习惯于朝向外在于己的世界,在追逐式的快跑和趋附中,忘记了本己的自我世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或根底,在于自我精神力量的生长。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人格影响力。人格不是抽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写作积累。能否实现积累,取决于有无阅读和写作习惯,即学习自觉。

  叶澜教授称自己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她认定教育是一个需要理想打底和理想先行的事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 11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xx个年头,回想这些年的教学生涯,除了常规的教学,科组的教研任务,参加各种公开课和比赛,的确是各种忙碌,内心时常是焦躁的,被各种琐事困扰。尤其现在为人父,希望上班时间高效完成工作,下班回家可以安心照顾宝宝,尽自己所能扮演好生命中的两种角色。然而,时间往往不够用,前事未了,后事接踵而来。正当2018年新年到来,利用寒假琐碎的时间,翻开李郑涛教授所著《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精神接受洗涤,内心趋于平和,反思自己为何碌而无为。书中提到现场学习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我试着用下图作为梳理:

  纵观上图,逐一对照自查。教师需要的三大积累,我的实践积累扎实充分,阅读和写作积累,实在汗颜。上班时间要完成教学常规,阅读和写作若不是有比赛任务驱动,很少主动自己去做。具体到四种教学现场,有点滴记录教学反思,但是碎片,很少成文。同行、教研组、各种培训、讲座的现场,有记录,缺乏系统整理。李教授提到,现场学习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我认为自己的专注力和捕捉力基本具备,转化力有所欠缺。经常听完讲座,记录得很详细,找出很多迁移到自己教学中的诸多困难,感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听完很激动,没两天就又忘了,重回自己的旧路。如何做到忙而有序,碌而有为?根据自己的情况,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尝试。

  利用手机APP,写下备忘录,先完成紧急和重要的事。我常常感觉杂事缠身,分不清主次,忙得混乱。于是搜索手机版的思维导图APP,便于随时记录和查看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和生活琐事。发现一个免费的APP操作简单易学。于是我开始用它来记录,用不同颜色来标注级别,紧急和重要的事用红色标注,完成以后就删掉,这样可以督促自己做到忙而有序。

  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多阅读,勤写作。上班时间,备课改作业之余,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踱步到校园里幽雅清静,浸满书香的图书馆,享受短时的阅读;下课回到办公室,喝茶之余,品读一篇哲思美文;在家哄睡完宝宝,阅读一篇心仪作家的文章,作为一天中对自己最好的犒赏。写作常常需要静心,周末或是寒暑假,给自己放个小假,将家中孩子和琐事暂时交给家人,找一家有品位的咖啡厅,带上笔记本,梳理近期的`各种现场学习心得,不仅成文,更是为了转化、升级、更新自己的教育现场。

  在四种教学现场,学习反思之后,要及时整理,思考如何转化,并且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每学期学校都会发听课记录本,辛苦记录了一学期,到了期末要上交,常常等需要参考时却已经找不到了。我的做法是上交之前复印,或者拍照保留电子版。在电脑上建一个培训专题的文件夹,对学习培训的资料按主题和时间整理,方便搜索查找。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转化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化成自己教学中的一部分。是的,别人的经验从消化、吸收,到运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肯定会遇到一些阻碍和困难,我们要批判思考,改良方法,需要新知和旧知的整合,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或者原封不动照搬转化,要结合自身实际,从点滴的改变做起。

  以上小小的转变,需要变成习惯,才能持之以恒,慢慢加深自己的积累。如同英语学习需要大量输入和输出一样。所有的学习,需要转化,为转化而学习。在繁杂的事物中抽身出来阅读,写作,及时整理,生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塑造自己的教育风格。忙而有序,碌而有为,是我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读《重建教师精神宇宙》有感】相关文章:

读《生命的重建》有感01-24

读《浩瀚的宇宙》有感08-28

宇宙10-18

读工匠精神有感01-15

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有感(精选9篇)04-19

宇宙的自述09-03

神秘宇宙10-30

宇宙的奥秘11-13

宇宙大战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