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

时间:2017-05-31 10:00: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

  导语:沉默到底是不是金?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吗?读一读《房间里的大象》吧,把你打破沉默,把你房间里的大象请出去。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一:

  本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人和集体生活中的共谋性沉默的,房间里的大象,一个英语谚语,用来表示大家都知道却不提及的事。腰封上写着,这是"关于集体沉默的第一本完整研究著作"。作者据说在学院生涯中受到了什么集体沉默事件的委屈,于是努力解剖这头讨厌的大象。

  和许多学术论文一样,本书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搜罗出许多例证,试图给他们一种合乎逻辑的排列。出于对讨论主题的兴趣,你满怀期待的往下看,最终却得不到比几句话就能概括的观点更多的启发了。好在这里的例证还算有趣,文章也短,读来不会有太多怨言。

  讨论中有几处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一是我们投射注意力的方式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习俗的制约?认知系统像一个滤网般,把对此系统来说无用或不合常理的信息筛掉。另一个是权力在沉默和否认中的作用。它不仅包含更大的可关注视野,还包含控制他人可关注视野的能力。这两种作用的综合,让许多情形介于"视而不见"和"心照不宣"之间。对某些社会事件之集体沉默,恐怕是一大部分人天真无辜、毫不知情,而一小部分人才闭目塞听、避之不及吧。

  尽管打破沉默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危险,作者号召大家还是应当把大象从房间里请出去,并且预言大象被众人认真凝视后体型会缩小。这么做虽然困难重重,却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不过实际操作起来,是不是应该首先让无意识的大多数明白,那儿真的有一头大象呢?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二:

  《房间里的大象》是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在英语里有句谚语“房间里的大象”,直接的意思就是房间里的人们,对于存在于众目睽睽之下,房间里的一头大象却视而不见。引申的意思,人们对于骇人听闻、显而易见而存在的某种事实和状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聋作哑,无动于衷。

  本书从英语谚语“房间里的大象”入手,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作者阐述了合谋性沉默的成因、组成形式、参与者的动机和表现,以及这种沉默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并探讨了打破沉默的可能和方式。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则。我想,最初说这句话的人,他的目的应该是告诫人们要少说多听,要少说多做。但是现在,“沉默是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面对事情时逃避的借口。很多人觉得,沉默了就能避免成为坏人。但是,即使你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说,你就真的能这么确定自己是个好人吗?

  我们都很厌恶恶人,因为恶人总有为世人所不齿的言行。恶人的劣言坏行固然可憎,但是好人视若无睹的沉默更可怕。世上有很多不幸是源自没有说出口的事,而这些不幸却有很多是原本可以避免的。我们虽然自认只是不赞一辞的旁观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沉默的共谋者……

  生活中类似“房间里的大象”现象挺多,人们基于多种原因和考虑,对这头庞然大物采取了沉默和否认态度。最常见的比如为避免尴尬,人们对于身体有残疾的病人,往往回避残疾这个话题,甚至尽量回避谈及身体器官的称谓,这样做也是为了表现出“举止的优雅和得体”。再比如,家属和医生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也往往对严重的病情绝口不谈,或者矢口否认。

  还有的沉默或者否认出于恐惧,比如15世纪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后被罗马天主教廷以传播“邪说谬理”烧死在罗马广场,而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和科学家,却选择了集体沉默。

  其实很多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也就是说,他们的沉默并不是出于避免尴尬和害怕自身物质和利益受损,仅仅是避免怕指出“房间里有大象”这一事

  实,而被选择保持沉默的同伴和族群“孤立和仇视”。因为对他们而言,指出房间里有庞然大物的存在,就仿佛在寂静暗夜凭空放了一枪,击碎了那些视而不见人的美丽幻象,惊扰了他们的美梦,会被“天聋地哑”者视为捣乱分子,而受到强烈的批评和指摘,甚至孤立和仇视。 因此,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很多时候,人们拒绝发声,那是因为发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承担责任。比如说我们谈论中东局势不稳定的问题,那我们就不得不找出维持稳定的办法;比如说我们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又比如说我们谈论现代社会里动物的养殖和屠宰方式,那就意味着我们要为动物权利呐喊,甚至严肃地对待素食主义这一主张。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所以沉默是金。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它而消失,你可以不谈论它,甚至不谈论这种不谈论,但是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依然有人要在战火和爆炸中过着心惊胆战颠沛流离的生活,全球还会继续变暖,被迫害的人还在呻吟,养殖场里的牛羊猪还是在绝望中度过它们悲惨的一生,而我们,还是要在所有这些痛苦面前接受良心的审判。

  历史终将会记取,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如果我们继续不说不看,不讨论,继续装聋作哑,那房间里的这头大象就会永远存在。我们需要有勇气指出“皇帝的新装其实不存在”的小男孩,或者说我们需要小男孩的这种精神。如果说,我们敢于面对这些惨淡的、甚至是鲜血淋漓的事实,那么房间里的大象总有被戳破的一天,真相也总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世间的许多不幸,都是由避而不谈造成的。但合谋性的沉默与否认,并不能改变“房间里大象”存在的的事实。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世间万物是出于联系之中的,我们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没有人能在这个社会中置身世外,不要再认为别人的痛苦与己无关,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再去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所以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三:

  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就像“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实际的存在着。在某电视相亲节目中,某个女嘉宾们总是说没有专门的男嘉宾为她专程而来,专程为她而来她就会走。可是当有男嘉宾为她专程而来时,她又说不合眼缘,没有心动的感觉而拒绝牵手。但她绝对不会谈这个男嘉宾条件不好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头大象。我也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这在我们的周围是时刻存在着的。比如说某个单位,在执行的机制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但是执政者也知晓,员工也知晓,这些弊端所有人都知道因为它的存在阻碍整个企业的发展,但是人们都不说,都不去改变它。国为领导者去说,他担心因为他的举动会让他失去现在这个位置,因为前任或前前任都没做改变,大家都相安无事,没犯错误,个人发展得很好。员工进管工作很不方便,效率不高,但是也不敢说,因为别人都没说,都没给领导找麻烦,如果自己说了,因为自己给领导找了麻烦,所以这会对自己非常不利,甚至于丢饭碗。所以大家都保持沉默,事情也就得不到解决。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我觉得这个观点真是一针见血,因为如果你说出了真实的情况,你和他们的观点不一致了,这就有可能戳到了他的痛处,让他的弱点暴露出了他的弱点,他自然就会孤立你,负荷他的人就会不一样。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头大象,也不会承认有一头大象,而是怒斥他。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因为有第一个人站出来,这样破坏了他们认为现在存的“美好的一切”。“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肆意地破坏着房间中的真正美好的一切。

  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头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就像有个小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头充气大象瞬间瘪下去。但是我们现在却往往缺少这些声音。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头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突然想到朋友给我讲的一个真实的例子:他说,他有点失望,想不到他选择的他认为应该是行业内鼎鼎有名的大企业,是他千挑万选才找到的工作。但是现状让他并不是很满意。他说他不是对个人的发展不满意,也不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而是他觉得现在公司发展现状不满意,他认为公司的现状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是个实干家。他认为他们公司应该比现在要辉煌。我问他为什么时,他很伤心的说了其中的几点,他说,比如他们公司的名字,在当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本单位的职工和家属及亲属知道,这点他认为宣传力度不够;比如公司现有的一些办公设备及软件,他认为太老了,阻碍了公司的发展,也降低了工作效率真,他认为有些工作比如几分钟能办完的事,现有的办公设备可能会需要几个小时,但是公司没有更新的迹象;再比如,公司对员工的思想教育问题,他认为这点是最重要的,员工虽然是干活挣钱,理所当然,但他们也有个兴趣爱好在里面,他们既然选择了这个公司,就证明他还是比较喜欢这份工作的,一定要让他们在开心的环境中工作,工资不能一直涨,但是精神鼓励应该上去,他说他们公司从未开过全体员工大会,公司里的大型事件似乎从来只是跟几个人有关,其它的员工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员工从来没有荣辱与共的感觉,他觉得这一点是最致命的,公司的事没有让他感到自豪感,这是不行的,所以很多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是很高,只要完成分内的工作不犯错误就可以了,不会发挥他们更大的能量,这样不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和价值,这样就很可惜。我觉得他分析的很有道理,这是一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的例子”,也劝他不要失望,对公司要有信心。

  人生活在一样复杂的生活环境中,难免遇到“房间里的大象”这种情况,但是我们要想办法找到打破这种局面的办法,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一切变得更加美好。

【《房间里的大象》读后感】相关文章:

1.房间里的童话

2.热闹的房间里

3.房间里的对话

4.热闹的房间里

5.《大象的主人》读后感

6.大象的眼泪读后感

7.大象的耳朵读后感

8.《大象的耳朵》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