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1
有一本书,每次重温,让我对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都有一种最慈悲的回忆,有一种最温柔的抚摸。这本书就是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
书中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叫秧宝宝。秧宝宝的爸爸妈妈离开沈娄老家到温州做生意时把她寄养在离老家很近的华舍镇的李老师家,小说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当妈妈带她到李老师家后,她很饿却吃不下饭,面对李老师一家人的热情她一整天面无表情。但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她独自面对墙壁任凭眼泪在小脸上不停的流淌着……
当妈妈留下她一人前往温州后,她反感李老师家的热闹,整天躲在大大的藤圈椅中背朝客厅面对墙壁,面对李老师一家的关心她表情淡漠麻木。但这个小人儿的眼睛和耳朵却敏感而真诚地捕捉每一个人对她的好。
当她从自己的小伙伴手中接过纸条,看到住在老屋的公公去世的消息时她立即撕碎了纸条扔进垃圾箱,与好友蒋芽儿勾着脖子若无其事地走了。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她总想回到老屋再次看到年迈的公公。
当她被李老师的儿媳妇陆国慎强行梳头后,秧宝宝便再也不和陆国慎说话了,处处躲着她,但是在陆国慎住院保胎时她偷偷地送去了一盒最好的头生鸡蛋。
当李老师的儿媳妇陆国慎再次入院准备生产,这件事成为一家人主要的担忧与话题时,只有秧宝宝像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始终只字不提,但是在一个中午,听到陆国慎的剖腹产手术有很大的危险后,她顿时一脸煞白,一个人静静地面朝墙壁侧卧着,被细心的闪闪摸到了一脸的泪水……
书中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叫蒋芽儿,蒋芽儿的父亲忙于生意对她无暇顾及,母亲只顾吃斋念佛对她不闻不问。加上略带鸡胸又瘦又丑,她一直孤独而怪异地生长着直到秧宝宝来到她的身边。
当她和秧宝宝精心饲养的小猫全部没人偷走后,她发出了凄厉的哭声,从此一个聒噪而躁动的小人儿变的沉默寡言,天天一放学就钻进她们的猫屋不肯出来。别人都以为她猫精上身成了神经病,但是当陆国慎答应秧宝宝的请求善良地把自己的宝宝送到她怀里抱一抱时,她看着陆国慎信任的眼神,看着秧宝宝温暖的笑容,看着婴儿无邪可爱的脸蛋儿,笑容在她扬起嘴角和眉梢轻轻地绽放了。
正如书中的一段话,李老师和闪闪都能够理解,一个小孩子,是如何羞于流露感情。因为他们把感情看得非常郑重,甚至是严重的,于是便慌了手脚。可是他们慢慢地会长大……将从容镇定地面对很多事情,明晰自己的爱和不爱,自然顺畅地表达出来,免受它们的压力。可是现在还不行,她做不到坦然和开朗,许多情形都是混沌一片,半明半暗。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找不到正确的表达途径。但是大家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沉重与煎熬,没有人引领他们,慢慢地,他们迷失在了情绪与情感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于是,慢慢地就有了很多很多让我们这些心智已经成熟了的大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甚至无奈愤怒的表现。
这让我想起了往届班级里的两名男孩子。
一个男孩的父母因某些原因,因性格不合,父母亲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当除夕之夜,别家小孩与父母亲欢欢喜喜过大年时,他的父母却在他面前因为自己的户口问题大打出手打得头破血流,此时他的心中是担心?是害怕?是什么呢?
当家长会的游戏上,别的同学与妈妈幸福地交流互动时,他的妈妈却又因为自己的户口问题离家出走一月有余杳无音讯,此时,他的心中是自责?是自卑?是什么呢?
当暑假里,别家孩子与父母亲大树底下乘凉聊天时,他在父母的吵架中昏昏入睡,当他醒来时却见母亲口吐白沫,房间里充满了浓浓的农药味,此时,他的心中是怨恨,是悲凉,是麻木,还是什么呢?
我们班还有一个男孩子,当五六岁的小伙伴们放学回家吃着妈妈做的热饭热汤时,他却在奶奶的怀抱里,泪眼模糊看着妈妈决绝离去的背影,越走越远,越走越模糊。当时的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孩的无忧无虑与天真马上回到了他的小脸上,开心地在家门口等待妈妈的回家,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等了一月又一月,等了一年又一年。越等,心中的想念越浓,越等,心中的想念越重,重的压住了所有的言语,重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男孩对我说,这十年以来,他的心总被一个什么东西压在上头,压得沉沉的;他的心总觉得被掏掉了什么,被掏得空空的,总想推掉这份沉重,总想填补这份空缺,可是总也做不到。
一个小孩,当他的心智尚未成熟,无法用理性去分清什么是紧张,什么是担心,什么是害怕,什么是恐惧,什么又是愤怒时,正确地表达又谈何容易呢?面对记忆里的这些遭遇,要做到从容与镇定更是难上加难。
也许打架抽烟,是为了拥有关注;也许谈情说爱,是为了拥有温暖;也许沉溺网络是在宣泄愤懑;也许厌学消沉是表达不满……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能做什么呢?
当他随意迟到早退时,当他呼朋引伴斗殴时,当他对同学无端挑衅时,当他在课堂恶意顶撞时,我们能做什么呢?
不管我们需要做什么,我想,我首先需要的是,慈悲与理解。正如《上种红菱下种藕》里的所说的"她,他们,还在努力啄着包裹他们的壳,啄开壳的脆壁,光明将会一点一点扑进来,最终完全照亮他们。"
他们,走进了情绪情感的迷宫,我相信,他们一直在寻找着出口,一直在努力着。我作为他们的老师,站在迷宫外,我该怎么做呢?
正如陈鲁豫所说:"所有的路都得自己经过,人生该走的路该摔的跤都得自己经过,一样都少不掉"。
所以,我愿意在迷宫之外,做一名守望者,我相信我的信任与慈悲是一盏明灯,散发无限的温暖与光芒在守望。
我愿意在迷宫之外,做一名引导者,我相信我的智慧与理解是一盏明灯,散发无线的温暖与光芒在引导。
我愿意在迷宫之外,做一名播种者,把我的微笑播撒在他的记忆里,把我的关心播撒在他的记忆里,把我的善良播撒在他的记忆里,把我对生命的热爱播撒在他的记忆里,我要播撒所有关于爱的种子,也许我还没等到丰收,甚至我还没等到种子发芽,孩子们依然带着迷茫匆匆离开了校园,
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一场人生的甘霖细雨后,在他的心田,一颗叫温暖的种子生根了,一颗叫感恩的种子发芽了,一颗叫希望的种子正在顽强地破土成长,一颗叫奋斗的种子正张开双臂拥抱风雨和阳光……
《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2
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喜欢的不得了,点开书看了几页,果然是我喜欢的类型。
文中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秧宝宝的成长之路,一条是现代工业逐渐兴起,小镇逐渐衰败的过程。先来说秧宝宝,才上小学,就不得不与父母分离,寄居在别人屋檐下,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人,一种孤寂,不安的情绪始终充斥这她的心,好在她的寄宿家庭都对她很好,同时她还交到了一个好朋友,逐渐地,她才慢慢适应了这个新环境。作者对秧宝宝的心理真的把握地非常好,对寄宿家庭由敌对到接受,与小伙伴的友情,对老屋的依恋等等都写的非常传神,看着这本书,我感觉就像在写我自己一样。书中的暗线就是现代工业的兴起,小镇的衰落。书中很多次提到了空气中,水中漂浮的工业垃圾,机器隆隆的声音,老街破败,很多人都到大城市谋生,也有外来人到此地谋生,机会与危险并存,旧的事物已经被抛弃,新的事物又不能完全被适应。
整本书的氛围是温馨怀旧的,书中描写的事,就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都是从小孩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很推荐这本书。
《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3
最近两天,我在读书。能整天地读书一直是我最盼望的。那书不一定有用,但要让我感兴趣。看了《双面胶》的电视剧,我对六六产生了兴趣。借了一本《王贵与安娜》,是六六早年作品。由于最近对中国式婚姻挺感兴趣,所以又借了王海鸰的长篇小说《不嫁则已》。但是男女婚恋总显得有点乏味,所以又借了阿加莎的侦探小说《迷情记》,另外,又想细腻一下,所以又借了王安忆的《上种红菱下种藕》。
很多小说真的只是看,品味谈不上,回味更不可能。但有的小说你是在读,品味作品,品味自己,即使看毕还有回味的余烟袅袅,久久不能散去。《上种红菱下种藕》就是这样一部细腻的让人心碎的作品。小说描写的是江南小镇上,面临青春期的女孩,讲述的是躲不过现代化大浪淘沙的古镇命运。女孩子秧宝宝由于父母在绍兴打工,被寄养在古镇的一个教师家庭,新鲜的人事,前青春期的一种倔强和矜持造就了一个充满灵性,性格细腻温柔的江南女孩。这与北方女孩的爽朗乐天似乎不同,秧宝宝,甚至她的好朋友们都带着一点水乡雾气蒙蒙的忧伤与温润。最后,秧宝宝的户口入了绍兴市,跟着父母搬到了绍兴。而古镇和老屋苟活残喘,却也看到了现代化浪潮将冲垮一切旧有秩序的端倪。
王安忆的作品果然写得细腻,白描人物与景色的功力相当强,由人入景,有景入情,由情入境,真真做到人融于景,景中生情。但凭借自我体验(也许我属于晚熟型,不能作准),我认为唯一不足之处是作者未免把十岁的小女孩写得也过于早熟。我看着看着就会以为这是一个花季少女,等意识到这只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时,只好勉强调整心情,顺着作者的意志读下去。
女孩也好,少女也好,少妇也好,是一个女人的不同阶段,有相异之处,也有相同的特点,其实只是一种时间顺序或是因果轮回。但现在女孩越来越少,少女也像北方的春天——无论多大、是否结婚都一眨眼成了少妇。也许是流行文化让每个人都早熟,也许是经济大潮催谷了所有人的欲望,总之,今天的女子似乎直接从中性的儿童变成了少妇,这也就不难解释我曾经的一个“惑”——前两天我在小巴上听到两个十岁的穿着校服的小女子在热情讨论煲汤的问题,甚至相约有时间进行煲汤互访,那小鼻子小眼和语气声调竟有了点少妇的味道——说实话,当场听得我头皮发麻,想想我和我同龄人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好像还在操场上玩着骑马打仗的游戏吧……
《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4
很早就看过《长恨歌》这部电视剧,只知道是改编自王安忆的同名小说,当时还不知道王安忆是何许人也,后来读了很多她的小说,《小鲍庄》,《伤心太平洋》等等。很早就看过她的上种红菱下种藕,今天再一次翻看,忍不住想写些什么。我觉得自己不但读到了另一个王安忆,也读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我看到了我的过去。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作家的作品《穗子物语》,也许我是一个喜欢回忆的人,我很早就记事了,很能理解一个小孩子的内心,秧宝宝,蒋芽儿,闪闪,亮亮,小毛,李老师,顾老师,抄书郎……所有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从她的故事里看到了过去,他们的心理运动,都象我小的时候,羞涩,原则,又有点点的固执和叛逆。秧宝宝和蒋芽儿的.友谊让我深深感动,还有和陆国慎的友谊,去医院送公公给的鸡蛋,给她的孩子勾一个帽子。还有她们对黄香久那种略带幼稚和滑稽的模仿。
世界上原本没有永恒,但是在书中有永远的回忆。他们的故事就在记忆中,不停反侧。公公为自己建造阴宅,请了木匠,让秧宝宝为三个儿子写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幸福的人,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切都寄人篱下,在死的时候却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房子,是多么理所当然。因为土地是国家的,没有办法埋在守侯一辈子的土壤里面,的确有点遗憾和眷恋,最终是可怜。他的三个孩子回来了最后还是火葬了一个老人。公公对秧宝宝的爱是无声的,他为秧宝宝亲自送来了接的第一个葫芦,默默守侯着老宅子,秧宝宝回去时,给秧宝宝他积攒下来的小鸡的头生鸡蛋。
陆国慎,每天为秧宝宝准备早餐和水,早晨和秧宝宝的告别成了她们的小秘密,一种友谊是无声息的,淡淡的耐人寻味。因为矛盾和误解,一度她和宝宝的关系很僵,她能理解一个九岁女孩的内心。秧宝宝默默为她送去鸡蛋,在纸盒子上写下字迹,而她从来都不为此而大肆宣扬,怕伤到秧宝宝稚嫩幼小的心灵。带秧宝宝回娘家玩,说道说希望生一个向她们这样的孩子,目光是瞅着秧宝宝和蒋芽儿的。孩子出生时,秧宝宝因担心而流下眼泪,还默默为她的孩子勾一顶帽子。陆国慎一直用一种细腻温柔包容的方式好秧宝宝相处,她知道小孩子都是害羞的,并且都是羞于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他们把感情看得是那样重,尤其是像秧宝宝这样执拗的孩子。
闪闪,性格耿直,心温和。她没有办法和陆国慎那样温柔关怀秧宝宝,她对秧宝宝的关心也是倔强的。秧宝宝来到顾老师家的第一天就是在对闪闪的仇恨中度过的,她怕闪闪,也真心佩服闪闪。在闪闪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缝制演出服时,秧宝宝坐在一旁打下手。秧宝宝听见陆国慎生产有危险时,早早上床躲在黑暗里哭泣,闪闪摸到她脸上的泪水,并没有做声,第二天却说自己也喜欢囡,囡有情义,什么都不说但是心里比什么都清楚。
李老师顾老师的温和,将秧宝宝看为自己的孩子……小毛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秧宝宝对他总有戒心和敌意,小毛是个听话的孩子,宝宝和小毛从老画家那里得到画,带着小毛回家,下了船走到菜市场上,她一面教训小毛要跟好他,否则丢了可没办法,一面背上又像长了眼睛似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蒋芽儿同宝宝的友谊,她带着宝宝领略了小镇从来不曾发生的故事,包括遇见黄久香,他们像丫鬟一样,跟着黄久香,去包公庙求签。芽儿在发生事情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出头,虽然她的成绩不好,但是她很珍视和宝宝之间的友谊,他们其实早该一见如故,早该在一起游历世界,他们没有秘密,他们的故事平淡,但充满生气,他们总是嘻嘻哈哈,但是是真挚的友谊。 猫的丢失让芽儿变了个人,沉默的异常,秧宝宝作为她最好的朋友,对她的关心让她走出阴霾,他们去看陆国慎的孩子,看给孩子喂奶。穿过镇子里的沟沟坎坎,教堂,观音戏,丝绸厂外面的老人,还有总在阴暗窗口偷窥他们的女人,一起为猫找食物……蒋芽儿生活在一个异常的家庭里面,妈妈总是在念经,木鱼声声中度过童年。
秧宝宝,有着淑女的名字——夏静颖,她是全书中最亮丽的风景,一个羞涩倔强善良诊视友谊的女孩,有着感性的生命,只身一人来到李老师家,他们的相处是快乐的,她在这里得到了快乐和亲情,这样的情感似乎不母亲的爱都要亲切,遇到了最好的朋友,她与她互补,让她真正成熟起来。第一天妈妈给她梳了一个漂亮的髻,也许她知道要寄人篱下,可是后来这样的感情漫漫可以放下,生活就是这样,生活习惯的不同,会引起一些事情的不愉快,但那些都是无心的,所以宝宝没有必要担心。她怕闪闪,她喜欢陆国慎,她的爱恨情仇都写在她的脸上,没有一点点的保留,她是个单纯之极的孩子,她明白一些好象又不明白一些,她理解一些好象又不理解,在她年龄的女孩,可以野,可以疯,没有顾虑,惟独就是她的功课,她的作业本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味道,同芽儿游历小镇,自己一个人去给陆国慎送东西,她的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没有修饰。
秧宝宝带着她的稚嫩,慢慢成熟,她的成熟完全是周围世界的变化,小镇子里面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朋友的变化等等。那个江南小镇里面被现代充斥,被污染充斥,在也没有公公所说的上种红菱下种藕的过去,也没有歌中所唱的那个人为了生计,为了儿女奉贤自己的所有,现在的富足,爆发户,并没有让这里的人改变什么,反而那些淳朴的东西在小镇的河水里流淌,源源流长,悄无声息。所有的过往,千百年来所有的过去,似乎就在弹指一挥间,改变的仅仅是生活上的富足人们按部就班过他们的生活。
原本是他们本地淘金的人,换成了那些打工的孩子,涌入这个繁华又杂乱的地方,他们的富足同上种红菱下种藕的人一样,来源于他们的勤奋和追求。秧宝宝在这里独自生活了一年,她就能明白很多,那些来来往往的人,匆忙身影背后的故事。父亲母亲都是辛勤的劳动者,在过去和现在不停的忙碌,永远丢不掉的,就是淳朴。即使他们过上了奢靡的生活也一如既往的按部就班,做饭淘米,孩子上学,洗衣服。这就是江南小镇的感动。
《上种红菱下种藕》的故事并没有结束,王安忆用一种记事的果断,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变化,他有过去,有未来,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看到了新的时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利用贫穷来煽动读者的眼泪,那种感动在她的文字里细细的散发这香味,久久于心。
过去的事情总会过去,我们面对的新的世界,不管以后会怎样,都需要坚持,那些勤劳善良质朴的人们,会在这片属于他们的热土上面继续忙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5
第一次看王安忆是《长恨歌》,感觉她的笔触细腻动人,王琦瑶温润倔强的一生和她一生中悱恻痴缠的爱恨,都被描绘的绵里藏针,让人由怜生恨。
我已经忘了为什么会点开这本书,因为名字就不是我的菜,但是就是点开了,看完了,莫名还有点儿喜欢,我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做睡前读物,不着急,慢慢读,可以向往,可以追忆。
这本书有点儿像《城南旧事》,一个孩子眼中的故乡还有故乡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成长还有成长中的悲和喜。
我13岁那年被爸妈送到了市里读初中,最开始也是寄宿在认识的同乡家里,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再加上是第一次离开父母,我也真切的度过了一段敏感倔强的日子,所以很能理解秧宝宝的感受,同样庆幸,我们都遇到了好的人,如今,我已经离家越来越远了,但是一有时间还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去,因为爸妈还在那里,那里是我的故乡。
其实,我一直很向往这种氤氲的江南水乡,萦绕的吴侬软语,总觉得这样的生活是东北没有的温润细腻,但是回忆起童年,都是自带滤镜的柔光视效,同样的温暖美好。
小时候,每天奔跑在放学的路上,回家匆匆做完作业,吃过晚饭,一路呼朋唤友,不到天黑绝不回家的玩耍,上山下河、爬树上房,没有心机、没有冷漠的日子,不过就是那短短的年少时光阿。
我的家乡是一个北方的小镇,属于林区,有很多很多的树,夏天的早上山间会有晨雾环绕,好似仙境,在放假的时候,会和小伙伴骑自行车一路向南,在两旁长满茂盛树木的小路上,走到哪里算哪里,不觉得害怕,也不觉得累。家乡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冷!冬天会下很大的雪,房顶上的积雪就像厚厚的奶油,山上河水都会积雪结冰,放寒假的日子这里就是游乐场,明明什么都没有,也可以玩上一整天,不觉得无聊,也不觉得寒冷。
如果真有非回去不可的故乡,我想,那就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吧。
【《上种红菱下种藕》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红舞鞋读后感600字10-02
北人食菱原文和翻译10-03
关于谜底是藕的谜语10-09
搂着鹅拿着藕绕口令08-20
曹雪芹《香菱学诗》审美鉴赏10-25
《红鲤鱼报恩记》读后感800字09-01
学校红歌会活动方案(通用6篇)03-29
八戒切藕童话故事01-10
学校唱红歌活动方案(通用7篇)03-30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原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