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新闻有感

时间:2021-02-14 10:10: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新闻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新闻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新闻有感1

  今天一则学生群殴老师的视频在网络上、朋友圈里疯传。暴力嚣张,一群本应该是文雅的学子,此时却像饿极了的秃鹫蜂拥而上围殴父辈般的老师,没有人劝架,没有人制止,有的是拳打脚踢声和阵阵笑声和嘈杂声......这个残忍无情的画面久久徘徊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甚至吃饭都没了胃口。心里涌起的是一阵阵的悲凉和伤感还有痛心。曾几何时,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道尊严是为人子弟奉为的圭臬。然而现在,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道德水准却在严重退步。师生关系,本来应该是最美好的关系:它亲如父母,亦师亦友,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然而现在,它却和医患关系一样,变成了一对最尖锐最脆弱的关系,矛盾一触即发,每次事件后,舆论几乎是一片倒地倾向于学生,批评老师,哪怕老师一点错都没有。教师这个群体彻彻底底地沦为了弱势群体。

  我记得小时候,学生被老师批评了,或是被打了,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本想回去和父母诉诉苦的,没想到,父母却说打得好,不听话就要挨打,不打不骂长不大......好一个话糙理不糙的不打不骂长不大!正是人们坚信这个朴素的理念,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而现在的学生,轻重不得,个性张扬。这当然和社会大环境有关,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想我们是否可以从自己的家庭教育入手,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灌输孩子尊重他人尊重师长服从管理的道理?如果为人父母者都能这样,那么我想学校里这种戾气很重的学生就会少很多。

读新闻有感2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原教育部发言人列举了春晚的三宗“罪”其中一宗是“春晚让少女背《百家姓》,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窃以为,不分青红皂白,是背诵就被冠以“扼杀创造力”的帽子,虽是专家高论,也未免有失偏颇。

  我国古代是提倡背诵的,鲁迅先生大概是私塾教育的最后一代人了,虽然在他成名后,被认为是孔子的对立面,但他也是念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长大的。他曾不只一次说到:“孔孟的书我读得最早,最熟”(《坟写在“坟”后面》),“‘瞰亡往拜’,‘出疆载质’的最巧玩艺儿,经上都有,我熟读过的”(《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在他一生的写作生涯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完全得益于童稚时期严师苛责下的背诵。那个刻在三味书屋桌子上的“早”字,就是最好的见证。在那样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先生,创造力不但没有被扼杀,反倒成就了一位大师。由此可见,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实在是需要背诵的。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个学习的过程一定离不开背诵的。背诵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试问:化学家连元素符号都背不过,怎么创造?诗人连韵脚都诵不出,如何创作?

  儒家文化提倡背诵,不等于培养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孔子就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老人家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说:《诗经》你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可是交给你的工作,你总是不能尽如人意的完成;让你做外交官出使他邦,去了让人家说的哑口无言,这样的人,书读的再多有什么用呢?学以致用,才是真正学习的目的。他还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告诉前来学习的人,要是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孔子是不教的。免得你不能很好的领会我的精神,出去败坏了我的名声。当然,前头还有一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开的不是贵族学校,只要有一点微薄的见面礼,满怀诚意的送来,而你又是可造之材,我就会好好的教你。这种理念其实比我们的义务教育还要好,太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都不知道珍惜,这也是为什么九年义务教育让学生入学完全没有了门槛,可是学生的流失却越来越严重的症结所在。

  南宋时期儒家的集大成者朱熹在《观书有感》里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是说应该不断地学习,从书里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更有创造力。我在网上看到这位教育部的前发言人还是语文出版社的社长,由此联想到,现在学校里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没有了背诵做基础,创造力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去年的春天,我从学校的池塘边走过,看到曳地的垂柳绽放着新绿,忽然就想起儿时读过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此情此景的所感,唯有这一句诗可以真切的表达。这样的感觉常常有,这唯一能归功的就是儿时的诵读。偶尔有不切合心境的,把前人的所感改动一二字,就是神来之笔,就像贾宝玉在大观园里题咏“吟成豆蔻诗犹艳”套用“书成蕉叶文犹绿”,一样的优雅,难道不是创造?就连李太白的“凤凰台”也是全套的“黄鹤楼”难道不是创造?不知道专家所说“创造力”是指哪方面,如果只是技术层面的,那就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了,现代人不缺知识,缺的是智慧。“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迅速发展,却让我们的地球变得疮痍满目。上世纪八十年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传》中说过:“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两千年前的孔子学说中吸收智慧。”可谓高屋建瓴。其实这种理念和专家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毕竟,专家批驳春晚的第一宗“罪”是“我国的许多传统美德教育如诚实、朴实、同情弱势群体和有错即改等等都被这台春晚颠覆了”。这些理念,都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的精髓。

读新闻有感3

  一个年轻的主持人报道了一篇新闻,一个国家二级贫困县的县政府斥资上亿重建政府大楼。记者暗访有关人员,那人竟说:“别的政府大楼多好、多气派,我们的楼太小太破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资料播放完毕,主持人显得十分愤怒,连稿子都没看就说:“一个国家二级贫困县斥资上亿之为驳面子,这本身就说天下奇谈。我想问问这个县的官员,你们有什么资格用全体纳税人的钱供自己享乐?你们有这么一大笔钱,为什么不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问题……”说道这里,他突然停住了,脸色变了又变,对直播室里的某人说:“请让我把这篇报完好吗,谢谢。”台下是一片死寂,过了一会儿,主持人愤怒而无奈的离开了我们的视野。

  我想大家都清楚发生了什么,因为那个主持人说了“不该说的话”而被勒令停止主持。好在这一切还是被记录了下来,并公之于众,然那些人受到了舆论的谴责。这篇新闻发生在一个国家二级贫困县,我想,县里的某些家庭也许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有些人家的孩子没有钱去上学,大多数人对“亿元”完全没有概念,这些钱在他们看来一辈子也挣不到。而那些无良官员却拿这些钱自己享乐,说说都令人发指。希望中央正在开展的反腐倡廉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让图利的人无利可图,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得到应有的帮助。

读新闻有感4

  这个暑假的新闻数不胜数,但是,有一则让我记忆犹新:7月23日甬温线动车追尾。

  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温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节车厢脱轨,D3115次列车第15、16节车厢脱轨,造成39人遇难210人受伤!

  我感到震惊,在我心中一直感觉不错的动车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故,车厢都掉到桥下了,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人。

  我很感动,当灾难来临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附近工厂的工人主动救人,一个小伙子一下子就救了4个人,伤员多需要输血,但医院里没有那么多血,因此,温州1000多市民排队献血,上海、杭州等地的医疗队和专家赶赴现场,捐款的、捐物的、不要钱的出租车司机等,有成千上万的人想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我感到很欣慰,2岁半的小伊伊在武警邵叔叔的坚持下,终于得救了,并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保住了左腿,但遗憾的是她的父母都不幸遇难。

  我也感到很疑惑,这种事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不知是管理还是那里出了问题,虽然局长被撤职了,但希望通过这件事,能让铁路局引起重视,今后不要再有这种事情出现,让全国人民坐上安全、准点的高铁。

读新闻有感5

  我在科技日报上了解到了这么一则消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10日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为今年我国将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国将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此次无线联试是任务中心与航天器正样的唯一一次地面联合演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火星任务团队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给联试任务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真实的飞控系统以及真实的航天器,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

  听妈妈说:“这次任务起点高、难度大。深空探测空间环境复杂,飞控任务面临极高的难度和巨大的风险挑战。我想:我们国家在这个疫情特殊时期,迎难而上,科技发展又有新的突破,足以说明我国科技技术的发达,也为人类开辟了新的疆土。我们科学家把原来看似不可能的、遥不可及的东西实现了,然后让它变成生活中的平常事物,然后又开启新的梦想。我想对科学家们说:“你们太伟大了!”我想对祖国说:“你不愧为东方的巨龙!”

【读新闻有感】相关文章:

读《基地》有感04-12

读《蝶恋花》有感04-06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读《父亲》有感08-31

读逃离有感07-29

读《少年林语堂》有感04-12

读《阿米巴经营》有感04-06

读《匆匆》有感【精】12-31

读《睡前故事》有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