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呼兰河传》有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呼兰河传》有感1
寒假里,老师推荐我们读了一本萧红的名著——《呼兰河传》,这本书不厚,笔者用了这么点墨水,就把我领进了上个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通的小城呼兰河,那个既不富裕也不繁华的小地方。在这么一个普通的小城市里,样样俱全,布庄、药庄、茶庄,洋医生什么都有。这里的人忙这忙那,永远停不下来,他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一天天过着平凡的日子。
书中第五章,讲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故事是关于老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小团圆媳妇的婆婆性格不好,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想打人,她身边也没什么人好打,只能打一点毛病也没有的小团圆媳妇了。团圆媳妇刚到的时候,大家都很欢迎她。可是一有人打她了,大家又说她该打。婆婆是个心软的人的,不禁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打小团圆媳妇。后来小团圆媳妇病了,众人给小团圆媳妇出了很多愚昧的主意:跳大神、乱吃药、捂被子、洗烫水澡,小团圆媳妇没过多久就被折磨死了。
小团圆媳妇是一个多天真,多无辜的女孩啊,在作者的笔下,她就是一个弱者,没有人能够把她从无辜中救出。她那么可悲,但那些看热闹的人呢,看客们津津乐道地欣赏小城的各种风景。各种喜怒哀乐他们绕有兴致地看,他们有些人自己也经历过,但现在成为了看客,做到了麻木不仁,实际上,他们自己更可悲。这么多麻木不仁的人构成了那个旧社会的北方。
死去小团圆媳妇可悲,看热闹的人可悲,那个旧社会更可悲。作者通过小团圆媳妇的死对旧中国北方农村的封建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让我们感受到现在的社会比以前好得多了。当然,对身边的弱者,我们也应当有同情心,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呼兰河小城,我能读懂你,但不想遇见你。
读《呼兰河传》有感2
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知道了萧红童年在呼兰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萧红细腻地写下了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热闹的一个小村庄,叙述地写出了她的家和那美丽而沉寂的大公园。祖父,二伯……在萧红的笔下让我知道了那个小村庄的民俗风情和那些小团圆媳妇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萧红告诉大家,她的童年既快乐又寂寞。在萧红家的大花园里,她的快乐童年回忆全部都装在这个大花园里了。她和祖父一起在这个大花园里笑声总是在荡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铲地,但萧红不会,拿不动那锄头杆,于是祖父便把锄头杆拔下来,让萧红单拿个“头”来铲。因为不知那个是苗那个是草,所以用锄头乱勾一阵,把菲菜当野草割掉了。还有萧红看见祖父在浇菜,萧红抢过来浇,但她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浇,还说:“下雨咯!!”
呼兰河里还有很多有趣和令人发笑的故事。特别是呼兰河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发生的事情:娘娘庙大会那一天,女子和妇女参加的最多。如果是还没有生小孩的妇女去的话,只要在子孙娘娘的雕像背后钉一个纽扣,给她在脚上绑一条带子,耳朵上挂一只耳环,给她戴一副眼镜,把她旁边的泥娃娃给偷着抱走一个。据说这样做,来年都会生儿子的。还有卖带子的也特别多,妇人们都争着去买,她们相信,买了带子,就会把儿子给带来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儿,也误买了这东西,那就会变成大家的笑料。
呼兰河虽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都是故事。
读《呼兰河传》有感3
漫天白雾,掩盖曾经的痕迹;遗失的回忆,已无处可寻。呼兰河的寂寞,你能听到吗?萧红的寂寞,你能听到吗?——题记
呼兰河传———你,是一本自传吗?你是一本小说吗?不!我说你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篇叙事诗,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萧红清新诙谐而又带淡淡忧伤的文字间,用着一个小女孩的视觉将我们带入的呼兰河城是一个安寂,传统、单调的东北古城:村民愚昧而蛮横,按着前辈的传统过着细碎平凡的生活:男人女人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事,每个人都显得麻木、不厌其烦。偶尔有盛事时,人们才会零零散散地聚拢起来。结束后,又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日子也随之而去。
萧红就出生在这里,环境、人群造就了她快乐外表下无尽的寂寞。她的世界里,像黑白照片般,只有两种颜色,要么如白色的沉默,要么似黑色的悲伤,每天看着一尘不变的景、人,心情自然不言而喻。
在黑白照片中唯一的亮光,来源于她的祖父对她的无限怜爱和宽容和蔼。他们家有一个大花园,蜂子、蝴蝶、蜻蜓、蚂蚱都有。萧红喜欢在这追蜻蜓,捉蚂蚱。祖父在旁边看着她玩耍。那时的祖父个子极高,总端着一柄旱烟管,嘴角,眼睛笑盈盈的,喜欢与孩子开玩笑,还常教自己背诗,是个温和的老人。他为萧红的童年带来了一丝珍贵的光明。虽然,逃也逃不开的,是漂泊、游离、终苦一生的命运,但那一切的细节,都是对祖父一起生活过的美好时光的深刻想念,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渴求。
在那仅有的几件盛事中,有一件是关于“小团圆媳妇”的。她小小年纪就做了童养媳,但还保留着那个年纪该有的纯真。可她的婆婆却经常打骂。在她生病时,老胡家还盲目听从大神的话,用开水给她洗澡,结果把她活活烫死。她的婆婆还坚信这种传封建思想是正确的,周围的人也无怜悯之心。这是一种赤裸裸的人性的残忍。是旧中国女性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下悲惨的不平等的歧视最真实的写照。同时也让小萧红认识到,平时看似美好的生活,和善的村民,有着可悲无知的一面……
有二伯,萧红童年里另一个人物。身份上,他是萧家的长工,也就是仆人。但他自己可不这么认为,他喜欢别人叫他有二爷,听不得别人在背后骂他。这就是一个当主子的心态!他用这种想法来掩盖对自己身份的自卑感,有虚荣心来满足自我。像那时的人一样,仅仅为了求一个生存的权利,就放下了自尊,但内心却还是依旧的骄傲。
那时的呼兰河,也就是那时的中国的缩影。人病了,要请大神来治;唱大戏,是给龙王爷看的;跳大神,是保佑不会被鬼缠身的。呼兰河的人们继承上一代的观念,没有了自己的想法,缺乏了新的认知。才会变得如此愚昧!
故事的结局,一样的悲惨:小主人去逃荒了,祖父、有二伯,一切熟悉的人都去世了,家,没了。这是旧故事的落幕,新事件的开端,无一不在说明,寂寞的生活,还要持续。
看完全书,我不禁拿萧红与自己作比较。她活在封建社会,我存在于21新世纪,她的生活如同她的心境一般是隐藏在快乐下的寂寞,我是由内而外都是多姿多彩充实的幸福,有父母亲戚的宠爱和陪伴、老师、同学、朋友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论生活条件等一切,她都没法和现在的我比,这也让我更加对她辛酸的命运而悲哀,觉得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了。
我听到了,能听到你的心:渴望有快乐美好的童年,渴望有幸福安定的生活!萧红这一生,除了呼兰河那个已逝去的地方,就再也没有了别的家。她匆匆经过了每一个城市,从来不曾逗留。在即将离去时,她写下了这段仅有的,她留念的往事,是想重温一下那个充满无数回忆的家。也相信:她终会找到心灵的归属,她的灵魂,也不会再孤独的游荡!
读《呼兰河传》有感4
童年,人生难得一现,可昙花的开放也仅仅只有那么一霎那,美丽不在。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童年。
在《城南旧事》中,林海英以孩子的目光去构织故事和环境,为我们展现了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在《呼兰河传》中,晓红则以大众的目光视野详细介绍了呼兰河城,以及这座小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繁琐的日常生活故事。可以说,林海英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从她的文笔能看出来;萧红,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亦能从她的文笔中能得出现这现在的结论。
林海音写的是自传体小说,不过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写的,很自然地流露出自己自己的感受,让人更加感到了作者林海音当时的独特感受,然后然后越来越不可收拾地让读者产生对作者童年的怀念,更产生了共鸣,给人以一种孩子,天真无邪、稚拙的孩子形象,让人紧扣心弦,不禁与作者始“同甘共苦”来了,似乎自己也成为了林海音。《城南旧事》里并没有直接了当地指出善者与恶人,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真实的情感,我又玩含蓄地揭露了各界人士的人之间恶人的丑恶嘴脸。柔中有,言外有言,一语双关。
《呼兰河传》,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对呼兰河城的留恋,但读完全篇,作者借用读者的心声:箫红肯定会爱这座小城的!来明确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作者并没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写,这是尽力的写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只不过出现了一两次第一人称方式来写,想理顺读者的头绪,让人感叹:作者的思维紧密。箫红自己的作品趋于大众化,直接了当的说明了哪些人的善恶,一发揭露无遗。字里行间处处充现着刚烈的情感……
《城南旧事》、《呼兰河传》都有对童年的依恋,林海英生活温憙,萧红生活清闲,两种截然不同的童年撞在一起,迸发出同一个火花:童年,是一去不还了……
愿天下人惜今朝、昨日、易逝、现易有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有感5
因为喜欢,今天我又一次捧起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再一次走进了她别样的童年生活。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在后花园玩玩闹闹,抬头看见黄瓜长长了,便摘下吃了起来,一会儿去追蜻蜓,一会儿又在玩蚂蚱。玩腻了,又去给祖父“帮倒忙”了。最后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惬意地睡觉了。偶尔时候,祖父在拔草时,调皮的小萧红就在他帽子上插上了各样的草草花花……
此时,我也不免想到了自己的,我的童年也和萧红一样开心。在快乐的学习中,我结交了许多知心姐妹,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双休日,我就在田野里飞奔,漫无目的地跑着,自由着,开心着!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一直跑着跑着,也许是觉得这田野太宽阔了,不跑上一跑太可惜了。有时,采一朵花放在鼻子边闻一闻,放在眼皮下瞧一瞧,甚至还会放在耳边听一听,它就像是我的一位挚爱的亲友,我们彼此亲密无间。如果碰到下雨天,又赶上放假,那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或趴在窗边,呆呆地看着雨,或撑着伞,站在雨里听听雨的音乐,又或者直接飞奔出家门,在雨里淋一淋,洗去所有烦恼,褪去所有忧愁,尽情释放我的快乐。
快乐也需要温习,童年也需要回顾,其实萧红的童年虽快乐,但有一些单调,童年只在有限的后花园,后花园里年年种着一样的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同样的蝴蝶,有同样的蚂蚱,有同样的蜻蜓。那里堆满了各种破旧的东西,还有旁边黑暗而尘封的后房,可这些地方就是她童年记忆中消遣的最好去处了。每天清晨,小萧红大声吟诵这祖父教她的唐诗宋词,童年就在刻板的时间中消磨着。尽管后花园带给了她无尽的快乐,但年年重复着这种种快乐,也渐渐变得有些乏味了。
我的童年快乐而多彩,玩腻了旧游戏,又有了新游戏,新的热浪一过,又开始了更时尚的,每天都有新的精彩。如此多姿多彩的童年,有时也让我不感满足,真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呼兰河传》成了我百看不厌的枕边书,它让我享受童年,珍惜快乐。现实告诉我,萧红别样的童年告诉我,我要更懂得珍惜。
读《呼兰河传》有感6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最近,我喜欢上了被作家茅盾这样评价的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随着它,我慢慢走进了萧红小时候眼里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的一个边远小城——呼兰河。
女作家萧红就出生在黑龙江的呼兰河畔。她半生漂泊,命运多舛,年仅31岁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和《呼兰河传》等。写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说《呼兰河传》,是她的最后一部著作。
在这本书中,萧红介绍了家乡呼兰河的景色、习俗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呼兰河的景色优美,习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都让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萧红的童年生活虽苦多乐少,每天都要忍受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恶色,还被外祖母用针扎过手指,却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像后花园和储藏室,都是小萧红的“天堂”。在后花园,她把玫瑰摘下来,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外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里人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在储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锯,便椅子腿上锯一锯,床沿上锯一锯。吃饭时,她还用这小锯锯馒头;睡觉时,做起梦来也会喊:“我的小锯哪里去了?”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小萧红的活泼、淘气和快乐,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对她的爱。在她不幸的童年中,这种温暖十分可贵。
当然,这本书也讽刺了当地人的无知、迷信和各种陋习。像老胡家的童养媳,天天被婆婆打骂,变得神志不清,疯疯癫癫。婆婆却以为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贴、跳大神一类的办法来治她,还把她按进滚烫的开水里洗澡,结果反而把她给“治”死了。这些描写不禁让我们对这位童养媳,以及书中其他遭受陋习迫害的人,增加了无限的同情。
《呼兰河传》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呼兰河一带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可爱的小萧红,更让我了解了偏远地区人们的迷信以及各种陋习的可怕之处。我喜爱这本书——《呼兰河传》,我喜欢小萧红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人的回忆与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亲自去呼兰河看一看……
读《呼兰河传》有感7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位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整本书,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
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地出现,让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评判哪个更值得我同情,哪个更值得我痛恨…… 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猪、鸡、鸭。人们有的说拆墙,有的说种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它让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不能不是他们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章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被折磨死了,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觉得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在知识中变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创造男女平等的世界。
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呼兰河传》就读完了,而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那一片灰暗中。
读《呼兰河传》有感8
《呼兰河传》这本书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小城,呼兰河的风土人情,我的祖父,家院的荒凉等几个方面。《呼兰河传》这本书对于人们的封建传统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此书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来描写了一个小团圆媳妇的悲惨的经历,讲述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被受到愚昧思想禁锢的人们活活害死。小团圆媳妇刚来时健康活跃,但她的婆婆不停地打骂她,在她看来,小团圆媳妇连鸡都不如,小团圆媳妇“病”了,“好心”的邻居们都来帮忙,希望小团圆媳妇好起来,但人们愚昧的思想却把她害死了。
除了小团圆媳妇,作者还描写了许多悲剧性的人物。在描写不同的人物和事情上,虽然没有呈现在书面上明确的评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乡人们的愚昧的讽刺和批评。
虽然作者严厉的批评了故乡人们的愚昧,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的人们始终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和思念。
书中还描写了我的祖父。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和祖父一起的欢乐时光。作者小时候,要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所以只能在祖父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我(作者)和祖父在后院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我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温暖与满足。祖父对我宽容,和我玩耍,教我学诗,表现了祖父对我极大的爱护。在祖父那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文中刻画了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这些和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这回忆中,有着留恋,有着深深的思念。
作者用自传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丰富的故事和人物,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告诉我们,应该用一种宽广的胸怀来召唤真情与温暖。
读《呼兰河传》有感9
近期,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开始读前两章的时候,觉得作者描绘家乡的语言不是太吸引我,但当我静下心来慢慢读时发现了它那种特别的味儿。
作者的语言简单,把我带入了他们的年代。在我看来,那时候整个社会没有半点色彩,就像文中所说的: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大也就算了。
这里的人们被动漠然地对待生与死,关于生命的珍贵,死亡的悲哀,他们毫无感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想想,12岁啊,跟我们的现在的年龄差不多,12岁本该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年龄,可做了团圆媳妇的她,要拼命的干活,还有忍受各种打骂,还要被人们“治病”的借口,惨不忍睹的折磨,最后惨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婆婆的愚昧吗?不,是整个呼兰河城人们麻木无知的生存态度。
封建迷信,苦难生活,使这个小城尽显落后,而冯歪嘴子的顽强生命力,又让我感受到了呼兰河城的希望。
唉,真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像冯歪嘴子这样的人,可怕的封建迷信,正是《呼兰河传》,给后人敲响的警告啊!
读《呼兰河传》有感10
我曾经听过“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的名字,我很好奇——这位女作家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会让她得到这样的盛誉。怀着这样的好奇和崇敬的心情,我阅读了萧红的成名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录,记叙的都是她在故乡呼兰经历的往事。整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萧红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她有一个像乐园一样的后花园和疼爱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她无所顾忌地干着她想干的事情:捉蜻蜓、采黄瓜、把缸扣到头上当作房子……而这样的自由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来自她祖父的爱,她在后园里搞破坏,祖父不责骂她。我想,如果没有了祖父的关怀,肯定就不会有萧红的美好童年。
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则是个悲剧了。老胡家用钱订下了小团圆媳妇后,就接了回来。萧红在她打水的时候遇见了团圆媳妇,她觉得小团圆媳妇“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可是别人却说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公婆打骂她、虐待她,终于让她生了一场大病。那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走了。她是被谁害死的?她是被过去封建社会的旧观念害死的,它就像一个吃人的魔兽,残害着无辜的人的生命。如果现在还有很多人信服那种旧观念,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回顾过去并不代表落伍和退步,在我们展望未来的也应该回顾历史,从那些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让悲剧重演。
读《呼兰河传》有感1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呼兰河传》,感触很深。这本书里的有趣故事很多,如唱秧歌,放河灯、跳大神、野台子戏和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作者萧红用优美的语言来为我们描绘了她快乐却又孤寂的童年
这本书是作者萧红的自传。小时候的萧红是一个好奇,调皮的小孩,她有一个慈祥的,疼她,爱他的祖父。在祖父的后花园里,她总缠着祖父陪他玩儿,和他一起捉蝴蝶,一起摘花草。有一次,他还在祖父的帽子上插满了红花,有意思极了!小时候的萧红还是个馋嘴猫,祖父经常会烧淹猪或烧鸭子给她吃,无论萧红犯了什么错,祖父都不会怪她,我认为祖父是一个慈祥、爽朗、宽容的老人。我的外公也是这样的好人。小时候,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几乎是由外公带大的。外公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儿,外公带我到田地里,用打火机烧虫子给我玩,用布带子绑着南瓜给我当球踢,和我一起养小鸡小鸭……看着小说里的祖父,想着自己的外公,心里暖洋洋的!
当然,小说里也描写了那个年代的许多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任意抽打小团圆媳妇,我看到这儿,心都纠起来了,很厌恶那个凶恶的婆婆,同时也很同情小团圆媳妇。而最令我气愤的是,站在旁边的人,没有一个肯伸出援助之手,上去替小团圆媳妇解围。这也让我看出那个年代的庸俗和无奈。
在这本奇特的小说里,萧红以她幽默而富有韵律感的天才笔触,明快而万物有灵的童谣风格,为我们展现了她的童年和那个时代的画卷!
读《呼兰河传》有感12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当听到这熟悉悦耳的歌声时,便回忆起自已的童年。
最近,我阅读了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呼兰河传》让我们看到了萧红的童年生活。文中字里行间体现对童年的眷恋,回忆。在那精彩的语言中,看出童年是那样美好,使人向往。
作者儿时,跟随祖父来到了他的园子。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给了她幸福,所以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美好、那样温馨、那样难以忘怀。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自由快乐的生活的追求。
童年,是一幅画,勾勒出生动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支短笛,演奏出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块宝石,闪烁着灿烂人生的光辉;童年,是一支笔,记录下自由快乐的足迹……
读《呼兰河传》有感13
呼兰河,遥远地去了,那血雨腥风的日子末了,那愚昧的封建时代更显得遥远,一份永违的单纯也被掠走了......
呼兰河,是灰暗的。灰暗的天空,灰暗的日子,灰暗的社会......旧思想贯穿着所有人,封建迷信更是少不了,跳大神,拜龙王庙等。团圆媳妇的走更是令人同情。她一个年仅12岁的小姑娘,却承担着那么多风风雨雨,尽心尽力,却还要遭尽打骂,被视为妖怪,用热水烫三次,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让天下多少无辜的妇女受尽了屈辱?团圆媳妇终于在打骂中,旧思想中倒下了,了却了一生一世的委屈。啊,多么可怜的孩子,此时,我的泪花不禁涌上了眼眶,怜悯已挣脱了我的怀抱......也许,在当时这司空见惯,但在现实中却能让我们泣不成声。
呼兰河,更是纯真的。人们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从不担忧什么。摘黄瓜,种粮食,采蘑菇,喂家畜......在那时都不足为奇,现在却稀少了。早晨,叫卖的,担菜的哼着小曲儿;正午,耕田的,喂鸭的拉拉家常;傍晚,人们在树下乘乘凉,聊聊天;每逢节假日,姑娘们梳妆着自己。这,就是呼兰河独有的淡雅,纯朴。
《呼兰河传》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我庆幸着自己能生活在这男女平等,比较和平的新世纪,但又不忍纯朴就这样去了,并一去不复返。啊,我感慨万千,现在的新时代与封建社会真是截然不同!但不经历风风雨雨又怎能使人类文明迈进一大步呢?正是过去了那么多事,历经了那么多兴亡朝代,才使时代变迁着,并日新月异啊!
找回那份纯朴,让社会更加和谐,也许这就是“中国梦”吧!
读《呼兰河传》有感14
呼兰河,那是一个既偏远又热闹的寒带小城,冬天,严寒可以冻裂许多许多……只是因为冷。百无聊懒的生活使人们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总是希望生活中出现一些小插曲,让自己像看戏一样作一位旁观者,以打发那些无聊与寂寞的时光。所以,交通要道上坐落的那个“大泥坑”,无人问津、无人整治、无人填埋,纵然不断地有骡马、小孩、猪禽掉入,纵然要过着提防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提心吊胆的日子。但是,能旁观、能喝彩,能议论,人们就很满足了。
除此之外,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也是人们摆脱空虚的绝佳选择。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真是热闹非凡!但很显然,举办这些活动除了能让人们聚一聚、露露脸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驱鬼求神、祈愿幸福生活。而生活真的就会因此而好起来吗?
“我”和“祖父”是在第三章才出现的,但其实也不算是小说的主人公吧,但却是小城里很多故事的见证人与旁观者。小说中,“我”所能感受到的温暖,绝大部分是来自祖父对“我”的关心与呵护。祖父的慈祥与温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我”的童年及成长。这或许是多年后的作者最值得怀想与思念的地方了。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读《呼兰河传》有感15
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却描绘出一片多彩的风土画,吟诵出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
寒假里,这本使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的童年。一个个故事独立而又浑然一体。其中,我最记忆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小团圆媳妇有个婆婆,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经常打她,掐她,骂她……。后来,小团圆媳妇生了场大病,脸色苍白,奄奄一息。她婆婆不是去请大夫,而是帮小团圆媳妇举行了驱鬼活动。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最后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被他们折磨死了。
看完小团圆媳妇的故事,我的心情像大海一般波涛凶涌,久久不能平息。也许,小团圆媳妇的病,只要多吃点药,就能解决。也许,那些所谓的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不做反而会好。可是再多的“也许”也换不回小团圆媳妇的命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时封建迷信制度惹的祸。我陷入了沉思,再看看当今的社会,虽然比那时好多了,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有一次,我好朋友小芳说:“大年初一,她自己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玻璃杯,正想扫掉,她奶奶连忙挡住她的手,然后说岁岁(碎碎)平安。扫了就不好了,不许扫!”后来那些碎玻璃还扎伤了一个客人的脚。我听后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尽我的力量驱逐这种现象!
小团圆媳妇的故事,使我很同情她,同时又很愤怒!然而再读读作者与她的祖父的故事,我不禁又哈哈大笑。祖父最关心作者萧红,祖父就像是萧红的知心小伙伴,和她嬉戏玩耍。萧红与祖父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成了她童年的快乐音符。想想萧红无忧无虑的童年,再想想身处童年的自己突然很高兴。是呀,时光如水,逝去如飞,让我们珍惜童年时光吧!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要谢谢萧红作者,她让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好好生活,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