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时间:2022-09-28 12:26: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通用10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阅读观》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通用10篇)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1

  近期,有幸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我的阅读观》。这本书,是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自己的阅读观念和新教育实验阅读项目的成果汇集。读这本书如饮一杯清新香醇的下午茶,给人愉悦的感官享受的同时,更滋润心灵,发人深省。

  全书从一个人的自身成长到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从一所学校的书香充盈到一座城市的生机盎然、直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共生,全方位论述“阅读”的魅力和作用。我主要从“个人成长”这一块谈谈我的感受。

  作者在全书第一章第一节“阅读改变人生”中,有这样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美景,体验精彩人生;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我们一定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有智慧;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阅读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我认为,一个自然人、一个社会极小分子的普通人,可以没有雄才大略,可以缺少家国情怀,但必须“有用”——对家庭有用,对社会有用!这使我想到了一个让我终生崇拜的偶像——我的父亲。父亲只上过三年学,识字不多,却是附近村社有名的“能人”:会木工、懂水电、维修门锁家电、缝纫裁剪……几乎样样精通!所以整天忙碌着不是为这家做家具,就是为那家修电器。正因为父亲对社会“有用”,才格外受人尊重!父亲的这些手艺,除了“木工”是跟我爷爷学了两年(算是有师傅),其余的全是读书自学成才!这正是让我对父亲一生崇拜的原因。我小时候就记得,我家的书架上摆满了门类繁多的书目:《农村百事通》、《万事不求人》、《木工家具》、《裁剪入门与设计》、《实用中医学》……其中有一本缺了封皮的《四角号码字典》还是我的启蒙字典,是父亲亲自教我的查字方法。父亲以书本为“老师”,学会了各种对生活有益的技艺。特别是,一个大老爷们,靠看书就能学会裁剪衣裤,并熟练操控缝纫机,这让村民们赞叹不已!每逢有人当面夸赞他的时候,父亲只是平淡地说:“书本就是老师,只要爱看书就没有啥学不会的东西。”这是多么简单而朴素的话语啊!这不正是对朱永新教授“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有智慧”这一论述的完美诠释吗?!

  就个人成长而言,从书中汲取养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古今中外,关于读书重要性的名言警句多不胜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然而,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部分“短视”者“一切向钱看”,妄谈“读书无用论”,并用个别不学无术却侥幸“成功”的“小暴发户”来欺骗世人,这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好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知道,没有文化,就只能下苦力干重活;他们知道,没有见识,就不会保护自己而更容易上当受骗;他们知道,没有知识,如“盲人骑瞎马”,更易误入歧途甚至丧失生命!他们更知道,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化、信息化促使社会生活进一步智能化。而知识和信息从何而来?从读书而来!爱上读书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每一个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人必须用一生来做的事!读经典著作,与先贤对话,提升修为;读报刊杂志,与社会接轨,开阔眼界。有字的书我们用眼看,有声的书我们用耳听,无字无声的“社会”这本“宏论巨著”,我们更得用心来读!

  爱上读书,不为别的,只为开化蒙昧,点燃智慧!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2

  朱永新教授说:“一流的教师应该是一流的读书人,只有一流的读书人,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慨良多。

  书之所以被称为书籍而不是纸,是因为它具有阅读的价值,可以帮助我们传播和交流情感。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怎么去阅读,其重点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学生如果在学校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一旦离开校园,就会将书本抛到一边,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相反,一个孩子要是能养成这种习惯,将来一定比考高分的其他孩子走得更远。联系到我们学校中午孩子们进教室,规定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读书,如果我们每个班主任都能认真抓好这项工作,那么我们必将改变一大批人。我们教师是平凡的,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平凡的事做得更有意义,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插播一个小故事,今晚8点多,我在桌上读朱教授的《我的阅读观》,同时也在记着笔记,30月大的儿子趴在我桌旁拿着笔画圈,他奶奶喊了几次睡觉他都不走,嘴里还在嘟嚷:爸爸看书我也看书。他奶奶说,要是上学了还能说这话就好喽。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能经常在儿子面前看书,我是不是能直接或间接的培养儿子将来的阅读习惯。

  还有,我们教师也必须读书,这样才能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这句话说的有点大,但我想,只有我们坚持阅读,改变我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是肯定没问题的,当发觉我们自己改变了,周围的一切也似乎也在改变。我们教师的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教书,也不完全是为了学生的成功,我们的阅读是为了充实我们自己,武装我们自己,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才能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远离平庸。

  下面引用朱教授的几句话收尾: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有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我们一定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阅读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理想;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美景,体验精彩人生。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3

  读书可以感知社会,了解自我。读书可以给人智慧,使人勇敢,让人温暖。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作家们读书如恒,笔耕不辍,正是因为读书,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胡适认为,读书的目有三点。第一点:读书为了生活。读书是为了获得应付环境、解决困难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一些思想的来源。第二点: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因为书是先人传给我们的知识遗产,我们只有在接受了这些遗产以后,并在这些遗产的基础上,方可发扬光大。第三点: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不读书便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读书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读书能力。

  易中天对读书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读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谋生",一种就是为"谋心"。有些人读完大学,找不到工作就读研究生,读完研究生也找不到工作,结果就读博士生,博士生读完还找不到工作,就读博士后,博士后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就不知怎么办了,这种人读书完全就是为了"谋生"。为"谋心"而读书,是为了给心灵寻找寄托与安慰,易中天认为要为"谋心"读书才算是读书。读书需要一些"呆气",也需要一点"灵气"。他建议大学生们要多读一点专业之外的书,文科要读理工科的书,法学、理工科的要多读一些人文艺术方面的书。作为文科的研究生,起码要"通一经",就是要通晓一本"经典"。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4

  《我的阅读观》是朱永新教授写的,他是推广阅读的“第一人”。他在书中表达了对于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基本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他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总结出这样一个阅读理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朱永新教授从“个人、民族、学校、城市”四个方面来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教师这一群体来说,阅读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这四个方面都将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学习上进的心,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就必须不断地从各类书籍中获取新知识。其次,作为一个学校,它良好的阅读氛围必须是每一位老师的引领,从而带领学生走上“共读共写”的阅读生活。再次,城市就是一个个家庭组成,相信每个爱好阅读的孩子一定会让家长们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从而构成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阅读观》中详细地介绍了“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文学书目”、“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大学生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和“教师阅读推荐书目100种”。这些书目为我们的阅读指明了方向,通过阅读经典,可以让师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我们脱离庸俗。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来阅读经典,做一个有根的人!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5

  第一次读到朱永新老师的代表作《我的阅读观》,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可以零距离感受大家的风采,不过对于这本书我还处于“进行时”,主要是由于前段时间有些杂事需要处理,所以落下了不少,当然我会尽快拜读完的。

  书中,朱老师一直在阐述读书的重要性,而且说的面面俱到,入木三分,有条有理,有理有据,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读书的意义,读书确实是一件大事,我们在读书的问题上不可以敷衍了事,应该把读书看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在读书,我们就可以真正得到收获,而且这种收获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而能够改变自身的命运,那么读书当然是影响我们一生的重要事件。

  朱老师为了向读者说明读书的意义所在,不是一味地用一些枯燥的理论来说服读者,而是通过自身经历和一些各种各样鲜明的实例来展现读书的重要,所以本人读到一些朱老师的观点时,并没有感到有些乏味,而是被朱老师平实的语言所打动,因为看似简单的言语,其实是饱含了朱老师的心声的倾诉,是朱老师用一种真诚的情感来让我们读者感受到读书的意义,我们没有被自身的一种对于读书的厌倦来亵渎读书的重要,当然也就跟随朱老师一步步地去感受读书的那份真正的快乐,我们应该说是彻底被朱老师的文字所折服,我们再一次地知道了读书的价值,而且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读书的意义。

  朱老师在文中用一些很浅显的实例来说明读书是我们的一种睿智选择,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读书的部分,我们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通过读书来真正达到的,我们不能让读书这样的一种重要的方式被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干扰,我们应该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用读书所收获到的知识去思考我们社会和我们大自然,我们不能让自己活在一种得过且过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多多思考社会和人生,这样作为高等动物的我们才能有资格去掌管地球家园,我们人类才可以称之为万灵之首,我们不能让自身在社会和大自然面前失去作为人类的意义之所在。朱老师的阅读观确实让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佩服不已,我们虽然不能向朱老师那样写下许多催人奋进的作品来激励人们,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读书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知识分子”了。

  朱老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这一章里详细的列举了小学,中学,大学和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各100种。非常惭愧,我在推荐教师阅读的书里一共才读了5本。虽然看到这时有些着急,但我知道着急是达不到任何的目的。我很有信心,虽然不已经30多岁了,但我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尽力的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就像雨亭老师在天不设牢的故事中讲的一样:“如果只为名利所诱,心中就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这时,是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笼之内,徒劳地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则粉身碎骨。”我不会去计较太多的名利,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为一个教师,要有用大的眼光去观察,体会教育。朱老师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么大的能量去改变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但我可以在一个学校里去改变我周围的环境,可以在我的班级里去改变我的学生。当然在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心中一定是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班级的。我要做一个小小的火把,去照亮我周围的世界。我期待着开学的日子赶快到来。也更加清楚我应该在假期结束前要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思路,为开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喜欢这本书里的这句话: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6

  《我的阅读观》读书心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这句名人名言早在2006年安康市图书馆一进门的墙壁上就看到过并为之深深触动过。那时每个周末总会陪着孩子去读书,从儿童画报到各类杂志再到科技文学类书籍,由开始的一本到后来的两本,甚至是好几本。可是现在想想,这些都似乎非常遥远了。说近点也就是床头的《人生》和《平凡世界》才读完以及掐指可数的去读书吧阅读杂志的次数。可以见得,已经好久没有有计划且规律的读书了。时间都到哪儿去了?从水盆边过去了,从指缝间溜走了……

  在读朱永新的《我的阅读观》中得以反思:是否有时间读书,从本质上取决于自己的态度,若是把这件事看作主要的,就一定会安排时间去做;反之,就会以任意借口“自欺欺人”。同时,也再次让我领悟了读书的好处: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从大的方面看,《我的阅读观》中朱永新教授从“个人、民族、学校、城市”四个方面来阐述阅读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教师这一群体来说,阅读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担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这四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时刻保持一颗上进心,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那这就要求必须不断从各类书籍中获得知识。

  其次,作为一所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需要每个教师的引领和榜样作用。

  再就是城市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家长认识并接受共读的重要性,就会付诸行动和孩子共同阅读,从而充盈一个个书香城市。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大,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我的阅读观》更让我心灵得以洗涤、净化和提升。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阅读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阅读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快快行动起来,让这富有哲理的话语激励我们走进阅读世界吧!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7

  庚子鼠年,我踏上新教育阅读的征途,手捧朱永新教授撰写的《我的阅读观》,心海涟漪泛起。读朱老师的书,如同在照镜子,我照见了自己阅读的影子;照见了别人阅读的硕果;照见了新教育吐蕊的春景……

  一、阅读如镜,从镜中我看到了自己阅读的得失。

  真读书与假读书。我一直认为阅读,仅仅是读书,至于读的内容、层次、广度、深度、意义等,我从未深思过。而朱老师用五个章节来解读阅读,并把阅读当做改变民族的切入点,当做一生追求的事业。相比之下,我真如井底蛙了。我自以为自己喜爱阅读,特别是近几年,我倾心于名人传记、民国清流类书籍的狂购、拜读,感觉自己也算是读书人吧。可读朱老师推荐的幼儿、中小学生、教师阅读书目等,我瞠目结舌了。他所列书目,我几乎闻所未闻。同样读传记,我只是看热闹,八卦人物轶事,读完了也差不多忘完了,简直就是猪八戒吃人参果。而朱老师读人物传记,是追随伟大灵魂,从每一个人物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阅读传记成了朱老师日常功课。朱老师是真读书,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假书生。

  阅读浅尝辄止。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语,引用陆九渊的名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他有何成就?他有何思想主张?我一概不知。没想到朱永新老师青年时代就读过陆九渊的专辑《陆九渊集》。假如我也早读过此书,那节课上,我一定去抛砖引玉,一定会激发学生探索陆九渊的好奇心!朱老师的一句话引发我研读陆九渊的欲望。希望这是亡羊补牢,正如陆九渊所言——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相信我的阅读不再是走马观花。

  阅读遇见最美的自己。读朱老师的书,就像与一个优秀的自己心心相遇。朱老师所倡导的“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等理念,正是我一直所企盼的教育行为。我一向注重学生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空间,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争做校园阅读推广人,孩子们走出教室,把图书推荐给校园中陌生的学生,那份阅读带来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那一刻,他们从心里感觉到阅读带来的甘甜。我因此也被杂志铺评为“百佳校园阅读推广大使”。

  批注大比拼活动,以“我的批注我做主”为主题,采取批注欣赏、批注分享、批注评比等多种形式。活动中,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批注。学生批注的角度不一、类型多样。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阅读思考。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处处展示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悟,个性飞扬,笔墨追录的痕迹。学生互相传阅批注,点评批注,推选有特色的批注给予奖励。同时,借助班级微信群、朋友圈等,展示学生批注作品。阅读交流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的批注水平,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营造了浓郁的批注式阅读氛围。

  孩子们在阅读中,人人感受到自我读书的价值,遇见美好,遇见最美的自己,留住自己童年最美的影子。

  二、阅读如镜,我照见了他人阅读的厚积薄发。

  朱老师的文章旁征博引,行云流水。古今中外的名家名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对叶舒宪、惠特曼、松居直等人的语言引用自如。没有海量的阅读,没有博闻强记,怎么可能如此得心应手?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李金玉校长。李校长每每讲话,都会情不自禁地吟经诵典。他在全校新教育启动仪式上致辞时,引用《礼记》《中庸》等经典语句,引用梁启超、陶行知、杜威等教育理念,足见他阅读功底深厚,涵泳工夫兴味长。

  三、阅读如镜,我照见了新教育繁花似锦的春天。

  教育春雷催绿意,杏坛百卉吐芬芳。新教育如雨后春笋,势不可挡。阅读是新教育最关心的问题。朱老师的阅读观为新教育阅读打开一扇门,走进去,我聆听着春天的心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改变,从阅读开始。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芳华,栖息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田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吧!

  阅读如镜,好书照我潜行。追梦新教育,泛舟书海润泽心田,墨香深处,邂逅诗意的自己,完整的自我。开一朵香气袭人,温暖世界的小花!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8

  我总喜欢在周末的下午喝茶读书,因为它总能给你充分的时间让你细细品味,认真思考。

  我很喜爱书,读书也是我所认为的乐趣。在我的感觉中,当我一头扎进书堆里的时候,求知若渴的心态会使我像一匹饥饿的狼,急切地寻找猎物;又像一位孤独的人,迫切的希望寻找到快乐。

  一本好书,其中可能有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飞来飞去,还给你送来光明的果实。字里行间都能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知识慢慢的堆积,最终就会形成智慧的熊熊烈火。而书,又能像是一片大海,等你寻找用之不竭,无穷无尽的宝藏 ……

  不论在哪里,我们都不能缺少书。不读书,什么生活都会变得不完整,就好像缺了一样什么东西似的,就会变得空虚,一无所知。相反,读书会充实自己,让书充实自己的每一天,而每天都能过的满足,快乐。我喜欢读的书有很多。《哈利波特》,《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沪上春歌》及一些诗歌集,我不但喜欢,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如果书籍可以有五色的油彩,那么我愿意把诗歌作柔和的水粉,把散文做一支诗情画意的画笔。在书的天地里,描绘出最美的风景。许多名人大家都曾这样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的精神食粮。”由此可见,读书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读书使人进步,也使我们的生活进步。现在,请赶紧捧起一本书,去细细品味一番吧!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9

  第一次阅读朱永新教授的代表作《我的阅读观》,感觉很开心,因为他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有理论有实际,平易近人,用朴素的语言结合生活的事例阐述具有教育科学规律性的理论。朱永新教授语言自然流露,读他的文章时常让我反思,检视自己平日的阅读,使我原来混沌的思想豁然开朗,更让我的心灵得到洗涤,认识上得到升华。

  这本书中很多观点能让我们产生共鸣,当我读到“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教师也不是春蚕,教师的生命应该在四季拔节。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像这样打破传统的定义,重新赋予教师新的生命,不正是我们内心所憧憬的么?虽然我们如此平凡,但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除此之外,老师为了向读者说明读书的意义所在,不是一味地用一些枯燥的理论来说服读者,而是通过自身经历和一些各种各样鲜明的实例来展现读书的重要,所以读到一些朱老师的观点时,并没有感到有些乏味,而是被朱老师平实的语言所打动,因为看似简单的言语,其实是饱含了朱老师的心声的倾诉,是朱老师用一种真诚的情感来让我们读者感受到读书的意义。

  我也很喜欢这本书里的这句话: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如何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只有通过阅读来改变。有“读”就有“行”,有“行”才有“变”。我们许多人读书,以读而读,并不思“变”,看了朱教授的书,我们感受到了读书的精彩,那就是一个“变”字。有教师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有教师通过读书改变了学生,改变了班级,更变革了教育。读再多的书,不思,不行,就不能“变”。正如书中所说:读书让教师更智慧。通过读书,让我们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续写新的传奇。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 篇10

  有幸,学校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朱永新先生的书——《我的阅读观》,只是在会议上随手翻了几页,便被深深吸引了。

  朱永新先生的思想总是那么铿锵有力,读着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欢欣鼓舞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研究生即将毕业的一天,苏大教育学院请来了朱永新先生给莘莘学子做《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讲座,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老先生。说他是老先生,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他应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但他并不老,反而满面红光,面对密密麻麻的学生,他的嗓音浑厚,甚至可以穿透到偌大会议室的最后一面墙里。记得那时候的他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他教育思想,教育应是幸福的,完整的。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阅读,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怀揣教育梦想的我被深深的打动了。于是,我也记住了朱先生所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基地之一:湖塘桥中心小学。

  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安排,我竟真的来到这所学校,看到走廊上那颇具文化韵味的墙面设计和那醒目的几个大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总有一种心欲腾飞的感觉。

  今天,捧着沉甸甸的书,我沉浸其中。翻到“朱余之争”,我看到了两位教育大家关于阅读的分歧与辩论,更加兴趣盎然。两人为为“国家阅读节”的设立而产生了不同见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写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堪忧。”由于国民疏于阅读,远离经典,导致部分国民缺乏应有的文化底蕴,心态浮躁。他认为:。“犹太民族为什么那么强大?为什么这个在公元70年后就失去了祖国,到处流浪,寄人篱下的民族,却产生那么多世界级伟人呢?为什么他们依然能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这与犹太人视书如命、崇尚读书息息相关。”

  而余秋雨先生则认为,其一,现在每年已有“世界读书日”,没必要再增加类似节日;其二,网络阅读日趋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成为灾难;其三,今天阅读不再重要,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我被两人的坚定立场与博学善论所折服。但是,我想说,无论如何,两位学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关注阅读。我赞同,佩服。但我想,这场争论无论结果怎样,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很多人重新将眼光投向阅读。有了分歧与争论,才有关注与发展。

  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于创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国忧生的胸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岗位上的小辈,我喜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的阅读观》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我的阅读观》有感01-21

《我之节烈观》读后感01-16

《我的单位观》读后感范文11-30

我观09-18

观书有感的阅读答案01-04

张观传阅读理解05-01

《观鸭说》阅读练习04-23

王维观画阅读练习04-23

元宵观灯阅读理解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