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时间:2021-06-16 19:17: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

  读完这篇文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V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

  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大家都知道亚当V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却很少有人读过。他在这本书里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

  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

  其次,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第三卷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第四卷: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7页)。第七卷:论道德哲学体系。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公司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顾客(顾客即是上帝)、去生活。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2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利,这些行为谈不上道德高尚、这些人无爱心可言,他们终究必然被人们所认识,而自身也终日倍受正义、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谴责。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和统计干部,我们不仅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更是一名执法者,我们的工作行为代表国家,这样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美德,也要有公平正义、忠于职守、真抓实干、严格执法、锐意进取、敢于负责、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工作作风。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作风的修养,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甘于寂寞,富有爱心,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把每项工作干好干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让和谐充斥我们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让爱心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释放,让我们以高尚的工作行为和一流的工作业绩感恩回报社会。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3

  根据总公司党委的推荐,我在工作之余读完了《道德情操论》这本书,本书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讲道德的经济。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当按照《道德情操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市场经济。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把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在道义上赢得人心,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地发展。

  《道德情操论》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说明。本书指出,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首创水务公司,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公司党委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天工作,面对每天的生活。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这就说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三国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我们要善于由及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共产党员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党的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群众,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危难之际冲在先,改革创新闯在先。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4

  亚当·斯密经过漫长的创作、增补、修订及整个研究、写作计划过程,著作《道德情操论》终于“定型”了,成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在这本书里,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我想说:这本书绝对不是单纯进行空洞的道德说教而已,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所阐述的观点是能够跨越时空,不受地域限制的,它历久而弥新,在历史的沉淀中又孕育出更丰富的内涵。

  他传达给读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应该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倘若以后我们真正踏入社会了并且找到了属于了我们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是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的。无可否认,努力挤出自己有限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心灵得到很大的启发——它给了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督促我要学会互相帮助和互相体谅,让我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匆匆而过的路人、朋友,亲人和爱人。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首先提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紧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读过这本书,仅仅是最开始,我们看到“设身处地”这个词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后来有反复出现“激情”、“强烈”、“合宜”、“尽善尽美”等词。小时候,思想品德课的时候老师教会我们要换位思考,这不正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正是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情,即设身处地地想象受难者的痛苦,我们才能设想受难者的感受或者受受难者的感受的影响,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说同情与其说是因为看到对方的激情而产生的,不如说是因为看到激发这种激情的境况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对悲伤的同情一般是一种比我们对快乐的同情更为强烈的感情还是通常远远不如当事人自然感受到的强烈

  他在书中说:“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总是推己及人,从关心自己开始,进而关心旁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诚然,慈悲为怀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的为别人着想。千百年来,孔老夫子不正是如此地教育着我们后来人吗?即使是论社会阶层的区别也是孔子一直讨论的话题。

  然后亚当·密斯在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现在的社会同样如此,又或者像孔子所埋怨的“乡原”一样,这些都应该是一种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优点、好的品质应该得到报答而缺点、坏的品质应该得到惩罚。在第三卷中他又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还有第四卷的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论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他说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最后密斯论道德哲学体系。

  说实话,虽然我看起来有点吃力,字字都要咀嚼一下。但是密斯对人类的道德情操剖析的很是全面很是深入。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呢?我们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腐败、就业压力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会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方、美好、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且《道德情操论》告诉我们如何“利他”,使他人的幸福成为自己的幸福必备的条件。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就要求我们常怀同情之心、推己及人、公平正义之心待人处世,互帮互助,用全局的眼光,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现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道德情操论》的学习,更加坚定了追求和信仰,现在必须好好学习,培养一身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并且,把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发扬光大。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有德的民族会受到世界的尊重,历史的尊重。道德也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事大事,我们都能做个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人们加在一起就是有道德的国家民族。国家一直在讲求德治,可是我们这样的适合暂时还无法摆脱法治的社会。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一个高国民素质的中国,一个可以用德治和谐的社会,我们相信着并为之努力着!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5

  崇尚通过劳动与智慧获得的财富与地位和崇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与地位从表面上看并无二致,因为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财富与地位。而实现目标的途径却往往被忽视,甚至不为人知。其实财富与地位仅是人类作为动物(具有智慧)而言的最低要求,因为这些可以满足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下的更好生存需要。而道德上的追求才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一个人的追求到底属于哪个层次其实很好判断,只要看他在拥有了财富之后的表现即可得知。

  “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并不过分与偏颇,而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在作为生物来到世界后,生存自然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解决上并不是顺序的,而是同步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很多人不愿承认,但不得不承认,“财富”与“地位”可以检验一个人的道德追求。当一个人在基本生存仍存在问题时,你是不能说他“心向腐化”的,因为他有可能只是想活下去或活的更好些,仅此而已。可他却不知道方法上的不同究竟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又会带来哪些后果。当许多人都是这样的状态时就形成了所谓的“坏风气”,可不知道他们仅是想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些。

  所以问题并没有出在他们对“财富和地位”的渴望与崇尚上面,而是那些已经解决了基本问题的人们没有为他们做出更多的追求道德力量的榜样!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6

  人拥有利己的本性,以及同情的本性。

  利己主要表现为功利,为自身利益着想,为理性控制。

  同情表现为对他人的所遇到的事的反应。当人们看到他人遭受苦难,心理上会自动想象自己遭遇那种处境时的表现,然后通过情绪表现(快乐的事也如此)。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凡正常,都或多或少拥有同情的本能,少者为麻木,多者为善感。而人们的这种同情会对当事人产生较大的影响,若为快乐,那么他(她)将更加快乐,并为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人而感到满足。悲痛者,则会更加认同自己的表现,认为理所当然,对于他人,则投以理解、感激。(但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倾向于快乐与悲伤的平衡点,并且对快乐投以认可,希翼,对悲伤表现出逃避。所以,往往快乐更易感染人,而对于某些记忆上存在阴暗的人,则更容易被他人相近的悲伤所感染,引发与当事人相似的情绪。由于主流倾向快乐,所以悲伤的当事人在经历对他人不同情自己的愤怒后,将反思自己的情绪是否适合自己的境况,由此渐渐‘正常’。)

  朋友之间的同情十分重要,由于关系,人对朋友的同情要求高于其他的陌生人。当发生快乐或悲伤时,朋友的表现对主观感受尤为重要。所以,总是要求朋友要将同情尽量的趋近自己的情绪,才能符合‘朋友’这个称号。若表现麻木不仁,或与自己的感受相反感情便会受到威胁。有的会产生‘朋友不关心自己’‘自己被忽视’‘朋友背叛’的猜想——对外反思。有的会产生‘自己是否做错’‘对事表现是否不当’等一系列的对自身的思考——对内反省。

  人总是希望被认可,甚至忽视合理性。而一个朋友是否能够用理性地同情自己,以此把自己从错误拉回正轨,便是标准。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7

  我只听过《国富论》,《道德情操论》还是头一次听。后来发现,这本书居然是温家宝总理推荐看的。

  也许是由于作者的缘故,一个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作品应该与经济发展挂钩。但并意味着对青少年毫无用处。譬如,他指出的经营之道要讲诚信,这对我们就有点用了。

  亚当斯密这本书对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书告诉我们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人的风气和习惯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有直接影响。个人的品质,我们应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一是他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产生的影响。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只不过法律有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是班长,这本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告诉我,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我们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绝不要以微小儿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班长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觉悟,始终把大家的利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着大家,不搞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做到艰巨任务抢在先,严控班级整体态势,加紧改革创新。

  亚当斯密耗费毕生心血写成了这部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我们——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不要伤害别人,而要帮助别人。温家宝总理推荐这本书,我想总理认为这对维持整个市场经济和谐运行,甚至民族强盛是至关重要的。

  亚当斯密在书中说:“如果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地分到大众手中,那么他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他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而言,我必须考虑到我的计划要符合同学们的需求,不能有偏私的成分。今后,我的第一任务是解决班级较为突出的问题,重视公平与正义。

  亚当斯密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其功绩是无法衡量的。这本书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不意味着只对经济有用,对任何一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帮助。

  到最后我不把这读后感当成累赘了,反而谢谢他,因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无论是个人还是以后的班级发展。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8

  这本书我采用在喜马拉雅FM上听书+重点章节阅读完成。这是一本由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完成的伦理学经典著作。说实话,这本书能听完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极大地挑战,由于翻译版本与实体书版本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外文化的差异,自己的知识面,论据来源等等……只能算马马虎虎应付性地听完一遍。

  《道德情操论》全书分七卷。怜悯和同情是人的本性,是人性中的一种原始感情。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同情是斯密同情思想的核心概念。作者用同情的原理来阐述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的评价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性,接着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进而揭示除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在人类发展的今天,世界时时在变,而人性未变。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人和人关系,人和社会,人和事物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社会里存在的贫富差距,发展失衡,企业改革,房市、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弘扬美德是华夏文明的优良传统。关心自己的幸福,需要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这种美德约束我们避免受伤害;关心他人的幸福,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这种美德敦促我们提升他人的幸福。

  按照完美的谨慎、严格的正义和合宜的仁慈这些准则去行事的人,可以说是具有完善美德的人……但是人自己的激情非常容易把他引入歧途——所以了解这些准则而得不到最完善的自我控制的支持,总是不能使他尽到自己的职责。

  自我控制的美德就是遵循合宜性,就是对想象中的这个公正的旁观者的情感的尊重。这些美德除了带来令人愉快的后果外,不会产生别的倾向。这本书能让我们心灵得到启发,从根源了解人类自身的情感,不会因为对同一件事每个人有不同的感情而诧异。在这个利益化功利化的现代大潮中,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们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造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整个社会道德观念淡薄,逐渐失去了道德对人的约束。如果人们把自我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的最大化就会比同情心更加强烈,就会磨灭同情心和良心,也就磨灭了道德情操。

  目前互联网飞速发展,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可能被吃瓜群众津津乐道地演绎着。我们应该不了解真相就不要随波逐流,随意下结论,要有自己的道德情操。读《道德情操论》对我们是一次心灵的反思,道德的重整。我们了解了为什么很多事如此丑陋,也懂得了如何去改变这种丑陋,这也为我们追求美德指明了方向,能更好地指导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亚当﹒斯密的这本书理论性很强,也很深刻,因本人水平有限,只能理解皮毛,以上就是我肤浅的一些心得体会,请大家多多包涵。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驱动下,人自私的情感越来越明显,私欲的膨胀给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很多传统的道德观已经不被人所看重。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容易导致社会的道德缺失。财富固然重要,物质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然而,我们不能够为了利益和物质的追求而忘了对道德情操的反思,否则,人类和禽兽就没什么区别了,仅仅是为了得到物质,为了生存而已。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讲述了人如何获取财富,如何把握规律做到利己。然而,过度的利己是会导致社会利益化,冷漠化的,为此,亚当斯密很负职责地写了《道德情操论》,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职责等一系列概念,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说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它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因而也被誉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西方世界的《论语》。

  而我个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着用它去解释经济社会的态度,而仅仅是用来解释我个人的内情绪感。读完《道德情操论》,我感觉很多生活中的迷茫都变得明朗,我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在道德方面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指引。这是平时上课学习老师所不能教予我的。《道德情操论》更深刻地揭示了人内心的情感,包括善恶美丑,它比《丑陋的中国人》更让我震撼,和受启发,正因它解释得更深层次。

  读完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何谓道德,道德的好处何在?在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道德就是善良的本性,是美德。有观点认为:“所谓道德是出自本能的利他行为,是一种自然地情感流露。一个人如果充分思考各种状况再做出利他行为,这种理智的思考已经不能算是道德了。”然而,在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里,道德准则是一种自制意识,是良心的呼唤,是对普遍道德的职责感。如在第五章中写到,“他行为的动机不是出于别的,可能只是出于对既定的职责准则的尊重,一种在各方面都按照感恩的法则行事的严肃而真挚的愿望。”“这种敬重,还由这样一种见解得到更进一步深化,即认为这种敬重起初是出于人的天性将它铭记于心,之后被推理和哲理所证实,认为这些重要的道德准则是大自然的指令和法则,大自然最终将给那些尽到自己职责的人以奖赏,而对那些不尽自己职责的人给予惩罚。”正是由于这种对道德准则的坚信和敬重,想成一种职责感,自制力,这也是本书里说的“行为的合宜性的决定”。在全本书中,道德情操都是人类情感的反思以及对善美的追求,这与道德是本能的利他行为意识有些差异。而我更认同亚当斯密的观点,正因恶念是每个人都有的,善念也是每个人都有的,道德情操好的人并不是圣人,完全没有恶念,而是构成了良好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不作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因此他很少恶行,得到人们的完美评价,觉得他是个道德好的人。而道德败坏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只是正因价值观的不一样,道德观念的薄弱,致使他无法抗拒利益的驱动,而做出了损人利己的行为,而这种人是对社会不利的,影响社会和谐的,因此,需要强调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这本书中,亚当斯密把道德情操归的根源归结为同情心,这与人性论有着相似之处。在书的开端就讲述了同情心的问题。“在人的天性中总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眼中是如何自私,他总是会对别人的命运感兴趣,会去关心别人的幸福;虽然他什么也得不到,只是为别人感到高兴。当我们亲眼目睹或是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时,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同情或怜悯。我们常常为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无须证明的事实。像人性中所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一样,这种情感决不是专属于良善君子,尽管他们可能对此最为敏感。即使一个无赖罪大恶极,无视一切社会规范,他也不会完全丧失同情心。”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0

  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凭借《国富论》一书享誉全球,被尊为“微观经济学之父”。除此之外,亚当·斯密还有一部影响力巨大的名著,即《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情操论》这本著作中,亚当·斯密对同情心、善恶、正义、仁爱、克制等情感因素进行了剖析,并对评价道德的性质与原则做了精辟的论述,目的是引导芸芸众生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养浩然之正气,修厚德以载物。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同时也滋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行为,浮躁的气息与投机氛围浓厚,多少人想着不劳而获或者一夜致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沉下心来修习自身的道德情操,感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部分人工作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会用于打游戏、刷朋友圈、看电视等行为,事后会莫名产生一种无尽的空虚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时间,阅读一些有助于提升我们修养的好书、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那么,我们内心将会得到充实和满足。而做到这些,要求我们既有计划,又有恒心。我们必须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攻坚克难,久久为功。

  作为金融从业人员,对待客户要诚信,对待诱惑要克制,切不可在权力面前乱了方寸,在金钱面前失了原则,一定要守住底线,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制度的底线,守住道德的底线,在各种考验下锤炼道德品行,提升自我修养。

  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我们要以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品质为指导,不卑不亢,养浩然之正气,修厚德以载物。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1

  在我还在大学时候就拜读过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后来知道这位经济学大师还有这样一部关于“人”的著作,就带着一种好奇的态度读了这本书,看看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分析人性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震撼。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共修订过六次。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此书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在当前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社会地位变化不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企业改革改制成败、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强权、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公平、正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但是,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30多年前的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观察、思考写成了《道德情操论》。可以说这是他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道德情操论》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努力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种植在人的心灵里。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6篇)07-18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范文07-26

《论自由》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07-18

道德经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02-19

《气质论》读后感600字02-17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读后感08-01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1500字09-13

道德经初中读后感800字02-19

《教师职业道德修炼》读后感07-24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读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