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青春》有感

时间:2021-02-24 10:12: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青春》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青春》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青春》有感

读《青春》有感1

  如今韩寒可是红遍大江南北的青年代表,在畅销书的排行榜上,他的著作《青春》也是名列前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经常好奇他是怎样一个人?听朋友介绍他的书写的还不错,有比较强的代表性。就从网上购买了一本,有一天的时间粗略拜读了一遍。放下书,心中总有那么一点想法,挥之不去。韩寒确是代表了80后的年轻人。他的经历、所思所想,应该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真实情况。用的语言风格也有很多网络语言,所谓新新人类的火星语言。但是与“炒作”的韩寒相比,我更觉得他是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出现给了我许多现实的启示。

  一是韩寒是一个有心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他所写的文章中反应的东西,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也是很多人亲身经历的。但是,一般的人经历了就过去了,就如同水面上的波纹,一开始还能欣赏,多了就熟视无睹。而韩寒却能注意观察,精心思考,反复揣摩,形成文字。成功与不成功往往一墙之隔,只要多努力一下、多走进一步,失败就转化成了胜利。凡事都注意思考,我认为是韩寒成功的核心因素。

  二是世界总是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善于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今的国内社会,日新月异,发生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面对着变化,有的人主动去适应,有的人不停地抱怨,有的人固守着过去,有的人无所谓。不管你是什么态度,世界都是在变化,正如滚滚的江水永不停息地向着前方。无社会怎么变化,“适者生存”的规律却不会变化,我们只有反思今天,谋划明天,才能立于不败。我是一个70后,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不让父母担心,上学了我是一个乖学生,乖得老师都记不起有我这样一个学生,找工作不用费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并不大,工作后我安于本分,按部就班,不出色、也不落后,稳定的工作、安乐的家庭。这一切仅仅过了十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0后的孩子,小时候是独生子,生活上基本唯我独尊;上学了赶上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五彩缤纷;毕业了即是失业,无所适从;工作了,少有稳定,还要自己房贷。压力、压力,所谓的压力山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咬住牙关,趟出自己的的一条路,也是我佩服韩寒的地方。

  三是韩寒的成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韩寒成功了,成为了当代青年的代表性人物。可恰恰他却是中学教育都没有完成,是教育所淘汰的学生。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那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却对韩寒望尘莫及,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对国家而言,需要认真地反思教育工作。对教育而言,需要认真地研究教育规律、研究人得成长规律。对家庭而言,需要正视当前教育的价值,不能多过分地依赖于教育。

  愿通过国家、教育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韩寒”!

读《青春》有感2

  难道有一天清闲的时光,泡上了一壶子的红茶,翻开了《青春》。

  想购买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这句简介:机械的劳动,无望的未来,很低的薪水,但去了别的地方薪水更低。很高的物价,除了吃得饱和穿得暖以外,别的什么都做不了。这句说话,在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深深触动了我的神经,可以说,我感同身受,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想大声呜呼: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

  由刚开始的感叹自己身世,后来跳出自我的框框后,发现我应该呜呼的对象不应只是我自己,而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这本《青春》书写的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我这一代年轻人中,我算是幸运的,起码要比很多人要幸运,我有我自己要坚守的东西,我有我要走的路,起码现在被现实摧残后,我的目标依然清晰,我们这代人,我身边的这代人,没目标的人一抓一大把,我还有自己的目标,总算我是没有遗失自我。好像有点扯远了。还是说回这本《青春》,韩寒的文字,我也很久没接触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总喜欢去拜读他的小说,或许这是因为叛逆期就喜欢带点叛逆味道的文字吧,我现在都乱入社会了,相信韩寒也相对的成熟了,我买这本《青春》的时候,有种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感觉,我相信有了社会经历的我看相对成熟的韩寒的文字的时候会有另一番味道,果不其然,韩寒的文字变了,依然辛辣,却不是表面的辣,是回味的辣,看他的文字想起一个人,那个人是鲁迅,当然,我不是说韩寒的文字比的上鲁迅,但的确有几分21世纪鲁迅的味道,韩寒自己都在简介处写:我只是一介书生,在这个又痛又痒的世界里,写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而已,百无一用。想起亲爱的+2对鲁迅的看法:如果鲁迅继续从医,他将会救更多的人,因为文字实在是太无力了,韩寒都认为自己的文章百无一用,亲爱的的看法,我非常认同,但无论文字如何无力,依然要将其书写,这是韩寒他自己的选择,他的路,而我又有我的路,我自己的选择。

读《青春》有感3

  这本《青春》主要是韩寒多年来个人博客的文章,也有几篇演讲。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也是检验文章的最高标准。那些旧文所折射的观点,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依然闪烁光芒。书中描述的种种事件,仿佛自己都感同身受,每一个文字都敲打着读者的心。

  当读到“诚然,我们不能改变一切,但我们不能不做,我们依然要努力。”这句时,顿觉感触良多。时下的年轻人多喜欢抱怨,总觉得社会不公平。从来不去想自身的问题,自己是否努力?自己的付出能否让成功眷顾你?任何社会,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弱肉强食。弱者很多时候不是去把自己磨练成强者,而是不断的抱怨不公平,在不断的抱怨中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白白丧失迎面而来的机会。他们从来不弄清楚,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能者生存的游戏规则,有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处于竞争的优势。我们不能选择出身、选择环境,但是能选择做怎样的自己。年轻人与其抱怨,不如用这大好的青春努力提高自己,为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而提前练好功力。

  祖国民航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朝阳阶段,集团公司也为员工提供了喜悦的、广阔的发展平台,作为民航新人的我们,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知识修养,努力寻找自身的不足,不抱怨、不放弃,用知识武装思想,用思想发展事业,用事业成就自我,让自我实现价值。努力做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用我们的青春书写祖国民航事业的'新篇章!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青春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指间溜走,伸手紧握,抓住的只是空气。青春,之所以耀眼动人,是因为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阳光,原来可以如此明亮而温暖。望着彩旗飘扬,望着这些笑容明媚目光坚定的民航人。我深深感觉到青春可以无悔、无撼。青春从来未有过它的界限,而其本身又是一种很冷酷的界限,它意味着一种纯净的美好,无论忧伤与快乐,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它总是来过……

读《青春》有感4

  好烦哪!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在家里父母说我不让着弟弟,在学校老师骂我不乖,朋友圈里又不称意。

  黄昏,独自坐在窗前,眺望那微微泛黄的天际,那半轮红日一波一波顽皮的跳动,心绪却不在那美丽的黄昏上,满脸的凄凉悲伤,跳跃的阳光跑上我翻开的书页,反射在我的脸上,我的思绪被顽皮的阳光拉回,目光落在书页上,‘青春’二字成功的拉回了我的渐飘渐远的思绪,埋头阅读起来。

  ‘青春来了’题目这样,写青春期吗?

  他说‘彼时的我已不再踏红楼窥宝黛葬花’,而此时的我正在望黛玉焚词流泪;他说‘已不再为诸葛先生羽扇纶巾而神魂颠倒’,而现时的我正在为关羽驰骋沙场而倾慕不已;他说‘我会安静地伏在窗前看郭敬明的夏至未至黯然神伤’,我会看着郭敬明忧伤的文笔潸然泪下。

  这作者与我真像,他说那是青春来了,我迷茫的向下读,当文章结尾我恍然大悟,这就是青春!我的青春来了吗?我会把爸妈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而生气,会把老师的宛然相劝当做转弯抹角的讽刺,我会把朋友善意的微笑当做恶意的嘲讽。我都做了些什么?人家的青春都是努力拼搏、昂扬向上,而我却在心思敏感、低沉消落!?

  我该怎么做?去跟父母道歉?去跟老师沟通?去跟朋友解释?对!就这么做!

  我‘呼’地坐起身,合上书,搂着放在心口处,眺望窗外一轮红日,只剩一点了,看那通红的日头像是在告诉我:‘这不是落日,而是为明日日出而蓄势待发’对!我要为明日准备!我要用我的青春活力去未来拼搏!

  Gilr!加油你行的!

读《青春》有感5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叫《当我们得青春渐渐苍老》彭湃写,以前在看到他的某些作品我都觉得不好看,但现在至少让我对他有所改观,他的文字淡雅又透着成熟的理性我很喜欢 (以下摘自原文卷首) 那时的天空很蓝,阳光很美,章树很大,糖果很甜。那时的河岸边,我们手拉嬉戏,折小小的飞机和帆船。那时的爸爸喜欢窝在沙发上听收音机,妈妈的煎蛋芳香四溢。隔壁班的音乐老师温柔又年青,同桌还在流着青鼻涕。那时的友谊刻在我借你的橡皮…

  书本里的梦想,未来根爱情,还躺在未苏醒的梦里,那时候 我们热爱做梦,却不说话,没心没肺的欢笑悲伤那么纯粹又孤芳自赏,那时候,一切都是柔和和镜头下的光影美好且充满希望,可惜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这句I like)在后来我们加快了脚步,只因路途绵长,少年的猖狂,变成柔软。我们不在快乐,却更爱笑了!我们不再亲密,却拥抱得更紧。我们说着明天见,却匆匆转身提起自己的行理箱 以下是我读后的感想:(这本书里写着每个人被现实成长,年少的选择总在不经意间发生,用来承担的却是很多年的漫长岁月…

  什么是现实,什么是社会,还满腔热血的扎堆在书海里的单纯稚嫩的我们,被学校大门和镶满玻璃碎片围墙保护的我们,心高气傲,觉的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天真的我们,怀揣着梦想,以为读好书,就有前程似锦的我们。靠着家里有钱的阔少爷们,满不在乎的挥霍着钱财和青春的他们。却不知社会和校园的差别,现实和梦想的距离,其实出了家和学校,面对职场的我们只能在有钱人面前装孙子被现实磨去初时的棱角和任性。跳进社会这个大染缸里后谁又能真正幸免,能直起腰杆过得顺风顺水的年青姑娘,如果不是有个有前的老爹,就是有个有钱的“干爹”社会和现实是冷血和薄情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怀物每挪动一步都会碾碎许多东西, 有时是梦想、友情、爱情、尊严、自由这些空泛的美好,有时也会是房子、车子、名牌包香水些这这实实在在的东西。当一个稚嫩的少年刚从学校出来时。驻立在繁华的街头,满腔热血的仰望着朝霞,接受着社会的洗礼,他开始为梦想奋斗时,在他被现时一次次打压后,开始怀疑梦想时,在酒精、同是天涯沦落人、少时恋人重逢之简遇到了朋友,兄弟,恋人,便以为有他们便不会倒下坚定的往前走。

读《青春》有感6

  时光似流水般,日日夜夜不停息的流走了,当你快步向前走,是否曾经回头看过;当你听音乐时,是否用心倾听过流水声;当你抱怨现实残酷时,是否会用良好的心态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从小学到初中我接触过不少《小学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里面的故事生动有趣,把枯燥无味的人生哲理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

  看的多了感触也不少,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信的青春最美丽》。当你看到题目时也会不禁地想起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做到自信这一点了吗?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诉了主人公“我”,文章中的“我”是一个孤僻的人不愿与任何人心平气和的相处。直到“我”初三那年遇到姚佳,她的出现改变了我,因为她的一封信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让“我”相信唯有自信的青春才会分外美丽!

  当我读到“一切如往昔,但敏感的我还是察觉到了妈妈笑容背后的酸楚和爸爸坚毅目光里的那抹无奈,我想哭,但我强忍住了,也用明媚的笑脸回应他们”这句话时,我被感动了,他们的父母已失去工作两个月了还连连碰壁却从不跟孩子们提起,也不让孩子知道。写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母亲们。他们整天忙碌没日没夜地挣钱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而往往收到的回报却只是我们的冷眼相待,忽然觉得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作为他们的子女,我们不仅要感到幸福还应当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为父母分担,多陪陪父母。

  当我读完的时候,我认为姚佳说的很对。出身由不得我们选择,但生活的方式、生命的状态却是我们自己把握的。青春不需要卑微的自信,这种自信只是因为太过自卑,用一种伪装的面目,一种极端的自傲方式表现出来……没有朋友烦人生命旅程是孤单的,即使再完美,它也是一种残缺。的确,青春不需要卑微的自信,青春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只有自信的青春,才会更加完美,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读《青春》有感7

  青春,我们都不陌生,在它的身上我们寄托了太多的梦幻与想象。从《青春奏鸣曲》这本书中,母女两个人都去证实过自己的梦想,母亲姚欣曾经胸怀大志的奔赴兰州,几年后失望而归。如今女儿米兰也重新踏上母亲所走过的路壮志雄心地去了深圳。这一路走来,在作者生动地描写下,米兰长大了,从一个不懂事地高中生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又重新复读的过程她明白了许多,也理解了许多。从吵吵闹闹到和和气气,这些戏剧化的变化就如同电影一样在脑中放映,文章中上一代的生命,事业与情感,让我看到了父母所经历的挫折,艰辛,奉献的人生,下一代的成长,学业,情感,让我捕捉到自己的影子,促使我成长起来。

  在书中我觉得特理解米兰,我也不算一个乖孩子,对于母亲的唠叨,我也曾意气用事和妈妈顶撞,就像在早上起来整理床铺,我总是在吃完早饭后叠,妈妈说我懒。明知道妈妈的唠叨市爱,但有时就是压不住心里的气。常常吵起来,觉得正像文中所说,父母不理解我们,可我们又何尝理解他们,这也应算是自私的一种吧。青春是冲动的,正像我自己反思地一样;总是在伤害已经造成后才知道,就像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是已经晚了,留下的只是永久的痛苦,而现在我开始换位思考,因为爱才唠叨,因为唠叨才明白爱,我像成长的米兰一样,学会包容,聆听这一切,开始悄悄的珍惜,品味琐碎的语言。

  在书中对于两代人的爱与恨,亲与情的生活悲喜剧中,让我渐渐体验到青春所带来不同的激情与幻想,它让每一个人都为它燃烧。对于我一个中学生来说也许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也许会因为某一科的跌落而失落,像上回的数学成绩大步的下滑,让我感到意外和伤心。回到家后就一头沮丧,看着爸爸妈妈依然为我辛苦做饭的样子,让我感到了害怕,我怕因为我而破坏这平静的幸福,我便悄悄将考试成绩放到了桌子上,回到房间。而在房间的每一刻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不知过了多久,爸爸推开了我的门,只是轻轻说了“该吃饭了。”的确让我心中一惊。在饭桌上爸爸为我夹菜,还为了逗我笑,提起自己过去的学习,这些都温暖了我,让我感觉到人生的这幢高楼,有着太多太多,失去某一样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全部。真正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有着亲情这根顶梁柱,还有友情这色彩斑斓的颜料,都会给于我们与众不同的快乐,的确,他们把爱给了我们,把世界给了我们。书中常用歌曲来表达心情,让我们在温暖中成长,在幸福中歌唱吧!

  青春是一首响亮的奏鸣曲,书中米兰最后选择放弃大学;而靠自己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抉择与理想,但是亲情友情永远都是我们剪不断割不断的牵挂,曾经的米兰为了让关心她的父母与朋友不再失望,毅然决定复读并进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了复旦,米兰用行动回报了别人对她的爱,我们也应当用行动作出响应,让我们珍惜身边的爱,将爱进行到底。

读《青春》有感8

  今天虽然寒风呼啸,但听了老师讲了吴子尤的一些事迹后,我热血沸腾。回家后,我搜索了一些关于他的一些资料,让总是爱哭的我又泪水满眶。但他又让我振作起来,他让我学会笑迎生活,笑迎困难。

  80后的吴xx,算是个天才,年纪轻轻就出版了一本名叫《谁的青春有我狂》,在我和他同龄时,我还看动画片,比起别人,我有点鄙视自己。

  吴子尤喜欢笑,在上帝送他一个金灿灿的肿瘤,他仍然坚强地生活下去。他非常乐观,没有被病魔压得气喘不过来,而且坚强地面对。虽然他没有战胜病魔,但他已经超越了一切!最后,肺炎夺走了他的生命,结束了他的一生。唉!天妒天才。

  吴子尤坚强、乐观,比起我,曾被病痛彻底“打垮”。小时候体弱多病,一发烧就是一个星期。医生打针时,因为疼痛而哭;喝药时,却因为药苦而哭;发烧难受时,更因为这样儿大哭。

  吴子尤虽死犹存,他一直鼓励我,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坚强、乐观。如果生活有一百个理由让你哭泣,那么你就要有一千个理由笑迎生活。

读《青春》有感9

  时间在一抬头一低头的缝隙里消逝。窗外铅灰色的天空,飘零的云朵,流逝的时间,还有沉沉的黑夜都已沉淀成或幽雅或凄凉的历史。

  当我们还是一群稚嫩的孩童时,这些年的时间,为实现这样饱满的人生,断断续续地做着一些代价高昂的梦,断断续续地写些不是文字的故事,断断续续的被生活的遗憾所打岔,跌入低谷,并拒绝任何搭救,自己漫漫摸索着爬起来继续走。

  当我们慢慢地长大,我们就会懂得这些,以前是不顾一切地去顾及一切,现在是决定了不顾一切地去顾及一切。

  未曾想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出生年代,成为了一个字正腔圆的集体烙印,被用作追捧和诟病的代名词,无论我们有着多么迥然不同的生存姿态。

  如今试想,当我们白发苍苍时,给自己的家人讲起“自传”时,应如何讲起。想必,都不愿回想起那些不愉快的吧!只当我们恋恋不舍的回首,一边沾沾自喜地前瞻时,就惟独冷漠地面对今日,这是怎样的可悲!只许如今活在当下。虽然某些人今天以晦涩的口吻把“自传”展示到纸上的时候,记录早已变得苍白无力。那些花朵一样摇曳的过去,像时光一样没有办法库存。如今,只得珍惜!

读《青春》有感10

  随着韩寒与方舟子论战的落幕,我开始关注了韩寒的博客并买了他的新书《青春》。当初,我本只想买本《小窗幽记》,但是还是买了《青春》。

  说实话,我一直都比较喜欢毕淑敏毕阿姨的书。对于韩寒的书,我也只是偶尔看一看。大家都说,他是80后的精神领袖。我不知道他是不是80后的精神领袖。但是最近我每天睡前都要翻一会这本《青春》,现在看了1/2。我不得不说,他的语言的确犀利,敢言敢怒。我从中也看到了“愤青”的影子。当然,我不是反感“愤青青年”。相反,我很佩服他。我是学理工科的,向来比较理性,也没怎么干过文艺的事情,只是喜欢写点东西发发牢骚。

  至于韩大哥的此类文章,我也看过一些。但是我认为人只有在满足自己的物质条件后才能有能力愤青。记得本科时,我们班很多愤青青年,当然这也包括我。但是我们对一切的不满都只是用嘴发泄出来。或许我们大学同学从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改革等等就已经被转型了,由“愤青青年”变成“社会青年”了。虽然我还没踏入社会,还在学校读研,但是从读研期间导师、研究生、学校等等也感受到了一些社会现实。我不确定现在的我是“愤青青年”还是“社会青年”。我有不满依旧采用“牢骚”方式发泄,如果有哪位网友看到了这篇博文,我就是在发牢骚了。

  倘若韩大哥是愤青青年,那我应该算是躲在实验室里埋怨“外面的花花世界虽好,但是坏人那么多”,但最后还是到外面花花世界的小龙女型愤青吧!因为顶多和未来的“杨过”说,世间怎么如此吧!

【读《青春》有感】相关文章:

读《父亲》有感08-31

读《基地》有感04-12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读《杜甫传记》有感10-15

【精】读《匆匆》有感10-04

读《孔乙己》有感(转载)09-22

读《笨小孩》有感02-09

读《鲁宾逊漂流》有感09-22

读《血色母亲》有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