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罗兰之歌读后感

时间:2021-02-01 14:28: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罗兰之歌读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兰之歌读后感范文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罗兰之歌读后感范文

  "剃须,让男人离猿猴更远些。"尽管很多人不认同这句话,但是剃须确实成了许多男士每日必做的功课。胡须,再平凡不过了,但在史诗《罗兰之歌》誓言里却不这样。

  《罗兰之歌》有大量誓言。在发誓的时候,无论是君主对下属、下属对君主,还是平辈之间,都常说:以胡须为证……例如:

  查理王回答说,"你是个聪明人,

  我声明并以胡须为证,

  现在你不能开我远去,

  没有人叫你,你就坐在这里。"

  奈蒙公爵毛遂自荐到沙拉古索,拜见战败国西班牙的国王马西里王,查理王认为奈蒙公爵有所不合适且担心他的安危,坚决去不让他去传达旨意,于是发了以上誓言。再看一个例子:

  奥利维说,"我以我的胡须发誓言,

  如果我再同我的好妹妹阿尔德见面,

  我将不能睡在她两臂中间。"

  在法兰西勇敢骑士和西班牙异教徒军作战后,查理王的后卫军仅剩六十个人。英雄罗兰最要好的朋友奥利维发了以上誓言。"我将不能睡在她两臂中间"即不能让妹妹为自己收尸。通过这誓言,奥利维表达了渴望战胜异教徒、活着回到可爱的法兰西故乡的愿望。

  为什么史诗中的这些英雄人物在发誓的时候要说"以胡须为证"呢?我们先看看中国人的誓言。在我们"以什么什么为证"的句式里边,证物无非有两种:一是人们敬畏的,二是人们崇拜的。通过这些"证物",发誓者更好地表现自己誓言是真诚恒久的,让他人相信自己。

  在我国民间的,一些地区至今仍有"对灯发誓"的形式。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有灯火神观念,灯火神司善恶阴阳。人对灯发誓,如果说了假话,神就会诅咒此人,使之折寿殒命。对于生命,不可不慎。可见,"对灯发誓",即以灯为证物,是由于人们敬畏灯火神。

  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誓言里边较多的证物是"天地""日月"等。百经之首《周易》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由于《周易》的崇高地位,加之人们对自然知之甚少,这就奠定了天地(包括天地的精华——日月)的神圣地位,便产生天地崇拜。天地神圣不可亵渎,而且恒久不变,于是便有了以"天地"为证物的誓言。

  与以天地为证相似,《罗兰之歌》的"以胡须为证",反映了为当时的"胡须"崇拜。

  《罗兰之歌》是以歌颂帝王将相武功为内容的叙事诗,其中贤明的'君主是查理王。在他登台亮相的时候,史诗常常不忘对他的胡须赞美一番。例如:

  纯金的王座光彩辉煌,

  那里坐着法兰西的皇帝,

  长须雪白,容貌威严有神,

  这是查理王在"拿下了考德里,攻破了围墙"之后得意的尊容。史诗单独把他的胡须从容貌里拎出来赞美。

  再看一例:

  我用你(宝剑)攻下了许多大量的土地,

  交给雪白胡须的查理王统治,

  他是一位高贵强大的皇帝。

  和异教徒军浴血奋战后,罗兰奄奄一息,说了以上这话。尽管在生命最后时刻,罗兰仍不忘查理王"雪白的胡须".在话语中,罗兰对他的君主充满了拥戴、尊敬和赞美之情。以上两个情境,比较直接表现了《罗兰之歌》里的人物对胡须的崇拜。

  为什么会崇拜胡须呢?这几乎是每个民族都有的现象。在欧洲中世纪比较突出,作为文学作品,《罗兰之歌》充分反映出来罢了。胡须是少年长大,变成男子汉的标志。我国有句与之有关的名言——"巾帼不让须眉".须眉即胡须和眉毛,胡须和眉毛就代表了男人,更确切地说,代表了男子汉大丈夫。这不就是胡须崇拜么?在古代,胡须视为权威、力量与权力象征,特别是在欧洲、北非、西亚等地。在埃及,曾经一度,法老才有资格留胡子;一般的平民要是留胡须,便是欺君犯上。查理王是《罗兰之歌》里权威、力量和权力的象征,所以对胡须的赞美常常伴随他出场。

  "胡子刮不尽,春风吹又生".如今,胡须出来就刮掉,既不神圣,也不恒久。我们如果用它发誓,"以胡须为证,我……"誓言是不是有点胡闹,甚至有些荒唐呢?只是,在有胡须崇拜的时期或文化里,"以胡须为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甚至很难再找到比胡须更好的证物。《罗兰之歌》呈现的中世纪欧洲不就这样吗?

【罗兰之歌读后感范文 】相关文章:

爱人罗兰01-22

格林童话《爱人罗兰》12-12

罗曼罗兰的名人故事01-03

高中语文《罗曼·罗兰》ppt07-11

简笔画紫罗兰画法步骤11-12

格林童话故事:爱人罗兰10-18

丰收之歌说课稿11-03

罗兰《秋颂》原文阅读(苏教版七上)04-17

穷人之歌励志文章05-22

《长江之歌》 课后习题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