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1
我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之后感触颇多,能够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此刻,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透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务必要有高度的社会职责感。歌德说:“你要欣赏自我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明白你的价值。”履行职责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师,仅有尽到对学生的职责,才能是好教师。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务必从“职责”两字做起。对自我应尽的职责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那么,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呢?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2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推荐》。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推荐》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就应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务必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一样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潜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提高,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必须的教育技巧,掌握必须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可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透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
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资料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可是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最终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教师最终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我“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方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仅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推荐……原先,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能够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样会是一个好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仅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推荐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明白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3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我;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我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务必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向十分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我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务必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就应要不断培养自我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资料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我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仅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好处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齐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齐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务必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从中明白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期望别人对自我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潜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潜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期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用心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提高,并为他的提高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明白,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我的提高,“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并让欢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可是,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就应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群众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忙他们扬起未来梦想风帆。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4
《给教师的推荐》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着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着、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我。”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状况和需要,选取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取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推荐》。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先学生该这样教。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推荐,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推荐,谈谈自我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推荐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一样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就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可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必须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向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此刻我最终明白原先我没有在备课中思考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思考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资料,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先就因为我这种欠缺思考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教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可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中有一个故事我此刻仍然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我也变成学生一样。课后有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可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向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哪个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一节课啊!这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所追求的梦想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我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的历史教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最终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就应安排好自我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用心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我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仅在认识世界,并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构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在《给教师的推荐》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这样经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也所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长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书架上,让我们读了又读,常读常新。
每次打开苏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5
借假期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一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推荐:那就是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俭教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教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并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就应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就应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我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我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我们仅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我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推荐也对我帮忙很大。对后进生我一向认为这是属于智力问题,是先天因素造成的。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能够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书中的那个“费加”给我的印象个性深刻。他和我常认定的笨学生十分相似,我平时对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她“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个性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之后,费加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费加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注重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带给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对孩子成长的学习需要而引发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可是的事情。虽然有国别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那种神圣的尊重。
书中还个性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大师眼里,德育教育绝对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口号式的响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细节,是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应当教会儿童去爱,而不是教他们去谈论爱,应当教会儿童体验和珍藏自我的感情,而不是教他们寻找词句去诉说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我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推荐”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推荐。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好处。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关于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我是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识和潜力,例如各学科的知识,处理事情的潜力、解决问题的潜力、与人交往的潜力、应对问题的潜力等。那么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所要应对的东西,需要摸索着去锻炼自我的潜力,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为10:1、30:1、50:1。”这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热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师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透过不断的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成长起来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在读完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遗著《给教师的推荐》,感觉受益菲浅。做为一名教师,在不断完善自我各方面潜力的同时,还就应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谈谈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条推荐和自我的体会。最终谈一下自我总结出来的想法,原本以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个很简单的职业,等到自我亲身经历了,才明白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应对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学生的声声问好,我也为之动容。每个孩子的一生仅有一次,同样他所受教育的机会也仅有一次,我期望我带给自我的学生是灿烂的明天。虽然未来从教之路会充满艰辛与坎坷,但我会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知识去教育学生,这也是我的目标。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我,并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每一条推荐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真让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6
《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则通过形象化比喻进行阐述:“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会变成凶狠的后娘。“学而时习之”是我国传统的复习方法,在这里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兴趣的秘密何在》则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给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身素养的教材。
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等因素的挑战,把传统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断渗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呢?我们也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答案: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并告诫老师们要达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儿童是把我们的老师当作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来崇拜的,如果我们不慎重对待,就有可能走向给我们所描绘的那种反面的状况。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7
教学业务是教师的最基本的素养,怎么样来提高这方面的素养呢?尽管我们现在有了教师培训的制度和要求,但是真的要取得理想的进修效果,特别是提高教学业务方面的提升,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四、《给教师的建议》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艰巨的工程,尽管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急速地推进,但是,在深入的过程中仍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在制约课改的进程。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我发现了作者的建议对于我们解决课改的难题,实现课改的目标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构建学习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要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学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技能才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问题,也一直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难以统一的问题。阅读《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这一章,从其中的那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12种技能和技巧中,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观察世界、会思考、阅读、收集资料、研究能力、写作、写字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作为社会成员都必需要党龄技能,不仅是今天,就是将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只是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8
最近我偶然读到一片文章:《女教师的47个吻》。一位名叫查文红的上海女教师来到了一个乡村教书。一开始,他因听不懂土话而被同学们嘲笑。后来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使普通话成为学校里最“时髦”的语言。查老师要回家过年了,同学们都舍不得,于是查老师亲了每一位同学一下,全班乃至全校同学都哭了,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他们还说要在新年打电话给查老师,因为怕家里付不起电话费,所以他们约好只要响两声就挂掉的一定是同学打的。于是整个新年里,查老师家里电话铃声不断。这是我读后最为震撼的一篇,这是一篇真正有血有肉地描写师生情的文章。
首先令我感动的是查老师对孩子们的执着、责任和宽容。一位同学问她:“狠狠(土话中指下午的意思)还来吗?”她因听不懂土话而被同学们嘲笑:“连狠狠都不懂还来当我们的老师?”这是一句多么尖酸刻薄的话啊!这对老师来说是多么大的讽刺呀!可查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而是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如果他们长大以后还只知道‘狠狠’的话,将永远走不出这片贫瘠的土地。”这是一位教师的心里话,她正体现出了?死鲜Χ宰婀?蠢吹脑鹑涡摹?死鲜ξ?巳猛??茄Щ崞胀ɑ埃?约嚎?甲巫尾痪氲难?鹆送??翘?枚?耐粱啊K?糠暧龅酱迕瘢?突嵊?先ィ?窀龊⒆右话闳先险嬲娴那虢毯脱?啊?紊希?鲜?拖人灯胀ɑ埃?俜?氤赏粱啊2痪茫???蔷驼莆樟似胀ɑ埃??矣镅钥际曰竦昧巳?虻谝弧J鞘裁慈猛??怯辛巳绱私救说某杉ǎ靠康恼??死鲜Φ哪欠萦冒?焦喑傻闹醋牛?欠葜醋湃绺痔?话慵岵豢纱荨?BR>而同学们的那份感恩之情也是我感慨万分。停电时,三个同学拿出了家里过年用的红蜡烛来给查老师壮胆。这是多么感人啊!也许他们过年也只点那么一两只,而为了老师,他们却舍得放弃一个他们过年唯一可以燃放的东西。当查老师要走时,全班同学都失声痛哭,引得全校同学都开始大哭。“那惊天动地的哭声,我从未听到过,至今还在我心中回荡,这一辈子我忘不了那感人的哭声。”查老师这样回忆。也许这就是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唯一能送老师的礼物吧!
想想平时,每当老师批评我们时,我们不是顶嘴就是赌气,有时甚至会故意和老师唱对台戏。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不应该呀!老师们正是因为关心我们,所以才会指出我们的错误。
教师,这是一个多么闪闪发光的词呀,它包含了母亲的温柔和父亲的严厉。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01-20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00字优秀范例09-08
《新时代的教师》读后感范文12-23
教师给学生的评语-教师评语12-31
《给教师一百条新建议》读后感(通用5篇)12-19
教师给学生的赠言合集10-29
初中教师给学生的评语02-23
高中教师给学生的评语01-18
教师给学生赠言11-02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读后感范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