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才子传》读后感

时间:2020-12-23 15:49: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唐才子传》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才子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唐才子传》读后感

  《唐才子传》以“才子”为题,其“才”专指诗才,这也是作者选择记述对象的唯一标准。而至于所选之人的品行、职业、身份等因素,则不在考虑范围之类。于是,在此书中可见一些有诗才而无德行的人,比如宋之问和苏涣等。宋之问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而且性格狭隘,曾为了将外甥刘希夷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据为己有,不惜亲手杀死刘希夷。苏涣曾是强盗,专做杀人越货的勾当,尽管后来考取进士,但死性不改,竟煸动叛乱,最终兵败而死。作者以诗才取人,虽然所选之人难免有令人不忿者,但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也体现了一定的公正性。

  本书介绍各位诗人的时候,往往侧重一些趣闻情节的描写,而简化仕途生平的描述,且这些趣闻情节都与诗歌的创作活动有关,从而展示了一个个神形具备、鲜活各异的诗人形象。比如在《李白传》中,作者首先写了他的才气、个性,进而就花大笔墨讲述了他在供奉翰林时的一系列夸张举动。尤其是将李白骑驴经过华阴县衙时的经过描写得格外生动。华阴县令见一醉汉骑驴于衙门口,不知是李白,勃然大怒,说:“汝何人,敢无礼!”李白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一句话吓得县令“惊魂”,连忙赔罪,而李白则并不领情,“长笑而去”。书中诸多这样的描写,便将李白无视权贵、自由不羁的个性展露无遗。

  在本书中,作者详细记述了各位诗人应试科举的情况,如及第的年份、当年的榜首和主考官员的姓名等,从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科举兴盛的时代特点。

  在唐朝的科举制度中,形成了一种“行卷”、“温卷”的风气。所谓“行卷”、“温卷”意思相近,是指应考生在应试之前将自己的作品投送给当朝权贵评阅,以博得声誉。这样的声誉其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与应试成绩是直接联系的,因为在唐朝科举制度中,采用的是不糊名的阅卷方式。如果谁能在应试之前博得美名、积累声望,则会明显增大及第的几率。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正是唐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当时诗歌的繁荣发展。作者之所以在书中记述这些内容,显然是大有深意的。与此同时,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一个亮点。

  在每篇传记之后,作者都附上了一些简要的点评,有的是论人,有的是论诗,还有的是论事,不尽相同,皆系作者有感而发。其中论诗的部分大多取自前人的评价,如《诗评》、《沧浪诗话》、《中兴间气集》等都是作者取评的典籍。当然,也有一些是出自作者自己的评鉴。但无论是取评还是自评,都拿捏得恰到好处,非常中肯。

  本书在语言上也颇具特色,不仅文辞秀丽,笔调圆润,而且还善于用典,臻至化境。比如作者在《朱放传》中写道:“未几,不乐鞅掌,扁舟告还。贞元二年,诏举韬晦奇才,诏下聘礼,拜左拾遗,不就,表谢之。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中,“鞅掌”二字出自《诗经》,“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则取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样的用典方法既隽永生动,又让人不觉,可谓是出神人化。

  本书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它沿袭了许多旧典之误,置一些身负才名的大家而不录,如张九龄、宋璟和姚崇等,实属遗憾。然而,本书毕竟开唐五代诗人传记之先河,对于唐五代诗人及唐诗的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此外,本书所选之人有许多是少时荒废学业者,他们之所以能博得一时之名全赖于后天的努力,因而具有定的励志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