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家》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家》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家》读后感1
从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两兄弟回到自己的公馆,到最后那一艘缓缓驶向与远方的行船,《家》已经读完,一幅幅经典的画面却在我的心中久久地徘徊。
《家》讲述了一个封建的家族——高家慢慢由辉煌走向衰落的故事。高老太爷是这个家族的统治者,一个封建礼教的代表。他做了不知多少年的“四世同堂”的好梦,及梦想成真时高家却沦落到了堕落的边缘。
觉新与梅被分离,梅抑郁而终,而觉新的妻子瑞钰却因为避“血光之灾”难产而死。鸣凤因为将要被嫁给冯乐山,忍痛与心爱的觉慧告别,投湖自尽。因为老太爷的逼迫,与琴相恋的觉明离家出走……封建的礼教,摧毁了一对又一对年轻人的幸福。高老太爷的两个儿子克安和克定不务正业,坐吃山空,欠债无数,把老太爷气得病倒。高老太爷病死之后,他的三个儿子因分家产而争吵……终于,觉慧醒悟了,离家出走。
一出又一出的闹剧,让人彻底认清了摧残生命的封建礼教。高家的人接连成为封建的牺牲品,甚至连高老太爷也没有幸免,高家堕落了。
我最不能忘记鸣凤的死,只是读着这一段,心中不免充满了悲哀,同情与愤慨。最后投湖前的那一声“三少爷,觉慧”仿佛穿透纸张,清晰地传到读者的耳边。这是鸣凤第一次直呼觉慧的名字,但也成为了最后一次。这是下等人第一次与上等人平等的告别,可惜这告别的背后是无尽的悲哀。天地悠悠,可惜觉慧和鸣凤生错了时代。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青年人的爱情注定是悲剧。
这就是旧社会!这就是封建家长制!这只不过是众多悲剧之中的冰山一角,谁能想象得了,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此悲剧重复了多少次!高家的落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终于,年轻人们纷纷觉悟,开始了与旧社会不懈的斗争。
联系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又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前途,我们的身后有长辈们的支持。可是现在的我,哪里有以前青年们的独立和拼搏,哪里有以前青年们的闯劲呢?反正我还有大把的时间,我何必畏首畏尾?
《家》已经读完,让我来评价,它不只有黑暗沉重的一面,它也是一支青春的赞歌。
七年级《家》读后感2
当我问每个孩子你们有家的时候吗,他们都会说有,但是家的概念并不光有房子就够的家要有温暖,而不是一座孤零零的空房子,只有自己在里面,那并不是自己的家,那只能算个房子。
为什么有的人纵使家财万贯,也感觉不到快乐呢?因为他缺少温暖,缺少家的温暖。那为什么有的人即使再穷,每天也依旧很快乐呢?那是因为他有家的温暖,所以说,有家真好。
像我,我就有一个家,即使父母感情不合,但他们对我都很好。虽然父亲有时严厉,担负起会让我认为他就是这个假的顶梁柱。而目前则是慈祥的,她像一把伞小心翼翼保护着我,害怕我收到了伤害。母亲有着圣徒一般的胸怀,即使我肆无忌惮地在她的怀抱里撒野,她也只是温情的看着我。
有家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地方,因为它一直是你永远温情不变的港湾,他永远张开臂膀欢迎你回来。
有的孩子 总是讨厌母亲的唠叨,父亲的严厉,认为父母只是我的负担。父亲对我们严厉,母亲对我们唠叨只是因为他们还年轻,能够对我们这样。但如果都走了后,你就会后悔,为什么没有好珍惜父母的关怀,当你想回到以前时,你会发现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了,你会发现,有家真好:它像一缕和煦的阳光,温暖了你的心窝;像夏日的雨水,滋润了你的.心田。
请记住,有家真好,不要等待父母都逝去才体会到,请珍惜有家的光明。家是什么?家是一个坚固的小巢,你可以钻进去,享受家的温情。家是什么?家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你可以躲进去,享受家的呵护。家是什么?家事一颗苍翠的大树,你可以藏进去,享受家的温暖。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的。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照旧是九点起床,然后一直看电视到中午吃饭。中午,妈妈回来了,看见我正在看电视慵懒的样子,无奈地冲我吼道:“快去写作业去!”我不耐烦地愁了妈妈一眼,回到卧室装作写作业。
过了一会儿,我又死性不改,又偷偷溜出去玩了。正当徜徉在花海中的时候,一只大黄狗冲我叫了几声,将我硬生生的拉回现实中。我十分害怕,怯弱地看着那只大黄狗,便逃跑了。那只狗一只追着我,“汪汪”地叫着,好几次差点咬到我的裤角。我一路跑着回家了。
正当我庆幸是,走进家门,却只看到一张阴沉,即将发怒的脸一直盯着我。我不明所以想回卧室床上好好躺一躺是,爸爸喝住了我,我垂着头,像一只受了伤的小狗走在爸爸面前。我不知犯了什么错,爸爸竟准备打我。我眼睛紧闭着,等待暴风雨的来临我感受到了一股掌风,却没有听到响亮的“啪”的声音。我狐疑地看见父亲的手被妈妈拦住了。
妈妈嘶着沙哑的嗓子说:“算了吧,她——还小。”爸爸无奈地收回了胳膊。我“哇”地一声哭了,却也不知为何。我冲到妈妈的怀抱里,紧紧地抱住妈妈。敏感的我感受到了温暖,却夹杂一丝丝冰凉,我去不管那么多了。在我看来,妈妈的怀抱就是温暖,就是家。
在学校里,我不开心时,总想找一个人抱一会儿,却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家就是我的一切,有家真好。每个人都会有家,每个人出了门在外都会想家,每个人都会牵挂家中的亲人。我也不列外,我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记得那一次我独自回家,车上没有什么人我望着即将落下的夕阳,忍不住叹息了,天色已晚,而我却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我不久便体力缺乏,但是我还离家有一段路的距离,我踉踉跄跄地走着,我看到一缕灯光,我确信那就是家里散发出的灯光,但是我走过去的时候,自信心被事实给击溃了,我不想再走了,但是,不走又不行,无奈的我便踏上了征程。这一次我的肚子便又大吵起来,我还哪有什么东西让它工作啊!不久我坐在一块石头上,那石头有些小了,使我坐在比站着还累。
我的脚像是被固定起来了,想迈出一步都艰难无比,再说了我还有一段距离,我不想再走了,再走下去我就要崩溃了。我随手一掏,掏出了一包零食,掏出之后没想太多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虽然补充了一点能量但是我要回家这一点能量是远远不够的。我刚才一直在边走边吃,发现我就快到家了。
到家之后我发现母亲还没睡觉,我进去后母亲瞧见我这副狼狈的样,就知道我已经饿了,便让我坐在沙发上等着。我等了一会后看到母亲端出一盘饺子和一碟醋放在我面前对我说“快吃吧”。吃好后,母亲又问“你吃好了吗”我说“吃好了”亲看见我的衣服上破了个大洞,便又让我把这样的衣服脱下来,我脱下来了,母亲已拿出针线盒,母亲仔细的把我的衣服补好了。我穿上后,心里顿时涌出了一股暖流。
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家永远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家真好。
七年级《家》读后感3
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家庭教育是关键。当我们的孩子从儿童期步入青春期,也就是告别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她在儿童期比较“幼稚”,有时可以连哄带骗,到了青春期就不一样了,她的思想和生理走向成熟,她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和独特的想法。当孩子遇到问题。绝对要耐心沟通,不能再像儿童期那时一样对待,这对家长来说是个挑战。她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青春期发育,生理发生变化,好奇心强,有时情绪不稳定,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激动,叛逆心理比较强。
比如,在学校里有时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接受,或者认为老师的批评有偏激。她会在学校里与老师顶撞,闹情绪,不做作业,对着干。回到家里滔滔不绝,理由一大串,就是不服气。有时很难说服她。
当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行一致,要做榜样,不能口是心非。
首先,做到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在家里充满温馨、关爱、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其次,在青春期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做一个倾听者,让孩子把想法和过程讲述清楚,再去理清她的思路,慢慢沟通、说服。
再次,重视孩子的健康发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遇到挫折正确对待,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讲述一些“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确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敢于担当责任。
积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使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七年级《家》读后感4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家庭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读后感《家庭教育读后感》。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翻阅近一个世纪前的《家庭教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七年级《家》读后感5
孩子她从入学以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地适应了学校生活,渐渐地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成了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在此,我对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氛围会造就孩子良好学习习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习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干她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 、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务,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长还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还希望老师对所有孩子都悉心呵护,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七年级《家》读后感6
寒假,我读了美国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是一则短短的小故事,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其中,我对一则《一条小面包》中受益匪浅。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的二十几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从这个篮子里一人拿一条面包。”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他们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他们连谢谢都没说就走了。但是格琳琴,这个贫穷的小女孩,并没有抢面包。而是等那些孩子走了之后,才拿起篮子里最小的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第二天,那些孩子又抢在了前面,而格琳琴只得到一天比一天小的面包。她回家后,发现面包里有许多银币。妈妈惊奇地叫到:“这钱一定是面包师不小心揉在里面的,格琳琴,快把它还回去!”小姑娘找到面包师,要把钱还给他,面包师却说:“不,这些钱是我放进去的,这是奖励你的。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这则故事虽然简短,但是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谦让犹如天空,犹如大地,犹如海洋。谦让的人会像文中的格琳琴一样有好报。如果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上对别人步步紧逼,自私自利,那么他最后一定会栽跟头,失去更多,是自己给自己铺陷阱。想得到的没有得到,现有的却失去了。但是如果这个人从一开始就处处谦让,为人和气,不贪图小便宜。那他一定会有好运气。有一句俗语叫“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件物品它不是你的,你怎么争也得不到,是你的,该来的时候它自然就来了。是不能强求就能得来的。
一个人还要学会感恩,文中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他幸福。愿你永远保持一颗宁静、感恩的心。
当一块石头有了梦想,它就不再是石头,也不再静卧在泥土之中。因此,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七年级《家》读后感7
我怀着高兴又激动的心情读了这本有关家庭教育的教材,使我受益匪浅,我深深地懂得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导我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去教育孩子。
注重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家庭与学校之间双向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它可以促进学校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在家庭中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培养孩子的良好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模仿。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出某个方面的兴趣时,我们做父母的都不能干涉压抑,应该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事趁机培养,进行引导教育,创造环境和条件进行强化,并进行培养提高,使孩子逐步走向成功。这样会出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时期,孩子可塑性强,好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在学习调查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紧密联系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凡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学习习惯也不好。很多事实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却贻害无穷。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虚心求教的良好习惯,就会为他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孩子上课前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做作业、早睡早起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避免注意力分散,使思想专注于学习活动之中。
四、培养孩子优秀的品德
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要处处为孩子做出好榜样,教育子女讲文明、讲礼貌、爱父母、尊敬长辈,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勤劳俭朴,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教育孩子诚实正直、真诚待人,和同学团结友爱、友好相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五、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与生存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大主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孩子学会节约、避免浪费和生活上盲目追求高消费;支持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教育孩子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
六、培养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学生在家中完成的作业,是孩子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孩子在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应该关心和指导,绝对不可漠不关心,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1、认真复习,巩固新知;2、仔细审题,独立完成;3、细心检查,及时改错。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建立一个错题本,随时可以再复习。
七、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在这个空间里,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设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以求得素质的全面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设条件,引导他们更好地在玩中学习,玩中进步,玩中发展。还可以适当地给孩子报一些他比较喜欢的辅导班,比如:画画、弹琴、唱歌、跳舞等。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愿所有的家长都做孩子的引导者,带领孩子在无穷地探索中寻求无尽的知识,锻炼更多的能力。
【七年级《家》读后感】相关文章:
《鉴赏家》读后感12-18
《家》读后感(精选11篇)08-16
书籍《家》小学生读后感02-14
《呼家将》读后感700字09-13
巴金散文家读后感7篇03-08
七年级语文《我儿子一家》教案11-27
千家诗读后感三篇05-17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08-31
七年级语文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说课稿03-27
七年级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