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时间:2022-07-20 01:00: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

  教师的压力无处不在,职称的压力,教学成绩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子女教育的压力……哎!当教师难,当一个好教师更难。我突然觉得毫无幸福感。每天课代表的记录本上总有几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的'名字,而且总是那么几个学生,真让人头疼。为此,我也采取了好多方法,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只能起一时的作用,不久又会“一如既往”。我感到很失望、很郁闷,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的教师,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有一天,我在《中国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留着一份空间,等待着来时用爱去填满。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些不完成作业的孩子,我给与他们的只有“训斥、惩罚”,从没有给予他们“表扬、关爱”,他们心里一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不爱我”,甚至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忽然很自责,感觉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我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并一改往日作风,微笑着亲切地说:“你们几个说实话,讨厌我吗?”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我继续笑着说:“说吧,我不生气,保证不批评你们。”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顿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老师向你们保证以后再也不对你们大吼大叫了,更不会惩罚你们了。但是你们几个每天会有一份特殊的作业,也就是你们有能力完成的作业。”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并肯定的说:“老师你放心吧,我们保证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内心总是那么单纯、善良,作为老师是不是也要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多走入孩子的内心,多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少些教训,多些平等真诚的谈心。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成功的时候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不断前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2

  一直听网友们称赞:《中国教师报》是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聪明的报纸,是老师们自己的报纸,于是,从一开始起,便对《中国教师报》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一次,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分管校长热情的向大家推荐《中国教师报》,并鼓励我们多为她写稿。那时侯,我想像我这样一名普通教师怎么可能发表文章呢?于是,投稿的念头很快就打消了。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一天晚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成长论坛上给大家讲述自己白天碰到的一件“怪事”,那件事及由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不由的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深感忧虑,于是,我直言不讳的在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论坛上的一位朋友看了文章后,马上鼓励我把文章投给《中国教师报》。在他的“鼓动”下,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通过邮件把文章发给了《中国教师报》,第一次投稿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编辑老师立即回复说欲用这篇文章,并认真的和我交流了看法。当时,我有一点惊奇,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于《中国教师报》编辑的工作效率之高和他们对普通作者来稿的重视。带着这样一份感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断的督促自己勤积累、多思考,并把自己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感悟和发现写下来,投给《中国教师报》以及其他一些刊物。书写是让思想走向成熟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中国教师报》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心情一天天的飞扬起来,学生也和我一起感受着这样一种布满激-情的日子,我们一起享受着教育的快乐,一起成长着,原以为平淡乏味的教育生活就这样变得丰盈、多彩起来。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引人思考的事件,它们如同散落在海边沙滩上的一枚枚闪亮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假如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漂亮,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能够成为更多普通教师思考、探索、追求的新起点。

  一份报纸,一杯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在网络中的巧遇,让我认识了你——《中国教师报》。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她却很快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她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地善待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3

  在我参加工作以来,《中国教师报》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份教育刊物,和她两个多月的亲密接触,我深深地体会到,她犹如一位长者,引领我在工作业务中不断进取。更如一位智者,时刻为我解答着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可谓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站在小学课堂上,我以为自己一名堂堂本科毕业生,面对一群“小屁孩”应该能运筹帷幄,不在话下。然而,一切并非我想象的那样,小学科学的课堂,我面对的是无法压制的吵闹和不被重视的学习态度。这一切犹如当头一棒,浇灭了我内心的所有激情,于是,我茫然,困惑……

  然而,就在一次无意的机会,我看见了静静躺在办公桌角落的《中国教师报》。一次随意的阅读,我被《中国教师报》深深吸引,像《现在课堂周刊》,《教育家周刊》等版块,字字句句鼓励着我,犹如海洋上的灯塔,指引我们教师前进的方向;又犹如喧嚣城市中安静的家,无时无刻都充溢着丝丝的暖意。

  该报刊中,有六大板块,像《区域教育周刊》,《现代课堂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教育家周刊》…每个版块都各具特色,有一定的针对性,从教学的不同角度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最让我觉得受益的是特别报道《课改》,尤其是最近的几期中,我欣喜地看到,话题中不断地重申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重要性和价值。很多的科学教育者始终在这条孤独的路上不断进取。像河南省安阳市举办的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为主题的“殷都杯”演讲比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要在课改这条路上发挥先锋作用,要倡导变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蜕变成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为中心。努力在课堂中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那样学生就会回报你无限的精彩…向着“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的新教师的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要有白居易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首先,《区域教育周刊》版块主要报道了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教育实况、教育新闻,让我的眼界开阔,提醒不要局限于眼下的工作,应该跟上社会的需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业务,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其次,《现在课堂周刊》版块主要讲述了现在课堂的发展方向,在重视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大方向下,如何去组织自己的课堂。再有,《教师生活周刊》版块,展示了全国名师交流的`经验,让我切身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明白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辛勤劳动,有那么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感同身受,我们并不孤单。还有《教育家周刊》、《民办教育周刊》、《幼儿教育周刊》……每个版块都给我不同的感触。

  《中国教师报》它既是国家教育规划者和教育实施者沟通的桥梁,又是教育家传授经验的平台,还是教育工作者之间交流的舞台。报刊的编辑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德辛勤地工作着。我想对你们说:“辛苦了!我们知道我们在教育行业中的路还很长,我需要以铁杵磨成针的坚强意志不断地努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4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矗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是荒谬的。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一切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热爱学习成绩挺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和品格不健全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孩子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她的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的。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方法,会直接导致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学生德身心健康。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5

  去年在上级的推荐下,让我有幸阅读了《中国教师报》。这份报纸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无论版式还是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首先,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其次,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第三,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第四,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 很感谢推荐者,让我们有了一个认识同行,认识国内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机会,让我们认识、了解到广大校外、国内同行工作者们的`教学状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反思自身教学,改进自身不足,促进我们自身水平的提高。很感谢它,它让我们这群基层教育工作者坚定信念,让我们在这方热育的热土上继续执着前行,为了一个神圣的信念与一个光荣的使命。

  是它在我的心中都建造了一个美丽的“杜郎口之梦”!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6

  我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闲暇之余,总该读点杂志或翻阅一些报纸,每次总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当我第一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时,便感到一种惊喜,如一股春风扑面而来。没想到竟然有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我发现该报共有A、B、C、D四个基本版块。不论是“杏坛春晓”、“新观察”、“健康人生”,还是“现代课堂”,每个版块都有让我为之动容的地方。每每读起,我都如获珍宝。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深地爱着我的课堂,爱着我的学生。我也和其他教师一样在实践着新课改要求下的新课堂。我学过“洋思经验”,也实践过“杜郎口教学模式”,但总是收效甚微。我怀疑自己是否在走弯路,是不是没有真正践行新课改的理念,没有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在阅读了该报B版块“建设新课堂”之后,我如梦方醒,我感觉到自己做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课改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一两个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该报“建设新课堂”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建设新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为我的课堂教学指点迷津,让我从传统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今天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老师讲,学生说的单向灌输。教学也不再是教师从“一桶水”向“一杯水”倾倒的简单行为,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已不能治简单地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一次“充电”,终身“放电”的时代已经结束。教师不仅要拥有“一桶水”,更要成为带领学生寻找水源的人。

  该报用寥寥数语,以名校访谈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如何把学生从高耗低效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其中有位名师讲到:“面对目前的课改形势,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满堂灌,课堂效率低,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现状,我们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突破这个瓶颈。我们必须大胆尝试,即使不做第一个吃螃蟹者,也要做敢吃螃蟹者。”课改不需要旁观者,需要的是行动者,第一步再难,我们也要迈出去,只有做了才能成功。

  读了该报,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探索适合自己,同时也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前行。我把课堂变成一个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经过一学期的课堂实践,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较以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向上课不爱举手的小杰,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活动,学习成绩由50多分很快上升到了80多分。我感到非常高兴,没想到我的初探竟然收到了这么好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为我的课堂教学拨开云雾,让我的课堂逐渐成熟起来。它让我学会了探索,它引导着我正在向优质教学迈进。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7

  这是我从中国教师报上学到的一篇文章,是崔其升校长所说的话。很朴实,说的也很在理,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更没有多高得人格魅力,因为我相貌平平。倒是我坚信工作就是人品,表现就是道德。自从教十余年来,我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善始善终,正像崔校长所说的,不能把工作视为一种养家糊口的职业,工作其实就是人格的写照,是品行的一种反衬。把工作上升到一种做人、修养、品格,这算抓住了根本。教师只有在做人上加强修炼,反复地区推敲、思考、提炼,形成高尚的道德功底,那么做事时就能将低俗的`趣味摈弃殆尽,无私无悔。没有功利的干扰,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想的是集体、是他人、是学生。人只有达到忘我、无我时,才是真功力,才能尽身心,才能为公益。

  我是一名普通的思想品德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我总认为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尤其是刚刚升入初一的小初中生们,在初一时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学会自主、自信、自强不息的性格;勇敢有为,探索创新的精神;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的品质……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走向社会才能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够,做所有这些事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自主是成功的前提,如何做到自主,只有借住我们今天的高效课堂,要靠课堂上的放手、民主、激发、期待来培养、训练。目标让学生自己去定,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想,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找,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寻。允许学生走弯路、出差错,只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比较、去实验、去推敲、去创意、去实践,就是课堂的成功。如今我们的课堂已经慢慢地改变了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平时连话也不敢说的人,他们在高效课堂上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也能像其他那些好学生一样,真正地找到自己的尊严。

  健全人格首先就要给学生尊严,只有孩子自己敢说了、敢做了,他们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尊严,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人格也就给以了肯定。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08-22

中国教师报心得体会06-09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09-11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09-12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01-02

优秀教师报告心得体会10-18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04-26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06-13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06-26

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读后感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