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时间:2020-12-01 16:18: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1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向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当我们从两三岁的小孩长成的时候,责任便成为一副沉重的担子,不知不觉地卸落在我们的肩上。这担子无法推卸,只有将它解除了,我们才会得到解脱,感到轻松。

  既然我们无法逃避责任,不如尽到每一份责任。在尽责任之后,我们会感到如释重负,这个时候那种轻松,那种快乐的感觉难以言表。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反之,若是我们逃避了我们自己的责任,而思想却依旧凝固在自己未完成的事情上,责任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2

  读罢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一文,知道背负责任之苦,尽到责任之乐,感慨颇深,竟不由得与作者产生共鸣。“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细数往事,历历在目,慨叹万千之时,也深深体味到“负责最苦,尽责最乐”之真意。

  生命自啼哭落地,衣食受之于父母,日益长大成人,便于内心最深处,思成家立业,感恩图报。于是,便有了对父母的责任。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何况生之为人?然人各有志,四海为家,虽有感恩之心,无奈千里之外,终不能膝前尽孝。日夜萦绕,思念故乡,牵挂父母。待鸿图大展之时,父母亦时日无多,更是在心中悔恨。未能尽儿女之责,遗憾终生。

  建立家庭,结为夫妻,生育后代,抚养子女。身为丈夫,照顾妻子,身为妻子,体贴丈夫,身为父母,抚育儿女。夫妻不和睦,家庭不和谐,伤及夫妻感情,影响子女成长。未能对家庭尽责,愧为丈夫,愧为妻子,愧为父母。

  踏入校门,老师教导,同学互助,增长学识,锻炼品行,对父母付出尽责,对师生帮教尽责。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浪费父母金钱,愧对师长教导。学无所成,艰难度日。未能尽学生之责,无颜见父母师长。

  走进単位,工作着落,同事关照,上司带领,当应尽责协作,努力创新。慵慵懒懒,碌碌无为,不敢担当,推诿拖拉,一无所成,领导查问,惶恐不安。凡事不适时而为,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日里夜里,于良心上受自我谴责,寝食不安。未尽员工之责,愧领企业薪金,枉费领导栽培。

  未能尽儿女之责,未能尽丈夫妻子之责,未能尽父母之责,未能尽学生之责,未能尽员工之责,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食不能安,苦不堪言!

  由此可见,未尽到责任,背负责任之苦。若尽到责任,一身轻松,何苦之有?

  要苦中得乐,须时时尽责,处处尽责。尽责之前,必要负责。重担在肩,谨小慎微,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不懈奋斗,负责之苦可想而知。“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忠义不能两全,负大责者承受大苦尽大责,得大快乐,故负大责尽大责之圣贤豪杰少有。负小责者承受小苦尽小责,得小快乐,故负小责尽小责之平凡人多见。

  因此,负责最苦。但,苦尽甘来,无论尽大责或尽小责后,或大或小的快乐,亦为最乐。也因此,尽责最乐。

  为求心安理得,不枉生而为人,仍要负责,更要尽责……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著名作家梁启超写的《最苦与最乐》一文后,心情感到十分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尽到自己该尽到的责任,所以我的心情总是不好,开始我也不知道我的心情为什么不好,后来读了这遍文章后,才深受启发。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的: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的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的快乐,这几句话看起来朴素,却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到责任,不要辜负就行,不管做得好不好还是不好,只要不辜负它就可以了,这样你就是尽得最大的责任了。

  读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居里夫人,她把她要验究制做的东西,都是当做在为国家尽责任,在为自己尽责任,也在为时间尽责任,不辜负她的责任,不辜负她应尽的责任,居里夫人曾说这样一句话,她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还有伟大发明家达尔文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全部精力和集中的注意力。”还有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等……这难到不是科学家们在尽责任吗?科学家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尽责任认准的目标吗?这表现了他们对责任都是无微不致的精神。

  从古至今,哪一位科学家名人不是靠尽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获取成功的?张海迪下肢瘫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获取成功;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学,一生却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有毅力的人和集中注意力的人,我觉不会推掉责任,我应该时时尽责,时时快乐。一日应尽一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痛往坟墓里去,所以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爱尽责任的青少年。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4

  一些老同学,不常见面。见面了总在我耳边唠叨:“放下吧,人要懂得放下。”放下什么呢?没说。只是继续劝说:“学会放下,人才不会累。”我故作不解。从这句话里我听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放下的人才会幸福。要是放下不了,就会很累。这个道理里又包含了一条暗示:我为什么会觉得累呢?原来是我还没有学会放下。

  同学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谈论,那时谁和谁同桌,谁和谁又闹过矛盾打过架,谁表面怎样内心又是如何,谁曾经如何谁现在怎样,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从琐事到情感,夹杂着太多的“记”。总归聊来聊去不是“我”和“我们”就是“他”和“他们”。

  所以,放下什么才是真问题。比如说放下悲伤,也放下回忆吗?放下陋习,也放下责任吗?学会放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洒脱的留下一句:“放下”吧?你是否问过自己,说了放下却不一定放得了吗?说了记住就能是否又能在脑海长久停留?选择放下过去是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但是人绝没有过这样的能耐。你的心不允许,你会记得。

  记得是你的责任,大凡有思想之人都抵触命运,反抗命运,可有谁是能力无限的人吗?尼采那句“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很好的指引。如若不能想放就放,想记就记。那何不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过去的事情?把无法放下且不能放下的事当做人生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完后之后你会更加心安理得,不为“记”所苦恼。正如梁启超所说:“到责任完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放下是有种类的。首先应该知道人的脑海是有限量的,存的事情多了,有用的思想就装不进去。负面之事想的多,责任也定会逃之夭夭。

  这就需要有放有记,可问题是什么是该放下的,什么又是该记住的?孔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体现的是一种进取精神。乐以忘忧,展现的是一种乐天作派。不知老之将至,透现的是一种忘老思想。忘食而进取是幸福的,因为只有进取,才能创造,从而收获。收获是令人无比幸福的。它能促进理想成为现实,从而让生活更美好。忘忧而乐天是奇妙的,因为只有乐观才知变化之妙,人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悲伤和快乐是生活的奏曲。既然如此,何不记乐而放忧呢?降临世间是己哭,离开世界是别人哭。既然两头是哭,中间就应该笑。放的不留遗憾,记的明朗。

  所以,生活既要有所放,又得有所记——放下欲望和怨恨,记得责任和使命。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5

  梁启超先生我前几年就听说过,据说他的一篇文章横扫半个中国,是一名大学者。闻得大名也有仰慕之心。我还买了一本他写的关于佛教方面的书,看了一些,但学术性很强,也没觉得如何有意思。几天前我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内容大概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等等。内容非常好,很有感触,也引起了很多回忆。

  我平日里工作很忙、压力大、责任也重大,学习的担子也不小。一天天忙碌着,这几年我都不知道时间是怎么过的,特别是到了沈阳工作以后,一晃六七年过去了。正所谓:“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是呀!掐指一数,我都三十多岁了。

  回想,一直到今天忙了这么多年,跟随师父东奔西走,作了很多事。穷以为,为了恩师的弘法事业尽了责任,承受了很多压力和经历了许多坎坷。但是总的来说过得很快乐。每个人都有一些愿望和成就事业之心,就如梁启超在文章里所说的:“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他还说“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

  我那,早已把师父的荣辱和成绩视为我的苦乐了。他老人家二十几岁开始就担起了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一直在他的身边忙活着。他时常给我们讲课,并且开示我们“一切违缘使为修行道用”。师父虽然经历了很多坎坷和磨难,但总是能转嗔为喜、转祸为福、转败为胜,把坎坷和磨难都转为成功阶梯,更上一层楼。这些年来师父的弘法事业渐渐有了成绩,特别是师父如此年轻事业做的就这么好,这么殊胜。每每瞻仰师父的成绩和功德时,我欣慰!我欢喜!我高兴!甚至神清气爽,消除烦闷,心潮震荡,法喜充满。乃至对上师的信心也越来越强。这也许是其文章里所说的;“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也似乎是责任带来的吧?

  但我从小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切烦恼和痛苦来自执着。对我的执着、对法的执着(一切万物)。执着与责任、痛苦和快乐的关系比较复杂。作者也是学佛之人,断然不会马虎。我暂且没有理顺好他的理论性。

  然文章里提到得“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说法我很赞成。如佛经有曰;“诸佛非以水洗罪,亦非以手除众苦,非将所证迁於他,示法性谛令解脱”。不管是世间的快乐,还是出世间的快乐,谁都不能赐给我们,的确如此!

  他的全篇文章的内容阐述的动机,是引导读者要有责任心,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要有责任感,以大义为快乐之本的思想。我再次随喜之。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6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题记

  读了《最苦与最乐》,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启超,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人人都要有责任。

  我认为: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失去了责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是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了责任,你会感到很光荣;而未尽责任,你就应该感到惭愧。

  就像我身为班长,我就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管理好整个班级,使班级进步。虽然有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经常打小报告,但我会说:“这是我的责任。”尽了责任,我感到很快乐。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生活、为工作而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琐碎事情就像浪一样朝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艰辛、如此辛苦,但我们还是会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项工作,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套在我们身上,那就是责任。

  责任是我们身上不可缺少的东西。让我们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7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课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论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责任。论证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本课的作者是梁启超,他的著作有《饮冰室合集》。作者在课文里写道:“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的确是这样。谁也无法预测你的未来会是怎样,是苦还是乐,是喜还是忧?只能如作者梁启超所说:“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一个人在世间活一天、便有一天须做的事,一天须尽的责任。如果有一天须做的事没有做完,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么到夜深人静时便是你应付的苦痛日子。其实,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并没有苦日子。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但这些绝对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那是,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会体会到人们常说的“苦”。实际上,这所谓的“苦”是你自己找来的。正如作者所说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尽的责任,你就会拥有属于你的快乐。着快乐也是对你辛苦劳作的最好的回报。

  每日,我们为学习、为工作、为生活不断奔波,成千上万的事情想我们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虽然如此的艰辛,但是我们任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务。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让我们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坚强的勇者。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8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家庭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的抛在脑后了。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的笔下,不仅阐发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从最苦与最乐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言近而旨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又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这种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家长有抚养自己的责任,老师有教育自己的责任,他们都应该尽心尽责地关爱自己,唯独自己却无须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尽责任的痛苦、尽了责任的快乐。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肩上没有任何责任。所以,青少年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树立责任意识,学习这篇课文就有十分必要。

  点评:作者对原文的解读和观点的阐释颇有见地,娓娓道来。且能联系当下的学生对责任的态度和苦乐观的认识提出了个人的思考,感受深刻、真实可信。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9

  今天,妈妈给我介绍了一篇梁启超的文章《最苦和最乐》,读完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最苦和最乐》,那么首先要清楚什么事情“最苦”,什么事情“最乐”。

  在文章中梁启超说,“最苦”就是“欠了别人的东西没有还”,这里“欠了别人的东西”不是指借了别人的具体某种东西,而是指别人帮助了你,你却没有表示感谢,没有给予报答,或者说人家让你去完成某项任务你却没有完成……等等。

  而“最乐”呢,当然就是你还了欠的别人的东西,心里的包袱就放下了。这里的“还了别人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指把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具体东西还了回去,而是指你完成了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之类的事情。

  读完这篇文章,我也深有同感。比如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帮助,我却没有感谢人家;爸爸妈妈让我做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完成;答应朋友的事情,因为种种原因忘记了……想一想,类似的事情在我的生活里真是无处不在。

  这篇文章告诉我,要经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欠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背上“最苦”的包袱。只有学会感恩,学会帮助别人,学会遵守诺言,才能做到“最乐”。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08-14

《最苦与最乐》八年级语文教案10-0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最苦与最乐》ppt03-13

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07-29

八年级上册语文《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及答案06-07

读书的苦与乐09-26

生活苦与乐初一作文09-02

读书的苦与乐议论文04-08

读书的苦与乐议论文800字优秀范文04-08

我的苦与乐-六年级-记叙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