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读后感(精选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琐记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琐记读后感 篇1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确实让人觉得有点不同,那就是《琐记》。不似前几篇文章都有个明确的主题,这篇倒有点儿像形散神亦散的散文了。
《琐记》先从衍太太这一角色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和衍太太之间的故事。衍太太总是给我留了一个不好的印象的,一个似乎有了小市民的种种劣根性的妇女,但是孩子们在她那儿总能得到百般的纵容,或许更是一种不负责任。最后竟然还从衍太太口中传出先生偷偷变卖家当的谣言,此时的衍太太却愈发的不可爱了。
文章还写到了当先生不想再留在S城之时,南京求学的事,在那段做做学生的日子里,先生对于学习的处所倒有个详细的介绍,也表明了当时自己读书的态度,对于一些先进的科学读本均是喜爱的,对于一些陈古的文言,先生多是没甚印象。这也得以看出当时先生为何要倡导新文化运动。
文章就在这样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展开了。临到最后的文章末尾,鲁迅先生写到了去日本留学的事情,4个中国的留学生要去日本留学,文章的最有趣之处便在此了:一些前年去日本留过学的前辈特意指教了关于袜和钱的经验,不成想,这些让新留学生们纷纷遵命的经验,到了日本,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和一些理想主意的存在。
总而言之,《琐记》虽提名为琐记,但却颇能展现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文章很好地显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很好的回忆性散文。
琐记读后感 篇2
《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第九段中说城中唯一的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也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话题作文。这样的老师,岂不是要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他们简直是对华夏文化的污辱。当然,那些奇谈怪论是肯定永远不会被我们所接受,也永远应该去抵制的。
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中国人当时对一些外国事物的误解。
后面的几段中,也写出了当时一些新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和老一辈对学习新知识的不支持。
《琐记》可以说是哪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很好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是一篇不错的回忆性散文。
琐记读后感 篇3
在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这册散文集中,有一篇文章别具一格,那就是《琐记》。
《琐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文章先从衍太太这一角色入手,回忆了鲁迅先生儿时与衍太太之间的故事。文中写了衍太太的一言一行,表面看来像是在夸赞她,实际却讽刺了她的虚伪举止。也让我从中懂得了不能凭借表象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事情的对与错,而是要从内心、从本质上来判断。
而后文所写去学堂一事,则更是耐人寻味。文章中说的城中唯一一所中西学堂也成了众矢之的。这的确说明了封建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人们对新思想的不了解、不认同。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雷电学堂求学时,校长出了个《华盛顿论》的文题,国文老师竟不知华盛顿是什么。一天的时间都消磨在一科的学习上,满脑子的英文或满脑子的古文。学堂中根据等级的分别,竟然连宿舍的好坏都算在其中。好的就在人前耀武扬威,不好的就低头不敢言语,连走路都要让他三分。这也足见当时人们头脑之古旧、思想之老化,人们对新思想的不接受与排斥。文中最有趣之处当数要去日本留学之前的那两条所谓的经验,简直是一堆废话,没有一点可用之处,也由此可见,封建制度使人本身的思想被深深地囚禁,怪不得鲁迅先生要医好人思想上的病。
总而言之,《琐记》虽提名为琐记,但却颇能展现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通过阅读此文,让我长了不小的见识,真是受益匪浅。
琐记读后感 篇4
《琐忆》里反复强调鲁迅先生幽默与讽刺的特点。而对鲁迅先生的这种幽默确实值得我们探讨一番的。幽默,是个外来语,即Humour。而寻找中国有关词汇,古时只有“徘伏”、“诙谐”、“滑稽”等字眼。例如宋代有位诗人姓石,一次外出骑马不留意掉了下来。人们看了便嘲笑他。而他却拾起帽子,弹弹灰尘说:“多亏我是石博士,若是瓦博士,可就完了。”近乎是自我解嘲了。
而国外的正宗幽默是:一位音乐家教国王拉小提琴。国王当然拉得很整脚了。音乐家便对国王说:“音乐家分为三等:第一等是一窍不通的人,第二等是水平糟糕的,第三等才是像我这样技艺高超的人。恭喜陛下,您已经跃入第二等了。”
这种幽默既巧妙地说了真话,当然也不会惹得龙颜大怒,真有把山一般的沉重都化为风一样轻盈无形的力量。而英雄柏修斯只有借助幽默这面镜子的帮忙,才能避免因直视女妖的脸而使自己化为石头,又能砍下女妖的头颅,而从中飞出双逸轻灵的飞马。正是在这种慧义上,我们才珍视鲁迅先生文章中那种幽默语言的力量,每次读他的杂文,总为其中弥漫的幽歇风趣、力透纸背的风格而感染。心想:人说他“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若少了这幽歌,也会是言之无趣,行而不远了。
看一出意大利戏剧,客人向主人自谦说:“我是您最末仆人衣服上的最后一粒纽扣。”而主人含笑回答说:“这粒纽扣但是宝石做的。”这样机智的对话,说明双方都富于幽默感,因而自然会成为交际场上的佼佼者。那位闻名世界的女作家斯塔尔夫人,据说其谈吐的幽默与诙谐会令反对她的人都心悦诚服,以致拿破仑皇帝命令她不许进人巴黎方圆50里之内,以免受了她的感染而放下了自己的原有立场。
幽默竟有这么大的力量!
所以我就明白了鲁迅文章那千钧的力量!
琐记读后感 篇5
《金琐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为了金钱而放弃正常生活的女性形象,挖掘了她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她扭曲的人性、分裂的性格和变态的心理。
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一家乡下开麻油店人家的女儿。哥嫂为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富宦之家做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于是她失去了本该属于她的正常生活,而天天守着一个活僵尸似的丈夫。这样的命运,本不是她的错,她根本就没有机会找寻自己的幸福。在那个时代,她只能听从家里的安排。但她真的非常厌恶这样的生活,她丈夫的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摸上去的感觉……”那是“没有生命的肉体”。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两个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对她来说,这是一种病态的生活,由于想念着钱,她忍受了这样的生活。然而她毕竟是一个正常的.人。出于生理的需要,同时也因为喜欢,她用心去追求小叔子。她讨厌季泽的媳妇兰仙。“她嘴里说着,心里发烦,一双手也不肯闲着,把兰仙揣着捏着捶着打着,恨不得把她挤得走了样才好”。这应该是她的妒忌心作祟把。但季泽尽管玩,却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人。这使得本来就忍受煎熬的她越发地感到悲凉了。
然而,七巧的不幸并不单这些。她在姜家是没有地位的,她自己也知道这屋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因此和新来的人分外亲热些。兰仙早看穿了七巧的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微笑尽管微笑着,也不大搭理她。云泽更是啪的一声打掉了她的手,恨道:“你今儿个真的是发了疯了!平日还不够讨人嫌的?”她嫂子也说姑娘受的委屈也不只这一件,好歹忍着罢,总有个出头之日。
于是,七巧在金钱的诱惑下,继续着她不堪的生活。
终于,翠竹帘子已经褪了色,金绿山水换了一张她丈夫的遗像,她如愿以偿地成了一位富孀。但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只不过用青春和爱情换来了姜家戴给她的金锁而已。这带有悲凉意味的不幸婚姻扭曲了她的灵魂,“她恨透了丈夫,恨透了姜家,恨透了自己势利的哥嫂,恨透了一切生活幸福的人。”于是带着报复心态似地去阻止和破坏别人的幸福。儿子结婚后,她让儿子把毯子铺在烟榻前为她点烟过夜,以阻止儿子和儿媳同房。她还让儿子讲他和媳妇芝寿之间的事。她儿子长白和芝寿本就关系不好,这下子更加恶化了。“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后来,芝寿得了肺痨,死了。七巧的女儿长安二十四岁那年得了痢疾,七巧不替她延医服药,只劝她抽两筒鸦片。后来,长安抽鸦片上了瘾,婚事受了影响。长安到了快三十的时候,七巧反而责备长安的不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后来长安遇到了留学归来的童世舫,两情相悦,但还是被七巧破坏了。
七巧,“三十多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沉重的枷角劈死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她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给自己套上的黄金的枷锁里。
七巧的一生,何其不幸,何其悲凉。因为金钱,她亲自毁了自己的幸福,将自己的一生禁锢。我想,七巧在姜家没有一天是快乐的,反而是她当初在麻油铺的时候,也许得到过些许简单的快乐。在姜家,她虽过着富足的生活,却也是“非人”的生活。她只是金钱的奴隶,一副没有生气的皮囊。然而七巧更是可怜的,除了钱,她还能牢牢抓住什么。她想用金钱安定自己的心,却禁锢了一生。
【琐记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鲁迅《琐记》读后感范文11-26
鲁宾逊漂流记读后感范文精选08-19
木偶奇遇记的读后感精选08-14
昆虫记读后感(精选15篇)03-17
《双城记》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8-16
昆虫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07-21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精选15篇)07-20
宋词三百首·周《锁窗寒/琐寒窗》11-26
初中《昆虫记》读后感范文(精选17篇)10-24
小窗幽记读后感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