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焚稿读后感
喜欢看《红楼》,却不是因为宝黛的爱情。
说来很奇怪,女人喜欢看《红楼》多数是因为爱情的份额居多,但是从小看《红楼》却是因为那份曲终人散的悲凉。
家庭的起落对现在已经成年的我影响越来越淡了,但是白茫茫的大地一片,宝玉失魂落魄的颠倒步履,熙凤风雪压顶的凄厉呼喊却始终是难以忘却的记忆,心里的某个地方,不经意的仍然会疼。
宝玉出家前手中的那盏破马灯还在风中瑟瑟吧,青灯古佛,何必历尽世间的苦方才想起那句遥远的阿弥陀佛。
只是在这场巨变之前,一缕香魂已黯然而逝,含着悲,含着怨,含着满腔对爱的无奈,黛玉怒焚其终生心血凝就的诗稿,咯血而死,正是应了她中秋赏月自对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一个女人该为爱情付出多少?
我不认可很多人对黛玉的评价,黛玉的清高在现在的社会的确几无立身之地,可是黛玉对待感情的'真和痴又有几人能够承担?况其才华又有几人能比?只是她的心更敏感更细腻罢了。
矫揉造作,使小性,爱耍小心眼,这只是女性的某些特质而已,难道这个世界都要让女人变得象男人一样才有趣吗?这个世界设立了男人和女人,每种人类就应该认同自己的特点,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大家都看得赏心悦目不是很好吗?所以女人的精致无可厚非,女人的女人气更是理所当然。
只是黛玉心里的苦无人可知。
红评家总是认为黛玉零落的身世、多病的弱躯是其忧郁的来源,其实我想说有些人可能生来即带有某些特质的,无可逃脱,就像尼采的母亲所说:尼采出生的时候眼睛里含满了全人类的悲哀。这样的孩子,这样的眼神。黛玉的冷和傲是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只是这个天赋让她饱偿了爱情的苦。面对喜欢的人矜持不前,表面上一湖春水波澜不兴,但是内心的爱却是要化为泪浸湿鲛绡,化为血染透白绫。
青春少女的爱,纯真的不能碰,却也伤的不忍回首。
16岁的花季少女,纷繁芜杂,一样忧郁的眼神,一样骄傲的外表,到了30岁后的历经人事,沧桑几遍,褪去了青涩的外壳,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悟和豁达。只是黛玉没有走出来,黛玉选择了黄土一b
【黛玉焚稿读后感】相关文章:
黛玉辞赋散文09-26
红楼梦黛玉与宝衩读后感08-01
焚庐灭鼠的寓言故事11-0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09-22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03-15
忧心如焚的成语故事的原由08-09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示04-14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06-24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02-10
《林黛玉进贾府》课文原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