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时间:2021-06-11 20:40: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1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作者把这个庞大的社会纳入小说的狭小框架中,并使现实世界复杂纷纭的面貌井然有序地从整体上得到再现。

  故事的是主人公拉斯蒂涅,讲述的是他步入社会后闯荡的经历,以及心理思想的变化。在主人公思想性格的发展中,对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三个人:鲍赛昂夫人,伏脱冷,还有那个被女儿榨干了财产,然后像柠檬一样被扔出门外的高老头。

  气概非凡,才情过人的鲍赛昂夫人,因敌不过二十万法郎年息的陪嫁的竞争,而不得不悄然退隐。她的失意与退隐,使主人公看到了金钱的威力,也看到了爱情、友谊的虚伪。“一切都是虚情假意,只有钱才是真正的、无敌的。”

  高老头之死对作者来说是最深刻的一课,也是全书情节的高潮。在高老头奄奄一息之际,被他一直溺爱的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来,直到他去世也只是派来两个空车随着灵柩到墓地。这幕惨剧再形象不过地印证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伏脱冷代表的并不是正义,他只是对社会的非正义有极透彻的了解。他用赤裸裸的语言为主人公揭露了社会的真相。虽然这使主人公吓得胆战心惊,但他讲的却是真情实理。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象:钱是一切之关键。

  经历了这样的现实,对社会还能存有什么幻想呢?主人公再自己周围看见的,只是人世的残酷和人心的坠落。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而犯罪,又有多少人由于欲望而出卖人格和良心。金钱的魔力是无止境的享乐与欲望,摧毁了一切人类的感情,毒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使人变得连禽兽不如。

  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外,作者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巴黎社会。从贫穷寒酸的小街陋巷,到富丽堂皇的贵族府邸。巴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人物,带着各自的独特风貌纷纷出场,为这部小说组成了一个喧闹的、真实的全景画卷。

  伏盖公寓的众房客虽然大多着墨不多,但也各有特点,言谈举止都脱不开多年形成的习惯、职业和身份的影响。伏盖太太并不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但这个形象从头到脚都透着吝啬、贪婪和势利,连她的房屋和陈设也处处体现着她的性格。由于这个人物的刻画,才把高老头从富到贫过程中,在伏盖公寓的地位一落千丈表现得分外强烈。使资产阶级中以“财”取人的状况表现出来。

  当时的巴黎社会是被金钱和欲望所充实的最恶的深渊。在那个社会中,只要有钱你就可以平步青云,无人可挡。无论你的出身如何,干过何等恶事,钱就是你的通行证。

  现在的社会虽然较为和谐,但并不是不存在这种现象。其实当我们步入社会之初,也会像主人公一样,但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理也将随之变化。

  人人应保有一份良知。即使社会再黑暗复杂,也是存在光明的。正如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2

  其实在真正开始阅读《高老头》之前,我已经将语书后的名著导读通读一遍了,也就是说,我对即将要面对的这个故事,已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即使如此,我还是久久不能回神——在合上这本书之后。

  纵观全书,令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是书中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娜齐和但斐纳,对于爱情,奢华和地位的疯狂追求,那是丝毫不逊于夸父对于太阳的一种渴求。以我如今的年岁,实在难以理解——为何有些女子将爱情置于亲情,尤其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之上。为了满足所谓爱人的需求,不惜放下尊严,榨干亲人。

  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既得了此种果,必要寻觅彼种因,究竟是什么使得娜齐和但斐纳这种抛弃亲情的光怪陆离的现象发生呢?不过两个因素——家庭和社会。

  第一,家庭因素。两姐妹自小丧母,高老头幼时对二人的无限溺爱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父亲的有求必应,物质的极度丰富,自小就让她们培养了极大的虚荣心,财富美貌已经有了,下一步自然就是爱情地位,前者还算“便宜”,八十万法郎的陪嫁造就了雍容华贵的一个伯爵太太和一个男爵太太;后者则让她们赔上了一切——现在和未来。虽说富养女,但我认为越是物质丰富头脑简单的女子,越易被花言巧语的穷小子骗走。啊不对,不一定是穷小子,应该是口腹蜜剑的“王子”,他们所觊觎的不仅仅是美色,更多的是金钱。那么一切就可以解释了,金钱买来的地位、金钱维系的爱情,一旦失去了财富的支柱,就只剩下虚荣、欲望、无情等等丑陋的本性。“父亲”在她们眼中,哪里还是血脉相连的至亲,只是金山银山罢了,榨干了,就什么都没了,换言之,“父女”不重要,那只是代名词,金钱才是她们的真正意义上“父亲”。所以对于高老头,我并没有很大的同情,既是他种下彼因,自应由他承受此果。

  第二,即是社会因素,这也是一切现象的根本原因。看看巴尔扎克笔下那是怎样的一个巴黎啊!金钱取代了门第,狠心冻结温情。有这样的背景,高老头的女儿们怎能不变的自私势利,冷漠无情?当婚姻变成一场交易,当爱情沦落为一场欺骗,当亲情堕落为一个捞钱的工具,那么这个社会中所困的人们,就变得可悲又可气。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高老头是可怜的,他临终之时让心爱的女儿在自己身边陪伴的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但这一切也皆是他病态的父爱导致的;娜齐和但斐纳是可气的,她们冷酷自私,不顾一手把自己养大的老父亲,只顾自己花钱享受,但她们华贵外表下的心并不曾真正快乐。

  与其说这是部冷酷、自私,处处满溢着金钱主义的家庭惨剧,不如说它是当时巴黎社会的一个缩影。

  书已经读完了,可思考并未停止。《高老头》中有太多无奈,太多残忍,太多悲剧。寻本溯源,一切的起始点与结束点不过两个字:人性。金钱是挣不完花不尽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温暖,而并非单纯地追求华丽。愿高老头的悲剧不再上演。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3

  悲剧是美学的一部分。这里的悲剧不同于现在流行的“杯具”。西方美学史上曾将悲剧划分作: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我选择了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高老头》作为阅读文本,着重来了解社会悲剧。

  先谈谈对悲剧的理解。我们一般认为悲剧就是毁灭美好的事物去揭露丑恶。悲剧在美学中却有更深的意味。黑格尔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里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但并不是每一个矛盾冲突都完全是悲剧,同时悲剧也是一种崇高的美。崇高是一种经过震撼压抑显现出来的美,就如我们仰望天空,感到自己如此渺小,天空如此壮美。人性中的真善美也是一种崇高。西方悲剧的美学价值更多的是在追求人性光芒的永恒,促进社会的发展。

  《高老头》一书讲述了两个平行又交叉的故事。一个曾经拥有过百万家财面粉商—高老头,他最爱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两个天仙般的女儿——阿纳斯塔西和苔尔费纳。就因为如此,女儿成了他的生命支撑,所以在女儿们出嫁时的陪嫁竟然是80万法郎!这个消息轰动整个巴黎社会!尽管如此,两个女儿对金钱的欲望并没有满足,一直去向她们所谓的父亲要钱,可两个女儿早以把父亲赶出大门。高老头搬进了伏盖公寓。由于两个女儿的不和,加上对高老头金钱的威逼,使本身害病的高老头提早进入生命的末期,临终前两个女儿找各种借口拒绝看望父亲。“我现在仍然不知道,自己每次像赌徒留恋赌场似的迁就她们,是错了吗?难道我爱自己的女儿是种罪过吗?她们为什么不来看我?只要闻一下她们的味道,就是我最大的快乐了……我现在还是不会怪她们,我会默默地为她们祝福,祝福……”这是高老头用最后一口气说的。拉斯蒂涅是一个出身破落贵族家庭的青年,热情而有才气,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但巴黎的豪华生活的刺激加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他认为靠自己的勤奋学习求上进的路太艰苦,也太遥远,还不一定行得通,而现实社会依靠几个有钱的女人作进身的阶梯则容易得多,于是他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的后台的妇女”。从此走上堕落的道路。高老头死后逐渐醒悟的拉斯蒂涅当掉了手表为高老头发丧,从此结束了在巴黎这个无情的大染缸里的学习。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两个女儿为了钱可以抛弃亲情,把自己的父亲当做金钱的工具,为了钱可以抛弃自己的幸福,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本来正直有抱负的年轻人为了钱和权力可以放弃自己的理想违背自己的良知。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是偏狭的自私的,达到溺爱的程度,他是爆发户,暴富冲昏了他的头脑,虚荣心使他努力想挤进上流社会,他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借女儿的婚姻来达到这一目的,最终成为一个悲剧。一切都是因为钱和权力!

  《高老头》的悲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如今的社会。如果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中,什么都可以用尺度、天平来衡量的话,就可以放弃这个人,或者这个社会了。因为他有足够让你死心的理由。一切的欲望都源于无休止的放纵,一切无休止的放纵都源于没有分寸的宠爱,一切没有分寸的宠爱下都裹着一颗自私而又愧疚的心……这到底是什么造成的?谁又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为什么人心会变成这样?

  不合理的社会原则毁灭了自由的人性和人类美好的本质力量。浮躁的人们慢慢适应金钱至上的原则。在这样社会里,人们已经成了物质的奴隶,金钱的俘虏,衍生的是一些麻木不仁、冷漠、嘲笑、六亲不认的.卑鄙情感。香港调查显示:五成中学生持金钱至上观念;医生收红包成为习惯;贪污案年年发生;原本真挚的爱情有时也沾染铜臭味;官场中无硝烟的战争因为权力变得更加残酷;赡养老人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独立冷漠虚伪,因为他们披着虚荣的光环带着假面具,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的挥霍生命,越来越少的人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性更加宝贵。

  人生就是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而不能满足就会痛苦。欲望得到了满足,变成无聊,又是一种痛苦。如何摆脱痛苦?知道自己真正想得到得东西吧。对于权利,能为民谋利,才是真正的权利;对于金钱,无尽无休,何为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够。对于感情,人的感情是要真挚,不掺杂权利、金钱的感情才是真诚的。悲剧亦是一种崇高的美,海水有了波浪就能前进,真正的人文主义需要每个人正确对待人性。尔虞我诈的社会才是最大的杯具。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4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描写了他野心家形成的全过程,这便是此书最大价值之所在。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节省一切开支,供他到巴黎上大学,希望将来重振家业。这种做法在法国复辟时期是很普遍的。

  小说开始的时候,他21岁,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他本来想在毕业以后凭自己的本领按部就班地向上爬。但在巴黎不到一年,家境的贫寒和巴黎社会的繁华就使他向上爬的欲望增强了十倍。他发现在巴黎,女人对社会生活很有影响,于是就想去征服几个可以做他后台的妇女。他从自己姑祖母处知道有一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就去向她求教向上爬的经验。当时鲍赛昂夫人正是情场失意,满腹怨恨,她对拉斯蒂涅说:“这社会不过是傻子和骗子的集团,要以牙还牙来对付这个社会。你越没心肝就越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他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到达欲望的最高峰。”

  她让拉斯蒂涅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善于作假,并在巴黎找个出人头地的太太作幌子。当时,她认为主宰地位的是金钱,就叫拉斯蒂涅去勾引有钱的纽沁根太太,作为他上爬的跳板。她说:“你能爱她就爱她,不能爱她利用她也好。”鲍赛昂夫人还把他带到社交界。这样,鲍赛昂夫人就给拉斯蒂涅上了极端利己主义的第一课,成为他向上爬的第一个领路人。拉斯蒂涅从鲍赛昂夫人豪华的府上回到他的公寓,环境强烈的对比更刺激了他的欲望。他要在上流社会鬼混,就需要钱。于是,就昧着良心写信回家,要母亲和妹妹凑1200法郎给他。但这时的拉斯蒂涅还没有完全放弃靠学问争取前途的想法,没有完全丧失良知。在写信回家以后,他心里也难受得要命。当他知道高老头为女儿牺牲自己的一切以后,认为高老头真伟大。他同情高老头,挺身出来做他的保护人,直到最后料理高老头的丧事。

  他的第二个领路人是伏脱冷。伏脱冷是个潜逃的囚犯。他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熟悉统治阶级的内幕。目光锐利,一眼就看出拉斯蒂涅不顾一切向上爬的心思。他想把拉斯蒂涅拉为同伙。他对他说:“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凡是浑身污泥而坐在车上的都是正人君子,浑身污泥而搬着两腿走路的,都是小人流氓,扒窃一件随便什么东西,你就得到法院广场上展览。大家拿你当把戏看。偷上一百万,交际场中就说你是大贤大德。”他告诉拉斯蒂涅:“要向上爬,势必你吞我、我吞你,像一个瓶中的许多蜘蛛。”他说:“你知道巴黎人是怎样打天下的?不是靠钱财的光芒,就是靠腐蚀的本领。在这个人堆里,雄才大略是少有的,遍地风行的是腐化堕落。”他还对拉斯蒂涅说:“要弄大钱就得大刀阔斧地干,人生就是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的腥臭。要捞油水就不要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今日所谓的道德,不过是这一点。”

  他指引拉斯蒂涅去色引泰伊番小姐。泰伊番小姐的父亲是个大银行家。在大革命时代谋财害命。巴尔扎克在短篇小说《红色旅馆》里写了他的发家史。他为了保存财产,把全部财产传给儿子,就把女儿赶出了家。伏脱冷建议他们两个合作,由拉斯蒂涅去追求泰伊番小姐,他设法去弄死她的哥哥。这样,泰伊番小姐就有一百万家财陪嫁了。伏脱冷要求事后能得到20万法郎。拉斯蒂涅虽不敢接受这个建议,但伏脱冷的话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以后他看见泰伊番小姐,就有个声音在耳边回响:“80万,80万……”

  这两个引路人都对拉斯蒂涅分析了社会寡廉鲜耻的本象。金钱的力量招引他走以牙还牙,以不道德对不道德,不择手段的极端利己主义的道路。他们的话形式上虽不同,但实质一样。拉斯蒂涅曾说:“鲍赛昂夫人文文雅雅对我说的,伏脱冷赤裸裸地说了出来。”拉斯蒂涅既要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必然要按他们的话去做。他先去追求纽沁根太太,发现她没有财权(她的陪嫁被丈夫控制着)。他发现计划落了空,眼看着自己没有钱,没有前途,便又想起了伏脱冷的计划,转而追求泰伊番小姐。但就在这时,伏脱冷被捕了。拉斯蒂涅只好去追求纽沁根太太,因为他不想冒触犯法律的危险。他的野心家性格是在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抛弃和高老头之死三幕惨剧之后才完成的。

  本文之所以以“高老头”命名,是由高老头悲剧在文中的深刻意义所决定的。高老头的悲剧是拉斯蒂涅社会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课,远比表姐鲍赛昂夫人和在逃苦役犯伏脱冷给他上的那两课深刻得多,是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形成途中所受的最有力的一鞭。

  可以说拉斯蒂涅本性是善良的。拉斯蒂涅初入社会就热情地帮助孤独无助的高老头。但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拉斯蒂涅逐渐受到外在环境的压力,迫使他重新认识社会和自身。拉斯蒂涅亲眼目睹了高老头被子女遗弃、被社会抛弃的过程,深感世态炎凉。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5

  始终认同反复读一本书会使人收获颇丰。时隔几年再次品读巴尔扎克《高老头》这本书时,深有感触,仿佛亲历了巴黎社会上巨大的“旋涡”一般。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在人物形象上、主旨大意上,也在写作技巧上。两者都在为读者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生百态、都刻画了善良邪恶的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和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技巧等,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因而可以说,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都是相通的。

  我将这本书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高老头为中心的社会亲情缩影,另一条是以欧也纳·德·拉斯蒂涅克为中心的社会爱情缩影。两条主线看似分离其实是相互依赖、相互融合,从而为读者构建出整个巴黎社会的百态。

  其中印象最深的次要人物是——伏冷脱(科兰),就我看来,他仿佛是邪恶的化身但又是善良的化身,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诱惑欧也纳杀死维克多莉娜的哥哥,并娶她为妻,夺取财产。并给他灌输邪恶、肮脏的想法,把自己的意志传输给欧也纳。另一方面,伏冷脱确实没有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他内心的险恶,对社会的憎恶,并没有以自己之手所表现出来,而是借他人之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米肖诺小姐告发伏冷脱致使他被逮捕时,众人只对米肖诺小姐怀有敌意而非伏冷脱,甚至仆人西勒维说:“不管怎说,他总还是个好人吧!”这样看来,伏冷脱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也许这和巴黎社会的风气有关,因而与其把他看做是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倒不如说他是巴黎社会悲剧下的早产儿,是经历过了巴黎社会毒打的最早的人物。所以,在这里我对伏冷脱更多的是同情。

  高老头是全书中最悲哀的人物,其人生亦是个悲剧。他倾尽一生为两个女儿付出,临走时却换来两个女儿冷漠的回应。书中有一段对高老头的描写极其引人深思。当众人谈论维克多莉娜的人生经历时,高老头说了一句“这些人都是魔鬼吗?”然而,众人对其感叹并没有在意。巴尔扎克在此处如此着墨想必定有其深意。也许巴尔扎克意在通过对维克多莉娜人的生经历与高老头的人生经历进行对比,突出高老头“父爱”的伟大之处。前者是父亲情感的缺失,后者是女儿情感的缺失,因而我认为巴尔扎克在这里想告诉读者,不要过于埋怨书中的任何一个人,尤其是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因为这样的情感在当时巴黎社会是很常见的,也许是父亲冷酷漠视也许是女儿冷酷漠视,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便是——金钱。

  造成高老头人生悲剧的其实是他自己,因为他对女儿过于的溺爱、过于的顺从、过于的卑微。书中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当高老头知道欧也纳和自己的女儿纽沁根夫人私通时,没有制止反而为其购买房子,为二人不合时宜的爱情提供栖息场所。这在今人看来是有违道德伦理,而高老头这样做皆是源于他的溺爱,只要两个女儿开心、幸福无论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当然和当时巴黎社会的风气也有关联,贵妇们豢养情人是极其常见的,毕竟是时代造就了人。

  欧也纳本是一个充满着自信心、有志的青年,却在金钱权利地位的诱惑下逐渐走向灵魂湮灭的深渊,尽管如此他仍然保留一份善良之心。欧也纳这个人物的塑造和老舍笔下的祥子如出一辙,不过后者在经历过社会毒打后丧失了本性而前者仍保有本性并向巴黎社会发出挑战。欧也纳人物形象最鲜明之处是在本书的末尾,即亲眼目睹高老头死亡的过程时。此时,他善良的本性在巴尔扎克的笔下显现的淋漓尽致。以及大学生皮安训,他身为一名医生,时刻秉承着“医者仁心”的职业宣言。因而,他们是善良的化身,而伏盖太太和那些房客则是丑陋的化身。后者在面对高老头即将死亡时,表现的那种冷酷漠视的态度令人惶恐和不可思议。这也恰恰是巴黎社会烙印在贫民身上的印记——金钱是万能。“金钱”会改变高老头两个女儿和女婿对他的态度、会改变伏盖太太对高老头的态度、对改变贵族仆人对访客的态度。当欧也纳经历过这一切后,他没有向这个黑暗的社会低头,而是决定向其发出挑战,用他的善良征服这个黑暗肮脏的社会。

  这是一本揭露社会百态的书籍、是展现人性美好与邪恶的书籍、是一本值得作为资料研究当时巴黎社会背景的书籍。

  我始终认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源于作者的内心世界更源于作者所处的现实世界。最后我想说:“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会产生一个悲剧,或源于亲情、或源于爱情、或源于生活。”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6

  拉下晚霞的帘,推开黄昏的窗,深吸一口气,感慨人生沧桑。

  伟大的父爱在金钱下是那般一文不值。

  在那个年代,金钱是资本主义新时代的标记,而父爱只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的感情。

  对于金钱所腐蚀的父爱,剩下些什么?叹息……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我未尝想过,在金钱与父爱的抉择中她们毅然选择的是金钱。极端利己主义淹没了一切道德原则。高老头的财物被榨干,终被抛弃,落得家破人亡。原来,金钱下的溺爱如此令人心碎。

  他生前的光辉带着痛苦与回忆,永远藏在那座孤独的坟墓中。

  一味的顺从只是悄然的放纵,换回的也终究只是背叛。

  高老头依旧坚持着,坚持一如既往爱着她们,没有理由,也不存在是否值得,也许,在他心中,这便是爱。

  故事发生在过去,而却影响着未来。

  放眼看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同样是爱,诠释在不同的年代,又有何差异?同样是子女,接受着相同的呵护,又有何分别?同样是父母,给予这无私的关怀,又何异于高老头的“执迷不悟”?

  人们常说,这是社会风气的产物。是呵,社会源于人,用于人,归根到底这依然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性在某个方面的缺失,才是导致一切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曾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金某出生在一个同龄人羡慕的富裕家庭中。父母前些年开金矿,积攒了万贯家财,成为村里的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A6,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出门到村里哪家去玩都驾车。家庭的富有,使金某从小娇生惯养,同时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性格。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并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的月开销是两千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没有钱,便找父母要,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一次,她撒谎买东西,向父亲开口要钱,父亲顺手便给了她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足足有两万多块,不到两个月,她便花得精光。母亲多次为此训斥她,她变因此怀恨在心。可后来要不到钱了,她竟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将母亲砸死。

  直到现在,我仍心有余悸。作为子女,对养育自己十多年的母亲是如何下的了手?人性真的缺失到了如此地步么?我想这便是悲哀的“高老头”在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吧?

  也许大家都在感慨当今社会的美好,社会的进步。可有谁思忖过,为何这样的现代化社会所发生的惨剧比那最混乱最黑暗的旧社会更可怕?

  我想,社会,这两个普通的字眼,不该是那黑暗的替罪羊,是那悲惨的垫脚石!

  还记得那年我七岁。周末如往常一样,去姥姥家看望。也许小孩子毕竟幼稚,我匆匆吃完午饭,赶着下楼和小朋友们做游戏。当时一楼有位爷爷,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养了许多花卉,那时又恰值春季,可谓“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花儿鲜艳得刺眼,早已无心再游戏的我,凑到花儿边,感受着淡淡的花香,细数泥土的芬芳。

  不知为何,占有欲疯狂充斥着我的内心。心头几番波澜,终究没有战胜心中那个贪婪的恶魔。不再犹豫,不再胆怯,我不以为然地伸出了双手,托住那最耀眼的一朵,一点一点地用力,生怕触破花儿那层薄薄的肌肤。看着花蕊渐渐脱落,丝丝喜悦挣扎在“罪恶”的双手中,伴随着最后一缕花丝的断裂。

  蹑手蹑脚回到家,怎料这异常的举动更像是欲盖弥彰。迫于母亲的严厉,几番回避后,还是一五一十道出了整件事。本以为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却被母亲片刻的沉默所取代。她起身拉我,随后便往那位爷爷家走去。我当时真想双脚灌满铅,不再有片刻的移动。但对于母亲的坚决,怎样赖着不走都显得无济于事。她轻敲开那为爷爷家门,把事情完完整整说给了他听。我一直没抬头,我呆呆望着手心间散落的花粉,不知为何,心中竟还有点点窃喜!?一番交涉,母亲让我想爷爷认了错。我没想到,爷爷只是摸了摸我的头,轻轻笑了笑,便转身进屋了。

  回家的路,似乎格外漫长。一路上,母亲对我说了好多,我不停点着自己的小脑袋,其实心里想的,还是那花儿妖娆的身子。我只依稀记得母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要诚实,要有有责任心;不可贪,不可虚。

  后知后觉,我才明了,这句话的意味深长。比起“高老头”的儿女们,我是幸运的。当我在走向歧路的前奏里,被母亲的孜孜教诲唤醒。而没有被一味的溺爱,一味的纵容,落得愈发堕落,愈发沉沦。

  也许,这是爱。

  爱与被爱,始终微妙地并行着。错误的给予,将永远无法收获真切。当爱与被爱真正协调统一时,你才会明了亲情的滋长。

  何苦握住不放,而一味放纵换得曲终人散的惆怅?

  也许,爱……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7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论文把它比作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全景画,形象的展示了作家的文学艺术才能,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剖析了作品的成就,并为之感慨。

  小说以1819年底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茖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茖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尙;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尙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這两茖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茖印象,即祂确实如巴尔扎克所说,是一茖由本能驱使的人。祂笨头笨脑地來伏盖公寓时,伏盖太太觉得祂是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祂把所侑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诚态度施加在祂的女儿身尙;祂对她俩的感情,祂自己也认为几乎带侑动物性的:"我喜爱拖她们尙路的马,我愿意变成偎依在她们膝尙的小狗。"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侑情欲的父爱",于是,祂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然而,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來了悲剧性的后果。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尙,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祂的两茖女儿从未爱过祂。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克在小说中占据了一茖特殊位置,祂不仅是书中的一茖人物,同时也是一茖观察者和见证人。可以说,祂是作者本人的影子。先从家庭背景來看。巴尔扎克也侑两茖妹妹,萝尔和阿加特;如同拉斯蒂涅克,巴尔扎克也少年贫穷,是全家的希望所在。祂自幼就心怀大志,初巴黎也是学法律的。祂也生性敏感、善良,最后完成了巴黎的启蒙教育,踏尙了征服巴黎的征途。

  小说本身就是拉斯蒂涅克认识社会及处世决窍和准则的过程。祂初巴黎是一茖单纯善良的青年,但不久便发现,在"巴黎文明的战场尙",祂需要更侑力的武器。投降与反抗经过多次较量之后,祂终于选择了一条在祂看來是最侑把握的道路:高攀一位贵妇。后來,高老头入土完成了祂的人格,人间的自私、无情和虚伪使祂淌干了最后一滴眼泪,从此,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祂向尙爬了。总的说,拉斯蒂涅克是用行动往尙爬的人,而高老头则是在忍受中解体的人。

  伏脱冷亦是小说中的一茖重要人物。祂与拉斯蒂涅克不同,在小说开始之际已经定型,只是随着情节展开进一步暴露罢了。祂与拉斯蒂涅克的谈话成了我们认识這茖神秘人物的钥匙。祂认为世界是丑陋的,社会是腐朽的,人间是可憎的,因而,反叛是合情合理的。祂本人的欲望就是找一茖弟子,造就祂,让祂向社会开战。"啊!"祂对欧也纳说道,"倘若您愿意做我的学生,我将使您得一切。"伏脱冷超越一切社会准则,置"善""恶"于不顾,祂是罪恶精灵,魔鬼天使。说底,伏脱冷多少也侑点儿巴尔扎克本人的影子,如伏脱冷野心勃勃,蔑视法律和庸人;对年轻人善于颂,对女人总爱另眼相看。特别是,祂侑坚强的意志,幻想得权力,既爱享乐又要当强者,這些不都侑点像作者本人么。

  尙述三人物成了全书的主线。最初出场的是高老头,但祂的悲剧需要一茖见证人,即拉斯蒂涅克。读者是通过拉的眼睛了解全部故事的。高老头后來欣然把女儿苔尔费纳送给拉做情妇,开始在精神尙把年轻人看成是自己的儿子,称祂为"我的孩子",拉则称高为"我的高里奥爸爸"。但应该说,真正对拉完成理性化教育的则是伏脱冷。作者也是借助伏脱冷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许多充满哲理的见解。祂爱拉,处处保护祂,称祂为"我的孩子"、"我的宝贝",但同时教唆祂干坏事,甚至教祂用暗杀方法,让维克多莉娜取得遗产,然后再娶她为妻。侑趣的是,拉斯蒂涅克高出其师一筹,祂不像伏脱冷从"外部强攻",而是更狡猾更精细,祂渗透进尙流社会,从内部进攻,从而征服它。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8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作者的优秀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主要介绍了面粉商高老头,在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政和波旁王朝这三个新旧交替、急剧动荡的时期,囤积居奇,靠卖面粉赚了一大笔钱,在他的妻子去世之后,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出嫁的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他请来优秀的教师给女儿讲授高等教育应有的才艺,全力满足女儿的奢华生活,如给她们请做伴的小姐,给她们供自己支配的马车等。在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贵族),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金钱),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 高老头原以为自己把女儿嫁到体面的人家便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可事实却与他想的相反,在波旁王朝复辟以后,封建等级观念进一步加强,地位显赫的女婿认为高老头的面粉生意有失体面,两个女儿过上了贵族生活也渐渐对父亲产生了厌恶,高老头也觉得自己的身份有辱女儿的面子,为了女儿,他盘出铺子搬进了生活条件很差的伏盖公寓。

  在刚住进伏盖公寓时,高老头住的是高档的房间,第二年就换到了中档房间,第三年就换到了低档房间。为了给女儿们还债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亲手绞掉了他所爱的妻子生前所赠的镀金银器。为了使小女儿和她婚外所爱的青年拉斯蒂涅高兴,他不惜卖掉长期年金的本金,花了一万二千法郎为他们置办一个小套间以供幽会,还高兴得欢天喜地。

  然而女儿们对他的巨大牺牲并不感恩,可他还是不断的付出。高老头临终前痛苦得死去活来,多么希望女儿能来看他,“求求你们,让我见见我的女儿吧!我只要看见她们,我的病就会好的,求求你们了”这几句发自内心的肺腹之言虽是这么朴实,但却饱含了对女儿的爱与期待,被病痛折磨得声音都是颤抖,这颤抖的声音依然动摇不了女儿们冰冷的心。昏迷中的高老头嘴里不停地叫着两个女儿的名字,他昏迷中无意识的叫喊都感动了周围的人,可是他的女儿们却不愿意再回来看他一眼。临死前,高老头还想“拥抱她们”“再看她们一次。”还担心着“她们的财产遭到了危险,又是落在怎样的丈夫手里!”在他被病折磨得“五脏六腑都在烧”的情况下,仍念念不忘“天哪!我死了,谁替她们挣钱呢?我要为她们上奥特塞去,上奥特塞做面条生意。”在最后一口气还没有咽下去时高老头仍挣扎着说“我祝福她们,祝福她们”…… 与此同时,他的女儿们却在鲍赛昂子爵夫人的舞会上流连忘返。 此外,小说中还有大量的语言、动作、行为的描写,全方位的表现出高老头超乎寻常的热烈父爱。语言如:“她们顺便对我笑一笑,噢!那就像天上照下一道美丽的阳光,把世界都镀了金”,“看到她们那么漂亮,我真高兴”,“我爱我的女儿,还胜过上帝爱人类”;动作行为如:高老头偷偷跑到街角去等女儿们的马车出现,嗅女儿的信纸,吻女儿的脚,用头蹭她的裙裾。

  在高老头的种种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为了女儿,高老头都忘了自己,忘了自己也应该像个人一样活下去,这种过分的父爱便是溺爱,多种原因导致了故事悲剧的产生。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高老头》这本小说反映了那个金钱、权力至上的社会时代的丑恶之处,大多数人们失去了人性,感情冷漠,在虚伪的快乐的觥筹交错的表面下隐藏着残酷斗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复杂。当感情变得淡薄的时候,其实拥有再多的荣华富贵,内心都是孤单与空虚的,因为人和人的眼里只有欲望,而没有实质的快乐。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可以说都没有过爱情,其实她们也是渴望爱情的,但是在权和利的驱使下,她们嫁给了贵族和银行家,这是赤裸裸的交易,这不是婚姻,她们用自己的人去交换权和利,然后在婚后,小女儿又不安寂寞的心,和不怀好意的拉斯蒂涅鬼混在一起,为人所不齿,可是高老头居然为了讨女儿的欢心,还帮助她们在外面买了住所。

  在我看来,两个女儿已经不值得高老头去爱了,因为两个女儿的心中根本没有高老头,对于她们来说,高老头就是提供她们金钱的‘一种东西’,她们根本没拿高老头当人看。当然高老头的教育方法也是失败的,他请来老师教授女儿知识和上流社会的东西,但是他忘了一点,就是没有好好地教女儿们做人的道理,以致女儿也许是有才华了,但是没有了人性,所以中国古人有名言“先做人,后做事”。

  这部小说令人心酸,其所反应的现象在当今我们身边也有存在。我发现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然后通常是老人加父母大约有五六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小孩子养尊处优,有一部分就是在溺爱的氛围中成长,然后变得自私自利,脾气暴躁,再加上现在的社会人们好多也是在向钱看,所以在我们身边也陆续发生了高老头的悲剧,十分令人心痛!

  读悲剧虽然伤感,但是可以使人清醒!不论怎样,我都希望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珍惜感情和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这个纷繁的社会做一个正直快乐的人!!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 篇9

  《高老头》,这部小说出自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理所当然的,这部小说也属于批评现实小说的范畴。“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书本后面的这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老头》以巴黎社会为背景描绘出一幅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百丑图。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来到巴黎上大学,住在偏僻的伏盖公寓里。他经不起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的诱惑,通过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踏入贵族沙龙,先后结识了两位少妇。拉斯蒂涅克在舞会上才真正看到,什么才是名门显赫,什么才是华丽、富有……他与纽沁根夫人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似乎感到已攀上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他感到飘飘然了。正当他得意之时敲开了高老头的房门,在看到房间的那凄凉的景色,一股寒气让他清醒了:房间内简陋不堪:窗上没有窗帘,床上只有薄薄的棉毯,那还是用伏盖太太的旧长裙改做的,柜子已经掉漆了,没有柜门,一张不成样的写字台上放着旧草帽。这冷冰冰的房间看着让人揪心,酷似监狱里的一间凄惨的牢房。让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家”是两位贵族小姐父亲的住所,它与王公贵族们奢侈、华丽、体面的生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呀!高老头看到拉斯蒂涅克,急忙问他两个女儿的情况,还问两个女儿对自己有什么看法。拉斯蒂涅克望着这个好老头儿,真觉得他可笑、可怜!他的女儿过惯了体面、奢侈的生活早已忘记了这个整日思念自己的老父亲。此时的他能说出真象吗?能让这个可怜的老人再次心碎吗?他的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编造出一些安慰他的话。他的语调很低,当他抬头看看高老头时,发现他容光焕发,很激动。他能说什么呢?这个好老头平时就受别人玩弄、嘲笑,难道让他知道,他在女儿眼里是那么渺小,一文不值,成了她们的眼中钉,让他那仅有的一些希望与宽慰也要随之而去吗?让他在女儿面前的一点点尊严感也要化为耻辱吗?

  然而这两个自私的女儿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将他们的父亲榨干,直至父亲临终时,也迟迟不肯来看望自己的父亲。直到她们的生活也接近绝望时才来。可是这位无私的父亲早已气绝了。而她们淌出的泪水仍是虚假的。就算她们表现的如何真实。可是旁人仍是清楚的探清其中的虚假。高老头离开人世了。拉斯蒂涅克这位年轻人也完成了巴黎社会的启蒙教育,大彻大悟,然后向这个邪恶的社会发起挑战。故事结束。起于这个简陋的公寓,终于这个简陋的公寓。

  有人说,高老头的女儿太可恶了。但我认为,悲剧导致的原因也有高老头的错误。他太过溺爱他的女儿。没有约束,没有责骂,尽由着他的女儿们任性。因此,她的女儿才会变得如此热爱物质享受,却永远也不能体味到她们父亲深切的爱,和无私的伟大。这种无私的溺爱,究竟是种悲哀。得不到回报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也铸成了悲剧。但是酿就这悲剧到底还是那个弥漫奢靡之气的浮华巴黎,那个残酷冷漠的巴黎社会。如果高老头对女儿的爱转化为教育而不是宠爱,那么女儿现在应该懂得珍惜父爱,应该懂得如何善良、真诚待人。然而,许多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心地善良、毫无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会中立住足吗?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巴黎——那个似乎是大浪淘沙、充满杀气的社会中,引用文中一少妇的话——“善良、纯洁就是上流社会中致命的杀手”。如果想在上流社会稳住脚根,你必须学会察言观色,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绝不能写在脸上。你必须去夺取权力,争夺金钱,这样,别人才能投靠你。读完这一段,你也许会觉得少妇的话太严重了,但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一个成功的人实质上就是一个在权力与金钱的决战中取胜的人。这样的人肯定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我不禁这样想:在那个年代中,有多少善良人会被贵族们利用、践踏,从而他学会了不露声色,会捧会拍。他们本质的善良就会埋在心灵深处不能挥发出来。归根结底,让巴黎的人们在当时能成为那样,毁坏者应该是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潮流。

  文字里的岁月是短暂的。却浓缩了时代色彩。极力表现了一个奢靡浮华的社会。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他们虚伪,狡诈,虚荣……巴尔扎克用他文字的艺术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社会,活动的,喧闹的,真实的社会。是当时资产阶级真实的写照。人们只为金钱而活的残酷。亲情,爱情,友情所有美好的情感在当时远远比不金钱,远远比不上上流的地位。人们之间的维系仅仅只有金钱。多么令人悲伤,多么让人痛斥,这个残酷而虚伪的社会。高老头的遭遇是许多当时社会中人们的一个最真实的缩影。他的结局是法国贵族社会失去人性的一种杀戳。他生前的光辉带着痛苦与回忆,永远藏在那座孤独的坟墓中……

  这本书使我真正了解到:拥有权力获得利益只能带来片刻的欢愉,不是永久。我们应该学会主宰金钱而不是被金钱主宰。并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问问自己的良心,因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卖了他,那么良心的谴责将让你得不到好下场。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相关文章:

关于高老头的读后感03-05

高老头优秀读后感600字03-08

关于以苦为乐的巴尔扎克励志故事05-20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0-12

高二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11-04

巴尔扎克葬词高二语文教案09-27

励志书籍《高老头》的语录10-09

高二《高老头》教案分析10-14

巴尔扎克差点与世界失之交臂励志文章07-13

读《高老头》有感(汇编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