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德育与班队工作指导》有感

时间:2021-01-21 10:03: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德育与班队工作指导》有感范文

  通过两年的工作实践再次翻开《德育与班队工作指导》这本书,使我从定义的角度明确了德育即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体现出了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重要性在中外历史上都有着明确的记录,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一个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良和正确,就一定会去实践它,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英国教育家洛克,则通过强调“理性”培养年轻绅士的风度和道德品质,要求“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即为德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尊重儿童的天性,强调自然发展的法则,主张德育要注意儿童成熟过程的阶段和年龄特点。

  我们具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自然对德育也有着自己的记载,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为培养忠於自己的人才,都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居于首位的重要地位;封建社会时期“仁、义、礼、智、信”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

  于丹讲《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贡问政》。孔子在回答弟子提出的治理国家的问题时说:“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即只要三条就足矣。第一,强大的军队;第二,足够的粮食;第三,人民对国家的信仰)。子贡再三追问让老师只保留一个,孔子“去兵”,“去食”,只留下了“民信”,人没有粮食,无非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会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孔夫子认为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小小的故事,揭示了信仰的重要性,那么信仰又从何而来呢?德育教育能否指明信仰的方向呢?

  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之一就是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是其人格社会化和道德标准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他们可塑性极强,正是一张白纸可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的时期。而“由谁来画?怎样去画?画上些什么?”就是德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以上均说明了德育工作对于国家、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让学生懂得爱、学会爱,从心底里感悟到道德规范的力量。马克思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我们想要让学生懂得并有所感悟,就必须自己率先做到,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只有身自正才能正人。就像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一样,学生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从学生的言行中能找到老师的影子,好的老师常常会成为小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样有着较强的榜样作用。所以任何一位教师都应当时时、事事、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自觉地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们产生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也是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影响作用。除此,我们在方式、方法上还要讲究艺术,减少负面影响,将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到位。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启发老师们要学会将爱“倒过来”。就如同人们不一定喜欢自己所欣赏的人,但一定会喜欢欣赏自己的人一样。老师要学会随时随地在孩子心中增加爱的能量,提升自己爱孩子的能力。每个孩子心中都有爱的账户,赞赏他、让他喜欢,就是“存款”,就是增加孩子心中爱的能量!抱怨他、让他讨厌我,就是“取款”,就是透支孩子心中爱的能量!我要不断学会接纳和感恩孩子的缺点,而不是抱怨孩子的不足,将爱到“问题孩子没问题”作为德育教育的目的。为孩子构建一个爱的能量场,让孩子在其中吸收爱的能量,撞开心门、抚慰心灵、化解心结、拓宽心胸格局,从而有动力和勇气去战胜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