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感范文
《美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写成的一本书,作者周红,这是一本理论性比较强的书。因此选择读此书时还是有一定的挑战的,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所准备的随时记下自己觉得有用的和看不懂的,并在摘记后面标注页码,以方便查阅和整理。
阅读的过程中,我是带着自己是一名幼儿教师的身份去阅读,努力在书中找对于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文字和启迪,并记录下来。我想这样或多或少会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在理论上把握好方向,尝试与理论对话,获得学习提高自己。
就这样阅读的工作在断断续续的日常教学中结束了,好不容易将这么理论的东西看完,长舒一口气。但发现要将这些纸片整理起来,写一个体会,还真有些困难。于是决定还是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以笔记的形式记录关于本书的启迪。
美术治疗的重点:鼓励当事人通过美术媒介表达自我,重创作过程。美术教育的重点:在创造过程的同时,更关注作品及其美学价值。
在我们的美术活动中,也经常强调重视孩子创作的过程,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身心发展。其中忽略了重视创作过程意在于让幼儿表达自我。引用凯恩的一句话:“通过绘画过程中的游戏、活动和自我约束来促进儿童心灵解放和成长。”我们让孩子在画纸上尽情地表达自我,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孩子的心灵解放和成长。所以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可以学习美术治疗的一些理念,还是可以找到互通的内容。
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如果一开始就用成人的评画标准去要求孩子们达到这样那样的要求,不仅让孩子的创造力夭折,长期下去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面对教室里一些乱涂乱画的孩子们,我们不应该用冷漠的眼神去对待,我们不应该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视他们为能力低下者。也许此时放下努力解读幼儿作品,转而以欣赏的视角和孩子一起好好的欣赏,慢慢的品,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应用书中的两句话来强调“创造”一词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创造过程促使个体重新体验、解决和整合冲突,并对现实与幻想、无意识与意识进行融合。创造活动是感情宣泄和调整的方法,可以提升独立性和思想的弹性。
我们常常会在幼儿绘画活动结束后进行评画活动,教师点评和幼儿点评或者自我评价。那么在美术治疗的这一环节,不直接称为评价活动,而是称为作品的分享与诠释。需补充的是美术治疗将这一环节视为治疗的焦点与中心。对于我们而言这一环节有时被时间的不充足而搁置,有时草草而过。
抓住这个小细节,我想点击的是“作品的分享”这一词。反思自己在评画的过程是否有带着这样的角度去评价,诚实的说几乎没有。几乎没有这么想过。分享美食,分享趣事,分享故事……还真没有分享画,这又怎么分享呢?
作品的分享与诠释在创作完成后即成为治疗的焦点与中心。从艺术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它不仅体现了艺术创造着对作品的反思,亦体现出艺术欣赏者对作品的鉴赏与品评。分享既是对话,透过这一过程,创作者与隐藏和压抑在作品中的“另一个自我”,、与欣赏者进行着交流,并由此逐渐获得新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视及自我成长的能力……
带着分享的心情和幼儿进入他们所构造的情感世界,静静的观赏,在眼神的交汇中给予信任,尊重,接受和开诚布公。能力有限,以书中的一句话在此小结:能够面对过去的经历、获得新的认识,是产生领悟和变化的前提。
【读《美术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感范文】相关文章:
苦夏的治疗方法06-29
读《老人与海》有感【热】11-06
读与美同行有感1000字10-26
读《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有感04-06
【精】读《老人与海》有感12-28
读《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有感04-06
女性的尊严与爱——读《简·爱》有感10-26
读呐喊有感范文5篇11-24
读《太阳梦见我》有感范文12-14
读《父亲》有感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