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

时间:2021-05-17 18:19: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范文

  书是同事送的,说感觉我会喜欢。那种小故事大道理类型的书,我一向是满吃的。所以打眼看见也喜欢得不的了。可是真细看了,就郁闷了。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范文

  中国成语中有这么几个词,牵强附会,鸡同鸭讲,隔靴搔痒……这就是书中有些故事给我的感受。虽然说个人一直信奉着开卷有益的想法。总觉得什么书总有它好的地方。按照自己的这个思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没有看过的小寓言。至于他的分析,尤其是经济学方面的分析,还是略过好了。不想受错误影响

  也许是我受以前教育的影响太大。看到“交易为什么是双赢的”就很郁闷。书中举的列子是一个经过很多年训练的美声歌手和一个不识简谱的通俗歌手门票的不合理差距。提到是纪伯年的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件大理石雕像。一个艺术收藏家花了大价钱收购了,心想这么好的艺术品怎么会有人卖它换几个钱。而卖家在想这块破石头怎么还会有人愿意花钱买。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就在于形成使供求相等的价格。使买者和买者都获得满足。价格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而是一个主观的东西

  看了之后,觉得心里堵的慌,怎一个郁闷了得。先肯定下,作者希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个思路很赞,我也赞成。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简单一言盖之的。莫非经济学家已经改了经济理论,这个世界上的商品已经不存在需求弹性问题?大米这类物质必需品和艺术收藏这类商品的价格机制已经是等同了吗?当然,我也承认如果大米卖成1万大洋1斤估计也有人会买,但那只是少数现象吧,但是如果是八大山人的一副画1万块,估计只要确定真迹,只要家里有钱都会去买吧。那画的当年成本估计那点纸张那点墨水值不了几两银子吧。文化艺术当然现在也是一种商品,但它们的价值有太多的附加因素。首先可以说的就是时间。如同美酒一样,窖藏越久的价格自然越高。你不能说明明只添加了仓贮成本不能卖那样的高价啊。时间也是有价值的啊

  再说说双赢,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来看,双赢是不可能存在的。市场是一种零和博弈。也不是没有双赢的情况,那时往往是因为添加了第三者。比如说政府税收这一块的。按照传统的理论,双赢小范围是可能存在的,大范围是不可能存在的。当然,双赢的心理肯定是存在的。否则交易也就没有办法成立了。通常书本上的解释说这种交易成立的心理基础是信息不对称。也就是买卖一方对信息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做出的判断也不同。比如说买批钢材,是为了转手出售。买方自然是看涨才会去买,卖方自然是看跌才会去卖。买卖双方对未来涨跌的判断不同,自然也是根据各自已知信息分析预测得出的结论。至于将来谁是赢家,自然是判断正确的一方。这种情况大概不能简单的只用喜好,偏好来概括吧

  这就让我想起了,经济学的第一假定,就是理性的经济人的设定。买苹果还是买香蕉自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买岛还是买公司这个……多少应该有理性吧。当然如果硬要说人钱多,爱买啥买啥,我也没辄。不过那就不是经济学能研究的范畴了,而是心理学的范畴。当然,营销心理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我不是经济学家,我的判断也不一定是正确的。我能说的只是我看完书后的感受:作者没有能说服我。

  这本书看了以后的最大收获,就是让人有写驳论文的冲动。呵呵,能让人思考,大概也是这本书的优点。但是我还是不喜欢,越看越郁闷的感觉。

【《寓言中的经济学》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1-24

旅寓安南唐诗原文02-03

山坡羊寓兴元曲赏析12-01

留言中的美与德作文08-24

客家语言中的歇后语精选05-24

浪漫诗人泰戈尔的经典名言中英版07-27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唐诗赏析04-03

伤逝的读后感范文12-08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凯恩斯04-13

《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范文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