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范文(通用7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1
因为今天的分享会,因此再一次捧起《为什么是抚松》这本书。人与书的关系,第一次总是充满新鲜感,想尽快了解它。当你再读时,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可以对这位朋友稍作描述,稍加评价了。
《为什么是抚松》,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书名。抚松是什么?这里面介绍的又是什么?
本书全面深刻地展现了抚松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校长队伍建设,堂和学校化建设,程变革,督导制度等。
初读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它一点不枯燥,也不高深。它用极其平易的语气向我们描述了抚松的教育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一点点进步的。因此,我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不说采访的环境对他们而言有多么恶劣,就说他们的专业和"懂教育",把书中的语言完全写成我们熟悉的"模样":学校怎样,教室怎样,学生如何,校长如何。所以,我们才有了读下去的兴趣。
接下说这本书的内容,全书共十个节,209页字,总体内容丰富,但其实我觉得就在告诉了我们一事:校长该怎么做!
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要抓住学校最核心的工作:教学!如何抓教学?深入堂!我们铁岭县的学校在抓堂教学上一直都做的不错,每学期开学初都会制定公开计划,同时还会有随机听,也就是"推门听",所有教学领导或年部教师全员参与,并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评。但现在反思一下,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缺少的是跟踪指导,即对存在问题的没有进一步的.听,指导,缺少"磨"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进步并不大。另外,校长听,真的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听,要懂得程标准的要求,要了解教材编写特点,要有对学科理念的精准把握,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就论",那是"教务处的活儿"
第二,不断学习。一是要多读书,二是要多听多看。"请进,走出去",创造机会,感知先进。自16年以,我们曾多次请进,也多次走出去,使我们的眼界开阔了许多。
第三,经常反思。每天写反思日记,是个很好的途径。从本学期开始,我也要坚持写,这样一定会使我的工作更从容和完善。
第四,研发程。
三月份的开原之行,听赵桂霞校长的报告,研究程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对孩子们的影响真的太重要了。广中学的程研发,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从学科程到活动程,面面俱到,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的育人理念"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校长在学生毕业之际,走到班级,看到桌椅被孩子们都给破坏了,黑板也被学生打碎了,她很是伤心啊,心想,为什么这个学校培养了他们三年,最后要走的时候却对学校这么大的痛恨呢!这个现象引发了她的深思,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见到几个好学生,也跟着起哄,也有这样的行为,她就问这个几个孩子,为什么?学生回答,我们不是痛恨学校,而是对未感到一种迷茫,充满不安全感,只想寻找发泄的点。赵校长明白,这当然不是全部学生的想法,她想扭转这样的局面。于是,她们研发了"离校程",让孩子们通过一些活动,找到宣泄口,即"宣泄情绪-内化力量-把心留住",通过"主题班会-毕业校会-校园送别"等形式,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感受学校,老师,家长对他们的爱。
还有这样一幕,当时听了,让我们在场的很多人为之动容,掉下眼泪。"教师回礼",教师把学生入学时的拜师礼还给学生,这样的一拜,哪名学生能够忘记,又有哪个孩子会因为之前老师对他们的一两句伤害的话而再记恨终生呢!
像这样的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了例子,我们还等什么呢!
第五,校园化建设。
以前理解的校园化,仅仅单纯地认为,校园面貌,环境建设,其实不然,这本书的每七、八、九很明确地介绍了"刷新校园化"即包括环境、仪式、节目、班级管理等。(fsir)环境包括校园绿植、校园建筑、厅廊化、教室布置,整体形成一个"环境育人"的氛围;仪式、节日篇,以前拘泥于利用各节假日,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爱国教育,比较空洞,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好。而书中介绍的仪式则完全不同,注重人,注重细节,注重教育意义与效果地完美统一。这些都是我们之前做不到或者做的不够好的,而往往正是这些活动,对孩子、对老师、对校长的教育意义都是巨大的!
感谢局长,给我们推荐了这样一本书,带领我们成长,让我们在做好校长的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越走越自信、从容、稳健。我也会继续努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争取能够做一名合格的校长!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2
说抚松是奇迹,是对抚松的褒奖,但对和抚松一样,甚至比抚松条件好的一些农村教育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批评。三十年代的梁漱溟能在满目疮痍的中国创造一个邹平奇迹,如今在欣欣向荣强大的中国为什么抚松的教育还会被称为奇迹,我觉得这才是最值得我们教育人反思的。
我觉得我们差的是坚持和踏实。执行制度的坚持,规范行为的坚持,一项改革面对困难和质疑的坚持,一项系统活动常态化的坚持,反思的坚持,读书学习的坚持。没有坚持才会有付出了很多却看不到成果的繁荣和特色的呈现。
踏实就是接地气。抚松的教育为什么能成功我认为是因为无论是两个人的村小,还是三个人的课堂,无论是中心校还是偏远的乡村小学,都能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本身着眼,围绕学生的一切,无论是“识字树”“黄金三百秒”“单亲课程”“竹竿舞”都从细微处关注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切实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茁壮成长。
那么好读书、读好书就是最好的改变。由此我想到当前在中国学校读书中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小学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无意中曾听一位市里的家长谈到孩子在学校读书的情况,对学校读书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质疑。诚然她看问题有些偏颇,言语也有些过激,这都是应该批评的。但我也很敬佩这位家长,因为他对孩子负责任,她关注孩子学习成长的方式,她能陪伴孩子,如果所有家长都能像她这样负责任,那我们学校的'教育将是事半功倍的。应该为这样的家长点赞。因为她关注孩子的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她做为家长有思想在思考。她的观点虽然有狭隘的一面,但细思起来也不无道理。可能是学校在给孩子推荐的书目中外国的书目较多,她说中国的反哺教育是最好的。是啊中国有《三字经》《弟子规》更有“黄香温席”“文帝尝药”“子骞顺母”“莱子娱亲”“卧冰求鲤”“恣蚊饱血”等孝亲故事,那我们的孩子知道多少呢?那么回到前面那位家长问题上来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孩子应该读怎样的书,我们应该从读书中吸取什么,得到什么。我觉得不是读不读外国的书的事,而是不能本末倒置,要有主干,那就是不能丢了中华文华这个根,这个根还没有培育好就去过多的涉猎外国的东西,那还能抵御那种文化入侵吗?
所以我们做为教育者不更应该思考引导孩子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吗?让他们喜欢读书吗?有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他们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读《三国》时学忠诚不学奸诈,在读《西游记》时学勇敢不学嬉闹,在读《水浒》时学豪爽不学卑鄙,在《平凡的世界》中学习孙少平、孙少安面对生活的艰辛去思考去奋斗去创造,在《人生》中感悟自己的人生应该怎样去面对,永远保持一种纯真。才会在读外国优秀作品时学会如何思考,在《巴黎圣母院》中看清副主教的虚伪,欣赏爱思美拉达的美丽善良,懂得伽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下那颗对爱的忠诚和感恩的心,在《简爱》中读出在困境中的坚强和不能让金钱和爱划等号的纯洁。在《悲惨的世界》学习冉阿让的善良和不放弃。进入《高老头》的内心感受父爱的伟大,唾弃女儿们的不孝。只有在这样的读书中才会知道真善美和假恶丑达到读书的目的。
最后送给自己一句话,也可以和大家共勉: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3
放暑假前,镇中心校给全镇教师准备了一本书,书名叫《为什么是抚松》。《为什么是抚松》是当代教育家朱永新、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等联袂推荐的。推荐词写道:“走进抚松,你会发现,教育原本可以这样美好”。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夜不能眠。
在书中看见了一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一间间魅力四射的教室,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教育故事,看见了一幅中国新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抚松的校园有“田园式校园”的仙人桥中学,“生态式校园”的西岗小学,“园林式校园”的兴参小学,“花园式校园”的泉阳小学,“书香式校园”的第二实验小学,“人文式校园”的榆树学校。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校长、老师们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一处处,不知流了多少汗水建造而成的。有人问老师们,这样做图的是什么,老师们一句朴实的话深深感动着我——就是想让孩子们有个好的读书环境,如此而已。
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连续8年,年年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上线率多年来一直在白山市遥遥领先。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但抚松的教育工作者做到了。
有这样傲人的成绩,抚松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抚松是一个东北深山老林里的小县,是偏僻的山区农村县。这里自然环境极差,当我们岭南春暖花开之时,那里却还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寒冬”。办学条件简朴,师资队伍薄弱。没有围墙的简陋的校舍,学生家长多数为农民,也大都没有多少文化,谈不上怎样重视教育,也无法辅导孩子。学校80%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的,专业素质也不高,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偏高,达40多岁,大都不会电脑。
就是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师资力量,却造就了这样斐然的成绩。
抚松的教育工作者是伟大的。他们的课堂具有鲜活的生命气息,这是抚松教育人对课堂的深刻感悟和理解,展示着抚松教育人痴迷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展示着抚松教育人对学生深刻的爱,也展示着抚松教育工作者前瞻的教育理念。
抚松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的课堂充满激情与趣味,他们的课堂充满了自主与和谐。教师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把争论和辩驳带进了课堂,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撞击了他们智慧的`火花。
魏书生先生说:“当局长也好,当校长也好,主要是抓课堂、抓教育,把这个抓好了,有条件会发展得更好,没有条件的课也能上好。”抚松的教育工作者做到了,特别是校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的风气,带动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有的教师认为,抓教学质量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是把抓教学质量同应试教育混为一谈了。应试教育之过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所教的学生大都是呆板的、保守的,缺少创新精神。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是全面发展,在思想上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在体能上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在学习上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掩卷沉思,我们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我想:要立足本地,面向抚松,要以常规教学为基础,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听课及评课制度。还要认真学习抚松教学常规的“四化”,即:备课教案要规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作业布置适量化;课后辅导经常化。同时,要认真开展教法研究,做到教法有创新,要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攻方向。探索具有教育亮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新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真正做到让每一名教师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活”起来,让每一节课都“乐”起来;让新型师生关系都“好”起来,让每一个角落都“美”起来。如果是这样,何愁我县教师不能化蛹成蝶;何愁素质教育在我县不能真正落实;又何愁办不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呢?
如此说来,不是我们的环境建设没有抚松学校的优美,也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如抚松的老师有奉献精神,只是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文化特色系统化,不能像一盘散沙一样没有一个主旨,那就需要我们的带头人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将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进行定位,然后发扬光大。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4
曾经我们也是孩子,曾经我们也受过教育。以前天真地以为离开学校,就摆脱了受教育,现在我突然发现,真正地受教育才刚刚开始。
踏上教师岗位,我慢慢觉得“教育”一词蕴含了太多语言难以描述的内容。有时候我只有唏嘘感慨却说不出一句话。刚开始工作,我只是在“细”这个字上有一点感悟,但是真正的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去有效实践还没有太多。
假期读了《为什么是抚松》之后,心里又是一阵唏嘘…..有时候读着读着,我就一下子在脑海中闪现出许多设想,可以把校长们对一所学校的管理,对一所学校学生的教育根据自己班里的实际情况改一改,活学活用啊。因为抚松的微班化农村教育很适合我们现在的班级情况。比如制定班训,识字树,经典诵读,读书晋级制,等等。
对于孩子的教育,将心比心,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希望有什么样子的教育,现在的孩子不是也需要吗?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我们对孩子的理解,需要我们与家庭的协调一致。在抚松,家长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我为什么不能把家长会好好利用呢?为什么不多多家访,让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也能与在学校保持一致?任何习惯的养成就在于一个坚持,孩子在学校我们努力培养的好习惯为什么没养成,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因为他没有一个那么好的家庭环境。所以在家校联系方面,是我面临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抚松是一个奇迹,奇迹也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愿意用心,愿意付出的地方…..可能现在,有一个奇迹正在孕育…..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5
“一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一间间魅力四射的教室,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成长故事 —— 一幅中国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一部引人入胜的深度长篇教育纪实……”
听说是这是朱永新、魏书生、冯恩洪、李希贵,当代四位教育家联袂为《为什么是抚松》所写的推荐词。
我本来是对这本书不屑一顾的,因为假期也曾参与过提供材料,觉得无非就是一本自吹自擂的自以为不错的只能写给自己人看的“大作”。最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大家都抱着看看是怎样“吹”的态度大略翻了翻,给我的感觉就是语言文字很美,写这本书的人语文功底很厚,其他就没什么了。
真正认识它是在假期值日的时候,因为实在闲的无聊,而我平时又有读书的习惯,于是捧起这本书从第一页细细读了起来,当读到一半的时候就感觉完全不是“吹”这么回事了,它吸引着我,让我一读到底。看来,看书真的应该像看人一样,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索,因为它带给我的思考太多了。
书里的所有事都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篇幅都真实反映了抚松教育改革历程。手捧《为什么是抚松》,思绪如潮水般奔涌:是的,这本书的作者为我们呈现的.的确是抚松教育的真实面貌,尤其对于我这种曾经在抚松最偏僻的乡村————沿江工作过的老师来说,感触特别深。抚松就坐落在深山老林里,我的同事们就曾在没有围墙的操场上围捕过狍子,活捉过不少种类不同的蛇。学生多数为农家子弟,家长自己本身就没有多少文化,更不要提重视教育和辅导孩子了。我们学校就有好多民办教师后转正的,我想大概全县都是这个样子吧。从我毕业到现在10年都不再分配新教师了,看看我们的专任教师平均年龄已高达40岁,就可见我们的教育“软件和硬件”落后到了什么地步!
然而就是这样“落后”的抚松却出现了这样让你不得不惊叹的场景: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
什么是100%?就是一个都不落下,试问哪一个部门能够做到,试问哪一个城市能够做到?试问哪一个乡村教育能够做到?只有抚松!
严苛的自然环境,简朴的办学条件,薄弱的师资队伍——跟这堪称辉煌的成绩连系在一起,有点叫人难以相信。不过的确是这样的。我也曾在如“”般的教改中叫苦连天过,也曾在“万人春颂”的筹备活动中骂过娘,更曾在非我专业的班班有合唱训练中百般抱怨……。但是一路走来,我成长了,我的孩子也在令人欣慰的成长了。不能不说抚松教育造就了全新的教师队伍,全新的学生乐园。
读到这么多身边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我不能不想到这其中一员——我,我们。
无论怎么抱怨,无论怎么骂娘,我们还是像每所学校一样组建了数学教研组,这是是一个由10名专职数学教师组成的集体,我们年轻活泼,有胆有识;我们观念新颖,素质出众;我们潜心教改,锐意进取,是一个人数多,师资强的优良的教研团队。
首先,我们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基本点,形成团结务实的教研组。
我们数学组由10名有奉献精神和一定的教研能力的年轻教师组成,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注意了教研组自身队伍的建设。每学期初,我们都要在认真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适合我组特点和实际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每位老师要做到五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作一次校本培训课标学习辅导讲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上好一堂研究课;出一份适合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评价试卷。
其次,我们以课题实验为源,滋润教学科研的土壤。
主题式研究一直是教学研究的切入点。我们围绕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首先我们确定出每月的研究主题,然后结合主题安排研究时间和中心发言人,学校为确保教研时间每周规定周四为全校数学教研时间,周二为语文教研时间。每个学科组都有一名领导负责,在规定时间组织教师开展研究,为避免教师“言”中无“物”,我们多以课例研究为主,结合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这为学科教师的教研提供了素材。四名教师同构一节课,讲一节、听一节、研一节、构一节;再讲一节、再听一节、再研一节、在构……就这样在研中磨、研中改、研中练……当第四名教师在讲这节课时,我们会惊喜的发现,教研对高效课堂所起作用是任何教学活动所不能替代的。而教研魅力也只有在课堂上尽显。
再次,我们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组平均年龄只有34岁,相当有教学的热情和自信,但相对也缺少的是教学上的经验。我们迫切地希望有专门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学校专门邀请了陈局长和朱专员,他们每学期都要来我校进行常规性的指导,甚至是跟踪听课,每周不定期指导两位年轻的数学老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研组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要求比较高,每进行完教学实践后,都要专门用一节课时间现场评议,听取听课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周四上午雷打不动的校本教研,每次安排高低年组各一节课,我们还建立、健全了集体听课、评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次教研必须参加听课,听课做到记录,开课后及时评课,实事求是,教研气氛浓厚。我们把每一次公开教学作为组内教师共同研讨,共同提高的机会。在教学常规方面,要求大家必须做到“四化”。备课教案要规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作业布置要适量化;课后辅导要经常化。并对这“四化”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以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开展教法研究,做到教法有创新。我们组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探索具有教育亮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本组教师探讨新教法,提高教学效益。
我们就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本着不让一个学生落队的想法,来打造我们学校的品牌。实践证明,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敢拼、敢于挑战的团队,数学教研已经形成了良好势头。
诚然,我们在摸索中也有着许多的不足,但这丝毫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我想这就因为这里是抚松吧!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6
教体局五月份为校长们购置的必读书籍之——《为什么是抚松一一中国乡村教育再造》一书把我带入了一个学校管理的全新视角,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书中共十个章节,概括了学校特色管理及校长应备素质的方方面面。清新隽永的文笔使人爱读、乐读,更重要的是生动详实的案例令人耳目一新,犹如春风拂面,读之令人震撼,一幅幅乡村教育、生命教育的美好画面展现在眼前,让我们领略到了乡村教育应有的模样,为之受益匪浅。
一、做一个爱读书、智慧型校长
抚松县杨洪毅校长在东北师范大学脱产学习一年,对阅读如饥似渴,其中《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书他就看了三遍,从此让他养成了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并让他脱胎换骨由听话校长变成了有自己想法的校长。另外,抚松县校长每年至少精读三本教育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正因为有了校长的海量阅读,才让抚松教育局要求每天必须思考的一个教育问题才反思的更独特、更有深度。也为成为智慧型校长奠定了基础。例如:彭长泓校长,学生仅有31人,因为有了主动阅读、主动思考,把学校经营得颇有特色,被称赞为“小学校也能做大文章”,还有研究课堂的行家王敬明校长、用心去做的孙立功校长……。如今,我们在县教体局的指导关爱下,鼓励我们阅读,为我们校长购置了书籍,要求记笔记、写体会,督促我们成长。我们理应沉下心来学习,用心阅读,主动思考,为做一个智慧型校长而努力。
二、做一个爱学习、专家型校长
学习可以打开眼界和思路。抚松校长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密度、投入学习,几年下来,他们的眼界之开阔,甚至是不少大中城市的校长所不及的。例如:丛国欣校长化蛹成蝶(事务型转向专家型校长),刘修勤校长借别人的种子开自己的花(让“学习与生命同行”),王延胜校长的“七彩阅读”,仲伟祥校长的“古诗集体舞”……,这些案例有血有肉,生动鲜活,都很有借鉴意义。而今,我们在教体局领导的关心下,各种培训也多了起来,丰富起来。我们要珍惜好每次学习机会,做好笔记,写好体会,回校后结合校情、研究思考是否直接为我所用,还是需进行本土化改造。
另外,抚松校长每学期校内听课务必达到100节(后勤人员),需深入一个教研组或年级组全过程参与教研活动,同时进行全方位教学改革。特别是陆局长引用威廉的这句话:“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令我深受启发。
正是因为抚松校长们外出取经及深入课堂、主题沙龙一系列等活动或要求为校长铺就了专业化成长之路。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学、善思,经常性深入课堂,在高效课堂构建上多学习、明思路,形成适合本校的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好学校的'特色课堂(例如:书中“读书派对”、“新三百千工程”、“单亲课程”)。
三、做一个重仪式,文化型校长
看了抚松学校的校训,眼前为之一亮,例如:兴隆学校“练好每一招”,抚松十中“用心去做”,外国语学校“把握今天,精彩明天”,的确令人佩服。想想自己学校的校训,表达单一,典型八字句(尚德、博学、励志、笃行),学生不易记,不能很好地体现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显得俗套。
还有抚松的开学仪式、退休仪式、毕业仪式、出征仪式,都很具仪式感,做得很细,考虑周全。例如退休仪式程序:精彩回顾一一献花一一赠送师生留言册一一纪念牌匾一一退休教师感言一一校外辅导员聘书一一参观荣誉室。退休本为安慰老师设计,但它却在年青教师中引起触动,因为如果没有业绩,没几个证书,到退休时会显尴尬。而想想自己,我们学校举行的仪式简单,没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甚至有的只是为了走形式。因此,我想:以后可要像书中校长一样,用心去做,做个有心人,注重仪式的内涵性,让学校彰显特有的文化底蕴。
《为什么是抚松》一书我整整读了两遍,书中的案例是那么灵动,很有借鉴价值。同时,也被抚松校长们那种对教育饱含执着之爱的情怀深深感动。静下心来想想,我校与之差距还很大,自己的观念、思想、能力都远不及文中校长的水准。但是,在教体局不断地指导培训下,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把握好每一个今天,离做一个智慧型、专业型、文化型校长的目标定会越来越近。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 7
为什么是抚松?作为一个东北小县,与发达地区相比,无办学硬件设施完善可炫,亦无师资水平优势可耀,但就是在这里,演绎出了一个个近似于神话的教育改革故事;更是在这里,描绘出了一幅中国乡村教育再造的美丽图景……我震撼了,震撼于教育的理想竟然可以与教育现状如此完美的契合;我感动,感动于一群年近知天命却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与突破的老教授、局长、校长、教师……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育者,同样处在农村的一线教师,我久久思索……
是什么让老教授梁漱溟放弃优越生活到农村去?是什么让一名局长扛起了暴风骤雨的改革大旗?
是对教育的热爱!是一种责任使然!是胸怀的一颗救国之心、一个强国之梦!但,仅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抚松更是认准了方向,找对了方法。
“逼”着进
要改变学生,必须先改变课堂;要改变课堂,必须先改变教师;要改变教师,必须先改变校长。核心在于将“课堂”牢牢地抓住,并谋求突破与改变。
开展校长听评课比赛,逼校长走进课堂,关注课堂;读书、手写读书笔记,写教育思考日记,逼校长、老师反思;“研修式培训”、“菜单式培训”、“案例式培训”、“体验式培训”四种培训模式,逼校长们快速成长;改变自我,争创特色,逼学校的个性化发展
自2009年开始,抚松县在全县中小学中每年布置七项工作,进一步引导校长们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校长双休日主题式沙龙”,让校长们自愿报名参加。
改变,从课堂开始。而要改变课堂必须先改变校长呀!一些不懂得教学的校长来管理学校,在如此情况下的教师,估计想出成绩也不能在教学上。
“引”着走
什么叫教育均衡?什么叫教育公平?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读一样的书,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拥有一样的精神世界,乡村的孩子身在乡野,心在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均衡、真正的教育公平。
泉阳小学校长王延胜说:“让乡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不是硬件的`完善,更不是增加课业负担,而是阅读、阅读、在阅读。”
“健康比分数更重要”、“经典之光照亮乡村”、“让每一朵花儿都说话” ……
这些正确的教育观不是一天养成的,是在一系列的培训引领下形成的。
读书改变:推荐书目,指导读书,读书做到“四个一”,校长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教学上,学习和反思的风气日渐浓厚。
专家引领:派员出去学习,打开眼界,提升理念;请来李希贵、魏书生、冯恩洪等国内有名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地讲座和辅导。
改变,从观念开始。
且读且思且行
我们需要改变,因为我们正行走在理想的路上。我们需要充满理想与激情,进行着一些改变;我们需要朴实的作风、强势的推进,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秩序;我们,需要做铺路石的工作,受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所追寻的理想。
心怀梦想——因为有梦想才有希望;稳步行动——因为没有行动梦想永远是梦想;执着坚持——因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总有坎坷,需要执着。不追求完美,只希望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
【读《为什么是抚松》有感】相关文章: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01-19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06-10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01-09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集合】09-16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优)07-04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集合】09-10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实用】06-20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15篇(经典)09-20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精选62篇)03-06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精选47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