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时间:2021-05-16 09:42: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1

  奥苏伯尔在其巨著《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的话:“假如要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的,教师在教学前只有十分清楚,目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尚未获得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开始新知识的传授,但是教师不能停留于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还必须预见学生将会用怎样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只有对学生会怎样学有所预见,教师的教才能更好的适应学,才能更好的服务与学习,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善于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脉搏。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例如数学教学中,我们时常过于关注了数学的定义,而淡化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在本学期《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帮助学生理解单位一,若干份,一份或几份等等抽象的名词,可是这些真的就是孩子们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吗?看完夏老师的堂实录我才知道重难点应该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数的数感,并引导他们理解分数的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我们常常因为忽略了学生的本质需求而导致我们上了一堂“非学生所需的”。

  把自己当回学生,真真切切的当回学生,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进而堂上就会有等待,有期待,有善待。引导学生探究,唤醒学生思维。想着我是谁?我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创造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想着我要做什么?为学生铺设平台,让学生自动,为学生构建舞台,让学生互动。

  教育的成功一靠服务,真心实意的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帮助指导他们满足需求;二靠关爱,体现为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论是对优等生,中等生,还是期待成功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认真的开发和利用,真正的做到让每块金子都能发光。正如田立莉老师所说:“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收获着学生的收获,是我最大的收获,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幸福。”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2

  一、作者与内容简介

  雷玲老师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本书分别汇编了8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对其堂教学艺术的解读、对其经典例的评析、他们自己对堂教学的感悟等。

  二、精彩分享

  1、常态下的堂,才是学生和教师日常经历的教育生活,无论从时间还是数量上,常态都占绝对的比重。教师应该关注常态教学,要提高常态的质量。

  2、杜威曾经提出:在学生亢奋激情下实施的教育影响,并不是真实的,效果要打折扣。

  3、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在堂中,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们不愿意发言,总是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不强,责怪孩子们的表述不尽如人意。

  4、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我们有的教师,在堂上"为什么"发问不断,学生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知怎样答才合老师的胃口。

  5、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激励、唤醒和导向。

  6、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7、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倾听、质疑和启发,学生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包容,体验到平等、包容、和谐的数学堂的美妙,体验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创造的喜悦。

  8、教育机智具有突发性,是不能预先设计的。正是教育机智的这种特性,折射出一名教师教育艺术的高低,甚至决定了教育的成败。教育机智,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9、教会学生一种思维的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公式重要得多。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多一份责任,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0、学生正确的作业可能只是模仿。但错误的作业却绝对是一种创新。

  11、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2、静静的聆听、扬眉、包含鼓励的点头、拥抱、转身或面带深情凝望我们的学生,每一个动作可能都是出于教育学的意义而做的。

  13、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

  14、真实的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堂更不能前操练,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15、要善于把学习还原成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平等交流中获得知识,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现知识的奥秘,在千辛万苦,"费尽心机"后豁然开朗,体会一种"顿悟"的快乐。

  16、新授好比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掏河蚌里的珍珠;练习好比是将掏出的珍珠擦亮。使它发光;复习好比是将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起。使之成为一条条项链:实践活动,好比是将一条条项链卖出去,挂到人的脖子上。如果这个比喻还有点妥帖的话,那么掏珍珠、擦珍珠、串珍珠、卖珍珠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有所不同。

  17、现在的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堂教学的感受。当代的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行"的教育,而不是贬低、压抑学生主体性品质的"我不行"的教育。

  18、我们需要追问的是,什么样的数学教育更有价值。因为,一样物品是否有价值,很难从它本身的属性说,关键是看人如何根据它的属性而恰当地运用它。如何运用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微积分有价值吗?你一定要逼着小学生去掌握。它就可能成为负价值。"+2="有价值吗?你让学生去把它默写一百遍。甚至一千遍,它也就变成负价值了。

  三、读后体会

  这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让我领略了名师别样的风采,走进了名师们的堂,领略名师们的堂艺术。

  这本书根据现今的教育现状,介绍了每一位老师独特的堂风格,如刘可钦老师的堂,朴素机智,用朴实而充满人情怀的语言让学生在堂上能自由的发挥,让每一个孩子敢于站起说,竭力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让学生表现,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抬起头,往下看"这句话出自潘小明老师,可见在潘老师的堂上,他时刻抬起头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往下看。当然,这需要教师透过数学知识的水面,去发现并抓住支撑着数学知识的数学情感,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获得有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往下"教数学,才能上出有深度的数学。又如徐斌老师:堂的朴素之美;华应龙老师: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钱守旺老师:感受数学堂的魅力;林良富老师:在细节中体现堂魅力;夏青峰老师的堂追求以及田立莉老师:为学生所需而教。不管是哪位老师,他们有着不同的风格,但是他们都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这也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呀!

  在7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见识过热闹非凡的堂教学场面,也曾一度羡慕别人堂环节设计的巧妙、演示的精妙、堂教学的流畅,甚至曾把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堂上,并为此尝试。但实践过后,静下心思考,发现除了当时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一节上得特别有感觉,可是作业的质量却不高。这就引发我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本书中刘可钦老师相关经历让我有所顿悟。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刘老师把"某某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换成"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让每一个站起的孩子都能够体面的坐下,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表达和敢于尝试,进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的教学质量,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公开上。

  读此书,感受着名师们精湛的数学教学艺术和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顿时我发现名师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追求的是"在朴实中彰显智慧、在无华中寻求发展"我想,数学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呈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还学生以真实的堂,让我们的数学更常态、更有效!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相关文章:

读《名师教学机智例谈》有感04-06

小学读《格林童话》有感02-14

名师课堂《“番茄太阳”》听课有感04-16

读《父亲》有感08-31

读《基地》有感04-12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赶海》名师教学设计03-16

读《杜甫传记》有感10-15

【精】读《匆匆》有感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