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八大问题》有感范文
我读了《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八大问题》这篇文章,了解到了教育科研的进步,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进,都给中小学实践提出了许多挑战,也衍生出一系列需要克服的问题。一线的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到困惑,不知教育科研从何入手,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科研人员的事,实际教学中科研很难与现实结合;有的教师只顾蒙头教学,对教育科研与实际教学结合兴趣不高,凡此种种都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开展。一线教师如何搞科研,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搞教育科研?我的经验是:多思、多读、多写、多谈。
一、思考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每位教师教学实践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也不例外,总是“教然后知不足”。多年来,我始终信守的一条“教育经”是:反思加经验。备课之前,我不看教师用书,备完后再细读教师用书,教完后反思课堂教学,找出遗憾和不足。每天工作之余我都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有时是课堂内的,有些是课堂外的。反思课堂设计是否合理;反思学生学习热情能否得到激发;反思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反思课前所琢磨的学生是否透彻;反思学生个性是否得到张扬;反思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是否深入。
每天将所思和所悟写入我的随笔日记,书写教育随笔反思成了我的一种职业习惯,在闲暇时、在茶余饭后,有时半夜醒来,突发灵感,伏案就写。随着随笔反思日记的日积月累,我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水平出现了大幅的提高,课堂教学处理得日趋完善,思想工作也做到了学生的心里。
我记得李镇西先生说过:把问题当作课题,只要我们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的平凡的工作,就会感到,富有价值的课题是源源不断的……,对一线教师来说,这就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为师者应善于思索。
二、理论的提升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有的教师备课时将大纲浏览一遍就“备好了课”,我却不行,就怕理解教材不够。笨人先行,多读书。从书中学习,这也是我的教学习惯:不读,不教。为了某一个知识点,我要翻阅有关的资料,以便于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上可能的新问题。
读书可以学到别人经验,灵活应用到实际教学。多数教师无法零距离接触教育名师,那么只能通过读书与著名教育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并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是走进教育科研的捷径。”执教至今,我从来没有原创什么教育理论,可我把书中学来的,拿来灵活应用,有时是那么恰当好处,得心应手。
在我看来,多读书是教师源源不断地为“思维运作”添加原料。读书应读透,正如朱熹所言:为学之道,莫过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三、让教育随笔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聪明脑子总比不上烂笔头。与别人一起备课、教研,多记是我的首要做法。不然怎么能将问题记牢?课后,为了防止重复的失误,只能多记。从开始的记写教育故事、片段、反思、改进,到后来的教育经验论文的撰写,都归功于我的日常多记、多练笔。日常的随笔日记是我的论文撰写的素材,这些随笔日记,都产生于我的实践教学,都是有感而发的`联想和启迪,或扬长,或避短,但都是记录着我的成长足迹,我坚信:只有教师发展了,教的学生才能有进步。
回顾过去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我很欣慰,至少保留了经验,抛弃了糟粕,是我多记、多写的结果,闲暇写写文章,抒抒情,也是一种教育者的享受。
教研评课时,我能娓娓道来,指出问题课堂教学的经验与问题所在,是“多写”帮助了我,教育科研本来就可以用这样自然、朴素的教育随笔来表达。教育随笔是教育科研的“朴素唯物主义”。
四.在对话中成长
多谈的人思维敏捷,多谈可增长知识。我在教学实际中注重多谈。多谈包括与教师多谈、与学生多谈。
作为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不断充电,而同事之间的交流切磋,对教师的成长成效显著,同事之间多交流,集体备课,发扬群体优势,可以将教师学习、教育过程发现、教育经验共享,与教师多谈,更可以将自己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达到教学互补的目的。俗话说:两人智慧胜一人。同科教师之间交流过程是教师学习应用过程,更是教师反省提高的过程。
与生多谈,我认为好处很多,可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与学生思维同步。与生多谈,正是关注个性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不管每天多忙,总是有计划地和三四个学生谈心。多谈有利于班级管理,每一次教育的成功、每一次的教育科研的阶段性总结、每一次学校安排的主题班会,我都能做得很好,因为我了解学生,是多谈为我准备了第一手的资料。
我正是在多思、多读、多写、多谈中体验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实际教学的总结,更是对实际教学的改进。多思、多读、多写、多谈这种有效的教育科研方式,我将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