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1
窦桂梅老师是一位真正笔耕不辍的勤奋者,探索不止的创造者,充满激情的追逐者,心怀博爱的教育者。我想这也是她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名校校长、教学专家的原始动力及思想根源。至今还清晰的记得1997年她在天津一次全国名师现场讲座中边讲解《百鸟朝凤》边亲手绘制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的情景。现在再来学习她的《回到教育原点》,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做法都是她的真实写照。她在自己的每一个人生片段都为自己找到一种自我引领,让自己活得明白,活出精彩,赢得尊重和尊严。
通过品读《回到教育原点》我有所领悟:作为教学引领者必须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被动工作,而是应当成为为自己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要努力成为让学生永远记在心中的小学教师,必须付之行动,把学习获得的知识财富转化成教学生产力。这里我对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听课、评课、写课有些许的感悟。
听课,要听出门道,不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只做盲从者,不做引路人;只做批评家不做审美者、帮助者。听课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和研究的专题,更应该让教师把听课当做日常教学行为。并使听课逐渐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评课,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被评课的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评课的重点是什么?”其次,评课是专业的引领,不仅能指出存在的缺点,又能准确剖析盲点。第三,把评课当做合作多赢的平台,让教师更多的分享,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写课,就是再思考教学,就是在表达思想,写课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对话、反思、梳理,而不是简单的口头议论。
很喜欢这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守望教育思想从坚守秉笔书写的习惯开始。”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2
一直信奉"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他的成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必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也带着孩子在阅读的路上不断前行,但在今日再读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忽然发现我的阅读是如此的浅薄,我所带给孩子们的阅读启蒙,行走在师生共读路上的举足是多么肤浅。
了解窦桂梅,你会发现她的成长史,奋斗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读她写所的书《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还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够了,"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那些遗憾的、痛苦的、失败的、沮丧的,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日常的只言片语、点滴滴滴,最终汇成的是涓涓细流也或成海,而你也在流动的声浪里听到属于自己心灵花开的声音。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当我们骂人"禽兽不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反思,是面对课堂忧患与艰辛的澄明,是携手互助的通途、助人成长的载体。窦老师"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的听课评课要旨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喜爱、信服。而她深入课堂所记录下的"捉虫"、"拣金"也编成了《梳理课堂》,成为教育类畅销书。《三打白骨精》一课,引发的是她长达几万字的反思,有对教材的解读,主题的.确定,备课的思考,还有对教师其人的评价,她把此作为送给老师的特别礼物。这礼物怎能不令老师欣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发展,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前行者给我们重锤敲击,给我们棒头一喝,更给我们跃而上台阶的跨步。
这是我第一次读《回到教育的原点》,几天来我沉迷其间。在一个个教学案例中,我不断建立与自己课堂对照的参物,在记忆里去搜寻我肤浅的课堂足迹,继而生腾起的是对窦老师,对她引领下的团队的仰慕和崇敬。因为我"窄"而"浅"的阅读,以致无法用更为深刻而哲理的语言来表述我的感受,只觉得"热情如火,激情似焰"的窦老师带给我的是她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博览群书、躬行课堂、在写作中沉淀生命——这便是我眼中的窦桂梅,心中的智者,永远的偶像。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3
自从有了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的读书时间就被无情地挤占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成了我这一年来唯一一本精神食粮,精神饥渴程度可见一斑。因此,放下书本,其中精彩的语句却久久舍不得放下。例如:
1、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2、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当我们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到的记下来时,我们就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就是那些方块字达成了我们专业素养的提升,化成了教学的结晶和印记。
4、呼吁当下的教师、孩子,要在阅读中经营生活,与书成为朋友。要从功利阅读转向兴趣阅读,从强迫阅读转向意志阅读,从职业化阅读转向专业化阅读……
书中一个个关键词,比如读书、实践、反思、积累、共同体……每一个都给我枯竭的思想以洗礼,给我敲响警钟,为我指引方向。
关于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读书一生”的阅读态度。她认为:好老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蒙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读书看报的习惯培养了她的心性,只要遇到好书总会情不自禁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她bo览群书,儿童经典令她和学生建立起了共同的话语体系,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勇气,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造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籍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补,用实践去充实。这样的阅读是真实的,也是实用的,更是快乐的。而反思一下自己,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读书目和自己闲暇时随手翻阅的小说、杂志,向窦桂梅老师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书少之又少,这就难免会造成语文课上的评价语言缺乏语文味,文本的挖掘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领难以全面到位。
关于反思——每日三省吾身
窦桂梅建议青年教师要写教学日志,叶澜老师也说,一个老师上十年课不一定能成熟起来,但写一年的教学日志却肯定能成长起来。写日志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用来记录和澄清自己思路的方法,也是洞察和澄清实践意义的方式。教学日志有利于分析、认识、改变和超越自我,是一种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成为教学实践智慧的源泉。回想一下过去在七小,学校要求每两周写一篇教育随笔,当时很多人怨声载道,自己也有时因为工作忙而把它当成一项负担,但是两年下来,班级管理的经验、公开课前的打磨、教学过程中的精彩和遗憾,能记住的微乎其微,而几十篇、几万字的教学反思,无疑成为了最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关于共同体——“既没有自己,又提升自己”
共同体是让你“既没有自己,又提升自己”,这一概念对我来说非常新鲜。一直以来,集体备课常常成为为应付检查而临时编造的材料。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文章,才意识到做“一支铅笔”的重要性。
在任何团队,我们都要做这样的铅笔。只有被一只大手握住,你才能书写生命的记忆。没有环境也就没有磁场,学习的笔就会散漫无边,你会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必须融入学科组或学校的“场”,去感受它的强大力量。我们的学习需要严肃的约定,绝对不能“怎么都行”。融入共同体的学习,就是摆脱“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的局限。
教师如果没有融入一个共同体的热情或经历,而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套中人”,他就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教师们会各干自己的事,或把工作当做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这样,教师的幸福感自然无法找到,更谈不上彼此分享。找不到职业的成就感,也就谈不上事业的幸福感。这样,我们将在“自以为是、各自为政”或“得过且过”中,丧失自己的“命业”。
正如书的封底上摘录的那样,“阅读、反思、合作都是一种习惯,一种卓尔不群的好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既是好习惯,便当坚持。”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回到原点初三作文04-09
宁愿回到原点-初二-议论文01-08
又到原点散文欣赏11-12
《家庭教育》的读后感范文09-08
《教育魅力》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12-09
教育教学读后感09-12
教育魅力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12-15
精选《爱的教育》的读后感最新范文02-08
关于《爱的教育》的读后感范文模板02-08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900字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