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时间:2021-05-13 14:13: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1

  在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前,也读过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却没有一本让我这么震撼。而当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后,发现书中园园妈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以自己女儿为例,讲述妈妈遇到各种情况是怎样处理的。而这些事都是很小的事情,也是我和儿子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在某些同类事情上,我采取和园园妈妈相同的处理方式,自己的孩子却和书中园园的反应大相径庭。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园园妈妈认为,这并不是孩子之间不同造成的,而是长久以来妈妈教育方式不同造成的,而这个不同需要较长时间来改变。也就是说,是我自己一直以来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目前看起来不如书中园园那样懂事乖巧,不如园园那样好 管教 。书才读了大半,就迫不及待想写点感想,因为边看边有太多想法在心中涌动。做妈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园园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说我们的孩子会遇到,即使是我们小时候也同样经历过。看看园园妈妈的做法,试问哪个孩子不希望有这样的妈妈呢?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每当我要训孩子的时候,会考虑改变一种方式,先表扬,后提出意见,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其一,孩子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如此。与其强逼着孩子干,不如让他自己主动愿意去干。

  其二,暴力教育是最坏的教育方法,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其三,只设 记功簿 ,不设 记过簿 。拿到这本书没几天,我一口气已经翻了大半,的确受益匪浅!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希望我能象园园妈妈一样,做一个爱孩子的理性妈妈,同时做一个爱学生的好老师;也希望孩子在我们爱的教育引导下,能象园园一样,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2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几乎每个妈妈都给予孩子美好的祝愿,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聪明、漂亮、优秀、有个好前程----等等。当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就把自己所有的爱和目光集中在了孩子身上,思考如何把孩子养的壮壮的、塑造好的性格、上学成绩突出、各方面都优秀。可是有时付出和收获并不成正比,孩子的表现和我们期望的不一样,这时候的妈妈感到失望、迷茫甚至愤怒。我也是一名这样的妈妈,一直思考如何把儿子教育好,经常向别人请教,上网查资料,阅读有关书籍,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期中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受益颇多。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封面上的这段话我最喜欢。作者在书中没有一点的废话,也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说着不知所谓的大道理,书中的语言朴实,这本书给予妈妈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生活中可能经历着或即将经历的事情。举几个对我帮助比较大的例子。“打针有些疼”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啊劝啊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我一直是这么做的,真的很有用。前段时间宝宝生病住院,这是他第一次住院要拍片、抽血、打针、雾化。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处于懂很多事而承受力较差的年龄,他很担心也害怕。我就用书中的方法鼓励他,少受很多罪。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震撼。我家孩子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经常犯错,当然也没少挨打,每次打过后都会后悔。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急躁,失控时会打宝贝屁股。在宝宝吃饭问题上,一家人伤透脑筋,甚至在吃饭时,威逼利诱,妄想利用武力手段让宝宝屈服,可他不吃时照样不吃,满屋跑,现在想想挺可笑的。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的正确。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它从孩子出生、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做了总结,并讲了处理方法,有心的妈妈们可以读一读,他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3

  跟孩子交流要用“孩子的眼光”

  面对打针这类让孩子害怕的事,家长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对这些事情造成心理阴影。在跟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的眼光,而非大人的眼光去揣测他们的心理。在孩子将可能承受打针这样的痛苦时,哄骗、威吓或者强制的手段只会放大孩子的痛苦。恰当的做法是,把将要面临的痛苦直接告诉孩子,既不夸大也不过分轻描淡写,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教给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孩子就会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痛苦,并坦然接受。同时也能让你在亲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孩子充分相信,爸妈说的话是真的。为你跟孩子的沟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要作弄恐吓孩子

  用哄骗、威吓或者强制的手段,那样只会放大孩子的痛苦。从来不捉弄孩子,也不要恐吓孩子,更要在孩子面前揭穿别人对他的捉弄和恐吓。孩子需要在足够爱的环境中成长,需要安全感。

  善良豁达有责任感

  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孩子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一辈子不吃大亏。“复仇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这点上,川川哥哥是反面教材,希望小川能豁达一些。

  面对孩子的错误要用“自由的眼光”

  失误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导,孩子只要感觉不对了,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一味地批评教训或者干脆不让孩子犯错,要么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会让他失去独立自主的意识。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做一件事,可以让孩子在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这样能够减少孩子被摆布的感觉,增加他的掌控感。孩子“像牛顿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理解孩子,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对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要用“干净的眼光”

  我们应该用“干净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和教育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大人的暗示,如果你用成人庸俗的眼光去揣测孩子的心理,就很可能把孩子之间纯净的交往,解读成了恶俗的事情,反倒给孩子增加了负罪感。因此要学会引导孩子,用平常心面对跟异性的交往,同时把男女之间懵懂的情感解释成对异性的欣赏,减轻孩子的负担,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

  古诗的滋养

  中国文字原本就蕴含着艺术美,古诗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孩子四五岁时,就可以读古诗,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动机单纯一些,享受背诵古诗带来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想象美,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环境,照本宣科肯定是不行的,文章里的小故事一定能带来一些提醒和点拨,这就足够了!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在这个周末就快读完了,边读大脑不时闪现着我的一个个学生们,也像过电影一样闪现着我对他们的不良态度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我给家长们出的那些个馊主意.有些后悔,又有些自责.

  有一段时间以来,每读过一本书总会觉得自己的头脑里充盈着很多东西,它们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头脑中,渐渐地似乎又都化为乌有,好像得到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为只有时间在一本本地读书,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读过这本书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进行一下整理,让凌乱的大脑整齐一些,清醒一些.

  一、阅读最重要.

  不只一本书到了阅读了重要,不论是我读过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全集》,再回想小时候常常听老师讲,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古人又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便是现在参加了工作,学校的领导也会常常鼓励我们去多读书、看报.可见,所有人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有着很坚定的认识.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呢?可能是因为家长们都会觉得孩子还小,让那么小的孩子去阅读是件太难的事,他们需要先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字后才能去进行独立的阅读活动.但是当我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全集》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一个父亲谈到,只有让孩子越早识字,越早进行阅读,才越有利于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才能.那时候就想,将来我也一定要早早地就让我的孩子提早认字,提早进行阅读.但当时却没有什么具体的做法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当我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这位妈妈在写道她是如何让孩子识字时写了一篇题为《让孩子识字不难》的文章,她很具体地把自己教女儿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告诉给大家.这时,我的头脑便真正呈现出了一幅如何教导孩子去阅读的画面.

  二、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成年人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时,难免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对待孩子.然而,却没有人意识到,我们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于他们改正错误也许有一些帮助,但是可能离让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却走得更远了.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犯下的一个个错误.开始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而自责.同时更觉得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贫乏和不足.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责自己为什么当孩子没有专心听讲的时候要去那么严厉地批评孩子的不用心,总是做小动作,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没有能够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对你所组织的活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又怎么不专心地听着你的讲解,跟着你思考呢?孩子不听讲,不能去怪罪孩子,首先应该怪罪的应该是老师自己,应该改进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孩子.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喜欢你所教授的学科.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要让学校里的老师都去用兴趣来吸引学生,竞争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

  可是,想到这里,又会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吸引来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上的不足.感到自己在本学科的知识及教学能力上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自觉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四、绝不可急功近利.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我现在正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班的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近来读的这些书,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引导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但是起初我的想法是只要让孩子们都去读书,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又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现在读过这本书,我不再那样想.我觉得如果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受益的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得来的就是孩子们学习能力及认识能力的提高.虽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初衷不同,也就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分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自由发展,也更好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不可以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五、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习为了什么?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中学,好大学,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了好收入,才会有好生活.说实在话,我在上学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只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会不高兴,自己会很长时间没有好日子过.所以那时候学习根本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家长,为了不受爸妈的训斥.现在,我不那么认为了.学习是因为我想.读书是为了解决我工作中的问题,因为喜欢.难怪在一次参加教师培训时一位老师说成年人的学习都是带有功利性的呢,确实如此.但是,我觉得应该让孩子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为了得奖,为了考试得高分,为了考上更好的学习,而仅仅是因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结果就会让自己获得一种快乐和成就感.当然这不是仅凭说一说就可以的,但我真的不希望孩子们在成人的价值观里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认识.

  记得那次在学校青年老师共同成长会上武老师说:“做老师,你想让别人尊敬你,你得有让人尊敬的地方.”没错!看看现在家长的学历,有几个是不如自己的?再听听他们的经历,有谁不比自己的经历丰富?再想想,他们已经是为人父母6年多,即便他们没有经过教师培训,但他们已经在实践中经历了很多有关教育的事件,而且他们也肯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了不少育儿的知识.对孩子的了解也比我们做教师的人要多.这样想来,我们如果没有什么可以为人家所尊敬的地方.

  当然,孩子对老师是有着天然的尊敬感的.我想,这可能与家庭的教育有关系.没有一个家长会在最初孩子入学的时候对自己的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没有一个父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尊敬自己的老师.如果家长有不尊敬自己的行为,我想首先应该反思的应该是我们自己.我们真的需要不断去学习,去学习教育的理论,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但让自己的教学上能够激起孩子的兴趣,更要在家长遇到教子问题时给予有效的帮助.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为人所尊敬的资本.

  以上是这两天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书还没有读完,已经收获很多.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5

  书拿在手上的时候,反反复复地在端详着这一本书,不知不觉已经被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于是我便盼望着假期的快点到来,好好地读读这一本书,也希望从中能有所收获。

  正如专家教授们以及读者对此书的评价,尹老师的这本书既不通俗,而且又非常专业,还没有开始读这一本书的时候,看到众人的评价时心中便多了几分期盼,当我读完书的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时,更强烈地感受到读者的评价是多么的恰当,一点都不夸张。一位网友的留言:尹老师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所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们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确实是这样,当我读了第一章的第一篇文章:“打针有些疼”后,尹老师的做法真让我吃惊,也让我佩服,吃惊是因为打针这样的事情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会经历的,而我们的做法通常都是把孩子摁住,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但万万让我想不到的是,尹老师可以通过打针这一小事,教会孩子在面对困难与恐惧时如何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是尹老师告诉我: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而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小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以为那便是爱,原来是在伤害他们。

  《不要捉弄孩子》及时地给我敲响警钟,原来我一直都在犯着这样的错误,以为大人的一个无聊的玩笑,啥不知却给孩子带来多么深刻的恐惧,因为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给小板凳揉揉疼》常人来看可能会觉得好笑,但尹老师却认为就是生活中这样的细节都可能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情,也让我知道: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因为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记叙了尹老师每年都扮演着圣诞老人精心地为她的孩子圆圆准备精美的圣诞礼物,她认为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只要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作为一名老师的我,又何尝不是该这样要求自己吗?《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告诉我: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生活中,言语间我们不妨多给孩子积极性的暗示,也许孩子会因此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那何乐而不为呢?《像牛顿一样》让我知道:我们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他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因为孩子的状态都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也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人的丰富性。只要孩子有自尊自爱的心态,有足够多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都会注意到。第一章最后一篇文章《古诗滋养的孩子》让我这位语文老师在如何对孩子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多的借鉴方法,更多的思考。

  也许我们都曾在迷茫,不知该如何提高对孩子、学生的爱,在面对他们的错误时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原来,只要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再深一点,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再灵活点,相信我们与孩子的心便会拉得更近,贴得更紧。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6

  假期我拜读了尹建丽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很多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只要求孩子能考一个好成绩,但是,很多孩子却让我们的父母失望,应试教育下的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我也曾经看过一些有关学生学习的书,看到很多人的研究是: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本能怎么会如此痛苦呢?

  尹老师的女儿圆圆在上学的时候,尹老师就告诉自己: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要保护孩子学习的激情。所以,在作业上,尹老师告诉圆圆,写作业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感觉都没有问题了,有些作业是可以不用写的(例如抄写公式),有时候,为了给老师检查,她会帮助孩子写作业。孩子的学习激情是多么需要保护,我们的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孩子的成长是马拉松式的,不是短跑)。现在早期教育越来越提前,有人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开始教育,那么你已经晚了10个月。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渐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很难想象,他们的将来如何能快乐起来?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相信这一点,没有孩子能感觉的到,自己考不好,爸爸妈妈比自己还要着急,爸爸妈妈会根据自己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孩子们是否能出去玩,决定孩子们是否可以得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礼物,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要求成绩的。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懂得感恩,如何对父母有孝心?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圆圆不想写作业,作业写得很乱,尹老师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让孩子重写,而是把作业没收,告诉她:“如果你不想写作业,那么就没收你写作业的权利。”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不敢这么做,孩子作业写不完,自己比孩子还着急,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需要我们家长冷静的想一想!

  尹老师给了孩子很多的锻炼机会,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但是,我们的很多家长,却都觉得孩子太小,现在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导致很多孩子,几乎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干。当然我作为老师,有些例子也是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的。

  尹老师在书中各个章节中运用的话语及选择的案例,读来都非常亲切。

  1、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2、教孩子善待“对手”。 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习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3、说100分才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家长就这样把学习变得功利,不知不觉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让孩子偏离学习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长,她不但让孩子对学习怀有虚荣心,还教唆孩子去嫉妒。——这几条对于我们老师也是有很大的启发:是否孩子100分了才是最棒的呢?

  4、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要给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习不太好的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绘画、音乐、劳动……

  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更应让他有质量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他们做人。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7

  几周前一个同事,也是一个妈妈,送给我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做新年礼物,说是她看过的育儿书中最令人感动的。我断断续续的在看,进度一般,不过挺有感悟。几周前的一个周末,在安安的好妈妈陪他在永旺的游乐场里happy的时候,安安爸跟一些无聊的玩手机的爸爸们一起坐在永旺游乐园旁的沙发上,舒服的读了1个多小时的书。当时就有很多感想,有一种强烈的写下来的冲动,可惜一直没有时间记录,就拖到了现在。记得当时最让我有感触的故事是送圣诞礼物、背诗、读课外书和语文教育。

  1.送圣诞礼物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我们可以只多花一点点心思,把就一些事情变得有趣的多。看完后我马上就跟安安妈商量,说要在圣诞的时候给安安礼物。礼物值不值钱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他有收礼物的期待和惊喜。没想到的是,我们马上就做了一件青出于蓝的事。在安安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安安爸和安安妈就给安安准备了一个很简易的小包裹,包裹里是一个小老虎的玩具,还有安安爸伪造的“米奇妙妙屋的小伙伴们”给安安的贺卡,祝他在幼儿园第一天过得愉快。第二天一早,安安一睁开眼,就看到了包裹,兴奋的说:“我有包裹了,跟唐老鸭的一样。”(《米奇妙妙屋》里有一集是讲大家给唐老鸭准备生日礼物的包裹)安安爸模仿着米奇的语气读了贺卡,安安高兴极了,还指着贺卡上的图片说:“这个是米奇,这个是米妮,他们都来了。”其实我和安安妈没费太多力气,礼物也很简单(其实是借花献佛的,嘿嘿),但给了安安很不一样的体验。

  2.背诗

  安安其实背诗背的很早,还背了不少(见安安的世界(118)-诗人安安)。不过我们当时犯了书上提到的错误─让他不停的反复背,加强记忆,有时也让他在别人面前表演一下。很快安安就丧失了背诗的兴趣,而且有了抵触情绪。让他背他就说忘了,或者干脆不说话。本来一件对他来说很有趣的事情变成了一个负担,我觉得是家长的错。几周前我在纸老虎买了本插图版的《唐诗三百首》,晚上的时候就跟安安说有唐诗故事。安安一听说有故事就上当了,屁颠屁颠的就凑过来看。我就合上书,让他随便翻到一页,然后我就读诗给他听。他也会像以前一样问:“爸爸,啥叫玉门关呀?啥加寒山寺呀?”我试着让他跟着读,他也不乐意。偶尔翻到他以前会背的诗,我读的时候他就贼兮兮的笑,说:“这个故事我也会。”让他说,他就不背,只有一次心情好的时候背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最近我说跟他讲唐诗故事,他就说不听了。安安爸又生一计。在他玩玩具的时候,我就自己拿着书在旁边读,也不理他,读着读着他就会问:“啥叫明月出天山呀?”呵呵,其实他一直在偷听呢。唉,继续跟他玩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吧,尽量弥补我以前的过失。唉,你说我容易吗?

  3.读课外书

  本书的作者是读课外书的狂热支持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一点。其实安安爸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我自己小时候不小心就走上了这位妈妈认为的光明大道。其实安安爸看课外书很早,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偷着看安安爷爷的武侠书,先是梁羽生,然后是金庸,还有陈青云、卧龙生等等。一开始看的时候很多字都不认识,也懒得翻字典,就一律以“啥”代替。读起来就是“郭靖和黄蓉啥啥坐船来到了啥云庄”。读完一本,就换另一本。没新的读了,就从头再开始读。因为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倒也不枯燥。比如《天龙八部》,我反反复复的读了20多遍,金庸的经典差不多都读了十几遍。当时闭上眼睛,韦小宝或者乔峰的成长历程,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的翻过,无比清晰。后来年龄大了,就开始读古龙、温瑞安,看《红楼梦》。直到高考前的几天,我还一直抱着《三国演义》上下册反复的看。不过安安爸那十几年基本都是偷着看得,跟安安爷爷打游击。估计安安爷爷也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呵呵。我觉得金庸的书对我影响很大,书里的正面人都很正直,讲信用,即使像韦小宝这样的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些对我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里的诗词和历史,让我着迷,现在我还偶尔翻着《史记》或者《资治通鉴》读得有滋有味,不知道根源是不是在这儿。将来我也会给安安推荐金庸的书,希望他能喜欢。

  4.语文教育

  安安爸上学的时候就经常跟安安奶奶抨击中学的语文教育,直到今天才找到一个所见略同的人,还是个语文教师。安安爸的作文在中学的时候一直分不高,以为自己就没什么写作的天份。后来上研究生的时候迷上了交大BBS,也就类似现在天涯之类的网上论坛,足迹涉及mUD版(也就是网络游戏版)、足球版、历史版、旅游版、星座版等等。后来发现我的文章反响热烈,并有多篇被多个版作为精华收藏,才知道原来自己文章写得也不那么差。只不过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教过我:写作文就是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老师都迷恋于传授一些别人总结的“奇技淫巧”,却从来没有问过学生:这个问题你究竟是怎么想得。可悲呀。我觉得其实语言都是相通的,一种语言好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也会擅长其他的语言。安安爸从中学的时候就讨厌背单词,倒是喜欢读英文课文,一遍一遍的读,慢慢就记住了很多单词、词组和句型,还培养了语感。看到很多同学拿着厚厚的单词书在背,安安爸是敬佩不已,不过自己实在太懒了,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书要看或者游戏要玩,实在没兴趣和精力去背。记得大学过英语四级,同学们都在奋力的背单词,做模拟题,安安爸就拿着些英文小说和计算机专业的简易英文读本,在交大的花园里边打瞌睡边看,到考试前四级单词才背了一半,就去考试了。现在想想,真是无知者无畏呀。好在后来结局不错,还考了系里前几名,看来懒人有懒福,嘿嘿。

  有了安安以后,没事的时候也会思考一些教育的问题,觉得很难。人和人都不一样,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功经验一定对别人也适用。不过让孩子多读些书,尽量让他/她成长在一个友善、诚实的环境中,应该是好的吧。

  最后,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8

  九十年前鲁迅先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里说:“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于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极大。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怎样来宝贝自己的孩子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恰好。《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教给我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给予孩子适度的爱。

  我是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的。感觉收获颇丰。作者给出了许多可具操作性的育儿指导,这一点与其它的书有很大不同。 虽然我的宝宝才2岁2个月,但是也觉得受益匪浅。 对以后的教育更有信心了。 从老婆怀孕到现在,我读了大量关于育儿方面的书,发现不论是哪一位教育专家实际上强调的核心都是要爱孩子,只有爱才能使孩子发展出健全的心智,及健康的人格。对于如何去爱,我总结了我个人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1.不要以为有了孩子就能做好父母。做好父母是个艺术。 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不断进步。做好父母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需要不断修炼,提高自身素养。

  2.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不要以为他小,就可以忽略他的人格。爱孩子是一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就是溺爱。(至于如何尊重,你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有哪些特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3.尽可能多的给孩子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4.孩子的天性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千万不要扼杀他的好奇心。

  5.如何给予孩子爱和自由。这是每个父母亲一生的课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要以为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条,任何一个来自你孩子的体验及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我们能有幸成为这独一无二的经历的体验者, 我们应感到无比的幸福!

  6.养育孩子是父母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可以说是我自已的一个重生。这是孩子赐给我的福气。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所遭受的传统教育的摧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但是在没有孩子之前, 我们大部分人都苦苦挣扎在人性的矛盾之中。不能突破,也不知如何突破。 自从有了孩子, 大量的阅读育儿书籍使我在认识孩子的同时也认清了自已,明白了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是如何来的,也开始有目的寻找力量来化解这种矛盾。我相信这种体会对于没有养育孩子的人来说是永远的遗憾。

  7.当你愿意与孩子一起成长时,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8.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长的更好, 请注意父母是必须不断提高自已的, 不是应该,而是必须。父母所能给予的空间是大气球,孩子的成长空间是小气球,小气球是没有办法冲破大气球的,只有父母的空间不断扩大,才能给予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父母的学习能力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的可持续性。

  做父母是需要专业的知识的,可以说是最具专业知识的一种职业,而我们很多人都是没有培训即已上岗。天下父母们请惊醒并努力吧!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9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孩子不得不管》,《千万别管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书,但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也许是自己刚刚做了母亲,非常想把自己的女儿教育好的原因吧,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全书。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不谈学习,每个孩子都可爱。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习那哪行啊?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去了解学生,遇到一些事情全班商议,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四、绝不可急功近利。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10

  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对作者书中的一句话感触很深,她说:“现代教育中,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时间和心思,不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吗?”我由衷赞成作者的很多观点,比如不要捉弄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学习兴趣大于看重分数的高低;惊叹孩子想象中的河流是粉红色,云朵是蓝色;父母要自己带孩子;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陪着孩子长大是收益最高的投资……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学专家,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妈妈。她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她用自己多年来教育女儿的亲身事例来论述教育观点,因其举例充分、语言生动,这本书比晦涩呆板的教育论着要好读得多。

  作为一名教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会有惊喜的发现,书里有很多的理念对我来说是耳目一新的。比如作者认为要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强,不是去上各种提高班,有一种“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她反对给那些阅读经历尚浅的孩子去上所谓提高“写作技能”的作文班,阅读对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为“小技”。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她还提出了好多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比如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正因为在她正确的引导下,她的女儿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说起作者的女儿,也是让人羡慕,小学时跳过两次级,10岁便上初中,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个性品格方面,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可在作者的书中,却处处被描写成一个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而且也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妈妈。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平日,老师们总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无形之中,好像把这样重大的责任全放在了学校教育上。作者指出,对于这一张白纸,最先画上一笔的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家长。儿童养成好习惯的起步应该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家长,妈妈给孩子文明的氛围,孩子就将在这文明的氛围里生活。作者举例说,当年教女儿整理东西时,也曾大费周章。尽管反复提醒女儿要提前准备上学所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还是丢三落四,常要父母往学校送东西。有一天,孩子又落了家门钥匙,而这也是母亲在出门前反复提醒过的。针对这一情况,母亲果断地决定这次不再送东西。这样,女儿回家,进不了家门,父母又加班。只好在门外苦等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晚上,母亲找女儿谈话:“往常这时候早做完的作业,耽误到现在,什么原因啊?”女儿回答:“因为钥匙没带,进不了家门。”“不方便吧?”“嗯。”这时候,母亲从女儿懊恼的神情中已经知道,孩子已经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丢三落四带来的不便,就不再说什么了。第二天,母亲发现孩子在出门前特意确认了一遍钥匙带了没。从此,忘带钥匙的事再也没发生了。

  这只是众多事例中的一点,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位颇具教育智慧的妈妈。带钥匙是家里的事儿,带文具书本是学校的事儿。学生常常苦着脸告诉你:“老师,我忘带文具盒了!”这时,老师是不是也该换个方法呢?

  “有些无伤大雅的错,就让孩子犯吧。”听起来,这是很多严厉的老师和家长所不能容忍的。作者提出,儿童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大人永远不能期待一两次犯错之后,孩子就会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见影。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教育、惩罚了千百次,孩子还是照样犯错。这时,如果你还是无法容忍,那只能把自己“逼上绝境”,糟糕、愤怒的情绪笼罩头顶,进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对大人产生恐惧,将会筑起心灵的防线。无疑,这会严重妨碍更深层的沟通。所以,有些错,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他错吧。你不能精确估计孩子改掉这个错误的时间,那就踩踩刹车,让儿童在成长中自行修正。

  书中的很多观点来源于生活,被作者一提炼后显得生动准确,而且极易让读者接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用天平衡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反而,让我这个天天要跟儿童打交道的小学老师,获得丝丝启发。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我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读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相关文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03-19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初中读后感(通用13篇)12-19

妈妈,我好孤独01-10

描写妈妈的好段04-18

描写老师好句好段04-09

描写感恩老师的好段04-08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文(精选9篇)12-02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文(精选11篇)11-26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征文(精选50篇)05-29

描写爸爸妈妈的好段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