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赢在校园》有感(通用12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赢在校园》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赢在校园》有感 1
一本好书,是因为它可以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多一些启示。许莉老师的《赢在校园——打造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了,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暑假里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如何提高教量?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创浓郁教学氛围,激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本前提。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努力。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要努力甩掉“师道尊严”高帽子,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领路人,同时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正确定位自我,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 《赢在校园》谈到了定位自己——“我”是谁?特别是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要让学生成为台下的看客,而应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打造自我核心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感。
通过打造教师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并积极地运用到中,我经常在教学中体会到,教学知识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有些知识要他们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技能,能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因此平时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正确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生会学习,切不可脱离开具体的教学过程,照本宣科讲授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赢在校园》指引下,我相信通过打造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读《赢在校园》有感 2
夜已深,窗外嗖嗖的凉意给了我一丝清凉,一杯咖啡,一本书,别有一番风味。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名教师,风雨兼程,在叱咤风云之时,依然坚守平凡的校园,做平凡的讲坛上卓越的教师,让我深有感触。
想到自己,工作已是第九个年头了,虽说经历过心酸,品尝过苦辣,但同时也收获着幸福。在幼教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深深体会到,只要你用心付出爱,用心感受幸福,感动无处不在。幸福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和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很幸福;看到孩子的一个小小进步,很幸福;看到因为身体不好请假,孩子们一声声的“老师,我想你了’,很幸福,这种幸福,由衷的发自内心。
记得曾经带过一个特殊的孩子——斌斌。刚进我们班时,他连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不会穿脱衣裤,不会干净的吃饭,不会和别的小朋友那样走楼梯........甚至有时候连大小便都无法控制。刚开始,我真的要崩溃了,做什么事都还像个小婴儿,这样下去该怎么办呢?但我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气馁,不能就这样放弃,既然斌斌来到了我们班,我就要对他负责,我需要给他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就这样我制定出了一系列训练斌斌自理能力的计划:
第一,我开始训练斌斌的走楼梯能力;因为我们的教室在三楼,一开始,斌斌都是由奶奶抱上来的,一个老人家,抱着长着高高大大的,有些分量的斌斌时,可想而知到了三楼已经是气喘吁吁了。所以我就训练他走楼梯,看着一个个的台阶,斌斌有些害怕,死活都不愿跨出第一步,一直在那儿:“恩,恩,恩……”地喊着。我一狠心,拉着他的小手往上走,当他发现走楼梯并不可怕时,他拉着我的手缓缓地往上走,就这样斌斌能牵着奶奶的手上下楼梯了,看着自己的`成果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第二,我开始训练斌斌的吃饭喝水能力;记得有一次吃饭,斌斌吃得满桌满地都是。我并没有朝他发火,而是轻轻地走过去告诉他这样吃饭是不对的,饭粒不应该丢得到处都是。之后的几天,我都提醒他应该吃得干净。一段时间下来,他吃饭的现象好多了,虽然吃得慢,但已经吃得很干净了。看到孩子的进步,我打心底里开心,虽然累,但孩子进步了,我是幸福的。
就这样,在我有计划的引导下,斌斌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记得有一天,我因为身体不太好,请了一上午的假,中午回到教室,斌斌就冲着我笑,突然他跑了过来,一下抱住了我,搂着我的脖子笑个不停,此时的我,真的感觉很幸福,听配班老师说,斌斌一个上午问了好几次,“沈老师怎么还没有来幼儿园”,这是一种被牵挂的幸福,能让这样一个孩子深深的惦记着你,我感动了,这种付出后收获的幸福只有我才能体会。
还记得有一次,斌斌来幼儿园的时候手里拿着两颗枣子,听他奶奶说,斌斌昨天晚上就放进口袋里了,说要带给老师吃,此刻,我情不自禁地在斌斌的脸上亲了一口,有爱便能收获幸福,爱让斌斌给了我更多的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越来越发现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间。只要你有爱,如同《赢在校园》里的主人公,一切都很美好!
读《赢在校园》有感 3
一本好书,是因为它可以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多一些启示。许莉老师的《赢在校园——打造教师职业核心能力》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了,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暑假里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使我知道了作为一名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如何提高教量?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创浓郁教学氛围,激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本前提。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努力。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观,要努力甩掉“师道尊严”高帽子,重新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领路人,同时要注意沟通师生情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
二、正确定位自我,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 《赢在校园》谈到了定位自己——“我”是谁?特别是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要让学生成为台下的看客,而应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打造自我核心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感。
通过打造教师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并积极地运用到中,我经常在教学中体会到,教学知识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有些知识要他们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理解技能,能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因此平时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正确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生会学习,切不可脱离开具体的教学过程,照本宣科讲授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赢在校园》指引下,我相信通过打造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读《赢在校园》有感 4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特别是小学生,平时在家都是父母监护,在学校视老师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敬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因此,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同时,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我觉得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的专心致志,爱的无私无畏!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圣神的。我班有一位同学,长得很可爱,可就是喜欢调皮捣蛋。上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能专心地听,认真地回答问题,可他呢?一会儿和后面同学聊天,一会儿又钻在课桌里不知道干什么,有时会搅得老师没法正常进行。于是课后我与这学生多次谈心,问他最喜欢什么课啊,上课为什么不能认真听讲呢?,喜欢上数学课吗.......等等,并在上课时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多鼓励他,适时表扬他,只要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很重视他,一段时间之后他明显得进步了。我认为这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结果。因为,师爱是师魂,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每个老师的努力,都要从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评估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所以,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圣洁光荣而艰巨的。教师要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浇灌祖国的幼苗和花朵,要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求真知、做“真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尊、自重、自强,用自己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奋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读《赢在校园》有感 5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情节瞬息万变,我们教师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需要迅速、敏捷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巧妙的排除干扰因素,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学生谈话。那么我们在沟通中如何巧妙地与学生交谈呢?
首先要具有一定的幽默性,因为幽默的语言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的优越的表现。”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者,喜欢听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们就感到快乐,喜欢与幽默的老师交谈。在向学生表达一些否定性的意见时使用委婉的技巧,就会使学生更容易愉快地接受。除了幽默的语言外,还可以用“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含蓄手段;或者有意识地适当保持沉默,用不同的眼神传递信息,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说遇到那种桀骜不驯的、懒惰的、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先挖掘他的闪光点鼓励他,提高他的自信心,然后再暗示他一个眼神,最后严肃地指出他的缺点批评他。所用的方法即是先给学生一颗糖,再用一根“鞭子”抽。这样学生就不会变得像野马一样没有方向,学生就如上帝赐给老师们的一株株珍贵的幼苗,需要爱的甘露滋润,需要信心给予鼓励,才能茁壮成长!
其次我们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找机会与学生交流,并参与他们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老师容易亲近,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有些老师上课的时候表情严肃认真,课后也经常难见笑容,学生觉得这老师“真可怕”,不敢接近,更不用说沟通。每一位老师,既要能当“严父”又要能当“慈母”。在学习之余,与学生谈谈生活上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谈谈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老师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工作,对于他们的发问、好奇,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回答。
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另一种学生沟通的方法,那就是用文字进行交流。诚挚的文字可以拉近我们的距离,促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多看自己一眼,有些甚至以闹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作为教师,我们要求自己能够触觉敏锐,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没有成见,都能一视同仁,尽量对所有学生接纳的程度都一样,心目中绝无宠儿。
读《赢在校园》有感 6
读了《赢在校园》这本书,让我感悟颇深。教师这一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收入屈指可数,它不可能给我们带来财源滚滚、金玉满堂。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如何在平凡的课堂中也能够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从这一职业中真正找到教师的幸福感,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一系列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卡尔文·库义说,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无忧无虑,不是去享受,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缺少一份充满魅力的工作,你就无法领略到真正的快乐。而要在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优势成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核心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卓越。
如何打造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定位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并充满自信地为之奋斗终生,才能此生无憾,即使不成功,自己也会无怨无悔。
二、树立教师的'公信力。一位教师只有以师爱奠定公信力基础,身体力行铸就公信力,以责任心坚守公信力,更以情怀维系公信力,才能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矢志不渝,才能使自己的潜能不断释放。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寻找的教师职业生命的支撑点!
三、提升专业研究力和学识扩展力。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的学科研究修养,自觉地把研究成果注入课堂,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勤于思考,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常教常新。
四、提升教师的反思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假如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反思与创新就孕育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在一切不起眼之处。我们每上完一堂课,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前,从容地整理自己的思路,清理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捕捉课堂教学的某个细节,及时记下课堂中精彩的小插曲或倏忽而至的灵感,真正享受到新课程给我们带来探索的乐趣,反思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如何打造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的肤浅认识,教师职业的核心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锤炼和提升。只有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愿景、富有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用心体悟教育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通过修炼,感悟教育的真情与真谛,收获“教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
读《赢在校园》有感 7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应包括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等。尤其是后者,对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具价值,而这些都必须靠积极地体验来内化。
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落实,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呢?通过阅读《赢在校园》一书后,我结合《教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实例粗浅地谈一谈体会。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联系生活,灵活地运用、甚至改编学习材料,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不但能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与数学“零距离”,体验数学的可亲、可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志。更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如,在“几和第几”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听口令、做动作:“请每小组的前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每小组的第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每小组的后面第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每小组的后3个小朋友站起来”……全体参与,互做小老师判断指正。这样的练习设计,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数学知识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使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感悟到“几”和“第几”的区别。再如,教学“认识乘法”之后,让学生在身边找一找,就有学生列举了诸如:“每盏日光灯有2个灯管,4盏日光灯一共有8个灯管(4个2相加是8)”、“每组有10个小朋友,4组一共有40个小朋友(4个10相加是40)”、“一扇窗有4块玻璃,4扇窗一共有16块玻璃(4个4相加是16)”、“每行有5张桌子,4行一共有20张桌子(4个5相加是20)”等例子。这样设计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二、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学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学习。因而,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作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让学生自己在探索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学生的大脑和双手真正地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去学习,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并且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增强自信。如,在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课始出示一桶幸运星,指名一人上来抓两次。抓第一次后让学生先猜一猜(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及数感),再数出结果;抓第二次后再让学生猜。发现学生第一次猜的数与数出的准确数相差较多,而第二次猜出的数却与数出的数比较接近。这是因为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两次抓得结果应该是差不多的,因此能根据第一次数出的结果来较准确地猜出第二次抓得颗数。教师从中引出“多些、少些”,既自然生动,又便于理解。然后再出示一桶米,同样抓一把,与幸运星比一比,学生很快意识到一把米要比一把幸运星多得多(一把幸运星要比一把米少得多),从而很好地理解“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亲历了比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切身体验,从而掌握和巩固新知,加深理解。再如,教学“认物体”时,/zk168/我把整节课设计成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课一开始的“找朋友”活动(教师事先在讲台前摆四张桌子,分别放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让学生把自己代来的牙膏盒、魔方、球、茶叶罐等实物摆放在它们的“朋友”的边上),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既兴奋又认真,有的在仔细观察,有的用手在摸,有的拿了球在桌上滚……最后,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带的实物放在了它们的“朋友”旁边。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观察、触摸和滚动,不但在头脑中留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清晰的表象,更是体验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区别。课堂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空间观念也逐步形成了。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
著名作家萧肖伯纳认为:如果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两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人至少拥有两种思想。同样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样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讨论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联想、思维,培养合作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如在教学“愉快的周末”中的“套圈”一题(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5分,且规定每人只能套3个圈):小红共得9分,她的3个圈可能套住了什么?先出示主题图,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交流结果,这里,答案1分、3分、5分和2分、3分、4分较容易得出,通过进一步地组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又得出了2分、2分、5分,1分、4分、4分, 3分、3分、3分及4分、5分、0分的答案。这里,各种不同的答案都来自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一种互补式的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中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四、在自我评价中体验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会碰到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或答案)的情况,这时若能抓住时机让学生对这些想法(或答案)进行自我评价,阐述各自的想法,往往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例如,在教学“十几减6、5、4、3、2”时,出示题“13-4=□”,并请两个小朋友交流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案。方案一:10-4=6,6+3=9(破十法);方案二:13-3=10,10-1=9。这里,教师先不发表意见,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你比较欣赏哪种方案?”。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两派,且各有理由。有的小朋友欣赏方案一,认为在“十几减9、8、7”的时候,一直都是用破十法,破十法是我们所熟悉的方法。另一派则欣赏方案二,认为“十几减9、8、7”(如,“13-9=□”)中的减数(9)比较接近10,用10来减,减剩的数较小(10-9=1),用较小的这个数与十几中的几合起来又比较容易(1+3=4)。而“13-4=□”则不同,这里的4比较接近3,与10却相差较多,如果用10来减的话“10-4”,不但计算麻烦,而且减剩下的数(6)也较大,这个数与十几中的几合起来(6+3)又比较麻烦,而从13中先去掉3,再去掉1的计算则简单得多。这时,欣赏方案一中的大部分学生已跟着迎合了起来,觉得自己的方法确实比较麻烦。
体验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智慧火花;体验使学生视学习过程为自己的生命历程。数学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探究,那么数学课堂将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读《赢在校园》有感 8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坚守在这一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的目标矢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一个平凡而卓越的教师!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要做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英语课,课堂40分钟是教学的主战场,如果抓不住、用不好这宝贵的40分钟,提高质量只会是纸上谈兵,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做得再出色也只会是枉然。
双基教学始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和支柱,忽视双基教学必将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教学中,我们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复习检测,一直把双基教学抓在手上。
一是在备课中计划。计划是实施的前提。在备课时,我们注重整体,顾及差异,在深钻教材、吃透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后,在考虑学生可接受性和差异性基础之上,进一步设计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把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方面的具体目标贯穿其中,如本节课要学习哪些单词、掌握哪些句型、教授哪些语法知识,分别要达到怎样的程度都做了具体的要求。
二是在上课中细化。对于双基教学,我们坚持在课堂上予以落实和细化。需要教师讲解的认真讲解,需要点拨的抓住时机、适时点拨,需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识记的、体会的绝不留在课后;要求学生会读的、会写的,必须读会、写会;要求能说的、能背的,必须说好、背过。同时,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不拔高对后进生的要求,也不降低对优等生、中等生的标准。
三是在练习中强化。每节课前5分钟,对上节课所学单词句型进行复习。我一般是这样做的:英语课代表在讲台前报中文,这个中文可以是单词,词组,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全班学生一起翻译;每节课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把本节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每一单元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综合练习,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补偿。在多练、精练、巧练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
四是作业中延伸。课外作业是小学课堂学习在时空上的延伸,是小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补充与巩固,也是其进行英语实践的重要阵地。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业往往会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我还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个档次。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如在教完语篇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三类作业:A类作业:先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再背诵课文,最后学生默写全语篇的中英文;B类作业:先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音语调,然后学生在自己的中文本上抄好中文,再根据中文提示默写;C类作业:能听懂课文录音,能流利地诵读课文,再把语篇中划出来的词组默写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而且由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能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学是一门科学,它需要我们们去探索;教学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我们去创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站好三尺讲台,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读《赢在校园》有感 9
《赢在校园》这本书放在手边已经多日,结合学校举行的“如何提高教学成绩——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讨论活动。再次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对教师的职业核心能力有了一定认识。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打造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教师需要从6个维度(品、形、才、艺、心、性)11项能力指标:即个人公信力、形象展示力、专业研究力、学识拓展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评估能力、自信力和个性影响力的培养来提升自己。
一、 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提升个人公信力:
“心平气和养兰蕙,修身立德学做人”,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实现这一境界,并非易事。具体可以概括为“三品”,即品德、品格、品味。身体力行铸就公信力,责任心和情怀维系公信力,这是教师职业生命的支撑点!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对孩子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在《爱的教育》一书的翻译序言中写道: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情,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也逃不了一个空虚。师生之间更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快乐、共同发展。我们有幸看到因为爱,到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举家扎根在贫困地区,因为爱,有的.老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班内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具有公信力的老师。
二、做一名善于读书的教师,拓宽专业研究力、学识拓展力:
网络的普及迫使如今的学生知识面非常广,教师必须成为一头源源不断的水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来至于教师的阅读。读书带来凝静,“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在凝静中让我们学会理智学会思考,养成学习、思考研究性工作习惯,从而增长智慧。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从读书中吸取更多营养,专注研究自己所教学科,成熟自己、完善自我。
三、 做一名有个性的教师,形成独特的治学风格: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基础课程改革也倡导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想成为有影响力的教师首先必须有个性。古今中外,凡成为教育名家者,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治学风格。例如:述而不作、善作“产婆术”的苏格拉底、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杜威以及提倡乡村教育与生活教育的陶行知等,正是他们潜心教学、开拓创新,将自己的个性与教学完美结合,才使他们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我认为,教师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上,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不是一般的交往,而是存在着教育教学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是显性的(比如课堂交往),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日常交往)。在我看来,教师存在的特征,首先是教育性,这种教育性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显”与“隐”之分,有效与无效之分,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之分,但它确实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认它,注意它。一个教师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质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每一个教育教学的活动,都尽可能地策划出自己的个性的影子,让学生感觉新鲜,感觉这个老师身上有许多的意想不到,许多的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清理。
读《赢在校园》有感 10
一本好书,是因为它可以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可以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多一些启示……
《赢在校园》这本书主要讲述作为一名教师,也未尝不是风雨兼程,在很多同班同学在官场晋升为领导、在商场叱咤风云之时,我们依然坚守平凡的校园,但我们的目标死志不渝,那就是--"赢在校园",做平凡的讲坛上卓越的教师!
事实上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不容易,要打造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教师需要从6个维度(品、形、才、艺、心、性)11项能力指标:即个人公信力、形象展示力、专业研究力、学识拓展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评估能力、自信力和个性影响力的培养来提升自己。
"心平气和养兰蕙,修身立德学做人",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实现这一境界,并非易事。具体可以概括为"三品",即品德、品格、品味。身体力行铸就公信力,责任心和情怀维系公信力,这是教师职业生命的支撑点!
无论何时,学生需要的,是具有展示出美好形象的教师。我很认同这个观点。"美商"--一种提升核心能力的商数。美商(BQ),全称美丽商数(Beauty Quotient),并不是指一个人的漂亮程度,而是一个人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程度,对美学和美感的理解力,甚至包括一个人在社交中对声音、仪态、言行、礼节等一切涉及到个人外在形象因素的控制能力。教师无论外形是否英俊潇洒、亮丽动人,只要注重修炼自己的气质、性格、形象,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召力、影响力、感化力。
教师专业研究力的提升当然最值得关注,其中有两个观点很新颖,一个是"做一只倒空的杯子"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里彻底清空,让自己永远处于最佳的优势,要有空杯的心态,要有大海的胸怀。还有一点是寻求"专注的幸福",古人云:"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专注的.力量是指一生的定位,专注研究自己所教学科,于当中熔铸幸福感!
在提升学识拓展力中特别强调要向学生学习。学生也是教师的学习源,教学相长。时代的发展已经让现在的社会显出"后喻文化"的特征,即年轻的一代可以教给老一辈很多的新鲜知识,给老一辈很多的启示。互动的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的研究空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发展的空间。教师学识拓展力还体现在要拥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勤于积累、勤于反思。
作为教师的我们,平凡地存在着,我们终将有一死,我们劳作依旧,但我们诗意地栖息,舍弃功利,守住心灵的宁静,潜心于教育的探索与耕耘。
读《赢在校园》有感 11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入职前有幸阅读了许莉老师编写的《赢在校园》一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心平气和养兰蕙,修身立德学做人。”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也未尝不是风雨兼程,当我们周边的朋友、同学,在事业上蒸蒸日上的时候,我们依然坚守在这平凡的校园,但我们的目标始终如一,做平凡的讲台上卓越的教师。
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并充满自信地为之奋斗终生,才会无怨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幸福的真谛。教师的幸福是能够体悟到教育之美,寻找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每天奔波于课堂内外当看到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作业不完成,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可能就会让人感到一丝不爽,对学生的语气自然也会变得生硬和严厉起来。
在课堂上,微笑会让学生放下心理的包袱,放松地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尽管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但是偶尔还是会犯错。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教师严厉的批评和责骂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并因此而拒不认错,并不愿悔改。或许仅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表情,却能在他心里烙下深刻的烙印,让他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并由此而警醒。
校园里就需要多一点微笑,有了教师的微笑,孩子的笑容也才更加地灿烂,我们的校园也就处处洒满阳光了。
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自己在校园的所作所为,就是将来踏入社会以后自己所作所为的预演。如果一个在校园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人很难想象踏入社会以后会奋力拼搏,做出一番成就。不断告诫他们学习时间的'短暂和紧迫,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一位教师只有以师爱奠定公信力基础,身体力行铸就公信力,以责任心坚守公信力,更以情怀维系公信力,才能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矢志不渝,才能使自己的潜能不断释放。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寻找的教师职业生命的支撑点!
责任心一种使命感。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是良心活儿,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因而责任心便成为影响其学习与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教师一旦具有了较强的责任心,就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能使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敞开心扉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孜孜以求,刻苦努力。
在将来的教育生涯中,或许也会有徐老师那样的“朦胧”和“困惑”,如果我缺少了徐老师那样的人生追求和执着,就会一直徘徊在那里。清晰定位,明确目标,认真规划,会让我们走出职业倦怠,在教育生涯中取得应有的成功。
读《赢在校园》有感 12
一直都在给自己做个思考评价,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暑期阅读了《赢在校园——打造教师职业核心能力》,对现在老师的的理解,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定位?曾经被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园丁,辛勤的培养着祖国的花朵。但是社会发展了,这个社会给我们更多的教师理解只是个谋生的职业,读书后感悟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能力的考验。
内心的需要
想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我的生活环境就在校园里,曾经我的任务是学习,得到知识和智慧,现在我的任务和义务是教会他人如何学习和获得智慧。同样都是校园的环境,给了不同的`思考,当我还是个学生时,我渴望我的老师给予我更多的知识,虽然那时年幼的我不知道什么是我最需要的,但是我知道我最起码的需要是我可以很快的背书,记住内容,有更多的解决一道道数学题的方法,能让我换了不同的数字也能知道做出这道题的方法,这是我做学生时的最起码的需要。
力量的传递
因为老师能感染我,让我每天吃好饭,不等与爸爸妈妈摆手就直奔学校找老师,因为老师身上有爸爸妈妈没有的,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这样追求,老师的话更能激励我,老师的一举一动我都愿意关注,超过了对爸爸妈妈的关注。与老师的谈话能让我从语言里获得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一个微笑就可以让我浑身都是力量。这力量带到了现在还在发挥,现在的我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我带给我的学生们的应该也是一股可以传递的正能量,这不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吗?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每天忙忙碌碌以为给了学生很多,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能像当年的我那样来接受这股能量呢?因为那个时候我需要这样的能量,而现在的我在乎更多的是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需要的。我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要时什么,而不是我给了他们什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领略到学生的需要,才能做好一名传递真能量的好老师。
【读《赢在校园》有感】相关文章:
读《赢在执行》有感02-28
读《赢在执行》有感10篇03-01
读赢在执行有感范文(精选22篇)07-27
(精选)《赢》读后感01-16
《赢》读后感04-30
《赢在执行》读书心得01-08
《赢在执行》读后感06-28
赢在执行读后感07-19
赢在专注作文03-03
谁敢,就赢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