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读《陶行知名篇》有感

时间:2021-05-12 10:07: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

  虽知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也零星地知道他的一些教育名言和思想,但一直没有深入地了解。借这次学校的读书活动,我对他的《陶行知名篇精选》一书进行了认真拜读。那一个个真实而又具体的事例,仿佛正发生我们身边,那一句句真知灼见的话语,无一不引起我的同感。我不禁惊叹于他教育理念的先进;敬佩他对教育的热忱与挚爱。他以毕生的精力在思考,在实践,在研究,即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依然那么鲜活,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紧紧相扣。读罢全书,反思自己的教学,更是触动颇深。

教师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

  一、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速,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和便捷。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以广博的知识让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精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让自己具有丰富内涵底蕴,才能从容正视学生求知若渴、跃跃欲试的目光,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思考。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读书,共建书香校园的今天,我也加大了自己的阅读量,平时和孩子们读童书共讨论,课下读专业理论书籍,工作之余也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努力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渐渐地,我发现只有经常阅读报刊,上网浏览,才能够让自己对社会,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只有经常阅读经典,才能促使我学会思考;只有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才能找到与他们共同的话题,增加彼此的'交融性,并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以自己的指示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生活即教育——让我们的教学融于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书呆子”。的确,我们的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让孩子学以致用,将来更好地踏入社会,更好地学会生活。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孩子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忽略了他们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记得在前几天的春游活动中,为了节省时间,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完成指定项目,并到指定地点集合。有些小组早早完成了活动项目,并做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两个在平时学习表现还不错的孩子,却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一两项游戏中长时间的排队,直到临集合的时候才刚刚活动结束。现在想来,我们很多时候就像一位辛勤的老母鸡,总把孩子牢牢地护在怀中,殊不知这份过度的爱,恰恰剥夺了孩子们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权利,又怎能让他们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所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书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书本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扎实,学得有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三、变个小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学生,总觉得他们经常异想天开,不可思议;觉得他们是那样贪玩、调皮,存心捣乱;甚至觉得他们有时是那样的不可理喻,这样简单的问题还理解不过来。在这样的挑剔之下,没有几个孩子让我们满意。 陶行知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读到这里,忍不住扪心自问,我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在课堂上我和他们关系融洽,讨论热烈;课间,我会微笑着和他们聊天打趣;活动中,我也和他们一起踢毽子、跳绳、跳皮筋。但是,我并没有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原因何在?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变成一个“内外如一的小孩子”。

  我想,教育作为一门学问,是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和学习的。通过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和动力,相信在陶行知先生的引导下,我会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教师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有感】相关文章: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1500字08-18

关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9篇)08-03

陶行知教育励志名言02-19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04-01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读书心得04-06

《陶行知文集》读后感800字02-17

爱读书的陶行知名人读书故事03-02

行知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精选6篇)12-01

读《蝶恋花》有感(精选7篇)04-20

读《论语》有感(精选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