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十诫》读后感(通用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理十诫》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十诫》读后感 篇1
近来,遵命拜读了号称 “可口可乐教父倾其一生打造的管理圣经”——《管理十诫》。从封面看,颇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但细细品来,确也不乏独到的企业管理经验之谈,特别是关于不能冒风险的谦谦君子将一事无成、世界属于永不满足之人的论述,对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那些胸无大志、固步自封的企业经营者而言,不仅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良方,更是点燃激-情,追求卓越的动力。联系本人在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工作期间和全厂职工共同艰苦奋斗,坚守光明品牌的实践,对此感受良多。
我受命重返益民一厂,担任党委书记、厂长等职。当时,益民一厂以厂房、设备、品牌等优质资产与香港屈臣氏合资,组建了屈臣氏益民食品公司。屈臣氏益民食品公司的经营策略是集中宣传、生产“蔓登琳”品牌冷饮,对“光明”牌商标则以象征性的生产逐步予以雪藏,“光明”牌面临淡出市场的严峻局面。而益民一厂作为母体厂,留下的是2000余万应收款,6000余万债务,3800个职工(其中退休职工2600人)和香烟桥路13号一块弹丸之地。职工要上班,没有工作岗位;退休职工要发工资、报销药费,没有资金支付;没钱付应付款,法院经常查封帐号企业难以为继,厂里200多名党员干部联手写信给党中央领导,反映益民一厂的困境。
当时,如何迅速解决职工的生活,坚守“光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开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是摆在益民一厂领导班子面前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通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解决职工的工资、医药费;想方设法兴办“三产”,努力安排职工上岗;真诚接待,争取债务人和法院执行人员的谅解,初步稳定了企业的混乱局面。
“光明”品牌是益民一厂的生命之源。益民一厂要实现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必须迅速恢复“光明”牌冷饮生产,这既是益民一厂生存的现实要求,更是益民一厂发展的长远利益所在。然而,恢复“光明”品牌冷饮生产除了要解决生产资金、设备和场地外,还面临与屈臣氏公司发生法律纠纷的风险。屈臣氏公司声称:“光明”商标已由益民一厂许可屈臣氏益民食品公司“独占性使用”, 益民一厂无权再使用。否则,将按照合同规定,向斯德哥尔摩国际仲裁厅提出国际仲裁,追究益民一厂的违约责任。要不要冒这个风险?益民一厂党政班子一致认为:为益民一厂的生存、发展,这个风险应该冒!但是,敢冒风险的激-情与冷静务实的态度结合,才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我们在积极创造条件,抓紧恢复冷饮生产筹备;另行设计、注册益民商标,作为后备方案的同时,仔细阅读、认真研究了象砖块一样厚的合资合同。依据合资合同,我们向屈臣氏方面提出:商标所有权和商标使用权是性质迥异的两回事。益民一厂作为光明品牌的所有人,有权自主处分使用权;授予屈臣氏益民公司的独占性使用权的“独占性”,是对屈臣氏益民公司使用权的限定;屈臣氏益民公司的光明牌商标使用未达到合同规定的数量,已经违约;我们希望协商解决分歧,如果屈臣氏方面执意提出国际仲裁,益民一厂将奉陪到底。在严肃表明态度的同时,我们又向屈臣氏方面通报了益民一厂面临的实际困难及恢复生产的必要性。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谈判和平等沟通,我们的意见得到了屈臣氏方面的理解和尊重。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工商银行的支持下,光明品牌冷饮又重新在地处宝山区的益民一厂新址(古梅食品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以优良的品质,公道的价格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填补了冷饮市场光明品牌的空白,打赢了光明品牌的市场坚守战,也为光明品牌以后的发展保留了星火燎原的火种。
回顾这一段艰辛的历史,结合学习《管理十诫》,感悟到:风险中往往孕育着机遇。诚如弗里德里希冯席勒在书中所说:不敢冒任何风险,过于谨慎之人将一事无成。生活如斯,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当年的冒险坚守,光明牌也许已象金鸡牌一样,从冷饮市场逐渐消失了。敢冒风险、善冒风险是企业成功的要诀,这就是读《管理十诫》的一点心得。
《管理十诫》读后感 篇2
《管理十诫》这本书的作者是康纳德基奥,康纳德基奥曾任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麦当劳、圣母学院以及华盛顿邮报等多家知名公司董事,许多人有着“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式,就如同说关云长只说“过五关斩六将”,很少谈“走麦城”一样。《管理十诫》的作者却是喜欢谈论失败,因为作者明白了解失败,才能减少失败,减少失败,才能增加成功。
此书总结了企业失败的十一个方面,形成自己卓而不群的见解,给人振聋发聩的警告。在此分享一下阅读第一诫的启发。
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这是一种典型的成功病。随着生活变得越来越滋润、富足和舒适,年龄渐长,放弃冒险的诱惑也变得越来越大了。所以,如果想把事业稳固、做大,保持基业长青,我们应该要学会并保持着谨慎的`冒险动力和思维,往往处于市场领军地位的公司觉得处境太过舒服,就会放弃冒险。世界属于那些不知满足的人。如果要实现长久盈利,那么在短期内务必要进行创新,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要做的便是不畏惧风险,勇往向前,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在风险中寻求机遇,抓住机遇,毕竟不破不立,不浴火怎能重生。
常言道,一个没有冒险精神的领导带不出有战斗力的团队。这让我想到了《亮剑》这部电视剧,是我国抗战剧中的一部非常经典的影视作品。该剧对人物角色的刻画是相当到位,让很多人爱不释手,一遍两遍不停的看。作为剧中的主角,李云龙的人物性格也是非常的受观众喜爱,李云龙只要自己认准的事情,没有他不敢做的,虽然看起来脾气很暴躁,但他的内心其实非常沉稳,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正好说说李云龙的创业精神,在战场上判断形势的眼光特别毒辣,很能抓住时机。从他创建骑兵团就能看出来,一个小小的独立团竟然还要组建骑兵部队,别人都说他疯了,但他却能像模像样的搞了起来,把只有千把人的独立团,在他手里竟然发展到了上万人,还装备了洋大炮,都赶上一个师的战斗力了。这一切都表明,李云龙是个敢于创业的人,他绝对不会安于现状。最重要的是,李云龙是一个懂得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利用人才的好领导,当时战斗力并不被人看好的独立团,在他手里一步步把里面的小人物提拔上来,结果个个都成了独当一面的人物。要把公司做大做强,团队建设很重要,李云龙就做得特别好。
二十多年来,风驰默默打拼,期待着,耕耘着。一路走来金融危机、贸易壁垒、疫情影响都曾滞留了我们的脚步,但信念支撑着我们,让我们百折不挠,义无返顾地向前。风驰的冒险精神和激情一直在,只是比较内敛,从而公司和品牌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也不断上升,未来可期。
《管理十诫》读后感 篇3
管理十诫这本书的作者是康纳德基奥,康纳德基奥曾任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麦当劳、圣母学院以及华盛顿邮报等多家知名公司董事,作者在书中不是告诉我门如何去成功的管理,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会失败。
作者认为成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失败的理由却是极其相似,正如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王朝统治失败的理由也是极其相似,因此成功的经验学习并不一定会取得成功,但失败却是可以预防的。
在本篇读后感中,对于公司的管理,我不愿去涉及,仅此谈谈对于作者的十诫中对于我们个人的人生管理的看法以及一些借鉴参考。
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在很多书籍中甚至从小到大的知识认知中,都知道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自古也就有乱世造英雄的说法,若刘邦和陈胜武广等草根出身的贫民不愿冒风险起义也不会存在后续的汉高祖高位以及佳话;我们在个人的人生中要做的便是不畏惧风险,勇往向前,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在风险中寻求机遇,抓住机遇,毕竟不破不立,不浴火怎能重生。
第二诫:思维僵化、我行我素;谈及思维僵化不免会想到“固执”二字,在我的个人理解中其也是固执,不愿意做出改变和创新,在自己的认知世界中自我陶醉;在如今的这个可以称作是高速运转的社会机器中,若不与时俱进,不断吸取和改变自身以往的认知,最终会进入自我世界的怪圈,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谏与帮助,总认为自己知道的方式是对的,殊不知已有更佳或最佳的处理方式产生;因此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事无绝对,遇事而变,多听取他人的建议,要有极强的灵活变通和适应能力,一旦工作或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会迅速适应新环境。
第三诫: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对于这一章节,对于文中的一个案例记得尤其清楚。二战期间,丘吉尔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该办公室的唯一用途就是用于下属汇报坏消息,因为他害怕只听到好消息,害怕他的几个心腹以及高层军官为了取悦他而制造虚幻的囚笼,将其自己完全孤立封闭;我们深处社会,若身边朋友以此方式对待我们是极其恐怖的,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身的缺点,知道的全是吹捧吹嘘,导致我们原地踏步反而可在其中;正如老子曾云,美之为美斯恶也,越是表现的完美无瑕,其自身可能便存在着最大的问题;因此我在深交的朋友之前,我均会与他们说过,若我存在问题一定要及时对我说,好听亦或是不好听,我均不会生气,只有身边时刻存在着“镜子”,我们才能不自我封闭,不断改进自己,不断进步。
短短十诫,分享起来还是挺多的,后续七诫,有机会在进行分享吧,精彩内容请听下回分解。
《管理十诫》读后感 篇4
这一诫简单来说就是官僚主义作风,大公司却会让很多小破事变成大事。
作者认为:精妙的组织构架不应该成为阻碍个人发挥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拦路虎,如果制度限制了人的个性、创造力、情感投入和想象力,那么整个组织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一个能干的秘书,一天下来被各种小事儿搞到委屈的掉眼泪,进而想要离开企业的事情不胜枚举,因为管理主义作风横行,只会让想要做事的人灰心丧气,进而选择离开;更会让想混下去的人,找到各种原因避免承担责任。
一块儿需要修补的地毯,因为经受部门设计行政审批、施工维修和采买部门,甚至可以拖上1年,官僚制度下的独特产物啊!书中道出了我之前工作的切身感受,心里冒出离开企业的念头时,原因并不是待遇,而是在开展工作时感到受桎梏。世人皆知的NASA美国航天局犯下过灾难性的错误也被作者列举出来:
1、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升空后爆炸,7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2、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宇宙飞船返回时解体坠毁,7名机组成员全部身亡。
这些血淋林的教训、惨痛的经济利益的损失,背后的原因都是官僚主义作风,所以,书中提到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外包”策略,诚然:全球细分趋势正在呈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工明细绝对是创举,也确保了企业内部的扁平结构。
有时候大道至简:企业要盈利,盈利来源于企业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以,一切经营和管理都应该围绕销售来展开,销售最大,其他组织机构都要有强烈的服务于销售的意识才行,书中是这样写的“以销售为出发点的思考模式”。
每一个读到这里的朋友,一定都有感觉,回想自己一天的工作时间里,有多少是在创新和干工作,又有多少时间是在应付官僚主义作风,而我们只能应对,无力拯救,所以:这一诫必须是企业高层和经营者从灵魂深处意识到,才有可能避免受其伤害。而可笑的是,企业的这种作风往往是由企业高管或经营者造成或影响所致的。远离官僚主义吧,这是一头难以驯服的猛兽!
《管理十诫》读后感 篇5
我在阅读学习《管理十诫》中“第六诫 不用心思考 对该作的事情一知半解”心有认同。“真正让我们陷入麻烦的并非那些我们根本不懂的东西,而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马克·吐温”。我们作为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对所管理设备及发生的故障不能一知半解。自己不到现场了解实际情况,哪里有发言权?只是倾听他人汇报情况,并不能准确的了解真相,一些可能是外在的假象。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而并非事实,只是我们认为能够代表事实的数据或是那些我们想让其代表事实的数据而已。
所以,这更加需要我们电气设备的管理人员必须每天到生产现场巡检,了解各设备的运行情况,掌握第一手。决胜于千里,不打心里没底的仗。不仅要看报表听汇报,还需现场验证了解是否相符。这样才能对设备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同时对车间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验证。
不懂的东西往往会让人用心去或是向专家请教,而往往一知半解的东西却让人不以为然。就好像某设备“过流跳停” ,大家对此习以为常,认为过流跳停很正常,过流了肯定就会跳停!却没有深入问个为什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被常态化了以后必然出现大问题。
电气人员应有慎密的思维,深入了解问题才能发现解决问题。例如:辅取料机无故障报警不能工作,值班维修人员汇报PLC没灯亮,怀疑PLC坏了。经到现场组织检查后,发现现场外部在PLC取24V的线路短路所致PLC保护,排除故障点后设备正常工作。如果不是深入研究,就只听汇报作决定处理,那么换多少个PLC,都不能把故障排除。
有时自己所了解的一丁点情况真的会把你带进死胡同。例如:使用中的循环油泵不能达到效果,因为在使用中很多习惯性思维,只想到了泵头故障或油管问题, 谁会想到是原来使用前无确定转向呢?
每一次故障出现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良机,让我们去总结一下管理工作上有那些不足,或是处理方法上有什么失误的地方,并且尽量客观地指出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错,然后不再犯同样的错。在读这本书后我受益良多,我会在管理中紧记十诫,以此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管理十诫》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通用11篇)07-18
现场管理- 读后感09-07
《科学管理原理》的读后感(通用12篇)07-22
物流管理读后感范文12-23
《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范文09-28
最新《管理的常识》的读后感范文09-28
《匆匆》读后感(通用15篇)08-22
《舍得》读后感(通用8篇)07-25
《舍得》读后感(通用6篇)07-24
秘密花园读后感(通用15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