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出迷失的自己》读后感

时间:2021-05-07 16:17: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走出迷失的自己》读后感

  《走出迷失的自己》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对人的思维意识解析的心理书,解剖思想——走出迷失的自己读后感。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你自己,以及你为何成为你,你努力维护塑造的你是什么样子,你恐惧什么,你又用何种方式体验着自己的“伪快乐”并在其中碌碌无为,日复一日。我们有时如何进行着自我安慰,以便让自己能自我感觉良好,一手塑造一个自以为的世界。

《走出迷失的自己》读后感

  人最可悲的是不明白自己的现状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快乐有时只是脑细胞的劲歌热舞,这说明是否快乐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我们所感受的客观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可观事物的想法以及对事物的一些积极经验。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还这么平庸,就是因为我们以及习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我们在自己的坏习惯和不良行为中,捕捉到的伪快乐就是他们并不存在,自己可以随时摆脱他们,自己发现了这些行为的积极意义。就像我们会安慰自己说早起睡了懒觉是为了一天精力充沛,玩游戏是为了锻炼思维等等。

  同样,我们总能积极地用自我吹捧的方式,重新构建自己的记忆,把过去平淡无奇的自己诠释得出类拔萃和不同凡响。而大部分忏悔的是那些没有得到别人赞同的'事情。我们在过去的世界里捕捉到的伪快乐是:自己是个值得爱的人,自己有潜在价值,自己是个品行良好的人。我们在未来的世界,捕捉到的伪快乐是:自己在未来能实现一切美好愿望,自己的明天会更好。回到当下,我们滋生的伪快乐是:自己也不想这样,我也很希望自己能过得更好,我也很关心别人,我是个幸福的人。

  当我们企图改变别人的时候,就是在指责别人的某种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在改变别人时候的伪快乐:别人是错的,我是对的,我是未别人好。我们在遵从别人时的伪快乐是:别人对我们的认同和赞许。我们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把自己搞的可怜兮兮,我们从中抓到的伪快乐是:我很无辜,我是个受害者。我们在消极情绪对抗现实的过程中,争取来少的可怜的一点伪快乐:别人对我们的同情。

  伪快乐最大的帮凶就是胆小鬼,有句名言:我们所不得不畏惧的唯一东西,就是畏惧本身。大多数时候,恐惧只是我们对事物的扭曲想法,但这些想法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恐惧心理限制我们体验新事物,导致我们与所恐惧的事物无缘,但我们往往认为,是那些让我们恐惧的事物限制着我们的行为,其实真正困住我们的,只是大脑里的恐惧思想,而不是现实本身。这些恐惧思想为我们筑起高高的围墙,将我们困在自己熟悉的地带,让我们走不出去,读后感《解剖思想——走出迷失的自己读后感》。

  伪快乐的另一个帮凶是懒惰,懒惰的最大功能,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设下一个又一个“此处禁止通行”的警告标志。恐惧和懒惰总是一前一后粉墨登场,他们让我们生活变得简单乏味,这种简单会消弱我们的意志。

  人最无法面对的是空虚和无助,我们大脑通过不断的咀嚼思想,把空虚填的满满的。我们的思想还喜欢回到过去,篡改某一件的细节,我们的思想也会溜到未来,在未来的空间里撒欢打滚,自己做自己的导演。

  如果我们打扮的漂亮是为了自己开心,而没有期待别人的赞美;如果我们不期待自己的生日别人能给予特别的待遇;如果我们能把我们的需求直接告诉对方,如果我们不借助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来体现自我价值和获得良好感觉,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减少很多烦恼和痛苦。

  我们总企图通过外在物质或他人体现自我价值,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决定自己快乐与否,成功与否的权利交给了外在世界。

  找回迷失的自己,需要挣脱的束缚之一:别人的爱

  找回迷失的自己,需要挣脱的束缚之二:对别人的模仿

  找回迷失的自己,需要挣脱的束缚之三:人群中的安全感

  找回迷失的自己,需要挣脱的束缚之四:水涨船高的欲望

  当我们将自己的价值指向外在时,我们就成了被符号化和物质化的自己,我们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所用的外在物质多少,企图通过不断获得物质财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价值只能借助外在才能体现出来,那么当外在事物不如我们所愿时,就意味着我们一文不值。快乐的社会性就是要证明自己别人好。

  找回迷失的自己,首先要发现:独一无二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找回迷失的自己,其次要发现:自己内在的富有

  找回迷失的自己,其次要发现:能给予的自己

  找回迷失的自己,其次要发现: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

  最后一句,生活中有太多烦恼,都是因为从我们嘴中脱缰而出的野马践踏了别人的庄稼。当我们放下对别人的期待时就是放下自我,也就是成全自己。真正的答案在放下我们所坚持的自我,感受担心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单纯的坐而论道于事无补,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否则我们的昨天是什么样子,今天还是什么样子,明天依旧如此。

  (结束,祝2012年所有人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