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爆发》有感
1905年,爱因斯坦对一种叫布朗运动的随机运动提出了一个假设,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大致判断随机运动的运动范围。随着测试条件的成熟,这个假设被验证为真实。
这成为统计学领域的一项巨大成就,部分牺牲对精确性的追求,快速得到一个有用的答案。今天我们能享受到未来三天之内比较准确的天气预报,就是这种研究思路的结果。对一般人而言感到可怕的运算量,和形成天气情况的海量数据相比,实在少的惊人。
对随机运动进行数学演算的高效率,吸引数学家将人类社会的运行也视为随机运动,套用物理学家对随机运动的计算。这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数学家泊松,泊松推导出的公式,在计算人类活动的概率上,同物理学家计算物理世界同样高效率。在需要对人类行为概率进行评估的行业,例如销售、保险、安保等,泊松的算法迅速普及开来。今天泊松推导出的泊松分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计算概率的基础理论之一。
泊松
把人类活动视为随机运动,那人类的活动应该是在一个范围内不停运动。电子游戏里,软件自动生成的人物就是这样,在场景里不停的走动,重复的做着一系列动作。如果是一群角色,让他们的动作随机变化,看上去非常像人类活动。但作者从自身经验中体会到,自己间隔很久才会集中收发很多电子邮件,之后又会有一个漫长时期完全不发一封,这肯定不是随机动作。但如果仅凭自己的体验,就认定人类活动不是随机的,那作者是杠精,不是科学家。
但研究人类活动的难度是空前的,对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假设进行证明或证伪要容易很多,因为布朗运动的研究对象,都是类似花粉的微粒,它们对有人窥视它们的活动并不介意,但人类对自己的隐私权相当介意,作者讲了一个有趣又可悲的例子。七岁开始在纽约长大的哈桑,只是因为取了一个阿拉伯风格的名字,在911之后被审查。心惊胆战的哈桑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开始了一项计划,用日记和图片的形式,在网上向全世界公开自己所有的行程。但不久之后又被审查,因为这种公开行程的行为,不符合人类保护自己隐私的天性,政府怀疑哈桑用公开自己的行程,来隐藏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人类活动研究的困难,让作者只好先求助于研究动物群体行为的科学家。科技已经发展到可以给一只蜜蜂装上比一粒花粉还轻的定位天线,24小时监控一个群体内所有成员活动已经不是问题,这让研究动物群体行为再次掀起高潮。通过研究发现,动物群体的运动符合一种叫列维飞行的运动模式。在一个地方停留或短距离移动,接着做长距离移动,再停留一阵。从位置变化来说,算是一种半随机模式,长途移动是动物主动决定,食物的位置是随机分布。但这种运动有一个问题,对于动物来说,长距离移动是为了不断寻找食物,停留就是在吃光一个地方的食物,继续寻找,结果就是动物没有家的概念,会永远随着食物资源不断移动。但今天,大部分人类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固定位置的家里,人类没有做列维飞行。
我们的祖先确实做过列维飞行,在游牧狩猎时代,从东非一直列维飞行到美洲大陆。但今天的人类肯定不是列维飞行,虽然从感性认识可以直接判断,但是从学术的角度,仍然没法证明人类不是列维飞行。
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人类的运动模式,一种如同爱因斯坦对布朗运动的数学公式,能够证明这个公式适用于所有布朗运动的微粒。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自由意志,不存在一个能代表全世界所有人行动模式的人。另一种就比较恐怖了,观察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运动模式。但更恐怖的是,对于现在电脑的运算能力,只要可以监视世界上每一个人,总结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运动模式,电脑能够做到。
为了应对人类对窥探隐私的反感,有能力采集人类位置信息的企业,号称已经将用户身份抽象化,例如00015号用户活动范围研究,电脑会自动删掉涉及个人身份的信息。当然这只是这些企业的承诺,实际我们也无法监控。对作者来说,能得到这种被删减过的人类活动信息就已经足够用于研究。但对于采集人类活动信息企业,这些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财富,以作者的财力和权力,完全无法接触到。功夫不负有心人,作者已经被企业界认可为互联网领域的思想家,有希望像爱因斯坦推导出布朗运动的公式一样,为互联网推导出一个公式。那么得到这个公式的企业,会取得爆炸性的领先优势。一些新兴的企业,主动为作者提供了自己拥有的用户活动信息数据库,作为对作者研究的赞助。和一些互联网巨头相比,这些数据库小的`可怜,但足够让作者提出假设。
通过对一个十万级电话用户数据库的细致研究,作者发现人类不做布朗运动也不做列维飞行,人类只在非常固定的范围内移动。由于数据库必须删除具体用户信息,只能看到绝大部分人一天只在两个固定地方之间移动。如果联系到真实生活,大家立刻就能明白,工作地和家。对人类行为的采样数据可以非常小,排除掉周六周日,剩下五天的活动是高度重复的,如果以每周为单位,人类的生活仍然是高度重复的。
在这个研究基础上,作者给出了一个人类活动的公式的假设,优先列表模型。人类会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性给事物排一个优先级,而回复邮件这种事,被排在优先级靠后,只有在闲暇时间,才会集中回复。作者给这种由主观判断导致的短时间大量任务,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爆发。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不知道是否英文版也是如此,取了一个非常具有挑衅性的题目,爆发的世界里没有黑天鹅。
这里的黑天鹅,指的是一本关于风险的名著《黑天鹅》,黑天鹅在这里的意思是极端罕见,但是出现就会对世界发生重大改变的事。例如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天鹅是白的,不会说明一只天鹅的颜色,但从发现黑天鹅的那一刻开始,就必须说明了。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又是一个阿拉伯风格的名字。因为塔勒布确实是阿拉伯人,准确的说是黎巴嫩人。而塔勒布干了一件比哈桑更加违背人性的事,在911前一周抛售了自己手中的航空业股票,当记者询问原因,他说担心一架飞机会撞进自己的办公楼。
如果不是塔勒布一贯的乌鸦嘴,恐怕他真的要被政府抓去问话了。每次他抛售手中的股票,接下来就是股市灾难级的暴跌。由于他抛售的理由通常无人相信,说暴跌是由他引发的,又找不到必然联系。因为在他抛售时,股票处于平稳上升阶段,最后被一桩百年不遇的突然事件打断。如同911,在它发生之前,毫无征兆。多少年不遇这种灾难程度的评估标注已经被塔勒布当成了笑话。
如果塔勒布和《爆发》的作者巴拉巴西对话,他会告诉巴拉巴西,人类优先列表模型会为他养肥下一只黑天鹅。1975年,黎巴嫩爆发内战,而内战的爆发,事后被判定来自于一个街区内的斗殴。当这个爆发点爆发时,完全不在黎巴嫩长的关心范围之内,而这个长,是塔勒布的爷爷。直到塔勒布全家移民到美国,内战仍未结束。这养成了塔勒布对危机的高度敏感,靠这份敏感,塔勒布27岁时,在一次灾难级的股市暴跌之前抛售股票,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就处于列维飞行的状态,在世界各地旅游,读书,思考,反正每隔几年就会从人类重要性列表的最末端飞出一只黑天鹅,让他发一笔横财。
【读《爆发》有感】相关文章:
读《基地》有感04-12
读《寒号鸟》有感04-06
读《争论》有感12-24
读《父亲》有感08-31
读《蓝色童话》有感04-06
读《少年林语堂》有感04-12
读《阿米巴经营》有感04-06
读《匆匆》有感【精】12-31
读《杜甫传记》有感10-15
【精】读《匆匆》有感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