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1-05-02 18:07: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1000字

  我们的生命或许太短暂,短暂到无法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法一睹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许多人梦中的“桃花源”。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我们有幸一睹。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1000字

  《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以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经历为主线,用生动有趣的文笔,描绘出撒哈拉威人的生活、大漠的狂野温柔、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战争与贫穷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她笔下的大漠如此真实,似乎触手可及。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威人,贫穷、迷信,但他们朴实、真诚,不知道战争是什么,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便真真是桃花源的故人了。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平静地度过光阴。这样的生活虽在我们这些“文明人”眼中叫做“没有价值的人生”,在他们自己看来,也该算是岁月静好了吧。

  可是,连上苍都不眷顾这些朴实的人们。摩洛哥向撒哈拉发动战争,西班牙政府曾许诺“民族自决”给这片大漠带来的生机,很快被战火带来的恐慌所覆盖。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巴西里——游击队领袖死于摩洛哥人之手时,阿吉比等人为泄私愤冤枉沙伊达——巴西里的妻子出卖了巴西里,使得这样一个无辜的善良女子惨死在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故乡人手中。所谓对沙伊达的“会审”连给人说话的余地都没有。不仅没人说话,也没有人提巴西里,更没有人主持正义,只不过是残酷的私刑。难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还不够吗,还要去自相残杀?是不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在作祟?难道真的.如孔子所说“人之初,性本恶”吗?

  不,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如此。是物质的贫乏导致如此吗?还是精神的贫乏呢?该是精神的贫乏吧,如果他们有丰富的知识文化,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教育,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样的惨剧还会发生吗?我不禁回想起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替俄国做了军事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人砍下头颅示众,四周中国人喝彩的场景——喝彩是因为他们的愚昧,而三毛所写的撒哈拉威人是否也如此呢?没错,在和平年代,他们可以过着如《桃花源记》中所说“怡然自乐”的生活,可在乱世,一些人因为没有文化与思想的束缚,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没有文明,就更不必说法律与制度了。可是,如果撒哈拉沙漠出现了现代文明,那宝贵的撒哈拉民族文化,便如同沧海遗珠一般,湮没于大漠黄沙。而在“文明人”的世界里,也并不是没有无视法纪纲常的人。撒哈拉沙漠的未来,就要撒哈拉威人自己抉择了。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写作之初是在大漠的照片中感受到前世的乡愁,想必她的随心之作也必定让许多人心生感慨。吾读罢全书亦甚有感触,是为感想。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名著《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12-24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09-18

撒哈拉的故事爱情语录05-15

《撒哈拉沙漠求生记》读后感700字09-25

《爱国的故事》读后感02-20

《名人的故事》读后感11-27

名人故事的读后感10-24

童话故事的读后感03-11

寓言故事的读后感10-15

名人读书的故事读后感08-13

在线咨询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1000字

  我们的生命或许太短暂,短暂到无法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法一睹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是许多人梦中的“桃花源”。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我们有幸一睹。

《撒哈拉的故事》小说读后感1000字

  《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以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经历为主线,用生动有趣的文笔,描绘出撒哈拉威人的生活、大漠的狂野温柔、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战争与贫穷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她笔下的大漠如此真实,似乎触手可及。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威人,贫穷、迷信,但他们朴实、真诚,不知道战争是什么,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便真真是桃花源的故人了。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平静地度过光阴。这样的生活虽在我们这些“文明人”眼中叫做“没有价值的人生”,在他们自己看来,也该算是岁月静好了吧。

  可是,连上苍都不眷顾这些朴实的人们。摩洛哥向撒哈拉发动战争,西班牙政府曾许诺“民族自决”给这片大漠带来的生机,很快被战火带来的恐慌所覆盖。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巴西里——游击队领袖死于摩洛哥人之手时,阿吉比等人为泄私愤冤枉沙伊达——巴西里的妻子出卖了巴西里,使得这样一个无辜的善良女子惨死在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故乡人手中。所谓对沙伊达的“会审”连给人说话的余地都没有。不仅没人说话,也没有人提巴西里,更没有人主持正义,只不过是残酷的私刑。难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还不够吗,还要去自相残杀?是不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在作祟?难道真的.如孔子所说“人之初,性本恶”吗?

  不,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如此。是物质的贫乏导致如此吗?还是精神的贫乏呢?该是精神的贫乏吧,如果他们有丰富的知识文化,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教育,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这样的惨剧还会发生吗?我不禁回想起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说替俄国做了军事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人砍下头颅示众,四周中国人喝彩的场景——喝彩是因为他们的愚昧,而三毛所写的撒哈拉威人是否也如此呢?没错,在和平年代,他们可以过着如《桃花源记》中所说“怡然自乐”的生活,可在乱世,一些人因为没有文化与思想的束缚,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没有文明,就更不必说法律与制度了。可是,如果撒哈拉沙漠出现了现代文明,那宝贵的撒哈拉民族文化,便如同沧海遗珠一般,湮没于大漠黄沙。而在“文明人”的世界里,也并不是没有无视法纪纲常的人。撒哈拉沙漠的未来,就要撒哈拉威人自己抉择了。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写作之初是在大漠的照片中感受到前世的乡愁,想必她的随心之作也必定让许多人心生感慨。吾读罢全书亦甚有感触,是为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