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类的终极命运》有感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
瞿秋白在狱中写下的这句话,无意中追问了一个人类亘古未解的疑问,那就是:人类是否真有其魂?
或许,“灵魂”可以有另一种表述,比如智慧、心智和意识等等,这是使我们区别于这世界上其他鸟兽虫鱼的关键之处。然而,这一极其关键,却又无形无态的存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是否能掌握其中的奥秘,并以此创造出另一种有智慧的生命?
这,就是这本名为《人类的终极命运》所要探讨的问题。
《人类的终极命运》作者:〔英〕乔治·扎卡达基斯
最初看到这书名时,我不由觉得:嗬,这作者好大的野心,居然妄想在一本书里就谈完人类的“终极命运”?
可是,当我静下心来细细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这确实不是部空摆架子的泛泛之作,尽管这看上去只是一部探讨人工智能的书,但作者却在其中引申出了对历史、哲学、艺术、计算机和神经科学等诸多方面的独到思考,可以说几乎每隔几页就有一个阅读小高潮,使读者的对于世界、对于人类的观念不断地被刷新。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也许,我们热衷于制造人工智能来自某种本能的冲动,而不是实际需要。”、“花费数十亿欧元,投入最顶尖的研究才智和不可胜数的时间,就为了能造出我们的复制品,意义何在呢?为什么不干脆找一个人类伙伴谈天,让人类雇员完成工作呢?”
呵呵,看到这里,我不禁恍然发现,几乎所有关于人工智能的作品里,那些获得了自主意识的AI们,都具有人类的外形和思维方式。这绝对不是一种巧合。
作者将人类的这种想法称之为“拟人化”思维,这是上古洪荒时期,最原始的一批人类刚刚开始学会壁画这类简单的艺术时就具有的思想,我们会把山川、大地、森林以及世间的各种飞禽走兽都赋予人格,并想象它们都是具有灵魂和思想的存在,这种思维一直发展到现在,使得人们产生了想到制造出一个有智慧的人工生命的想法。
与其他一些探讨人工智能的作品不同,本书并未局限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可行性这一议题,而是将视角放到了更为广阔的“智能”这一领域里,在关于智能的种种思索中,作者产生了许多许多人们挑战往常观念的想法。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智慧之所以能在宇宙中存在,绝不是一个演化的意外,智力一定是一个更大的目标预设的种子,而这个目标,就是延续宇宙的.寿命。
按照书中所说,在遥远的未来,宇宙会因为熵增而逐渐走向衰亡,在那时,宇宙各个角落的能量都已趋近于均等,没有了生存所需的能量,一切生命都将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存在的唯一形式,只可能是人工的,那是一种有意识的可以自我复制的机器,而这种智能机械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就是使宇宙残存的能量能够取得平衡,从而延续宇宙的寿命。
像这样启示性的观点,在书中不胜枚举,而本书令我最为欣赏的一点,就是作者看到了人工智能其实并不只是科学上的一个技术难题,它更是一种拷问人类自身的哲学问题,何为智能?难道仅仅使得机器表现出与人类一样的反应或是思维方式,就能称其为有智能了吗?如果不将这些问题思考清楚,也许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种种努力,到最后都不会得到一个令我们满意的答案。
康德说过:“人不是手段,是目的。”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科技的发展,我们同样可以说:“重要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的最终意义与目标。”本着这一想法,作者在全书的末尾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对人类造成的种种改变,比如,作者认为倘若强人工智能真的实现,那么现有的基于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体系会彻底瓦解,因为具有超强算力的智械会提前演算出市场中的每一个变量,这样就能使人类的经济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然而,作者同时也提到,随着随机性被智能算法所清除,人类原有的价值体系可能也会不复存在,因为在人类的历史中,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犯错,才使得我们塑造了最为珍视的道德价值,容纳错误的能力使我们变得包容,让我们去关怀那些比我们不幸的人。
但是当我们拥有了这样一种极具效率的技术后,以往对于道德窘境的种种忧虑也许全都会被我们抛在脑后,因为我们安全地知道自己不会再犯错,但是由此一来,我们反而可能失去了我们作为人类最为珍视的一部分:我们的人性。
【读《人类的终极命运》有感】相关文章:
读《人类的声音》有感07-15
读《人类的起源》有感05-08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06-06
读《思考人类的翅膀》有感02-16
读《人类的老师》有感范文05-29
读《思考-人类的翅膀》有感10-01
读《太阳、地球与人类》有感10-31
读《人类未解之谜》有感10-09
读《人类未解之谜》有感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