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时间:2024-10-13 14:14: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精选8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1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标题起得太好了,不仅切题还别有韵味,我先起立鼓掌三分钟。

  好,坐下了。这篇背景铺陈得很多,但都是为了让最后的“闻道而死”有理可循。首先我是很佩服这种写作的,他一条一条说得头头是道,最后能够说服我“闻道而死”在这个故事里是有理的选择,是物理学家一定会这样地选择,甚至若我身在其中,我也愿意为了追索那个秘密而献出生命。

  讲到这就忍不住讲一点题外话。现在很多文字都做不到“说服”,包括我,都铺垫不出某种展开为什么是必然的,因此令人觉得牵强。刘的文字就特别在乎这种说服的过程,一定要让你一步一步意识到,非这么选择不可,非这么发展不可。这种文字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会让人爽完之后意识到逻辑错误而觉得尴尬,反而越回味越觉得他说得对。这是很强大的同化力量。

  物理学家们的选择受三方势力影响:排险者提供的“答案”,zf的施压,家人的求情。先是排险者提供了足够的诱惑作为动力,然后他们真的能够无视施压和求情,他们连生命都愿意付出,哪怕他们只能带着真理再活十分钟。

  原因也很值得品味:“科学研究就是拿着公款满足我们变态的私欲,现在终于有人相信这一点了。”“女儿,你最想去的就是那个动物园,而摆在爸爸面前的是一个极大的动物园,爸爸真的很想去,错过这一次就没有以后了。”真是有理有据啊,这换了我也得这么干啊!

  最令人惊喜的一点,还是霍金的出场。我没想到会来个真正存在的人出场,而且还放在最后一个。他也愿意闻道而死,但他好像一开始就不打算死;他并不和其他物理学家一样好奇宇宙的秘密,仿佛他早就知道了那个秘密一般。但霍金带来的,是一个更加终极的问题。这可真的'是惊喜!前半部分作者一直把排险者塑造得几乎全知全能,人类仿佛只能跪拜在他脚下,而在此刻,霍金的出现忽然使得人类与他平等了起来。不对,是霍金使得更高维度的排险者“降格”成了人类。

  即使是更高维度的生命体,即使他们近似于全知全能,可生命怎么可能没有疑惑呢?霍金像一把刀直接戳中了排险者,使他降格为人,拥有与人类相同的疑惑。“我怎么知道呢?”排险者说这话时的眼神和那些物理学家们一样,他也愿意用命来换这个问题的答案啊!倒不如说,他已经无数次祈求过,也有那么一个更高维度的人来赐予他答案和死亡!

  终极之后仍有终极。在这个终极之后,还有更高一级的终极吗?也许这已经不是人类的维度能够思考到的问题了,但它足够让我无法入眠。

  昨夜我没有明白最后丁仪妻女的对话含义,今天看到别人的理解,稍微有些明白了:霍金不死,是因他追问的问题并非研究探索可得。那些为了答案而死的人不过是走了“一个有准确答案的问题”的捷径,而霍金的问题没有答案。同样,丁仪妻女的问题也没有答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没有答案的问题,比起物理学来更像毒药,人终将追寻这个问题至死,也不能得出结论。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2

  读万卷书方可行万里路,我对这句话算是深有感触,例如外出旅游时,临行前研究研究当地人文地理,还有那些名家名言呀,这些无不显示出精读书读好书的重要,而我也是这万千书虫的中的一员。

  但我最喜欢读的,还是刘慈欣的科幻,《朝闻道》倒算是刘慈欣的经典之作了,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物理学家丁仪与妻儿在环日加速器中环游世界。但是,加速器确消失了,换成了一条草带。因为外星人不允许,他们说这样会引发宇宙湮灭,但是外星人又不能告诉我们,这就引发了以生命换真理的故事。

  “朝闻道,夕死,足矣。”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十分形象的概括了本书的高潮,同样概括出了学术界的疯狂,为了真理与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可以放弃一切。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正是这种以学术为中心的'境界让我折服。不仅折服于它的内容,更佩服大刘的想象力。在他笔下,和平与秩序轻松被打破,威胁与危机无处不在,这种癫狂的想象力也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这也正是大中国大部分人所缺少的。我们极其复杂的大脑,却未能更多的用于创造,悲哀呀!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优秀的科幻,是值得一看的。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3

  最近,我阅读了中国三大科们作家之首,《三体》作者刘慈欣的短篇硬科幻小说《朝闻道》。

  几十年后,人们为了研究宇宙大统一模型,在地球北纬四十五度纬线圈上建造了迄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后来,人类所在宇宙的排险者为防止真空衰变将这个加速器化为乌有。继而,以丁仪为首的科学家们在问清情况后,毅然决定含弃生命,换取真理。无论是什么人,什么身份,都无法改变他们在生命与真理之间的选择,最后,科学家霍金向排险者问了最后一个,连排险者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在这篇几万字的科幻小说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科家们以生命换取真理的那一段落。在那段时间里,利学家的亲人们用各种方式阻止他们与排没看会换生命与真理。各国首领也都极力劝告他们不要相信这个十足的“大骗子”和他那个巨对的“骗局”,但是,科学家们并不认为这期样做有什么不对,坚定地走向“真理祭坛”——交接生命前真理的圣地。他们这种向着真理,舍生取义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感动了。也许,正也那险者所说,并没有“宇宙的目的”,但我确信,“人生的目的”就是向着真理永不言弃的实践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如小说中的科学家一样,为了科学研究,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的生命。

  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带着十几艘现船只进行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正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真理,但他本人和大多数船员却在探求探求真理作过程中不幸遇难。去时满载船员的十几艘船只也只剩下一两艘船只载着伤势严重的船员归来。

  中国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带领科学工作者研究"两弹"这项研究正中国挤身世界强国之列,更有助于我研究“核聚变”等核物理课题。中国科研团队中努力攻坚二十余年,许多不为人名的科研人员不幸倒在了工作台上。为了研究,他们放弃了家庭,时间和幸福,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许寄。而伟大的邓稼先,也不幸因核辐射逝世。

  真理,往往要付出代价,即使代价有时不是生命,而人们却宁愿舍弃个人利益,来换取真理。孟子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可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们要追求“人生的目的”,向往真理,永不言弃。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4

  仿佛已驾驶时光穿越机置身于未来,面对着那条从未想象过的爱因斯坦这赤道,望着一个个用生命去换来真理的科学家们,不禁感慨万分。引领我来到这个奇妙之地的正是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写的著名科幻小说《朝闻道》。

  当我读了前言,我并不能想象那些科学家是如何用生命换来真理的,更不能相信他们竟然敢用这么宝贵、唯一的生命去换一个久久未探索出的真理。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毅的探索真理呢?带着千万分的感慨及问号开启穿越之旅。

  在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即将启动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并把爱因斯坦赤道蒸发了!排险者是来自宇宙中的一种高能生物,生命长达几亿,并且知道发生在各个星球中的所有至今地球人仍为探究出的秘密。排险者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后,却没说出大一统模型的真相,于是科学家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排险者告诉他们追求真理的奥秘,再消灭他们,排险者答应了。书中文文的爸爸亦是如此,为科学的真理换走生命。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一个非常可疑而又神奇的画面。排行者对于那些普通的科学家来说是无所不知的,但是当霍金博士站在真理云坛时,提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排险者却突然失色,回答不出。在书中最后一章里,文文问妈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妈妈竟也回答不出。两个问题是多么相近,却又多么神秘,且没人答得出来,从中蕴藏着什么奥秘呢?

  首先我要敬佩那些勇于用生命去换真理的'科学家们。生命二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那种具有顽强,熊熊燃烧的烈火,及一种非常强烈的旺盛力。可对那些为真理追到风的科学家们来说,哪怕是自己爱人,自己宝贵的、鲜红的生命,他们都不会在意,因为此时此刻,真理比生命更重要!这就是伟大的献身精神!

  其实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无时不刻隐藏着生命的意义。像刚刚提到的排险者者与文文的母亲,他们都答不出宇宙或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他们及其他每一个人,每一种生物,作为孤独而弱小的生命,都要在宇宙这个宏大世界里做出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文文的母亲是地球中的一个生命,排险者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生命。

  科学家们对科学真理的坚持追求及伟大的献身精神令人震撼,排险者及所有人的存在都能让我感到生命的神圣与伟大。

  真理,生命。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5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讲述了一群对科学的迷恋远超于人间亲情的“狂人”科学家在探究宇宙终极真理时,被宇宙中更高级文明所阻挠并拒绝向地球文明透露宇宙大模型,最终答应他们在让他们了解真理后,把他们杀死,然后便是科学家们在领悟那宇宙终极美后,变成火球飞向天空。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而此文正表达了:科学真理是可以超越一切的追求。

  古有万户,伽利略为真理献身,今又有爱因斯坦,霍金为真理穷极一生,太多太多的伟人,以思想为剑,手持蜡烛照亮我们蒙昧的双眼。他们并非生而伟大,只为探求那真理之光,他们并非都是钢铁意识的战士,只是心中疑问尚未解答,他们不敢也不愿倒下,从现在我才开始了解他们,一代代科学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的,不正是这宇宙的终极真理吗?

  “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中,我的心脏懒的跳动了。”

  从第一个猿人仰望星空时,了解这个宇宙便是我们心中的终极理想,可曾感受过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的渴求,以及明白后的愉悦,再试想这知识是宇宙的真理,又怎能不为他奉献生命。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文中高级文明也无法回答的问题,才疏学浅的我只能引用文中的'一段话:

  “最后,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合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精致而最终死亡,对于宇宙的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

  应该庆幸这只是科幻小说,更庆幸我能读到此小说,了解这科学的魅力,努力奋斗,将来可以走进这星光璀璨的科学殿堂,窥视它的美丽。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篇小说给我的只有震撼和惊讶,立意之高,堪为经典之作,望大家能拜读此小说,定会让你收获多多。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6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曾经的我在听到这句话时,一直不甚理解。直到读了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朝闻道》,我才懂得了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

  小说里,在人类即将探寻到宇宙大一统模型时,因为“知识密封准则”,排险者不允许人类继续探索宇宙真理。于是,科学家们提议:将宇宙的终极奥秘告诉他们,然后毁灭他们!排险者同意了,并在沙漠上制造了一个“真理祭坛”,科学家们将在上面得到自己要知道的真理,然后,被毁灭。

  小说描写了面对情感与信仰无比纠结的物理学家丁仪、冷漠理性的日本科学家松田成一、代表人类智慧的霍金先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用生命与之擦出了美丽火花。广阔宇宙与渺小个体、永恒真理与短暂生命的碰撞,共同成就了这样一个既悲且壮的故事。

  以血肉之躯换取一个虚无缥缈的所谓真理。为什么?值得吗?不是说生命最宝贵吗?在反复的阅读和思考中,我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舍鱼而取熊掌的选择。在江姐眼中,家国大义比个体生命更宝贵,所以她大义凛然、为国赴死;在雷锋眼中,人民的利益比个体生命更宝贵,所以他为人民服务,直至牺牲;在裴多菲眼中,自由比个体生命更宝贵,所以他如飞蛾扑火、奔赴自由……

  在小说中,宇宙真理是科学家们的'毕生追求,是神圣而美好的终极信仰。在它面前,蜉蝣一样转瞬即逝的生命、余生里的凡俗幸福、柔弱的血肉之躯,完全不值一提。所以,纵然是亲人的挽留、爱人的鲜血、国家领导人的劝说,都无法挽回他们为之献祭的决心。

  苍茫宇宙中,个体生命不过沧海一粟。如何让这微不足道的一小点化作耀眼火球、放出万丈光芒?对你我而言,可以是对父母家人的爱,可以是对他人的帮助,可以是毕生的事业梦想,可以是为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所有我们所关心的,在我们看来可以不顾一切去做的,便是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的生命意义。

  生命诚然可贵,但生命的可贵,在于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意义。“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愿我们都能勇敢追求有意义的生命,让双脚留下足迹,用热爱成就美好!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7

  《朝闻道》是刘慈欣写的一篇科幻小说,里面讲述了外星文明排险者发现了地球人的粒子加速器有毁灭宇宙的危险,摧毁后,因为知识密封准则(高级文明无法向低级文明传递知识),在场的科学家都绝望了。但丁仪解决了——代价是毁灭自己。在真理祭坛上,所有科学家都得到了他们想知道的,随后化作等离子体火球飞走。但有个例外,史蒂芬没有,因为排险者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在看到史蒂芬这个问题时,我感到十分诧异,为什么其他科学家提的问题都很有哲理,很有思考和解答的可能,偏偏他要提这个完全没有意义,显得天马行空的问题呢?宇宙又不是会思考的生物,怎么会探究这个呢、作者肯定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到了结尾,在最后,我看到了这一句:“人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突然触动了我的某一根神经。

  我合上书,开始回想自己的人生。小时候,父母告诉我,要积极向上,要不断追求最高层次。那时,懵懂无知的我,就只是遵守父母的教诲,努力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却浑然不知,当时的我,就有了自己的目标:争取到最前列。慢慢地,我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学霸。可是,我骄傲了。以前的初衷和梦想,早已烟消云散。我开始变得懒散、自负。想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小说里法国总统说过的`话:"放松自己,享受美好生活,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宇宙之美,不如这样的美更令人陶醉。”这时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层面上不就是这样子的吗?

  可我又想起“虚无缥缈”这四个字。宇宙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呢?宇宙,经历过爆炸,也许收缩过,然后从头再来。人,从娘胎里出来,度过充斥着喜怒哀乐的人生,最后离开这个世界。两者所经历的事,难道没有艰难,没有动荡?那我们追求着什么?人生的目标、小说的结尾也没有给出答案。人生还很漫长,所谓的目标,也就是理想与追求,但绝不是虚无缥缈的。每个人的理想和目标都不同,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我们的人生目标就一定会实现的!你说是吗?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 8

  小说很短,一万多字,十分钟内可以看完。看完后感到一股悲壮,但却带着违和,又有丝绝望。

  小说里霍金在真理祭坛上问排险者,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但我在想:闻道的目的是什么?

  人类建了一个超大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在即将启动它去探寻宇宙大一统模型的时刻,宇宙的排险者出现了,毁了加速器,他在告诉科学家们大一统模型的证明会带来宇宙的毁灭后,但却因为所谓“知识密封准则”不能说出大一统模型。

  于是科学家们便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自己想知道的真理。排险者答应了,建了个“真理祭坛”,科学家们拒绝了家人和国家领袖的挽留,在上面得到自己要知道的真理,然后死亡。

  自私

  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这些科学家无异是自私的,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才是人类的意义,人是社会的,就算他们得到了真理也脱离了人类社会,一瞬间,走进真理祭坛,就脱离了人类社会,他们已经非人了,从物质上消失了。

  可能会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人类社会可是得花大把资源才能培养出大批科学家,科学家们取得的成就也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积累。

  排异者说什么,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新一代的科学家补充上来。明显就是空话,谁不知道人类会不断发展,但这损失谁来算呢?选择了真理祭坛,或许就放弃了人,放弃了人本质的社会性。

  科学

  小说的题目“朝闻道”取自孔夫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用我们的理论,科学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孔夫子当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道者。

  我是个文科生,我不晓得什么是“宇宙大一统模型”,大概是物质的原理吧,但我想如果让一个文科领域的研究者,去研究“社会组织大一统模型”,去追求社会组织体制原理,然却不能用不能实践,就很违和,很空想。只寻求真理,只追求一瞬间的明悟,不在意践行,难道孔夫子也是这么想的吗?

  迷茫

  我想“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孔夫子在春秋纷乱寻道路上的`绝望,因为复古尊礼已不可实现,强国求法家变法,弱国求墨者守城,儒生虽遍布天下而再无用武之地。

  “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是孔夫子原生的理论思想,而是孔夫子信念与道路动摇迷茫的体现,只能寄托于一日闻道,去追求纯粹的道,而周礼只在历史和梦里。

  在《朝闻道》里的所谓为追求物理学之美而牺牲,追求真理而死亡,看似凄美悲壮其实也只是在面对科学探索路径被堵后的绝望。

  理性

  当然我们不排除,孔夫子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真理贴金,神化自己的理论,《朝闻道》也可能只是在赞美对真理的追求。但科学总是理性的,科学也是无神论的。

  物理学之美?真理之美?抽象文艺的语言终归还是在抹煞科学研究的些许理性。给自己学科贴金,渲染神秘色彩,抬搞门槛这不过是学阀门阀的手段。是一种对科学发展的不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研究者的理性的不自信。

  不解

  但迷信与狂热是否有其合理性?物理学研究与物理学之美?法学研究与法的精神?政治学社会学研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们都知道人也不是纯粹的理性,科学研究也不是投入就有正比例回报,大学研究也不是像工业化生产,而是手工业老师傅带学徒制的生产,且伴随着大量试错。

  科学研究又该何去何从呢?

  闻道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读刘慈欣的《朝闻道》有感】相关文章:

刘慈欣三体读后感 三体刘慈欣读后感04-01

刘慈欣三体读书心得06-19

刘慈欣三体全集经典语录05-26

刘慈欣《三体》经典语录100句04-20

朝开头的诗句01-07

《朝俞》读后感11-07

秋日春朝作文05-29

贺圣朝·留别04-17

秋日胜春朝作文05-29

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句子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