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教师也是好父母》有感
这不仅是即将为人父母者的育儿指南,而且也是正为人父母的“福音书”,因为这些优秀的教师父母并不局限于从自己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提炼经验,而是深入思考、挖掘背后历久不变的教育规律和方法。该书通过一篇篇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有关教育过程当中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们在一桩桩事例当中明白教育的真谛。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诸多新的思考与启发。例如,通过阅读书中任勇老师如何辩证地处理育儿教子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让我懂得了“爱的真谛”:爱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本能、抽象的感觉,更应是智慧的认知和理性的行动。除此之外, 在谢云老师诗意叙写儿子成长的故事中,我读到了关于父子激烈的“战争”,体悟了其背后直抵人性的教育规律:“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自己都不愿意成为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成长,发展,其必要的前提就是他自己的意愿——需要基于自身醒悟,基于自觉,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命定和必须。”
吴琦玲老师是一位感情细腻的知性妈妈,她教给我许多与孩子沟通的具体的方法,也让我明白在与孩子建立的亲情关系中父母的根本职责:“以朋友式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时刻觉得有呵护,有倚靠,有帮助,有希望!”
“成功不可复制”,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的差距”。优秀无捷径,世上也不会存在一本一劳永逸的书,所以,本书的作者不可能给所有的父母提供立竿见影的操作方法。但当你悉心读完这些优秀父母“前辈”的育儿故事,在由衷敬佩的同时,一定也很想把那些触及你心灵的“秘笈”应用到教养儿女的实践之中,如此,则这些优秀父母“前辈”的'育儿“秘笈”在很大程度上便具有了可操作性。你也能成为好父母,你的儿女也会因你的“得福”而有福,“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科学少了人文,就会少了气质;人文少了科学,便也少了理性。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国学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重人文轻科学现象尤其值得注意。仔细想想,“百家讲坛”中的讲师们也在强调这些道理:多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有独立、整洁的房间,都有漂亮的书桌和整齐地摆满书的书架,但我没有看到谁为孩子准备一张可以在上面“加工”、敲打、“创造发明”的桌子,更没有看到哪个孩子敢在墙上“涂鸦”。
小时候,家里的门框,就是“单杠”;家里的墙,就是“写字板”;家里的饭桌,就是“乒乓球桌”。我们就在这样的“世界”里茁壮成长。因此,孩子房间里的墙,任由孩子的天性去涂鸦,粘贴,钉钉子,挂些她喜爱的东西。孩子的房间里,还要有一张大桌子,上面可以放着许多工具,木板、铁皮、硬纸板、泡沫板、铁钉、胶水之类的东西,她可以做个玩具、钉张板凳、搭个小屋。随意敲打、挫磨,简单制作孩子喜欢的物品,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当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家长认为记忆力好就等于聪明,其实不然。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即智力水平,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很重要。让孩子读诵他们大致能理解的唐诗,从而在一定程度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但更应该注意选择一些培养孩子观察、想象、思维的智力问题或智力游戏,进行适当的智力训练,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处理好记忆力与智力的关系问题,但说到底还是人文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处理好,孩子将一生受益。
通过阅读该书,我收获颇多,我明白了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更加懂得了如何与孩子们交流沟通。我相信,通过阅读与实践,我能够更加有效有益的与孩子们相处,也能够尽我所能教授他们更多的知识与终身受用的道理。道阻且长,终身学习方是不断进步与提高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