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时间:2024-09-11 12:39:51 毅霖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2000字(通用11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2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2000字(通用11篇)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1

  还记得是在去年的那个夏天,某天非常无聊地在淘宝网上闲逛,非常偶然地发现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据说,这本书在美国非常畅销,甚至被列为美国教师必读书目之一。出于一种好奇,我把它买了回来,每天读一点。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书也差不多读完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留下来了太多的感动和启发。

  在这本书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广大的教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他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这两个章节。在这两个章节中,吉诺特博士用若干个真实的小故事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以及它们对学生产生的效果。由此,他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面对孩子言语之间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给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回想我的初中教学经历,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几乎每天都会碰见几个问题学生,有时甚至会被他们气的直跳脚。有几个学生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屡教不改。有几个学生最爱把课堂当聊天场所,在英语课上与周边同学聊得火热。也有几个学生最爱在课堂上见周公,经常睡得直流口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很无奈,觉得很挫败。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耐心,会笑着提醒他们要按时交作业、上课要认真听讲。久而久之,自己的耐心被他们的固执磨得越来越少,也开始像其他老师一样严厉斥责他们,甚至故意在课堂上冷落他们。结果我发现,这样的措施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对这群学生毫无作用,他们以往的恶习非但没有改善的迹象,反倒有影响班上其他同学的迹象。

  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班上一个男生又像往常那样开始说话,几次提醒之后,他依旧我行我素,与后排的两个女生聊得十分投入。让我十分窝火的是,这两个女生还是班上平时表现十分优秀的孩子,而最近几次上课居然也开始分神,大多数时候是受那个男生的影响。因为他们,我不得不停下来,足足停了两分钟,但他们却倘若不知。这下,我发飙了。我喊那男生起来,我责怪他无视课堂纪律、不尊重我,我逼迫他离开教室。结果,他也怒了,甩门而出。当下,我觉得又窝火,又有点尴尬。回头看讲台下的学生,我惊呆了,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不到害怕,而是同情?怜悯?在那一瞬间,突然想起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吉诺特博士笔下的拥有“最差师表”的老师。如果真是那样,那真是太糟糕了。说实话,我很恐慌,我觉得我急需在孩子们中间竖立一种威严,一种可以让我和他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威严。

  吉诺特博士在书中写道,有一回他遇到一个十分顽皮捣蛋的孩子,让他头痛不已。他找那孩子谈话,却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斥责他,而是说:“孩子,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那孩子有点羞愧,吉诺特博士很耐心地,像朋友一般给他建议,最后还对他说:“你是最棒的。你肯定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在进步,对吗?”听完他的话,孩子很开心,蹦蹦跳跳地回去了。此后,那个孩子真的一点点地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在一天天地进步。这个故事触动我的是吉诺特博士对学生的耐心和信任。

  他用理解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通过责难和批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信赖,他觉得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所以真的开始努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与学生谈话时一味的批评,甚至恶语相向,只会导致老师和学生相互埋怨和憎恨,破坏师生的友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由此可见谈话的艺术性和重要性。

  反思那段时间我对学生的态度和处事方法,我似乎真的缺乏的耐心和对学生的信任,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用眼睛瞪他们,或是直接点名批评。即便是有时难得有耐心找学生谈话,我似乎总有点高高在上,语气咄咄逼人,末了我还总习惯性地要学生写一份保证书。认识到这一点,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学生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理解学生,要信赖学生”,我期待能找到一点做拥有“最佳师表”老师的感觉。所以当这个学期,我遇到一个男生,开学三周后上课依旧没有课本,上课扰乱课堂纪律,说话、睡觉。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上课点名批评,下课把他拖到办公室直接开骂。下了课后,我拉他到一个比较僻静的走廊,笑言要和他叙叙旧(他高一时候也是我教的)。

  我问他是否已经适应新的班级,是否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后来告诉他为了他,我特地跑了趟新华书城,发现在书城的教辅区可以买到高中教材,希望他能跑一趟。最后,我说:“你以前也是我教的,我觉得我们已经配合地很默契了,希望他上课时好好发挥,把我们的默契展现给班上的其他同学看,给他们做榜样。”他乐了,他答应一定给我这个面子。结果第二天我发现,他不仅真的买回了英语书,而且上课听得挺认真的,听写成绩也比前几天大有进步,显然是前个晚上做了一番努力。我想,昨天的谈话起作用了,为此,我真的很欣慰很满足。

  总之,《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教会了我要诚恳地对待自己的学生,要心中有爱,有信任。要重视每一次与学生的谈话,大度地对待学生的细小错误,积极耐心地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要真诚地鼓励他们改正错误。通过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相处,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学做一名拥有最佳师表的人民教师。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2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翻开书看完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震颤了,我像作者一样感到惶恐。我从来不曾想象自己作为一名小老师也许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份糊口的职业,面对可爱的学生,我不得不说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不论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教师教育学生都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说话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有教育家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就是帮助我们怎样创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让每个孩子充分相信老师,并获得进步。书中列举了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言行,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书中讲到的最佳师表的表现:“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也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是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3

  作为一名新教师,从工作之初内心就充斥着焦躁与不安,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急欲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于是,我看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没有大堆的理论,只有众多鲜活的事例。书中每一个小片段都让我看到我在学校的每时每分每秒。其中,许多教师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困惑中的自己。书中的教师与我一样经历着心理上的转变与煎熬。“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的内心也深深发出共鸣,是啊,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严寒的冬天。而能将我们从此种窘境中解救出来的大约唯有正确与学生相处一途。

  怎样正确与学生相处呢?身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除了要做到“其身正”,这样的榜样示范,在每天的学校生活中,占有更大比重的是教师言语的教化。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语言的力量,揭示我们教师每一个措辞背后的可能产生的力量与影响。

  这个影响也许是另一个饱受挫折的孩子重拾信心的契机,也可能是使一个有潜力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很汗颜,我虽然深知语言的重要性,也深知语言的影响力,我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斟酌自己的语言,与此相反,我经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而脱口而出许多我认为无法给学生正面影响的话。书中,“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我不会被卷进任何事端。我不会被激怒,不会大发脾气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一到了教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既觉得沮丧,又觉得对自己不满。我就像一台电脑机械地服从着程序指令:“把你的心喊出来吧!歇斯底里地发疯吧!”我也是。在走向教室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一定可以愉快。我可以很和蔼地对待他们,我们相处一定和睦……

  我有个习惯,走到教室门口,会习惯性地扫一眼放垃圾桶和扫把的地方,地面是否有纸片,黑板和讲台有没有擦干净。当看到扫把没有摆放整齐,我会皱眉头。看到地面上的纸屑还在若无其事地躺着,我的脸开始阴沉。若再看到黑板和讲台没有擦干净,所有的.好心情便都不翼而飞。然后,把书本重重地放在讲台上,不满地看着他们。如果班级这时候还没有安静下来,我对自己的告诫便都不在了。那时,愤怒的情绪会充满着我。这是常态。’”以上种种也是我的常态。而这种语言常态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教师心理上临近崩溃,孩子心理上引起反弹,而我真正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却打了一个大大地折扣。

  反复遭遇失败之后,我也进行自我的心理建设——更宽容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教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的。我班小朋友在开学之初对我说,以前的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总要来讲一堆道理。于是,我尝试给他们讲故事,讲事例,孩子们很敏感,立即说,老师你还是在讲大道理啊。他们是反感的空洞的大道理的,他们也是机智聪明的,能发现你以不同的方式来给他们灌输大道理。尤其是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似懂非懂一些道理,似乎觉得不能再如此轻易受老师与家长的摆布,开始出现一些爱答不理的样貌。我班就有这样的例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并不受制于你老师。对于班级奖励制度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道理似乎他不想听,严厉批评他也不痛不痒,甚至逆反心理。讲真的,班里有这么个孩子令我很头痛。在与其妈妈交流过后,我决定不给于他太多批评。相反,只给他正面评价,针对他每一个做的好的瞬间,及时表扬,并且感谢他为班级良好风气做出了这么棒的榜样作用,班级风气在他的带领下有了质的飞跃。他的逆反现象消失了,会第一时间配合好老师的要求,扰乱纪律现象也大大减少。往往是只要有同学表示他今天不够好,他就会自持身份,自觉改正。我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是粗暴的语言才有力量,华丽的溢美之词更能在潜移默化间,不费吹灰之力达到我们要的效果。而这是只有当我们调节好自身地心态,能够给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宽容和包含之后才能做到的。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4

  我们新教师培训放假前,老师要求读一本很好的书。于是就捧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才感觉到,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学生说话,惭愧呀!

  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开始就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一群老师的困惑和烦恼。平易近人的语气,似曾相识的经历,仿佛久违了的知心朋友,一下子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们整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而应该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我们可能并没有认真去想过。好像天天都在和学生交流,但效果到底怎样呢,尤其是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难以沟通的学生,有的老师常常是苦口婆心,把各种道理翻来覆去的讲上n次,但学生却不愿领情;有的老师少不了严厉的训斥一番,那学生虽然低头聆听,但也许他已心里把老师骂得狗血淋头。我觉得自己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之中,所以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凭借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孩子们总是会反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拥有最先进理念的老师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看了这段话我失衡的心理获得少许的平衡,不仅仅我会面临这种问题,甚至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同样也会。没有谁总是会碰上好学生。

  书中所举的大量的实例是我最感兴趣的。作者在每个例子后都加上了自己的分析,有时会展示另一种说话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有时则向我们实录一段最常见的师生对话。其中有很多好的见解和方法,让我感受了语言沟通技巧的独特魅力,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语言,激励我从一言一行做起,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记得在《最差师表》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案例:

  九岁的马特在做一道连除法算术题时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说道:“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你总是在玩。现在你倒想要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这里的学生又不止你一个人,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马特回到座位上,虽然他不知道怎么做题,却找到了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捣乱的方法。老师再忙,也应该为他提供帮助。老师可以这样说:“连除法并不好掌握,我希望我现在有时间来跟你解释,但我现在太忙了,我们另外再找一个方便的时间来解释吧。”

  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就完全不同。有多少老师在实际中是不想“结果”就贸然“出口”或“出手”的呢?面对马特遇到的难题,老师的语言和行为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还会向老师请教吗?我想,他不会再去聆听老师的指责和数落了。在教育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和麻烦时,老师最该做的就是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而不是追究过失,嘲讽、指责学生,更不能以新账翻旧账,细数学生的不是,这样做除了增加师生间的敌意外,没有任何益处。

  “一名老师就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不能轻易地开刀划伤,否则,就有可能留下永久的伤口。”对老师而言,每一次的“出手”都应该小心谨慎的,这样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不给学生的外表与心灵留下任何的疤痕。

  《最差师表》中的每一个小案例都会让我们看到“应该”和“不应该”的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个个案例都是“现实”的再现,许多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粗暴甚至野蛮的,也有许多老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帮助,但“帮助”得不恰当,反而又使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所以,为学生提供帮助也要运用智慧,讲究技巧,以使“帮助”达到最佳效果。

  其实,如果老师能够充满爱心,从尊重学生出发,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老师自然就摒弃了责难、讽刺、挖苦等语言上的暴力,用智慧和技巧恰当的处理“当下”的事,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恰当的帮助。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教师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要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就像章后的温馨提示说的那样:“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不用说,您已经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我会反复翻阅手中《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不断品味,不断实践,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我将在书中的启发下,不断地去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师表。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5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难过或者欢乐。他们可以成为打击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在所有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退步,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既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老师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怀,实验并取得成就。

  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斥、嘲讽等。)

  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们采取疏远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

  三、要和孩子们恰当的交流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要把孩子看作是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为了减轻他们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们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们对比别人的怨恨也越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和孩子恰当的`交流,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四、要学会表扬孩子

  老师当对孩子表达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同学生交谈是一门学问与艺术。这种学问和艺术来源于日常和学生们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体现在平时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看专业书,也要看更多的关于心理方面的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共同,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倾听。老师在和学生打交道时,缺乏倾听学生的声音。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思想和言行虽然还不成熟,可是并不是说他们说的都不对,教师在这方面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学生做件事,而学生有时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及时表达了也会被老师否决,反而无法很好的完成。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要把孩子以成人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孩子想什么,对待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弯腰。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已经习惯于站着说话,站着发号施令,站着做我们习惯的一切,学生们接受的是老师的思维和主观愿望,而老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想法。尤其是当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冲突时,总会强加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令学生大失所望,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如果你弯下腰来和学生一样高时,再去和学生交流,试试会有什么结果?当你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弯下腰,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教育孩子……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不断学习。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事情,老师更要不断的学习。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成倍提高,教师会发现如果不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对于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现象,教师会无从下手,无法解决。教师只有更多地去学习,才能走向学生教育的细腻化,走向自我知识的更新化,自我素质的完善化。

  当我们用太多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时,我们的学生从小变成了“小大人”。我们把准点定位于“成人”——孩子终归要成长为大人,这样被我们所忽视的恰恰是“孩子——他们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没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以我们的目光和要求为准则,这也许就是我所期待和努力的,也正是我们所忽视和丧失的。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6

  寒假有空拜读了美国吉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让我收获了许多有价值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措施和方法,深受启发。

  吉姆·吉诺特博士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是培养孩子方面的权威。因此听了同事的对此书的推荐很感兴趣,遂买来一读。在这本书中很少有高深、玄妙的教育理论,大多是一些简短、生动的一线教师与孩子沟通的小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知道了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佳师表、什么样的表现是最差师表;怎样与孩子进行恰当的交流;如何艺术地表扬孩子;怎样进行常规管理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小例子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教师是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方法可以创找出教室里的情境,教师个人的情绪亦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们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耻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落后,教师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书中众多的教育小案例中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是老师用小纸条、小信件安慰孩子、管理学生的内容。

  案例1、老师给孩子们发新书,当发到9岁的保罗时新书发完了,保罗哭了,并且说出“我恨我的名字,我恨学校,我恨每一个人”的话语。在处理这件事时,老师用一张温馨的小纸条及时的安慰和帮助了保罗:

  亲爱的保罗:

  我知道你很难过。你热切地希望拿到你的新书,但却让你失望了。除了你,每个人都拿到了新书。我会想办法,让你尽快拿到你的新书。

  你的真诚的.老师

  语言不多,寥寥数语,让保罗马上安静了下来,他会永远记住这一温馨的时刻。

  案例2、10岁的波特专门爱打岔。别人讲话他都要不请自来的对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他无可奈何,只好给他写了一张纸条:

  亲爱的波特:

  我写这张纸条是想请求你的合作,请你每节课限制自己只说两次话,好吗?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还有意见需要发表的话,请你写便条或者写信告诉我。盼望你的回信。

  你真诚的老师

  同样是简短的小纸条,温暖的两句要求。波特收到老师写给他个人的信后十分得意。他捧着信一读再读,努力按信上的要求与老师配合。

  案例3、7岁的安东尼向来都让老师气恼不已。又一次他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故意摔倒来干扰全班。老师多次告诫都没有效果,后来老师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他。在信中,老师热切地请求安东尼合作,一起维护好班上的纪律,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第二天安东尼早早就来到学校,并且对老师说:“我不知道我摔下去会扰乱全班,我不会再那样做了”。并且在离开的时候还说了:“谢谢你没有告诉我妈妈,她要是知道了,准会发疯的。”

  案例4、8岁的安迪成了班上的受罪羊,其他孩子总喜欢欺负他、打他,而9岁的杰是这帮小孩的主要打手和所有恶作剧的头头。老师非常愤怒想要严厉惩罚杰,但她还是克制住了自己,为了避免争论,给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她给杰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杰:

  安迪的妈妈告诉我,说他的儿子很不快乐,有很多人骂他、排斥他,使他非常悲伤而且孤独。我对此非常关心。你是班上的领袖人物,所以我想征求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对受难者也会非常同情。我们该怎样帮转安迪呢?请你回信告诉我你的建议。

  你的真诚的老师

  杰没有给老师回信,但是他不再欺负安迪了。杰的老师因为能克制冲动,不施加惩罚又不进行责备,她用含蓄的文字来表达恳求,流露出自热而然的关怀。她注重的是解决问题,跟杰的良心和自尊对话,结果得到了有益的反应。

  这些小案例中老师帮助孩子、教育管理学生所用的写小纸条,写信的方式是我在工作中不常用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立刻见效,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是正是这种看似慢进的方式尊重了孩子,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需要教育的学生最温柔的呵护,让人感觉温暖、而且影响效果深远。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智者学习。这本书不但让我学习了一些教育的智慧,也更让我感受教育更应该充满善良和温暖。正象一位校长对老师们所说的“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加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吉诺特博士。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是世界上著名的畅销书,他为全世界数百万父母提供了与孩子交流、正确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与学生怎样交流、怎样沟通的方法与途径。整本书中处处都洋溢着博士的爱与关怀,是一本难得的书,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教师必读书。

  当我捧起这本书的时,封面下方几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是这样的:“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它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它能够敏锐地感受到那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读了这些文字,引起了我极高的兴趣。接着,我翻开到目录,“老师的自白、最佳师表、最差师表、表扬的艺术、常规管理、家庭作业、鼓励的故事等十二章内容跃然纸上。我此时此刻被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自白开始。年轻的教师中,有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不愿意再为学生操心,他们认为,得过且过,只要不发生什么大事就已经很好了。这和我们在自己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或有困惑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我们作出改变的时候了,我们再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中教育学生的必要的手段,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想当然地给学生灌输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偶尔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不是好孩子。更不能将学生有时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来夸大,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过后时间不长,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每一件事情发生的当时的状况,并换角度去思考,谅解孩子,亲自给予孩子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这一章节中还谈到:”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像。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当我读到一个名为”不需要解释的抚慰“时,我被感动了。一个三年级的老师,一个叫8岁的小男孩,他们的沟通行动超过了语言。当一个八岁的学生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老师。这时候不用问其缘由,只需用心去感受他当时的心情,然后拍拍他的头或抱抱他,这些表示理解的动作相信可以令他停止哭泣。跟着说些同情的话,他便会很快忘记整件事。如果刨根究底,大肆惩罚,就会令学生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另外一个名为”集中关注孩子的感受“的事例,也是阐述同样的道理。足以看出,往往化解危机的是老师简洁而富有同情心的态度。这其中包含了各种方式的爱,有温暖,有关心,有安慰,有同情,有温柔,有艺术技巧等等,显然需要我们老师日积月累的理论和经验去创设更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景。

  读了前两章的内容,我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好好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得首先学会付出,付出爱心、同情、温柔、关心,还要学会教育的艺术技巧,总之,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会做得很好。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8

  终于读完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被震撼了。这本书中,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要关注孩子,关爱孩子,从说话的细节做起,要尊重人性,我们教师责任感是来自我们心底的爱——对人类的爱,对孩子的爱。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回想起考试前班上一个小东西调皮地跟我说:“老师,我喜欢看见你的酒窝,要是你能像从前一样多点smile,那就太好了!”我汗颜!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这让我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家来到校园后,校长说:“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这次可是又坐火车又坐船呢?大家千万注意不要走丢啦!好,出发!”

  校长就这么轻松的说了几句就让学生出发了,而且路上显得异常的安静,不像我们平时要到什么地方去的时候,需要这个领导讲,那个领导讲,还要几个老师包一个班级等等。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巴学园的同学们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什么”走路上要整整齐齐排成一行“,”什么是在电车里要安静“,或者什么”吃剩下的食物不要随便乱扔“啦等等。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例如:见到比自己小或者体弱的人就推推撞撞,甚至欺负人家是可耻的.;看到不整洁的地方就要随手打扫干净,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等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渗入孩子们心灵中去的。”

  看来对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真的不是用“说叫”和“管教”能奏效的。我们平时除了大堆的说叫,让孩子们烦透了,就是用强制的手段——卡学生。把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限制得和木头人似的。我们看到现在的报纸上又不断的出现了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就如:某某学校的学生又把老师给杀了,某某学校的学生把退休的反聘的老教师羞辱了一番……这些都是上了报纸的,而那些还没有透露出来的就更多了。我们的教师是不是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子方法了?

  当然从大环境看,这不是某一个学校的问题,更不是社会上所说的教师素质底下等等简单问题所能解释得了的,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整个教育,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

  我现在越来越怀疑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不是靠每周上两节“品德与生活”课就行了呢?或者让每一科的老师在教他们的课时都给学生们渗透“思想教育”就可以教育好学生了?教数学的我们经常在为难,怎么了?因为1+1=2、什么是三角形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很难挂起钩来啊!既是这样能教育好,那学生们天天在“矛盾”教育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什么是“矛盾”教育呢?这是我暂且用的一个说法,实际就是: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天天在喊“要给学生减轻负担,不允许给学生补课”,规定了一二年级学生不允许留书面作业,可我们又是怎么做呢?学校在查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而我们得给学生讲了很多无奈:两套书即使是在选做,光在校的时间也还是不能完成的,这样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教育学生,我真的在担心我们的孩子们是在接受“教育”还是在接受“教唆”?怪老师吗?老师喊冤枉。那是要怪谁呢?答曰:不知道。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9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一位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所编著的,他通过这本书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得以发展并经过学校实验的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一、避免琐事

  案例:教室里正在大声争论。

  生1:把我的铅笔还给我。

  生2:这是我的铅笔。

  生1;你撒谎,你是个小偷。你明明知道这是我的。

  老师(不高兴地):我听见了你们俩的话,我很不高兴。现在,让我来暂时保管这支有争议的铅笔。另外给你一支铅笔,也给你一支铅笔。你们俩下课以后再讨论那支铅笔是谁的,现在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这场争论就此结束。整个解决过程老师只花了30秒钟。老师故意避免了毫无结果的询问。他没有卷入争论的漩涡,去探究那支铅笔究竟是谁的。他没有让为一支铅笔而进行的争论来扰乱课堂秩序。他既有技巧又不失权威地避免了要耗费时间的烦琐过程:原告、被告、双方求证、最后判决和执行。

  这样的事情,我在班上经常会遇到,我每次都非得查出谁撒谎了,铅笔是谁的。每次弄班里气氛不好,自己还生气,孩子也委屈,更耽误了整节课的进度。真是“亏”大了。以后我也要学习一下这种处理方式。

  二、切实的目标

  通过看这本书,我还明白,最佳师表的老师们都在传达一个相同的理念: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过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未来。现在,我却有了更为切实的目标,我只关注孩子们现在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构想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的处理好教室里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转变不仅完全可能,而且非常实际。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如果能做到,应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在以上几条中,有很多我做的不好,如对孩子训斥等,以后要努力,尽量避免!

  三、表扬的艺术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意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有益的表扬总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描述孩子所作出的成就。

  平时我表扬孩子,经常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继续好好干”。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了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都是无益的,他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要想培养孩子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让孩子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就不能给予孩子评价式的表扬。

  运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表扬无疑会促使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和推论,足以让孩子高兴的回味老师的话语并倍受鼓舞。这种风格的表扬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牢固的记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

  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教育如果闭塞孩子的思想,扰乱孩子的心灵,压抑孩子的情感,那就注定要失败。老师一旦掌握了同学生说话的技巧,就能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不引起学生的愤怒和反抗。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10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海姆。吉诺特,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老师怎样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言语沟通,以便更好地教学。

  该书全书分12个章节,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说词开始。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认为这是个“失望的主题”。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萌发出不愿为学生操心的心理,他们认为,得过且过,没什么大事发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时候作出某种改变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夸张化,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其中,还谈到一个核心的事实:“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类似。联合时间上的处理,就显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句总结性的话让我意识到,有时我们会忘却教书的本质区别。谁都知道,作为老师,不光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别。正如记忆英语单词一样,强迫学生短时间内背一些单词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效地去记单词。当作者指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认为表扬只有一种,现在知道表扬有两种。通俗来说,可以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很多人都认为,直接表扬小孩不好吗?如果将表扬比喻成药物,我们就能马上明白,药物可以让病人获得暂时的舒服感觉,但也会造成病人长久以来的依靠。表扬也是同理,若它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依赖,孩子便会靠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的价值。

  在第六章节的“常规管理”中,我了解到,替代责罚的办法有很多,学生犯了错,老师不一定非要大发雷霆处罚学生才行,也可以避开事端,或者引开话题,提倡用最短的时间去平息矛盾。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应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关于“家庭作业”在第八章节中有说到,这也是每个老师经常头疼的一个老问题。几乎每个班在语数英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业的现象,仿佛无法根除。看到书中所提的要点,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过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的话,生活会变得简单得多。家庭作业应当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务。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地干预孩子的作业和成绩问题,孩子反而会十分反感并且成绩下降。”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处理了。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11

  这几天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更不禁惶恐,原来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正如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话: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回想我们曾经因为学生拖欠作业而火冒三丈,回想自己平时也许不经意的话语曾伤害过学生,而我们却毫不知觉……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1.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我觉得优秀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高三学生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相关文章: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05-1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优秀)05-31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精选16篇)04-16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5篇【优】05-17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15篇(必备)06-10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通用15篇)04-25

读《怎样读懂学生》有感02-20

读《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心得体会1200字02-01

高三学生老师评语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