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充满新意的成语及解释

时间:2021-03-30 12:58:33 成语 我要投稿

充满新意的成语及解释

  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南辕北辙”、“精卫填海”、“东施效颦”中任选一个成语,为它写一段新解。要求:①解说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4分)

  示例: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重蹈覆辙者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

  成语:

  新解:

  成语,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经历时间的历练越发显得珍贵,但换个角度留心细推一些成语时,也会发现一些新的诠释,也不无道理。

  1、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就是说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

  从另一个角度,水到未必渠成。众所周知,一个人成功的条件是有内因而起作用的,内外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外因视为“水”,那么外因“水已到”,内因是否即能“渠成”呢?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天资聪明,家境富裕,贾政为使其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一直强迫他读圣贤诗书文章。教书先生换了几任,父亲说教耳边天天响。外因条件可谓成熟,那内因如何?“愚顽怕读文章”。结果“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曹雪芹诗云:“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可见,“水”到未必能“渠成”。

  究其原因,“水到”了而“水道”不成,何以蓄水?当然不会有“渠成”之说。这就好比有一片庄稼地,久旱干涸,急需引水灌溉,而离地数米外有一条宽阔的大河,有丰富的水源,但两地之间没有引水的水渠,即使水源在附近,也无法引流,哪有“渠成”之理。反之,“渠成”反能引“水”到。

  许多事情成功的前提并不是等待“水”到的,而在于努力地挖“渠”,当自身作好一切准备后才能接纳“水到”。其实最清澈的水源本属于努力挖渠用心引水的人。“水到”未必能“渠成”。“渠成”反能引“水到”。

  2、逆流而上,处境不顺时,人们需要努力从事。虽然这种在逆境奋发的精神可嘉,但比起在顺流中行进的船,在同样做功的情况下,哪个行得快?不言而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味地逆流而上,会使人精疲力竭。

  “逆道”亦如“逆流”,万物都有其道理,有其规律,当你能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时,犹如熟识水性的老船工,随潮涨潮落,往返穿梭于波峰浪谷间,得心应手。历史上诸葛亮借东风也是顺风使舵的一证。

  曹操陈师江北,金戈铁马,大有稳占荆州之势。诸葛亮正是借助“冬至一阳生”必有东南风的规律,一把大火使孙军反败为胜。倘若诸葛亮一味用硬拼之计,即使孙刘联军,也难敌曹军八十万人马。

  潮涨潮落是自然的规律,社会向前发展是时代的趋势,人们应清醒地加以认识,适应、进化、和谐发展已成共识,不能一味鼓励“逆流而上”。利用自然,乘风破浪,何乐而不为呢?

  3、“管中窥豹”的故事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献之。他自小就聪明过人。一天,他家来了几位客人,玩一种的游戏。他在旁边看热闹。看着看着,他忽然说道:“南边的要输了!”客人们都感到惊奇:小小年纪,竟看出了一点门道!后来,南边的一方果然输了。有位客人说:“此郎果然言重!此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中窥豹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褒义的,意谓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从字面上理解“管中窥豹”,那就是从“竹管”中透过视线来看到豹子,由于视线受到“竹管”圆孔面积的限制,而无法看到“全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极具豹子特征的斑点花纹,于是就此推论这就是一只豹子。这种思路是极具智慧的。“由一斑而见全豹”,“由一粒沙子看到世界”,“由一滴水了解大海”,这些话常常被用来赞颂那些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情了解大道理的聪明人。

  但是如果我们对这句话作逆向思维的话,立刻就会发现漏洞百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么,是否可见“一斑”者皆豹呢?非也!梅花鹿身上的斑纹绝不比豹子逊色。所以,千篇一律的“管中窥豹”,弄不好还要出个“指鹿为豹”的冤案呢!

  告别“管中窥豹”,也是科学家们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起点。哥伦布以前就有了世界地图,如果管中窥豹,他似乎没有必要再去做一次探险,当然,作为哥伦布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达尔文为了写作《物种起源》登上贝格尔号海军勘探船,进行了几乎身临绝境的环球考察,收集了成千上万的动植物标本。如果管中窥豹的话,他的《物种起源》也许不会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他本人也难以成为“进化论”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深入细致,不畏艰苦把握全局,搞清楚每一个环节的来龙去脉,而决不能凭一时小聪明的管中窥豹。

  4、“庖丁解牛”需要机敏及掌握事物的个性与特质地联系,还须一份大胆与细心。古人庖丁解牛数千头,历时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文惠君惊奇赞叹。庄子释其循乎天理,依乎自然,处于至虚,游于无有,不为外物所伤。“不为外物所伤”,说明庖丁深谙牛的骨骼筋络,熟练掌握解牛技巧,操刀如神,游刃有余,故用刀十九年如新。如果庖丁没有掌握解牛技巧,大逆解牛之道,割筋断骨,两物相伤,非月月换刀不可。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5、知足长乐,意为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此语出自《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长足矣。”乍一看来,老子的言训,很有道理,人应该有满足感,决不能好高骛远,这本应是好事。但转眼一想,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说此类话,必有其原因。又翻阅资料后得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主张“绝圣弃智”,甚至幻想人应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基于这一点,老子所提倡的“知足长乐”似乎有满足于现状这层消极意义在。

  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闻不问,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这大概是知足长乐最浅显的表现了吧?李白《将进酒》诗里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借酒浇愁,以醉求乐,把世事一股脑儿抛开,其实是一种消极回避的人生观。

  众所周知,物质世界是运动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过程,静止也是运动的特殊形式;事物的运动不断呈现为前进上升的形式,表现为一个过程,这就是发展。例如,自然界的运动发展,表现为旧的物主逐渐灭亡,在此基础上,新的物主逐渐产生;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表现为从原始社会逐步发展为奴隶社会,进而发展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知足者长乐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他们由于眼前取得的暂时成功,陷入了自我满足状态,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不再前进,他们也许忘记了这样一句俗话: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当我们站在人生的浪尖上,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鉴,同样也要面向更广阔的未来。就从今天起,从尝试新解成语开始,更换角度看世界,视野宽广,世界才更加美好。

  6、班门弄斧

  人们总认为,“班门弄斧”就是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因而易受到众人的鄙视和否定,实不足取。但是我的见解正好相反:能在鲁班面前弄斧的人,他的勇气是很值得称道的。

  首先,从“班门”这一角度看,弄斧者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新鲜血液。

  其一,可以发现人才。没有弄斧者的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千里马”将永远埋没在槽枥之间,而不能发挥其才能。

  其二,可以促使班门那样的行家高手更上一层楼。现在有些自鸣已经是“班门”的人,他们固步自封,目空一切。如果说。弄斧者在他面前“弄”出了名堂,甚至“弄”出了奇迹,对于“班门”无疑是一种压力,使之感到后生可畏,老本不可再吃,从而奋起直追。

  7、滥竽充数

  家喻户晓的“滥竽充数”故事,过去多用来批评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警示后人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

  今日再读,竟觉得南郭先生固然可悲,而故事真正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用人不察,又不懂装懂,给了南郭先生充数之机;乐队队长只取俸禄,不尽职务之责,竟不知队伍中有“竽盲”之实,抑或知而不报,对上级极端不负责任,让南郭先生自在地混了几年却没去“亡羊补牢”;南郭先生身边的“竽师”肯定听得出他不会吹竽,然而却“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去或不敢伸张正义,以致南郭先生愚弄了别人还自鸣得意。

【充满新意的成语及解释】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及解释04-16

成语的解释01-28

猴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3-06

形容快的成语的成语及解释09-10

描写春天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2-20

形容很多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4-10

关于智商的成语及成语解释04-02

《史记》成语及解释03-07

常用成语及解释精选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