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成语故事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故事1
【注音】jīn diāo huàn jiǔ
【典故】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复为所司弹劾,帝宥之。《晋书·阮孚传》
【释义】金貂:汉以后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取下金冠换美酒。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不拘礼法,恣情纵酒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金貂取酒
【押韵词】婴城自守、恫心疾首、骂不绝口、流脍人口、枷脰械手、子虚乌有、磬其所有、神枪手、丹青妙手、赏善罚否、......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竹林七贤的阮咸的.儿子阮孚特别好酒,在做安东参军时,整天在军中饮酒作乐,醉眼朦胧,丝毫不把军务放在心上,皇帝派他去作车骑将军的长史,劝他少喝酒,他更是纵情狂饮,经常是烂醉如泥,有时甚至用他的金饰貂皮大衣去换酒喝
【成语举例】翠袖传觞,金貂换酒,痛饮何妨三百杯。宋·刘过《沁园春》
成语故事2
【拼音】qióng yuán bēn lín
【出处】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释义】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用法】作宾语;比喻人处穷困,急于找栖身的地方
【近义词】穷猿投林
【同韵词】鹤立鸡羣、天之戮民、卓乎不群、火列星屯、庄舄越吟、超然迈伦、敬天爱民、悬弧之辰、克俭克勤、料敌若神、......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李弘度经常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殷扬州知道他家贫就问他能否屈志百里不?李弘度感慨回答:“《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殷扬州决定录用他为剡县县令,李弘度感激不尽。
成语故事3
乐不思蜀
典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后人多认为刘禅乐而忘本,无故土之思,但也有人持异议,如《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的作者罗开玉和谢辉认为,刘禅装憨卖傻,不仅是养晦自保,更关系着一大批降臣的命运。这一表演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表现如出一辙而更精彩。
后用此典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故事4
【注音】chē lì zhī méng
【出处】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丁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越谣歌》
【解释】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用法】作宾语;指友好交往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戴笠乘车
【同韵词】热气腾腾、草偃风行、鹄面鸠形、锦绣前程、垂拱仰成、冷酷无情、首如飞蓬、蜗利蝇名、哽咽难鸣、怀山襄陵、......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坛,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向天祷告说:“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希望以后再次见面时不分地位变化,还是不望这贫贱之交
【成语示例】我们有车笠之盟。
成语故事5
东汉明帝的皇后马氏,十三岁就被选进皇宫。她生性善良,待人宽厚,行事谨慎,宫中上下都很敬重她。明帝的贾妃生了个儿子,名叫刘炟,马氏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尽心抚育。后来刘炰即位,是为章帝。他尊马氏为皇太后,并多次提出要加封她的三个哥哥马廖、马防和马光。
马太后是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她清醒地看到,当时许多外戚无功受禄,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她对此很反感,所以婉转地予以拒绝。马廖的儿子马豫,担任步兵校尉,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行为放荡不羁。眼看马太后没有给他家带来更大的`恩惠,使他沾更多的光,心怀不满,口出怨言。
马廖有个朋友名叫杨终,他见马廖如此放纵儿子,特地写信劝告,说:“本朝初,许多诸侯王因对子弟失加管教,触犯了刑法最终弄得国破人亡。如今您的地位和名望这么尊贵,怎么能不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以他们的结局为教训呢?”
杨终的话说得很清楚,意思是如果这样下去,就会像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一样,一不留神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成语故事6
栩栩如生
【释义】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比喻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例句】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近义;反义】跃然纸上 惟妙惟肖;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一天晚上,庄子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那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欣然自得,轻快舒畅极了,称心如意极了。这时,他已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而只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过了好一会儿,他从梦中醒了过来,不由十分惊喜。他不知道究竟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他回味着梦中的情景,思考再三,但得不出任何结论。成语“栩栩如生”,由此而来。
槁木死灰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1),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2)立侍乎前,曰:“何居(3)乎?形固可使如槁木(4),而心固可使如死灰(5)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6),汝知之乎?女闻人籁(7)而未闻地籁(8),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9)夫!”
《庄子.齐物论》
【故事阐述】
据《庄子.齐物论》上记载,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着,仰望天空而缓缓吐气,形体木然,好像精神脱离了身躯。颜成子游侍立在跟前,问说∶“怎么一回事啊?形体可以像枯木般静立不动,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一样吗?你今天靠几而坐的神情和过去靠几而坐的神情不一样了。”
南郭子綦回答说∶“子游,你问的正好!今天我摒弃了偏执的我,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而没有听说地籁;你听说过地籁,而没有听说过天籁!”南郭子綦认为,这是因为他已经忘了自己的形体,对外物无动于衷,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后来,从这里演变出“槁木死灰”这句成语,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心灰意冷的样子。
惨不忍睹
【原文】
小人伏窗潜窥,但听病者卧床呻吟,其妻侧坐床前,默默若有所思,忽起身挑灯燃烛,向床后招手,一男子轻步而出,两人附耳小语。其妻出绢一匹,登床将甲口缠闭。两人又将甲缚伏行床,褫裈露尻。启盎出一小蛇,将蛇首纳入竹管,以竹管对尻,取香火炙蛇尾,蛇负痛由谷道窜入腹中,闻甲大喘一声,其气遂绝。两人相视而笑,复解甲缚,扛置床上。小人惨不忍睹(1),复一跃(2)上屋,恨恨而返。至今思之,怒发犹为上指也。先生试思,娶妻如此,有何恩爱?岂非天下最毒者莫如女子耶!
清.许奉恩《里乘.卷八.倪公春岩》
【故事阐述】
〈倪公春岩〉这则故事写到:有一渔翁因为赌输钱,决定趁着天黑去前村某甲家偷窃,刚好亲眼看到某甲的妻子和一名男子共同谋害自己丈夫的经过。他看到某甲死状凄惨,让人不忍心再看,于是跳上屋顶,怀恨回家,自此觉得女子是天下最毒的人。
另外“惨不忍睹”也可用在形容战争场面的残忍血腥,如《洪秀全演义.第三五回》:“前后受敌,不能得脱,有欲伏地请降的,都被身首分离,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惨不忍睹”这句成语是说情状极为凄惨,令人不忍目睹。
不修边幅
【原文】
王莽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荐之于莽。莽以涉为镇戎大尹,援为新成大尹。……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1)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2),公孙(3)不吐哺(4)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5),如偶人形(6)。此子何足久稽(7)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
【故事阐述】
王莽兵败后,马援改为归附据地陇西的隗(音同“伟”)嚣,为其效力。
此时,公孙述在蜀地自立为王,因为马援和公孙述本是同乡老友,于是隗嚣派马援去探察公孙述的实力。本以为见面后会和昔日一样,亲切的闲话家常,没想到公孙述以接待臣子的礼仪来接见他,还要任命他为封侯大将军。马援看到这种情形,就对那些愿意留下的宾客说:“现在天下胜负都还未定,公孙述不知道用心的求取贤士,和他们一起图谋争夺天下,反而讲究衣饰仪容和形式小节,这和用泥土、木头做成的偶像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人怎么有能力长久留住天下的贤士?”
所以,他随即告辞回去,禀告隗嚣说:“公孙述这个人的.眼光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的浅显,还自以为了不起,你大可专心的对付东方的刘秀。”
后来“不修边幅”这句成语就从“修饰边幅”演变而来,语义转化成相反的意思,用来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
柳暗花明
【释义】比喻眼看着情况已无发展余地,忽然又出现转机和希望。
这个成语出自唐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风翔》诗。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坚决主张抗击金兵,被主和派免去了官职。陆游回到了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整日在家读书,打发时间。
一天,陆游远行,绕过了一道又一道水,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越来越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只见前面山重水复,似乎已无路可走。游兴正浓的陆游,不肯就此回头。他顺着山坡向前走了几十步,拐过山角,突然发现,在不远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小村庄,那里花红柳绿,像传说中的桃花源一样。
回到家里,陆游对这次散步远行印象深刻,便作了一首七言律诗《游山西村》,其中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在山重水复之间,以为无路可走,忽然眼前一亮,发现原来在浓绿色的柳树荫和明丽的花丛中,又有一个村子。这两句写景抒情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成语故事7
[拼音]:
bù wǔ zhī hè
[释义]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语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近义]
无能之辈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来讥讽人无能
[例句]
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为羊公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
[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丹顶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为有生人在场,怎么也不起舞,让客人大失所望,说这是一只不舞之鹤。
竞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意谓自己无能,辜负了赏识者的厚望。蒲松龄以自己科学受挫,有负责祎祉的'器许,故有此喻。
译文:他刚到淄川任县令时,我当时还是个少年,承蒙他器重和赞许,而我愚钝不才,竟在科举受挫,辜负了老师的厚望,正如羊叔子有一只鹤善于跳舞,在客人面前一试,偏偏不跳使羊叔子丢脸一样。
[造句]:
1、这孩子虽然模样乖巧,实际上是不舞之鹤。
2、要互相协助,而不要不舞之鹤。
成语故事8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夠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释 义:雕:雕刻;虫:指鸟虫书,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 处:《北史·李浑传》:“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
成语故事9
【拼音】bù màn bù zhī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地方官周敦颐辞去官职,隐居在庐山莲花峰在濂溪书堂讲学,他的著名短文《爱莲说》流传到今天:“晋陶渊明独爱菊,自季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典故】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宋·周敦颐《爱莲说》
【释义】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说话作文简洁流畅
【近义词】珠圆玉润、一气呵成、文从字顺
【相反词】拖泥带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
【英语】(oflotusstems)neitherspreadingaboutnorbranchingout
【成语举例】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
成语故事10
【拼音】qí huò kě jū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卫国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都城邯郸去做生意,碰到在那里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他决定做一次一本万利的政治买卖,就先到秦国讨得华阳夫人的欢心,让她认异人为儿子,帮助异人回国成为秦国国君,从而自己当上秦国的丞相。
【出处】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列传》
【解释】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囤积居奇
【近义词】囤积居奇
【反义词】宝货难售
【其它使用】
◎ 在去年抢购风中,一位个体户投入几万元购进400条毛毯,以为奇货可居。
成语故事11
【注音】
lóng hú zhī tòng
【成语故事】
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带领百姓在首山采铜,到荆山下铸鼎。鼎铸成后,有龙垂下胡髯来迎接黄帝,黄帝立即骑上龙髯,群臣与后宫等70多人随从也上了龙髯,龙开始飞上天,百姓仰望黄帝上天,纷纷抱着弓与龙髯哭泣。
【典故】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汉书·郊祀志上》
【解释】
指丧亲之痛。
【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押韵词】
枭首示众、荣辱与共、如如不动、材大难用、孔怀之重、长材短用、三人为众、九鼎不足为重、罪逆深重、移国动众、......
成语故事12
【汉字书写】:假痴不癫
【汉语注音】:jiǎ chī bù diān
【成语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成语;用于为人。
【假痴不癫的意思】: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其实精神没有错乱,言语行动都很正常,心里十分清醒。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
【假痴不癫的近义词】:装疯卖傻、大智若愚、装聋作哑、醉翁之意不在酒;
【假痴不癫的反义词】:;
【假痴不癫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因嫉恨自己的本领远不如赫赫有名的孙膑,于是出谋划策设计加害于孙膑,把孙膑的双膝盖骨割除,使孙膑成为废人。当孙膑得知庞涓还要置他于死地时,孙膑迫不得已使出“诈疯计”,突然间发疯。庞涓为了验证孙膑是否真疯,派亲信去探访孙膑,只见孙膑在猪圈里手舞足蹈,把随从送来的饭菜当作毒品,狠狠地摔到地下,又抓起猪圈里的猪粪、猪食往嘴里塞,还一边叫喊“好吃、好吃”。亲信把看到的情况报告给庞涓,庞涓深信不疑,也就放松了对孙膑的看管。孙膑可以到街市上游荡,时好时疯,起初,庞涓还派一名随从时不时地监护孙膑,后见孙膑成天疯疯癫癫,没什么异常举止,就连监护人员也取消了。一天,齐国使者来访魏国,得知孙膑的冤屈后,想方设法把他带回了齐国。由此,孙膑用“假痴不癫”的计谋成功地瞒过了庞涓的猜疑,并顺利地回到了齐国。
【假痴不癫例句】
马敏学《司马懿大传》三:“诗后,依序附录着三十六计,乃: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混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计,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马敏学《司马懿大传》三:“再下来,是父亲记叙他运用三十六计的`几则得意之作:借东吴之手,解樊围,杀关羽的“借刀杀人”;稳住孟达,千里奔袭的“笑里藏刀”;飞渡辽水,佯袭襄平的“暗渡陈仓”;五丈原上,忍辱斗智的“假痴不癫”;迷惑曹爽,终清君侧的“欲擒故纵”。司马师弟兄二人,看得连连称奇叫好。”
殷谦《曹雪芹同情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从“放声大哭”再到“大笑”,这里确实是有玄机的,癞头僧哭英莲“有命无运”,笑甄士隐愚痴徒劳,别看那癞头僧颠颠痴痴,其实是假痴不癫,只可惜凡人岂能容易参悟语谶,也只好把真正智者的真理当做疯子的混话了。”
【假痴不癫造句】
这虽然是一个不错的计谋,但要想把假痴不癫演绎得让对方丝毫不留下车辙马迹也是不容易的。
掩盖自己想东山再起的真实想法,能而示之不能,以退求进,从而后发制人是假痴不癫的主要特点。
成语故事13
【汉字书写】:
口无择言
【汉语注音】:
kǒu wú zé yán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般传》:“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褒义词。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口无择言的意思】:
择:选择;指说话不经选择都合道理,形容说的话还有做的事都是正确的。也指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口无择言的近义词】:
至理名言、身无择行、无中生有;
【口无择言的反义词】:
有条有理、胡言乱语、有条不紊;
【口无择言的故事】
汉朝时期,刘般的祖先几代人都在楚地做王,在他父亲的时侯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刘般父亲被贬家境因此衰败。刘般很小的时侯他的父亲就去逝了。后来绿林起义军把王莽杀死后刘般的母亲带着她的兄弟投靠汉室远亲刘玄,结果走到一半上就听说刘玄被绞死了,因此他们只好流浪到了甘肃,一路上刘般无论怎么样都在刻苦读书。在汉光武帝掌权后刘邦到了京都洛阳做了菑丘侯。刘般因为对朝廷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被皇帝采纳,杨州刺史说他平时口无择言,要求皇帝奖赏他,后来汉明帝便命他为执金吾,主要负责京都的治安管理。
【口无择言例句】
《孝经。卿大夫章》:“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唐。张说《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心根孝友,器包礼乐,动蹑思后,故口无择言。”
【口无择言造句】
不远千里地换了几次工作环境,但是我的身边总是有几个口无择言的人存在着。
在影片《温州一家人》中很多人都认为天马行空的雷昂在剧中是一个口无择言的人。
成语故事14
【注音】xíng shī zǒu ròu
【出处】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
【解释】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没有思想的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酒囊饭袋、行尸走骨
【反义词】虽死犹生
【同韵词】揎拳掳袖、神州华胄、天资雄厚、宽袍大袖、匍匐之救、笔老墨秀、郎不郎,秀不秀、心计手授、光前绝后、危迫利诱、......
【成语故事】东汉人任末从小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始终坚持自学。他对自己要求活到老、学到老,曾经用荆条作笔,用树液加上烟灰作墨,映着月光读书。他成为一个十分博学的人,收了很多学生,他说人如果不学习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示例】在他们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虚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成语造句】
◎ 他唯恐自己的臭名远扬,不想再去行尸走肉般地招人唾骂。
◎ 一切幼稚未熟,在表示富于青春气息这一点上,也许是好的意义,因为我们还不想提倡叫人做行尸走肉,虽然社会上尽多此种人。
◎ 这种外在最终使得行走本身失去了意义,使得行走者堕落为一具不折不扣的行尸走肉。
◎ 如果我们只是一堆行尸走肉,那当然我们也并不需要何种新鲜的空气,我们只要能苟活着也就算在人生走了一遭,但有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希望着像个"人"那样活着,有"人"的'思想及尊严,污浊的空气是不够的,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人类自身排泄出的毒素正在扼杀着自由的精神和生命,所以要毫不妥协地摒弃它们。
◎ 夫人,可惜你名门闺秀,嫁给了我这块行尸走肉!""夫君何必妄自菲薄?"夫人严肃地说,"你满腹诗书,胸有韬略,身体健壮,武功过人,之所以久屈人下,非是你无能,乃时机不到也!""那么现在呢?"知县嘴角浮起一丝嘲讽的笑意,说,"时机到了吗?""当然,"夫人道,"现今拳匪聚众倡乱,列强虎视眈眈;孙丙造反,德人震怒,国家形势,危如累卵。
◎ 我欲上前问讯,无有答理,人人冷漠如行尸走肉。
成语故事15
宾至如归
【客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形容客人受到很好的.招待。例﹔这个宾馆的服务质量很好﹐旅客们都感到宾至如归﹐非常赞赏。】
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国为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所以修了宾馆,筑了高墙。
现在你们把墙拆了,来宾的安全由谁负责﹕”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小,所以要按时前来进贡。这次贵国国君没有空闲接见我们。我们带来的礼物既不敢冒昧献上,又不敢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
我听说从前晋文公做盟主时,接待诸侯来宾并不这样。那时宾馆宽敞漂亮,诸侯来了,像到家里一样。而今,你们的离宫宽广,宾馆却像奴隶住的小屋,门口窄小,连车子都进不去?客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这不是有意叫我们为难吗﹖”
士文伯回去向晋平公报告。晋平公自知理亏,便向子产认错道歉,并立刻下令兴工,重修宾馆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5-23
成语故事05-15
经典成语故事07-05
成语故事06-12
成语故事11-19
成语故事10-18
古代成语故事 代成语故事集锦02-16
中国成语故事03-10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03-10
成语故事:南辕北辙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