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典成语故事

时间:2024-07-05 13:30:08 成语 我要投稿

经典成语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用到成语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在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并且每个成语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成语故事

经典成语故事1

  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亲仍然想方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鼓励他结识一些读书人,以便将来出人头地。

  有一年,县试时,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有些考生贫困,没有多余的钱财住客栈,孟母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她还缝了很大的被子给那些考生盖。她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我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只能做这点事表示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母名声很快传遍了各地。

  孟宗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他知道母亲含辛茹苦,才把他培养教育成人,所以心中对母亲又愧疚又感激。

  有一年冬天,孟母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许多天,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忽然想喝点笋尖汤。”孟宗听说母亲想喝汤,非常高兴,因为母亲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身体越来越衰弱了。不过他马上又发愁起来,因为当时正是寒冬,而竹子要到春天才会发芽,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孟母见儿子这副表情,便说:“哦,我大概是病糊涂了,这节气哪儿来的竹笋呢!算啦!”

  孟宗马上告诉母亲:“您别着急,我会尽量想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的。”可是他心中又想,答应起来容易,可是最近这两天这么冷,寒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出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可是一想到母亲要喝笋尖汤,他马上来了力气,于是扛起铲子、锄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终于走到了一个竹林。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更加心惊:“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情呀!老天爷,可怜可怜我吧!我母亲病得那么重,若是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哪!”他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期待笋尖汤,鼓足勇气对自己说:“我挖一挖试试吧,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到挖着笋尖为止。”

  寒冬腊月,土冻得像铁一般硬,他吃力地一铲铲挖下去,一直累得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孟宗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来。哭了好一阵子,当他睁开泪眼往地上瞧时,不禁吃了一惊。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变成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呀!笋尖啊!笋尖啊!”孟宗惊叫起来,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哈哈,心中窃喜。原来真的是新鲜笋尖!母亲的愿望终于可以满足了!问题是,刚才还什么都没有的土坑,怎么会在突然间长出新鲜的竹笋来呢?太不可思议了!难不成是上天的赏赐?“嗯,一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谢谢老天爷!”

  孟宗挖出土坑中的笋尖,赶回家去做笋汤。孟母看见儿子拿了竹笋回来,也非常吃惊。她喝了儿子给熬的笋汤之后,病没过多长时间就痊愈了。

  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了朝中的大臣,做了很多好事。

经典成语故事2

  【注音】shù yùn qǐ huǒ

  【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婆婆诬告儿媳偷家里的肉,儿媳百口莫辩被婆婆赶出家门,只好去找邻居大婶帮助伸冤。大婶深知她的`为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拿一团乱麻到那个婆婆家去借火,说是自家的狗因为争吃别人家的肉被咬死。婆婆知错就去追儿媳回家。

  【出处】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汉书·蒯通传》

  【解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求人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束缊举火、束缊请火、束缊还妇

  【押韵词】朽条腐索、深思苦索、披裘带索、鋭挫气索、流落失所、收缘结果、披麻带索、多历年所、来因去果、暗中摸索、......

  【成语举例】打门声急谁氏子,束蕴乞火霜风寒;劝渠且宿不敢住,袒而示我催租瘢。

  宋·方岳《三虎行》

经典成语故事3

  不舞之鹤的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尚书左仆射羊祜家里养了一只白色的丹顶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为有生人在场,怎么也不起舞,让客人大失所望,说这是一只不舞之鹤。

  竞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意谓自己无能,辜负了赏识者的厚望。蒲松龄以自己科学受挫,有负责祎祉的器许,故有此喻。

  译文:他刚到淄川任县令时,我当时还是个少年,承蒙他器重和赞许,而我愚钝不才,竟在科举受挫,辜负了老师的厚望,正如羊叔子有一只鹤善于跳舞,在客人面前一试,偏偏不跳使羊叔子丢脸一样。

  不舞之鹤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bù wǔ zhī hè

  【解释】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窑主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

  【用法】作主语、宾语

  【近义词】无能之辈

  不舞之鹤的成语接龙

  鹤唳猿声 声势熏灼 灼艾分痛 痛不欲生 生炒热卖

  卖头卖脚 脚高步低 低唱浅酌 酌古参今 今月古月

  月地云阶 阶前万里 里丑捧心 心谤腹非 非此即彼

  彼此彼此 此发彼应 应答如响 响彻云际 际遇风云

  云屯蚁聚 聚精凝神 神清气朗 朗朗上口 口是心苗

  苗而不秀 秀才造反 反听内视 视如粪土 土崩鱼烂

  烂若披锦 锦绣前程 程门立雪 雪兆丰年 年轻力壮

  壮气凌云 云霓之望 望尘莫及 及第成名 名扬四海

  海不波溢 溢于言表 表里如一 一元大武 武断专横

经典成语故事4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话说孔子和颜回曾参冉子三人打麻将,颜回等三人觉得孔子在鲁国做过官,手里有钱,于是三人抽老签一起骗孔子的钱。孔子最后榆得是血本无亏,连裤腰带都押上了。麻将散场后路边的人问他:“输赢如何?”孔子说:“三人赢必有我输也。”山东话行和赢同音,师和输同音,于是传来传去就传成了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这个成语。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人养了一窝的猪,到了冬天猪怕冷,这个宋国人就在猪圈里放了很多的草让猪御寒。有一只兔子半夜跑到猪圈里偷吃猪圈里的草,不料因为天黑看不见,一不小心掉到了猪圈旁边的猪粪池里淹死了.第二天那个宋国人看到了死兔子很高兴,于是就天天的守在猪圈旁边希望哪天再有兔子偷吃猪圈里的草淹死在猪粪池里。这就是守猪待兔的由来,猪和株是通假字,所以史书上又称守猪待兔为守株待兔。

  杀鸡取卵

  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地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杀鸡的时侯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看到了以后就四处乱说,说这人杀鸡取卵,鼠目寸光,把好好的`一只能下蛋的老母鸡给杀了。

  毛遂自荐

  毛遂这人是个文学青年,经常写点小文章在网上发表一下,可是网易的版主和网友们都不喜欢他写的文章,因为文章写的太烂了。在网易BBS上混了一两年了,写的文章回帖的人没几个,版主也不给个“荐”字。搞的毛遂很不爽。所以以后在BBS上发文章的时候毛遂都要在文章题目后面自己加上一个“荐”字。比如《有了快感你别喊》“荐”。《我是一个伟大的小丑》“荐”。写手们和版主对他的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哭笑不得,于是就把这种做法形容为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

  三国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扶佐他打天下,于是就去陇中请他。刘备的老板刘表一向就对刘备不满,平日里给他准备的饭都是残羹剩饭,这天刘备吃完饭后到了诸葛亮那里坐了没一会,肚子就开始疼,一会工夫就上了三次厕所,诸葛亮心想老刘今天身体不好拉肚子还辛半苦苦地跑到我这里来看我,很感动,于是就出山了。厕所在农村又叫茅房,茅厕,茅庐。于是后人就把这段典故说为成语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曹操有一次行军打仗,士兵们走得一个个都很累,没有精神也没有斗志。曹操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个梅庄,梅庄里有个梅小姐,长得是天姿国色,美艳无双,谁第一个到达战场,我就把梅小姐许配给他做老婆.”士兵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口水都流下来了。终于在规定时间到达了官渡,打败了袁绍,后人称这个典故为望梅止渴。

经典成语故事5

  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经典成语故事6

  【拼音】lín shēn lǚ bó

  【成语故事】东汉明帝皇后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义,她十分喜欢贾妃所生的刘炟。刘炟继位成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马氏的兄弟,马后拒绝。而她的侄子马豫抱怨没得到更多的.恩惠,杨终劝马廖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不能放纵儿子。

  【典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

  【释义】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处境艰难

  【近义词】小心谨慎、提心吊胆、兢兢业业

  【相反词】胆大妄为、昂首阔步、无所忌惮

  【成语示列】岂可不临深履薄,以为至戒?

  《后汉书·杨终传》

经典成语故事7

  【释义】

  听从别人善意的忠告或建议,就像溪水顺流而下,一点也不勉强。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夹在强大的楚国和晋国之间,立场经常左右摇摆。

  有一回,郑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果触犯了楚国。

  楚国的子重率兵进犯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向晋国求援。晋国立即派出栾书率兵救援。

  晋、楚两国军队相遇,楚军见晋军来势凶猛,便且战且退,撤回楚国境内。晋军趁势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

  蔡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国立即派公子申与公子成率领申、息二地的兵马赶去救援。

  晋将赵同、赵括等人主张与楚决战,催请栾书快下令行动。栾书本打算同意,但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表示反对,说道:“我们是来救助郑国的,现在已经达到目的了。

  若再将战火烧到蔡国,将没完没了,还会激怒楚国。我们与楚军作战,并不能稳操胜券,即使打赢了,也不过是胜了申、息二地的兵马;如果输了那就是很大的耻辱了。”

  当时主张作战的`将领占绝大多数,但栾书还是接受了智庄子他们三人的意见,下令撤军。

  过了两年,栾书趁楚国不备,攻下了蔡国,准备去攻打楚国。

  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后,再次建议栾书暂时不要攻打楚国,改去攻打沈国。

  栾书又一次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栾书能正确听取部下的意见,时人便称赞栾书,赞其从善如流。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经典成语故事8

  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擅长说笑话,所以四周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外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与举人的考试。

  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出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

  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终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今,人们便依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与各种考试,没有被录用,叫做“名落孙山”。

经典成语故事9

  味如鸡肋

  【味道和鸡肋一样。比喻对一件事情没有多少兴趣,但又舍不得放弃。例:经济学对他来说,味如鸡肋;但既然已经读了这么多年,也就只好学下去了。】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军队攻打一个城市,很长时间没有攻打下来。这时候,他感到进推两难:撤退吧,就前功尽弃,实在可惜;继续攻打下去吧,又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鸡的'时候﹐感到这情形就像是吃鸡肋:实在没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丢掉又舍不得。这时候有人来问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么?”他就随口回答”鸡肋。”出自《三国志》

经典成语故事10

  子产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归西,晋平公借口为鲁国国丧致哀,没有迎接郑国使者。于是,子产命令随行的人员把晋国宾馆的围墙拆掉,然后赶进车马,放置随行物品。

  晋平公知道这一消息后,大吃一惊,派大夫士文伯赶到宾馆责问子产为什么这么做。士文伯说:“我国是诸侯的盟主,来朝聘的诸侯很多为了防止盗贼,保障来宾安全,特意修建了这所宾馆,筑起厚厚的围墙。现在你们把围墙拆了,怎么保证其他诸侯来宾的安全呢?晋平公想知道你们拆围墙的目的是什么。”

  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是小国,需要向贵国进献贡品。这一次,我们带来从本国搜罗来的财物前来朝会,偏偏赶上你们的`国君繁忙无比,既见不到他人,也不知道何时允许我们进见。我听说过去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自己住的宫室是矮小的,接待诸侯的宾馆却造得高大壮丽。宾客到达的时候,样样事情有人照应,能很快献上礼品。他和宾客休戚与共,你不懂的,他给予教导,你有困难,他给予帮助。宾客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可是,现在晋国铜鞋山的宫室有好几里地,而让诸侯宾客住的却是奴隶住的屋子。门口进不去车子,接见又没有明确的日期,我们也不能而入。倘若不拆掉围墙,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就是我们做使者的罪过了。如果让我们交了礼物,我们愿意修好围墙再回郑国。”

  士文伯回去后,把子产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晋平公。晋平公感到非常惭愧,便立即吩咐下人传见子产,并隆重宴请郑国使者,送了丰厚的回赠,此外,晋平公下令重新建造宾馆。

经典成语故事11

  【汉语拼音】zhū zhū xiào liàng

  【近义词】:铢铢较量、锱铢必较、锱铢较量

  【反义词】: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宽厚待人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柳柳州》:“然荣辱得失之际,铢铢校量,而自矜其达,每诗不着此意,是岂能真忘之者哉!”

  【成语解释】铢铢:分量极轻。指斤斤计较。

  【铢铢校量造句】什么事情都铢铢校量很没意思,还容易得罪人。

  【铢铢校量的成语故事】

  《苕溪渔隐丛话》,南宋汉族诗话集。胡仔编撰,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共一百卷,五十余万字。前集六十卷成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后集四十卷成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四库总目提要》称此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

经典成语故事12

  出处:

  元代石君宝的《曲江池》曲。

  意思:

  棉絮里藏着针。比喻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尖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文章写得好,也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字外表似乎很软,骨干却很硬朗。他自己说:“我写的.字好比绵里铁。”同朝书画家赵松雪在苏轼的书法作品后面所题的《跋》里说:“公自云:‘余书如绵里铁。’观此书,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铁也。”比喻外柔内刚,柔中有刚,就叫“绵里铁”,为褒词。

  后来,“绵里铁”变作了“绵里针”,这就不是称赞的意思了。如元曲《曲江池》(石君宝作):“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rdquo,励志名言;其中的“绵里针”,也说作“绵里藏针”,形容表面装和气,而内心尖刻阴险的人。

经典成语故事13

  【拼音】fēi hóng xuě zhǎo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内墙上题诗。后苏轼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大发感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出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

  【解释】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同“飞鸿印雪”。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往事印痕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飞鸿踏雪

  【押韵词】兔子不吃窝边草、因难见巧、逞工炫巧、村夫野老、世事纷扰、疾风彰劲草、使乖弄巧、缩头缩脚、鱼大水小、不见圭角、......

  【成语举例】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蓭。

  清·陈维菘《风入松·纳凉》词

经典成语故事14

  【拼音】yǐ gǔ fēi jīn

  【典故】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用历史故事非难当今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以古讽今

  【同韵词】磨杵成针、避迹违心、企伫之心、享帚自珍、稀世之珍、顶门一针、洗心自新、气冠三军、誓无二心、虚气平心。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摆酒贺寿。70位博士前来拜寿,丞相李斯当众宣布:“今后必须把《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统统烧掉,再谈论者处死,以古非今也要处死,甚至满门操斩,秦始皇当众下诏通告天下。

经典成语故事15

  史料记载:“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太丘名陈,元方、季方之父也。”

  颍川有个叫陈宴的人,自幼好学,办事公道。后来做了县官,更是廉洁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儿子叫元方,小儿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经典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06-12

经典成语故事05-23

成语故事09-10

成语故事11-19

成语故事05-15

古代成语故事 代成语故事集锦02-16

如鱼得水成语故事07-28

攀龙附凤成语故事08-07

出尔反尔成语故事06-28

曲突徙薪的成语故事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