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故事

时间:2024-06-08 09:24:57 成语 我要投稿

成语故事15篇(精品)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成语故事15篇(精品)

成语故事1

  好著书为文,奖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有刘三复者,长于章奏,尤奇待之。自德裕始镇浙西,迄于淮甸,皆参佐宾筵。军政之余,与之吟咏终日。在长安私第,别构起草院,院有精思亭,每朝廷用兵,诏令制置,而独处亭中,凝然握管,左右侍者无能预焉。东都于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筱树石幽奇。初未未时,讲学其中。及从官藩服,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复重游,而题寄歌诗皆铭之于石。

  李德裕,唐代赵郡人,字文饶,才华出众,历任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诸朝。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由淮南节度使升任宰相。执政六年,晋升为太尉,封卫国公。后来遭到异党打击,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唐宣宗(李忱)大中三年,死在贬谪的地方,时年六十三岁。

  李德裕自恃才能和业绩突出,我行我素,清高自傲,不同一般人来往。喜欢著书写文章,褒奖善良,嫉恶如仇,虽身居宰辅高位,仍然坚持读书。有一个叫刘三复的人擅长写奏章,李德裕待他非同一般。自从李德裕镇守浙西时起直到在淮西任职,刘三复都是他的`座上宾,参与议事。处理好军政公务之后,经常与刘三复一起吟诗咏文,终日不停。李德裕在长安私宅建起了一个起草院,院内设有精思亭,每当朝廷用兵、皇帝诏令筹划安排的时候,李德裕就单独住在精思亭里,凝神构想,手握笔管,禁止侍从打扰他。东都洛阳市南的伊阙之地,设有平泉别墅,那里清流翠筱,奇树怪石,异常幽静。

  当初,李德裕未当官时,在此地讲学。等到去离京畿较远的地区当官,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三十年间都没有来过这个地方。而他题写的歌诗之类都铭刻在石头上。

成语故事2

  有凤来仪,中国汉语成语。凤: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仪:仪容。古时吉祥的征兆。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有观点认为《有凤来仪》引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与凤通假。《有凤来仪》《凤仪亭》都是针对女性的。前者指元春探亲,一展凤的风采。后者指貂蝉不守闺训,乱了人常。有凤来仪,指有凤凰来配合某个事物。

  出处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引用《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朋与凤通假。《说文解字》朋:朋党,党羽。所以朋只能解释为《凤》。这里的“乐”应念成音乐的“乐”。是“庆贺”的`意思。

  《有凤来仪》《凤仪亭》都是针对女性的。前者在红楼梦中指元春探亲,一展凤的风采。后者指三国演义吕布与貂蝉相聚之处,常以此地承托凄美动人的爱情。

  典故

  三国·凤仪亭

  “凤仪亭”又名“梳妆掷戟”,出于《三国演义》。吕布知道董卓携貂蝉入府,收为姬妾,心怀不满。一日,吕乘董卓上朝时节,入府窥探貂蝉,并邀至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假意哭诉被董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戟来,直刺吕布,吕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动吕布,剪除了董卓。

成语故事3

  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叫赵武,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晋平公时被任为正卿(首要的执政者),因为他选用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国家做事,所以晋国的人都夸奖他擅长用人。他对外提倡礼义,各国都停止用兵,而和晋国修好。

  有一次,他的新屋盖好了,晋国的'大夫都送礼祝贺。有个叫张老的人对赵武说:“好极了,建筑多么高大宏伟啊!好极了,装饰多么美丽无比啊!”赵武在晋国的地位和威望都极其高,做大官的住高楼大厦本来也很平常,但由于他向来提倡礼义,崇尚简朴,一旦建造这么宏大的新居,又装饰得这么精致,这与他的言行非常不一致,所以张老对他的贺辞,事实上是含有讽刺的意思。

成语故事4

  安然无羔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因为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协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兴奋,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能够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假如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能够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它的意思是: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成语故事5

  削足适履

  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

  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

  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眼中钉——太子申生。

  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晋献公勃然大怒,从此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宠,只得自杀。

  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

  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

  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比为君,由子皙做令尹。

  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办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公子弃疾见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大,索性逼子比自杀,自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

  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

  《淮南子·说林训》在评论这两件事情时说:“这种骨肉相残的事,好比为了适合鞋子的尺寸,把脚削小;为了适应帽子的大小,把脑袋削小一样,愚蠢透顶。”

成语故事6

  【成语】:无出其右

  【拼音】:wú chū qí yòu

  【解释】: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

  【用法】作定语、谓语;指没有能超过他的

  【结构】复句式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刚建立汉朝的时候,还有许多异姓的诸侯王。有一次,刘邦带兵前往代地镇压陈稀的反叛。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深恐刘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亲自端着盘子,送给刘邦吃。谁知刘邦故意大摆皇帝的威风,岔开两腿,大模大样地坐着。不但不回礼,而且开口就骂张敖招待不周。赵国的宰相赵午等见刘邦如此寻畔,羞辱赵王,气愤异常。回宫后,他们竭力劝说赵王反叛刘邦,赵王执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来,要大臣们不要再提。大臣们见赵王不答应,便决定瞒着赵王去暗杀刘邦。谁知事情泄露,刘邦大怒,下令逮捕赵王及其近臣。赵午等都自杀了,只有赵王和大臣贯高被捉去,并要把他俩解押到都城长安。许多忠于赵王的`旧臣都想护送赵玉去长安。刘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胆敢跟随就灭他三族。田叔、孟舒等十几个臣子就剃掉头发,身穿红色衣服,用铁圈柬住头颈,伪装成赵王家族,一起去了长安。到了长安,刘邦亲自审讯贯高,要他说出赵王谋反经过。贯高把赵王如何不肯谋反,还阻止臣子 们谋反的经过详细他说了一遍。刘邦这才相信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但仍借口说赵王没有教育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赵王向刘邦谢恩,并请刘邦宽恕随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刘邦一听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见了他们。通过谈话,刘邦对他们的才学过人,有勇有谋,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说:“哨:现在汉朝的臣子没有一个能超过他们的。”心里一高兴,有意重用他们。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长官,有的作了诸侯的相国,日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汉中守。

成语故事7

  【注音】shú wèi shēng zhāng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寇准镇守北部,收蜀人魏野到门下。当时北部有一个漂亮而举止生硬的妓女,士人叫她生张八,来寇府聚会,寇准即兴要魏野作诗,魏野立即作诗:“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话,半生半熟未相谙。”

  【典故】

  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

  【解释】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

  【相近词】生张熟魏

  成语示例

  1、顶着他的姓接纳生张熟魏,甚至当筵诉说她的`嫁后光阴如何如何,或者这家人家的阴私家丑。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

  2、 在外交上,除了招待一切来敲办公室门的生张熟魏,对注册处有成绩的传递,对教务处有课程的关系,对事务处有领取痰盂,茶壶等交涉。

成语故事8

  春秋时期,吴越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胆,每天吃饭之前都要先尝一口苦胆。经过十年的奋斗,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辅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范蠡,还有一个是文种。当时勾践在会稽山一战中大败,国力也不足以与吴国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商议怎样才能报仇雪耻。范蠡劝勾践主动向吴王示好,以便争取时间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提高军事力量。

  这时候,夫差因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就派人到处物色美女,结果在浣溪边找到花容月貌、沉鱼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献给了夫差。夫差一见西施,顿时被迷住了,把她当做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也逐渐放松了对勾践的.监视。随后,文种和范蠡又帮助勾践取得夫差的信任。他们还设计让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送给吴国浸泡过、不能发芽的种子,害得吴国当年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国内人心大乱。

  越国能够灭掉吴国,范蠡和文种是最大的功臣。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因范、文二人功劳卓着,便要拜范蠡为上将军,文种为丞相。但是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还执意要离国远去。他不顾勾践的再三挽留,离开越国,隐居齐国。范蠡离开后,还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给文种,在信上告诉他:你也赶快离开吧,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勾践心胸狭窄,只可与他共患难,不能同他共富贵。昔日在灭吴王夫差时吴王请降,越王曾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当时夫差曾向吾哀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现在看来怕要真的这样了。但是,文种不相信越王会加害自己,坚持不肯走,还回信说:“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是该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果然在文种当丞相不久,勾践就给他送来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时用的那把剑,同时带了这么一句话:先生教给寡人七种灭吴的办法,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把吴国给灭了,还剩下四种没有用,就请先生带给先王吧。文种一看,就明白了,后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无奈之下只好举剑自杀了。

  启示:“有事就用你,无事就给你一个罪名”

成语故事9

  【成语】反裘负刍

  【拼音】fǎn qiu fu chu

  【解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出处】《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

  【近义词】反裘负薪、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翻译】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成语故事10

  【成语点评】:所谓“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月黑风高预示着坏事的降临,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去找麻烦,而是麻烦主动来找我们,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如果你是一个人的话,尽量别深夜出门,待在室内,不要作死,当然,最重要的,希望你这辈子都不会遇到危险。

  【成语】:月黑风高

  【拼音】:yuè hēi fēng gāo

  【成语解释】: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指夜晚。

  【近义词】:日月无光、天昏地暗、昏天黑地

  【反义词】:月明如镜、月光如水、月明星稀

  【成语出处】:

  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元·元怀《拊掌录》

  【月黑风高成语故事】:

  杀手一般都会等在月黑风高的时候动手,因为这个时候,人们要么进入梦乡,要么放松警惕,最适合动手,古代打仗也是如此,有头脑的人都会在月黑风高的时候选择发起总攻,这样可以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取得战争的胜利。

  【月黑风高歇后语】:坏事将至

  【月黑风高造句】:

  1、这样月黑风高的,最容易出问题了,我们要小心一点。

  2、一个女孩子,就不要选择月黑风高的时候出门了。

  3、很多坏人都会选择月黑风高的'时候做坏事。

  4、学校一直教导我们,月黑风高的时候不适合出门,因为经常会有危险。

  5、别以为你练过武就敢在这样月黑风高的时候出门,外面坏人可多着了。

  6、如果你真要在这个月黑风高的时候出门,那我陪你一起吧。

  7、现在网上经常曝出,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月黑风高的时候。

  8、希望他一个人在这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能平安到家。

  9、我也不想在这个月黑风高的时候出去,但是迫不得已啊!

  10、我现在健身的目的就是要保护你,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我们哪天不会在月黑风高的时候碰上坏人。

成语故事11

  【注音】

  yè gōng hào lóng

  【成语故事】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典故】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解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用法】

  作定语、宾语;指表里不一

  【相近词】

  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相反词】

  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成语示列】

  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 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

  【成语造句】

  我们再不要重犯叶公好龙的错误了。

  咳,叶公好龙,只不过是神话传说,那还定个“龙年”呢。

成语故事12

  一个人拿着一面盾牌和一枝长枪,在市场上叫卖。他举起盾牌,吆唤说:“我的盾牌坚固极了,什么兵器都刺不穿它。快来买吧!”呆了一会儿,他又举起长枪,吆唤说:“我的'长枪锐利极了,什么东西都刺得穿。快来买吧!”有人问他:“拿你的长枪来刺你的盾牌,结果怎样呢?”那人听了,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自相矛盾”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矛”是“长枪”。有人的言语或行动前后正好相反,可以说他“自相矛盾”。哲学上用“矛盾”来指互相依附又互相对立的两个因素。

成语故事13

  阿臧和阿谷这两个孩子一块去放羊,两个人把放的羊全

  都丢了。

  主人问阿臧在干些什么,原来他是夹着羊鞭子在读书;主人又问阿谷在干些什么,原来他掷骰子玩去了。

  两个人的行动虽然不同,但是对于跑丢了羊这件事却是相同的啊!(见我于1987年12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编译《十二生肖动物传奇故事》)

  《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常用来指单靠主观热情,而不顾事物的固有特性,结果好心办坏事。

成语故事14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

  闻:听说。

  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伸展,舒展。后作伸。

  大行(há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2)大:宽大。行: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

  方:正在。

  北:面向北方。

  持其驾:驾着他的车。

  之:动词,到……去。

  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将:又。

  奚:为何。

  用:费用,钱财。

  御:驾驭车马。

  者:…的人。

  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

  此数者:这几个条件。

  恃:依靠,依仗。

  广:使动用法,使……广大,扩展。

  犹:犹如,好像。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成语故事15

  【成语名字】傲头傲脑

  【汉语拼音】ào tóu ào nǎo

  【近义词】:桀骜不驯

  【反义词】:安分守己、唯唯诺诺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成语解释】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傲头傲脑造句】小明是个傲头傲脑的孩子,家长说的`话他老是不听。

  【傲头傲脑的成语故事】

  《儒林外史》第27回:归姑爷听了这话,回家去告诉丈母说:“这堂客手里有几百两银子的话是真的;只是性子不好些,会欺负丈夫。这是他两口子的事,我们管他怎的!”鲍老太道:“这管他怎的!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老太主张着要娶这堂客,随即叫了鲍廷玺来,叫他去请沈天孚、金次福,两个人来为媒。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5-23

成语故事06-12

成语故事05-15

经典成语故事11-04

成语故事11-19

成语故事09-10

古代成语故事 代成语故事集锦02-16

有关成语故事02-27

中国成语故事03-10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