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成语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故事1
【注音】xún guī dǎo jǔ
【成语故事】大观园内财政出现困难,探春主张姑娘们住的园子不用另请人管理,在园中挑选几个老实本分的人来管理。李纨、宝钗纷纷表示支持。众老婆子纷纷提出承包方案,并表示每年还有额外收入。宝钗对她们说只要循规蹈矩地干,一定会有收获的。
【典故】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宋·朱熹《答方宾王书》
【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相近词】安分守己、规行矩步
【相反词】胡作非为、随心所欲
【成语举例】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成语造句】
◎ 并且当他们回想到自已被父母讥笑的行为时,就会有一种罪恶感,这样他们将不敢越雷池一步,倾向于循规蹈矩的生活。
◎ 实在是因为一经查出,种植者不仅经济损失巨大,且有被送上法庭的可能,因此大都循规蹈矩。
◎ 不久,他们都穿上抢来的衣冠,在郢城里建筑起新的房屋;反倒把些旧日循规蹈矩的人们挤回到西方的山岳里去。
成语故事2
春秋时,宋国有一家卖酒的。他的酒酿造得很好,酒的价格也合理,招待客人时也很殷勤,酒幌子(卖酒的标识)挂得高高的,好远都看得见。可是他的酒却总是卖不出去,以至酒都变酸了。他找不出原因,只觉得奇怪,便去向一位有见识的老熟人杨倩请教。
杨倩说:件魏哲投别的原因,是你家的那条狗太凶了。”卖酒的说:“我家的狗是凶,但这跟卖酒有什么关系呢?’卖酒人仍是不解地阿。
杨倩解释说:“狗凶,人家怕咧。有的人让孩子提着壶去买酒,你的'狗见了,又汪汪的叫,又扑过来要咬人,还不把人家吓跑吗?这就是你的酒卖到变酸还没有人来买的原因。
故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原文借宋国卖酒人的酒美,价廉,待客恭,酒却售不出去,以至变酸了,寻其因是家有恶狗,人们怕狗而不敢去买酒的故事,比喻朝中有权奸当政,贤能之士被排斥,国君受蒙蔽。后以“酒酸不售”讽喻当政者任用谗按之人,堵塞了纳贤进言之道;或经营方式、态度不当。
成语故事3
[成语拼音] chéng rén zhī wēi
[成语解释] 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典故出处] 《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成语故事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成语故事4
[拼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
[释义]
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来借助的力量就被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语出]
三国·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惟有子房。”
[正音]
藏;不能读作“zànɡ”。
[辨形]
尽;不能写作“进”。
[近义]
兔死狗烹 过河拆桥
[反义]
知恩图报
[用法]
含贬义。常与“兔死狗烹”连用。一般用作谓语、定语。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 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造句]
1、那些为资本家卖命的走狗们,终有一天会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的。
2、凡是对人民立下功劳的人,国家都不会忘记他,决不会鸟尽弓藏的。
3、事情办完后,他露出了鸟尽弓藏的本来面目。
4、"鸟尽弓藏"这则成语的'原意是指鸟被打光了,打鸟的弹弓就没用了,也该收藏起来。
5、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贾诩仰天长笑。
6、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加上朝中又复是两派相争的场面,你这么做的用心我能理解,可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
7、一瞬间何苦的脑海中浮现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等等词汇,看来自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有领主府撑腰就没人敢打自己的主意。
8、作为穿越者,吴临自以为辅佐明君成就不世功业,未料鸟尽弓藏,无奈与妻儿避祸山林,却意外穿越回十三年前,初来贵地之时。
9、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来便是历史发展的趋向之所在。
10、怎么能够过河拆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呢?眼下整个章丘城内,也只有自己才能为他们说几句公道话。
成语故事5
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宴请群臣。当时的学官叫做博士的,有70个人参加了宴会。仆射(博士的长官)周青臣上前说了一番歌功颂德的话,大意是:过去的秦国,方圆不过千里,靠陛下您的神灵明圣,平定了海内,放逐了蛮彝之族,凡日月所照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分为三十六个郡县,人人都很安乐,没有战争的祸害,可以万世流传。从古到今,也比不上陛下您的威德。
博士齐人淳于越对这番话很是反感,立刻上前反驳说我听说殷周之王长达千年,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佐。现在陛下您据有四海,而子弟却为普通人,突然有什么变故的话,没有左右手,您靠什么相救?做事不学古人而能够长久的`,我还没听说过。现在青臣又当面阿谀,加重您的过错,他不是忠臣。”
在这段话中,淳于越虽然指责了周青臣,但重点并不在此。他实际所提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原则性的,即要向古人学习;另一个是具体的,即要分封子弟功臣。对此,秦始皇并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下其议”,也就是把淳于越的意见交给大家去讨论。
丞相李斯便在此时提出了他著名的口号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李斯认为,历代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治国,并不是有意要标新立异,而是因为时代在变,治国方法当然也要变。他对秦始皇说:陛下您开创的大业,建立的万世功劳,本来就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
再说,淳于越讲的三代的事情,哪里值得效法!当时诸侯并争,所以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游学之人,如今天下已经安定,颁布了统一的法令,当百姓的就应该努力务工务农,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律条文。现在那些读书人不好好学现在的东西,却拿古的东西来抨击现在,惑乱百姓。过去天下大乱,没有人能够把它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起话来都是以古非今,用些装饰虚妄的话来搅乱事实,人人都把自己的一家之学看作是好的,来批评皇帝所建立的东西。
现在您统一了天下,辨清了黑白是非,他们却还要尊私学,相互用一些不法的东西教给别人。听到上面下了命令,就各自用自己的学说来议论它,进了朝廷在心里嘀咕,出了宫门又街谈巷议的,夸耀皇上听他的话来博取名声,把奇谈怪论看作是高明,率领大家说诽谤的话,像这样下去,那么,皇上您的威信会下降,而下面就会结党,必须要禁止它。
李斯就是在讲完这些话后正式提出了焚书的主张。他说:“凡是不以秦为正宗的历史书,全烧了。不是担任博的,敢有藏诗书百家著作的,也都让官员给烧了。有敢于在一起谈论诗书的,杀了以后抛尸街头。用过去否定现在的人,官吏知道而不举报,与他同罪。所以有专家认为焚书坑儒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弥天大谎,他的主人公不应该是嬴政而是李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命令下达三十天后,还不把诗书烧掉的,脸上刺字,去修筑长城。医药、卜筮、种树的书不烧,如果想要学法令,以官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书就这样开始了。《资治通鉴》中也有内容基本相同的记载:焚书方案是李斯策划的,方案拟成后正式上奏秦始皇,秦始皇批准后,正式颁发焚书令,天下遂大张旗鼓烧书。由秦始皇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恐怕不太公平。而且秦始皇认为,他烧的书都是“不中用者”,他已经“悉招文学方术之士甚众,欲以兴太平”。
成语故事6
【成语名字】春深似海
【汉语拼音】chūn shēn sì hǎi
【近义词】: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光如海
【反义词】:冰天雪地,天凝地闭、林寒涧肃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
【成语解释】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春深似海造句】又是新的.一年来到了,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整个城市春深似海。
【春深似海的成语故事】
《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清代文康作。后经人弥补缺失,改名为《儿女英雄传》。《儿女英雄传》描写的是清朝副将何杞被纪献唐陷害,死于狱中,其女何玉凤改名十三妹,出入江湖,立志为父报仇。淮阴县令安学海获罪,其子安骥筹银千两前去营救。安骥和民女张金凤遇险于能仁寺,幸亏玉凤及时相救,始免于难。事后,玉凤做媒,将张金凤许配给安骥,并解囊赠金、借弓退寇,使安骥一行人平安到达淮阴。后来纪献唐为朝廷所杀,玉凤见仇已报,打算出家,为人劝阻,也嫁给安骥。金凤、玉凤相处亲如姊妹。这就是它初名《金玉缘》的原因。
成语故事7
今晚的成语故事:害群之马
成语释义: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人。
黄帝听说具茨山上住着一名叫大隗的神仙
这位神仙知道时间所有的事情
黄帝决定去想它请教关于治理国家的事情
于是带上一群人马就出发了
可是当他们来到襄城时却迷路了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放马的小孩
小孩嘴里叼着一根草
手上拿着马鞭
看着很机灵
黄帝走过去问:“孩子,你知道具茨山在哪里吗?”
小孩指着远处的山说:“看!那座山便是”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吗?”
小孩说:“知道,他是具茨山有名的神仙。”
黄帝看到他回答十分流利,便又问:“孩子,你知道如何治理国家吗?”
小孩回答:“治理国家的事情我不懂,不过我对放马的事情可是清楚得很。
马有好坏之分,一旦混进一只坏马,整个马群就要遭殃了。
所以放马最重要的就是把坏马赶出去。”
黄帝听了很受启发,临走前深深地向小孩鞠了一躬。
成语故事8
【拼音】liàng jīn mǎi fù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立表妹阿娇为皇后,陈皇后十年来没有生育儿子,嫉妒卫子夫妃子生儿子,被打入“长门宫”,失去了宠爱。她看了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就送去一千金请他为自己写一篇《长门赋》,汉武帝看后就重新宠她。
【出处】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
【解释】
指文章价值很高。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文章值钱
【近义词】
千金买赋
【同韵词】
谦冲自牧、擅行不顾、坏人心术、老羞变怒、奋身独步、一门百笏、避人耳目、无任之禄、殊礼异务、致知格物、......
【成语举例】
汉宫不锁陈皇后,谁肯量金买赋来? 唐·黄滔《司马长卿》诗
成语故事9
【词目名称】袂云汗雨
【成语拼音】mèi yún hàn yǔ
【成语释义】形容行人之多。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杂下九》:“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成语用法】作定语;形容行人之多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结构】联合式
【年代】古代
【押韵词】知情不举、金童玉女、俯拾仰取、拱手而取、善男善女、孤男寡女、郑卫之曲、高蹈远举、以冠补履、兔起凫举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说客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他说道:“临淄有7万户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个男人当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很多,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
【用法】作定语;形容行人之多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
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成语故事10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x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成语故事11
丰沛的雨水使田里杂草狂长。
农夫见了,非除之而不甘。尤其是红根猪草对庄稼为害甚烈,农夫更是深恶痛绝!
红根猪草忍不住叹息道:“我们如此不受欢迎,遭人唾弃,活着何苦呢!”
其他的杂草赶紧安慰说:“其实,我们都不必妄自菲薄,只是站错了位置而已。如若将你拔切后喂猪,显然是很好的饲料。当然还可以与我们一起拔晒后烧成草灰,不也能肥沃土壤么?”
农夫听了,立即改变了对杂草的态度,将它们化腐朽为神奇,使它们成为庄稼的'供给营养。
的确,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只是我们常常被其表面现象所蒙蔽或迷惑罢了!
成语故事12
如虎添翼的故事
相传,只要爬过七七四十九座山,游过七七四十九条河,走过七七四十九个国家,就能看到神仙,并请求他满足你一个愿望。
7岁的小虎外表看似健壮,四肢发达,但其实是很胆小的。他朋友们都知道他的弱点,每天想尽办法整他。不,他们算不上是朋友,只是同一种族罢了。他已经无法忍受这种天天背景下的日子了,决定去找到那位在四十九个国家,四十九条河,四十九座山后等待着他的神仙。他,起程了。
没想到会这么困难——山上有比他还凶猛的野兽、河里有长着比他脑袋还大的嘴的怪鱼,差点把他尾巴全咬掉、一个个神秘的国家里有着奇怪的规矩:不是鞭打外来动物,就是不穿衣服这要关进地牢······可他竟坚持下来了。
二十年过去了,小虎二十七了,哦,已经不能称之为“小虎”了。虽然他长大了,可内心深处还是软弱的。他已游过四十九条河流,走过四十九个国家,翻过了四十八座山。就在最后的一座山顶,他遇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小心翼翼的问:“请问,你就是那位能够满足我一个愿望的神仙吗?”
“是的,恭喜你了,你想要什么呢,我的勇士?”老者慢慢的'说。 我没听错吧?!他心想,神仙大人居然称我为勇士?!那我在外表上怎样才能配得上“勇士”这个身份呢?哦!对了!这二十年来,我一直在幻想拥有一双翅膀。那样就不用那么努力的爬山,那么辛苦的游泳啦!好的,就要一双翅膀吧!
“啪!”神仙一击掌,老虎背上钻出了两个小嫩芽似的翅膀,然后越变越大,越变越大,直到相当于他的背部那么大。他使劲一扑腾,翅膀就把他托上了天空,他成功了!
回到自己的部落,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森林之王。从此,大家再不敢嘲笑他了。
如虎添翼的故事点评
如虎添翼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要想取得成功是没有捷径的,经历磨难并坚持下来,最终一定会成功的。
如虎添翼百度百科释义:
如虎添翼,形容词,如同老虎长了翅膀,比喻强大的事物更加强大了。
《韩非子》如虎添翼——毋为虎傅翼,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常常用来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成语故事13
【汉字书写】:兴高采烈
【汉语注音】:xìng gāo cǎi liè
【成语出处】:南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嗣宗俶(chù)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隽(jùn)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噤重,故情繁而辞隐……”
【成语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常与“乐不可支”连用,也可活用作“兴高而采烈”,强调高兴。
【兴高采烈的意思】:兴:指兴致;采:指精神文采;烈:旺盛、激烈;原指文章有很高的旨趣,文辞犀利。形容人们高兴至极,神采飞扬,得意的神情。也形容欢乐兴奋的气氛。
【兴高采烈的近义词】:心花怒放、欢欣鼓舞、兴致勃勃、精神奕奕、精神焕发、喜上眉梢、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兴高采烈的反义词】:冷水浇头、没精打彩、灰心丧气、长吁短叹、无精打采、垂头丧气、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兴高采烈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评论家刘勰撰写了著名的《文心雕龙》,这其中的《体性》是专门讨论文章的内容,它的论点主要是说: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在风格文体方面跟作者的个人息息相关。为此《体性》中把汉、魏、晋等朝代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作为例证来说明:“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沉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平子淹通,故滤周而藻密;促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公幹(gàn)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嗣宗俶(chù)傥,故响逸而调远;叔夜隽(jùn)侠,故兴高而采烈;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士衡噤重,故情繁而辞隐……”这里所说的“叔夜隽(jùn)侠,故兴高而采烈;”说的是嵇康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侠客,他的`文采如高山流水般富有旨趣。
【兴高采烈例句】
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雯青也不在意,只是腹中饥炎上焚,难过得很,却不见饭开上来。仑樵谈今说古,兴高采烈,雯青只好勉强应酬。直到将交未末申初,始见家人搬上筷碗,拿上四碗菜,四个碟子。”
茅盾《子夜》四:“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地说起来了;但他又突然住了嘴。”
鲁迅《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希特拉先生一上台,烧书,打犹太人,不可一世,连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向被压迫者大加嘲笑,对讽刺文字放出讽刺的冷箭来——到底还明白的冷冷的讯问道:你们究竟要自由不要?”
巴金《春》五:“觉英兴高采烈地跑到石阶上面来。觉群、觉世和淑芬都跟在他后面。淑芬不住地嚷着:‘四哥,给我看。’”
【兴高采烈造句】
每年过年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拿到压岁钱一个个都得意忘形,拿着红包兴高采烈地跑出去玩了。
考试成绩好在寒暑假里可以不用写作业,那些考了一百分的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玩得乐不思蜀。
成语故事14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十分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齐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十分专心集中精力跟教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教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教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可是,一个提高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螳螂捕蝉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明白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明白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明白榆树下头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明白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都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害的表现呀!
寓意启示: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此刻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潜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宠辱不惊
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职责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之后卢本人也大起大落,命运坎坷,他的情绪始终平静如水,并不因起落无常而改变自己的为人原则。
经典魑魅魍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飘过洛阳城旁的洛水时,公然在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无礼地问周王室的鼎有多重,王孙满解释说鼎是国家的象征,国家强大任何魑魅魍魉都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15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事先楚国那么壮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碰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减缓得来。之后,他们便请伯犁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非常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造孽的事儿,知道罪有应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行贿,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下其手”了。
【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成语故事05-23
成语故事06-12
成语故事05-15
经典成语故事11-04
成语故事11-19
成语故事09-10
古代成语故事 代成语故事集锦02-16
有关成语故事02-27
中国成语故事03-10
中国经典成语故事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