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儿童成语故事

时间:2024-05-27 14:04:54 成语 我要投稿

儿童成语故事常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童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儿童成语故事常用【15篇】

儿童成语故事1

  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拼音】: yǒu zhì zhě,shì jìng chéng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h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h,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成语,是从“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演化来的。常用来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小人: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度:推测;君子:旧指品行高尚的人。

儿童成语故事2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吕洞宾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说了一声“变”,顿时拐杖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唱歌,热闹极了。

  船在海上航行着,几位大仙觉得速度太慢,吕洞宾就说:“我们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宝物,使船加快速度。”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扔进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动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几里后,吕洞宾便收回宝剑。

  铁拐李见吕洞宾收回了宝剑,马上摘下自己的宝葫芦,对着船的后面,只听“砰砰”两声,船又加快了速度。汉钟离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扇子,扇了几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蓝采和一见也着了急,拿起快板抛入水中。可是过了一会船又慢了下来,并没有加快。几位大仙笑着说:“怎么你的快板不灵了呢!”蓝采和一看自己的宝物不见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结果一看是被龙王太子给偷了。蓝采和追了上去,与龙王太子大战起来。

  其他七位大仙正谈论着蓝采和的'仙术失灵。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一个浪头,将大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

  他们看蓝采和与龙王太子打了起来,便知道是龙王太子偷了快板。龙王太子见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来想去游玩,偏偏遇上这事,非常生气,便跳入水中直奔龙宫追去。

  龙王太子知道八仙不会善罢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来。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然降落潮头,轻轻扇动蒲扇。只听“呼呼”两声,一阵狂风就把虾兵和蟹将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其他海怪连忙关了龙宫大门。龙王太子见汉钟离破了他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蹿出一条大鱼,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钟离。

  汉钟离急忙扇动扇子,不料那大鱼毫无惧色,嘴巴越张*大。这下,汉钟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时,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大鱼听了,竟然斗志全无,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吕洞宾挥剑来斩大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看,眼前哪儿有什么大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洞宾气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眯眯地说:“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飞了过来。铁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却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条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那大礁和章鱼都是龙王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连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一只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龙王太子现出原形,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杈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八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龙王太子。

  龙王太子斗不过八仙,只得向龙王求救。龙王知道后,把龙王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亲自把快板还给了蓝采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八仙经过一番大战,各自的本领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莱岛。八仙一到,只见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灿烂。这正是历经风雨,才见彩虹。

  解释: 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详细释义

  【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自】: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示例】:说得好,咱们就~吧!

  ◎老舍《茶馆》第一幕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

儿童成语故事3

  闻鸡起舞

  晋代,有一位非常爱国的将军,他的名字叫祖逖。他非常的有才能,也很受人尊敬。但祖逖小时候却是一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知道到处去玩。

  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战争不断,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他的心里很悲伤。为了改变国家的状况,他开始刻苦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请教别人。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是,他觉得自己的学问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就没有答应,仍然刻苦读书。

  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两人经常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两人的关系非常的好,经常谈到深夜,困了就在一张床上休息。

  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叫了,我们快去练剑吧!”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热寒冬,从来没有间断过。

  经过长期刻苦训练,两个人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我们要向祖逖和刘琨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儿童成语故事4

  【成语】:一诺千金

  【拼音】:yī nuò qiān jīn

  【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丘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儿童成语故事5

  临难不惧的故事:

  【成语】: 临难不惧

  【拼音】: lín nàn bù jǔ

  【解释】: 临:到;难:灾难;惧: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成语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由于孔子跟阳虎外貌相似,而阳虎曾侵犯过这地。所以,当地人就包围了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路来救他时,发现老师谈笑风生,就问他为何还有这样的兴致。孔子回答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听了老师一席话,子路对孔子非常佩服。

儿童成语故事6

  饮鸩止渴

  东汉的霍諝,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進了监狱。霍諝明白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样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一种草药,有剧毒),为了解渴去饮鸩(“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一样吗?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進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样可能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信,觉得说得有道理,把信拿给皇上看。不久,宋光被无罪释放。

  “饮鸩止渴”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其严重的结果。

儿童成语故事7

  【成语】: 江郎才尽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释】: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儿童成语故事8

  【成语】:一言九鼎

  【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儿童成语故事9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出处:《北史·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典故: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儿童成语故事10

  【世外桃源】

  世间之外的桃花源。比喻空想中生活安宁、民风淳厚、环境优美的地方,也比喻与世隔绝、逃避现实的地方。

  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靠捕鱼为生的人,一天顺着溪水行船,不知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只见两岸几百步以内,没有一棵杂树,遍地芳草鲜美,林中花雨缤纷。渔人很惊异,便把小船继续向前划去,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到了桃林尽处、溪水源头,发现有一座山,山峰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渔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走进去。刚进去,里面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再向前走几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广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优美的池塘、桑树、竹林等等。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人们来往耕作的情形,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都和外界一样。老老少少全都自由自在,快乐逍遥。他们看见渔人,大为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全都告诉了他们。人们就邀请他回到家中,摆酒杀鸡来款待。村里听说有这样一个客人,都来问候和打听消息。他们自称祖先为了躲避秦代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没有出去,于是和外边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到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渔人就把他所知道的外界情形一五一十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都惊叹感慨。其余的人也都相继邀请渔人到家中,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一连住了几天,才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叮嘱他说:“用不着对外面的人说起。”

  渔人出了洞口,找到了自己的船,顺着来时的路,一处一处做了标记。回到郡里,便到太守那里说了这个情况。太守随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那条路。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趣高远的人。听说这件事,兴致勃勃地打算去寻访,没有去成,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去探访的人了。

儿童成语故事11

  孙康映雪

  【成语故事】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出处】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艺文类聚》卷二

  【解释】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勤奋读书

  【相近词】囊萤映雪

儿童成语故事12

  汗流浃背的故事:

  【成语】: 汗流浃背

  【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解释】: 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成语故事】:

  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楞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

  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已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儿童成语故事13

  【成语】:引狼入室

  【拼音】:yǐn láng rù shì

  【解释】: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成语故事】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只羊。牧羊人渐渐地对狼放松了戒心。后来,牧羊人觉得狼跟在羊群后面有好处,不用再提防别的野兽了。再后来,他索性把狼当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见狼把羊管得很好,心里想,人们都说狼最坏,我看不见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进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应了。狼估计牧羊人已经进城了,就冲着山林中大声嚎叫了几声。它的嚎叫声引来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伪善欺骗了。成语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内部。迎刃而解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故事

  【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拼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解释】: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成语故事】

  刘邦派韩信去攻打赵国。韩信用计杀退了赵兵,杀死了赵军统帅陈余,也活捉了赵国出名的谋士李左车。韩信知道李左车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便亲自为他解下绑绳,并且十分客气地向他请教说: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边讨伐齐,什么办法才会成功呢?李左车感到很羞愧,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我是一个吃了败仗的俘虏哪有资格谈论这样的事情呢?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并非是在虞国百里奚愚蠢,到了秦国又变得聪明,而在于国君是不是信任他,能不能听他的谋划。陈余的失败,是他没能听取你的计谋。如果他按照你的意见作战,我也要被你们俘虏了。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地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你别推辞了。李左车见韩信很诚恳,便讲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聪明的人考虑千次,可能有一次是错的;愚蠢的人考虑千次,也可能有一次是对的。俗话说:狂人的话,至贤也可以选择。只恐怕我的计策不值得您采用,但我愿意献愚忠,为您效劳。您背水作战,不到一个上午打垮赵军20万,杀死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将军在战略上的长处。然而,农民遭受兵灾,非常贫苦,士卒经过激战,非常疲惫。如果您现在用这样疲惫的军队,去攻打燕国的牢固城池,恐怕难以攻下。而且,战事如果拖得久了,士卒们会更疲惫。再说,军粮也会发生困难。因此,我认为,你如马上用兵,这便是您的战略的短处。善于用兵的.人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韩信问:那么,我目前应该怎样呢?李左车说:现在应该按兵不动,先安定赵国的秩序,抚恤赵国阵亡将士的遗孤。这样做,人们就会拥护您。方园百里之内,就可能有人送来牛肉和酒,犒劳您的将士。到那时,您可以一面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一面派遣说客,拿着您的亲笔信到燕国去,把自己战略上的长处显示给燕国看,那样,十有九燕国会自行投降的。燕国投降后,再派遣说客到齐国去,把燕国投降的事告诉齐国,齐国也会像草随风倒一样,很快降服。这样,夺取天下就不难了。用兵向来讲究先虚后实,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韩信按着李左车的意见去做,果然获得了成功。

儿童成语故事14

  【成语释义】途:道路。废:停止。原意指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

  【成语来源】东汉时,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一天,他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轻视地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东西呢?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就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一寸一寸积累起来,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了。读书也是如此,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如果半途而废,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继续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家。

  【近义成语】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功亏一篑

  【反义成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成语接龙】半途而废→废寝忘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开言路→路绝人稀→稀世之宝

儿童成语故事15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讲述6个成语故事。同学们应该知道成语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每一个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当然在这些成语背后也有着含义深远的故事咯!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吧!

  1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疾风劲草

  西汉末年,颍[Yǐng]阳(今河南省许昌附近)有个人名叫王霸,刘秀起兵反王莽路过颍阳时,王霸带领一帮朋友去拜见刘秀,请求入伍,刘秀表示欢迎。

  王霸入伍后忠心耿耿,多次打胜仗;特别是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刘秀的信任。

  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省邯郸一带镇压王郎等各路农民起义军时,军事行动遭到了很大挫折。面对逆境,当初和王霸一块儿入伍的朋友们,现在都偷偷地溜走了,只有王霸继续战斗在刘秀的队伍中。

  经过这次考验,刘秀对王霸更加信任了,他动情地说:“在颍阳投奔我的人现在大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为我出力,真是疾风知劲草啊!”

  刘秀登基做皇帝后,封王霸为偏将军,后又任上谷(今河北省中西部)太守。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终是光武帝刘秀的.心腹将领。

  人们常用?疾风劲草这个成语来比喻立场坚定不移,即使遇到最大困难也不变节。

  疾风劲草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jí fēng jìng cǎo

  【出处】《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解释】疾风劲草指的是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立场坚定,忠贞可靠。

  【相近词】疾风知劲草

  【同韵词】沾沾自好、携幼扶老、病来如山倒、争多论少、昆山之下,以玉抵鸟、比翼鸟、地不爱宝、传经送宝、铮铮佼佼、冒名接脚。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新朝末年,全国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皇族刘秀与刘演联合起兵,王霸前来投奔刘秀。更始帝刘玄借故杀了刘演,刘秀只好带兵进军河北,一路十分艰难,只有王霸始终如一跟随他。刘秀感慨地说:“只有在迅猛的风中才看出坚韧的草。”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疾风劲草点评

  故事中王霸始终追随着刘秀,不畏艰难险阻帮助他一起打天下,所以最后王霸获得了刘秀的信任,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通往成功的路上并非鲜花遍布,需要我们拿出百折不挠和坚定不移的“利剑”一路披荆斩棘,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希望小朋友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像王霸一样不怕艰辛,努力坚持,我们一起加油吧!

  2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匹夫之勇

  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囚禁三年,受尽了耻辱:回国后,他决心自励图强,立志复国。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马强壮,将士们又一次向勾践来请战:“君王,越国的四方民众,敬爱您就象敬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现在,儿子要替父母报仇,臣子要替君主报仇。请您再下命令,与吴国决一死战。”

  勾践答应了将士们的请战要求,把军土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敢,而希望你们步调一致,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

  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匹夫之勇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pǐ fū zhī yǒng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解释】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用法】 作宾语;指个人的勇气

  【近义词】一夫之勇

  【反义词】深谋远虑

  【例句】你说尽一孤忠,上有寡母,下有娇妻,倚托何人?不可使匹夫之勇,懊悔无及。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匹夫之勇点评

  故事中越王勾践跟将士们表达的.就是团结起来上下一心,这样的队伍是强大的。匹夫之勇与真正的勇敢截然不同,我们要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只有团结,才能越战越勇,才能永胜不败!不要一个人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噢~

  3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大器晚成

  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大器晚成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dà qì wǎn chéng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年纪大才成才

  【近义词】老有所成,奇葩晚放

  【反义词】年轻有为,青年才俊

  【歇后语】百岁挂帅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大器晚成点评

  凡大器晚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小就刻苦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获得机遇而成功。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将来才能有更大的作为。当然咋面对他人的成功要耐得住寂寞,真正的人才都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

  4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一意孤行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一意孤行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yī yì gū xíng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赵)禹为人谦倨。为吏以来;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顽固派

  【近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独行其是、自以为是、独断独行

  【反义词】顺风转舵、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回心转意、群策群力、言听计从、迷途知返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一意孤行点评

  故事中赵禹不顾大家的指责,坚定自己的`原则,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于正确的事情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要受他人干扰。但是也不要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凡事总是我行我素,后果是自己吃亏。所以对好意劝告应认真考虑,并及时予以吸收和采纳,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5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重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弄巧成拙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解释】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批评场合

  【近义词】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事倍功半、弄巧反拙

  【反义词】恰到好处

  【例句】本来书记以为他的劝告会起到安慰作用,没想到竟弄巧成拙,她哭得更厉害了。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弄巧成拙点评

  故事中的童仁益自作聪明想投机取巧,结果反而败事,把情况弄得更糟。这个成语故事警告我们凡事要经过深思熟虑,千万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地乱出馊主意。聪明理智的你可千万要小心,凡事不要弄巧成拙了哟~

  6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有恃无恐

  春秋时,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觉得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到了,就率领着大军去讨伐鲁国。鲁僖公听说敌军压境,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为使者出使齐军。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截住了齐孝公。

  展喜是个很善于辞令的人,他先是很恭敬地对齐孝公说:“我们国君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

  齐孝公傲慢地问:“你们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喜回答说:“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怕,但我们大王却一点儿也不害怕。”

  齐孝公不相信:“你们鲁国国库空虚,地里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怕呢?”

  展喜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终于把天下治理得安定兴旺。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子子孙孙都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这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不害怕。”

  齐孝公听了,自觉理亏,无言以对,只好打消了讨伐的念头,又率领着大军回去了。一场大战就这样被展喜的几句话给化解了。

  有恃无恐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 yǒu shì wú kǒng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解释】 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仗势。

  【近义词】 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有恃毋恐

  【相反词】胆小怕事

  【同韵词】恃强怙宠、连畴接陇、疾如旋踵、老古董、雾起云涌、不次不宠、搏砂弄汞、情根欲种、延颈跂踵、风起潮涌

  儿童睡前成语故事:有恃无恐点评

  故事里展喜拿出成王的遗命劝说齐孝公要世代友好,于是齐孝公听了自觉理亏,便打消了讨伐的念头。我们做人还是要有所顾忌的,因为如果我们心中没有一丁点害怕的东西,那所做的事情必定会没有底线,这样可不好。

【儿童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成语故事02-02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05-14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0-31

儿童成语故事07-27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1-24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4

儿童成语故事【精华】05-16

杞人忧天儿童成语故事05-08

儿童成语故事范文04-28

5岁儿童的成语故事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