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儿童成语故事

时间:2024-05-16 12:05:34 成语 我要投稿

儿童成语故事集锦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还记得都学过哪些成语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童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童成语故事集锦15篇

儿童成语故事1

  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拼音】: yǒu zhì zhě,shì jìng chéng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h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h,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成语,是从“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演化来的。常用来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测正派人的心思。小人:指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度:推测;君子:旧指品行高尚的人。

儿童成语故事2

  王祥卧冰

  西晋的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小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就给他娶了一个后母。虽然是后母,但是王祥对她依然很孝顺。

  他们家院子里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又大又甜好吃极了。快要到李子成熟的季节了,由于后母非常爱吃李子,王祥就常常在院子里赶鸟雀,生怕它们来啄食。可是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很多李子都掉了下来,王祥就抱着李树大哭起来,后母看到了非常感动。

  有一年冬天,后母忽然很想吃鲜鱼,但是寒冷的`冬天,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王祥跑了好几个地方都买不到鲜鱼。于是,他就拿着渔网和木棒跑到河边,准备把冰敲破,然后下网捕鱼。可是冰太厚了,怎么敲也敲不破。

  王祥就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融化。他脱了衣服躺在冰上,过一会再继续敲打……就这样,他终于在冰上打了一个窟窿。王祥也终于捕到了两条金色的大鲤鱼,他的后母也如愿得吃到了新鲜的鱼。王祥卧冰的故事,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后来,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

  王祥卧冰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孝顺父母,用心去对待他们,就像他们对待我们一样。

儿童成语故事3

  【成语释义】形:形态。形容人因为高兴而忘乎所以,失去了常态。

  【成语来源】阮籍是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幼年丧父,家境非常贫寒。但是年幼的阮籍非常刻苦勤奋,最终成为了一名有学问的文人。阮籍心存济世之志,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极为不满,但又不敢明确地表明自己的'主张,所以只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嵇康是他的好友,他对当时的统治者也极为不满。他们两个人的思想抱负是相同的,因此关系也非常密切。

  阮籍还有一些比较要好的朋友,如: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们七人经常聚在一起闲谈、狂饮、作诗、弹琴,人称“竹林七贤”。

  在七人当中,阮籍大概是最哭笑无常的了,因此《晋书》上说他“当得其意,忽忘形骸”。

  【近义成语】神采奕奕、忘乎所以

  【反义成语】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成语接龙】得意忘形→形影相随→随遇而安→安贫乐道→道听途说→说三道四→四大皆空→空前绝后→后来居上→上行下效

  【道理升华】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要因为一时的兴奋和得意。而失去常态,丑相百出。

儿童成语故事4

  得意忘形

  魏晋时,有个名气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学多才,性情极其豪放。他读书入迷时,可以好几个月都不出家门。出外游玩和访友时,因迷恋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间的交往,常常几个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时候就尽情地享乐,能够忘记自己是什么模样。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车水马龙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半途而废

  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妙手回春

  春秋时期齐国神医扁鹊经过虢国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中庶子太子的症状,认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就叫弟子子阳磨好针,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太子就苏醒过来,再经汤药调解,20天后就完全康复,扁鹊赢得妙手回春的称号。

  得陇望蜀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

  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

  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既是褒义词,又是贬义词。

  对牛弹琴

  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

  买椟还珠

  有一个在郑国卖珠宝的楚国人。他用名贵的木兰雕了一只装珠的匣子,将盒子用桂椒调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宝和宝玉点缀,用美玉连结,用翡翠装饰,用翠鸟的羽毛连缀。

  有个郑国人把匣子买了去,却把匣子里面的珠子还给了他,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盒子,而不善于卖珠宝。

  东施效颦

  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

  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

儿童成语故事5

  抛砖引玉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gǔ)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常建的人,他的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没有赵嘏写的好。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心想,“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来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一定会补全的。”于是他就在墙上题下了半首诗。

  后来赵嘏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后来人们说,常建的这个办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观点或文章介绍给大家,目的是为了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个表示自谦的说法。

儿童成语故事6

  孙康映雪

  【成语故事】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经过他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出处】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艺文类聚》卷二

  【解释】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勤奋读书

  【相近词】囊萤映雪

儿童成语故事7

  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娑,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大方,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惊,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日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

  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此时他才知道。

儿童成语故事8

  【成语】: 差强人意

  【拼音】: 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释】: 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成语故事】:

  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

  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战,总是紧紧跟着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尔输了,每个人都提不起劲来,吴汉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悲观,应该振作起来,准备继续作战。

  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它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

儿童成语故事9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儿童成语故事10

  曲突徙薪

  西汉时期,有人盖了一座新房子,客人们都前来观赏。可是有一个客人,看到烟囱笔直地竖在厨房顶上,灶门口又堆着柴禾,就劝主人把烟囱重新砌得弯曲一些,柴禾要搬得远些,以免发生火灾。可是主人认为这客人不会说吉利话,很不高兴,便没有听他的。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幸亏左邻右舍赶来相救,才把火扑灭。主人为了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杀牛买酒,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坐在旁边,就是没有请那位劝他改砌烟囱,搬走柴禾的人。

  席间有个客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从那位朋友的意见,根本不会失火,也就用不着像今天这样杀牛打酒请客了。现在你请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却把那位朋友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吗?”

  主人听了这话,猛然醒悟过来,他马上派人把那位朋友请来,并让他坐了首席的位置。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知道这是甚么鸟吗?”

  聪明的齐王一听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直往上冲,一鸣叫声惊人。”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

  后来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磨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据说他年轻的时候,读书进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烦起来。有一天,他出门去玩儿,看见一个老婆婆蹲在小溪旁边,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这是干什么?”老婆婆头也不回,一边磨她的铁棒,一边回答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更奇怪了,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绣花针吗?”老婆婆说:“我今天磨,明天磨,铁棒只会越磨越细,哪怕它磨不成绣花针!”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像开了窍。他从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个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针”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这个成语说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统一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必须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务必趁目前吴国衰弱立即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为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兵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此刻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儿童成语故事11

  【成语】: 河伯为患

  【拼音】: hé bó wéi huàn

  【解释】: 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成语故事】:

  “抱朴子”里记载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叫做冯夷的人,因为渡河的'时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为河伯。但是,在战国魏文候的时候,发生过和河伯有关的故事。

  西门豹是当时魏国的邺县县令。他一到邺县上任,就调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结了巫师骗钱。这些人恐吓老百姓说:“河伯每年要娶一个妻子,否则这里一定会发生水灾。”他们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钱,还淹死了不少女孩。于是,西门豹为了整顿当地的风气,就决定要铲除这些人。他利用智能,骗三老和巫师说那女孩并不美丽,河伯不会满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师转告河伯,然后二话不说就把那些人丢入河中。

  后来,西门豹带着老百姓开挖水道,引来河水灌溉农田,老百姓从此便过得很幸福,也不再担心河伯的问题了。

儿童成语故事12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机会。

儿童成语故事13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吕洞宾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说了一声“变”,顿时拐杖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唱歌,热闹极了。

  船在海上航行着,几位大仙觉得速度太慢,吕洞宾就说:“我们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宝物,使船加快速度。”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扔进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动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几里后,吕洞宾便收回宝剑。

  铁拐李见吕洞宾收回了宝剑,马上摘下自己的宝葫芦,对着船的后面,只听“砰砰”两声,船又加快了速度。汉钟离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扇子,扇了几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蓝采和一见也着了急,拿起快板抛入水中。可是过了一会船又慢了下来,并没有加快。几位大仙笑着说:“怎么你的快板不灵了呢!”蓝采和一看自己的宝物不见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结果一看是被龙王太子给偷了。蓝采和追了上去,与龙王太子大战起来。

  其他七位大仙正谈论着蓝采和的仙术失灵。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一个浪头,将大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

  他们看蓝采和与龙王太子打了起来,便知道是龙王太子偷了快板。龙王太子见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来想去游玩,偏偏遇上这事,非常生气,便跳入水中直奔龙宫追去。

  龙王太子知道八仙不会善罢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来。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然降落潮头,轻轻扇动蒲扇。只听“呼呼”两声,一阵狂风就把虾兵和蟹将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其他海怪连忙关了龙宫大门。龙王太子见汉钟离破了他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蹿出一条大鱼,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钟离。

  汉钟离急忙扇动扇子,不料那大鱼毫无惧色,嘴巴越张*大。这下,汉钟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时,忽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大鱼听了,竟然斗志全无,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渐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吕洞宾挥剑来斩大鱼,谁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看,眼前哪儿有什么大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洞宾气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一旁笑眯眯地说:“待我来收拾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飞了过来。铁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却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条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那大礁和章鱼都是龙王太子变的。这时,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连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一只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龙王太子现出原形,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杈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八位大仙各显法宝,一齐围攻龙王太子。

  龙王太子斗不过八仙,只得向龙王求救。龙王知道后,把龙王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亲自把快板还给了蓝采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八仙经过一番大战,各自的本领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莱岛。八仙一到,只见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灿烂。这正是历经风雨,才见彩虹。

  解释: 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过海详细释义

  【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自】: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示例】:说得好,咱们就~吧!

  ◎老舍《茶馆》第一幕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

儿童成语故事14

  简单的儿童成语故事:千里鹅毛

  有一个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飞禽——天鹅,便派一位名叫缅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进贡。缅伯高抱着天鹅,走到潘阳湖边时,忽然觉得应该停下来给天鹅洗个澡,就小心翼翼地将天鹅放入水中。不料,天鹅却振翅飞走了,只掉下—根鹅毛。缅伯高没有办法去捉,只好拿着这根鹅毛面见皇帝。他害怕皇帝处罚自己,就编了一首顺口溜,大意是这样的:“我来向您朝贡,经过了万水千山,可到了潘阳湖时天鹅飞走了;我悲痛欲绝,今天上复天子,请您饶了缅伯高。再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皇帝听后,饶了缅伯高。

儿童成语故事15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渐渐受到人们的称赞。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担任司州主簿。二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办公,晚上合盖一条被子睡觉,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从此,“闻鸡起舞”就成了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每天鸡叫后,两人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公元311年6月,匈奴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祖逖要求北伐,收复中原。司马睿内心不愿作战,只任命他为豫州刺吏,要他自己招募x队,祖逖率领自己的部属横渡长江,当船到中流时,他举起桨来叩击着船舷,起誓说:“我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决不再渡江回到南方去!”有勇有谋的祖逖不久就夺回了黄河以南的全部国土。但他的行动引起了晋朝统治集团的疑忌,对他施加压力。公元321年,祖逖五十六岁时,怀着未了的志愿饮恨而死。

  ——《晋书·祖逖传》

【儿童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06-03

儿童成语故事07-27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1-24

儿童成语故事02-02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0-31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05-14

杞人忧天儿童成语故事05-08

名落孙山的儿童成语故事05-29

儿童成语故事范文04-28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