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干戈为玉帛成语解释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干戈为玉帛成语解释,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语】:化干戈为玉帛
【拼音】: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简拼】:hggwyb
【解释】: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示例】: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近义词】:转危为安
【语法】: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化干戈为玉帛 成语接龙
【顺接】:垂名竹帛 功垂竹帛 名书竹帛 名垂竹帛 书功竹帛 束发封帛 衣不重帛 永垂竹帛
【逆接】:败俗伤化 笔参造化 笔补造化 冰消气化 不言之化 超神入化 出神入化 垂拱之化
【逆接】:化为乌有 化为异物 化为泡影 化为灰烬 化作泡影 化公为私 化及冥顽 化及豚鱼
扩展资料
化干戈为玉帛没有下句,可接近义词:化戾气为祥和。
化干戈为玉帛 (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玉帛,玉即玉;帛为丝织品。二者皆为进贡之上品,在此引申为重修于好,相互礼尚往来的意思。干戈指兵器,借指战争或者争斗,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友好。
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译文:
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三仞(八尺为一刃)高的城池来保护国家守卫百姓,大家都想离开他,别的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发现这一情况,就拆毁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部落首领上万。
玉帛意指和平和先秦时期通行的礼制有关。凡是初初见尊长,或者诸侯之间的往来通问修好,见面时彼此都要赠送礼物,所送的礼物叫贽。赠送礼物时也有一套礼仪,即贽礼。
贽中最珍贵的礼品便是玉帛。聘问时所送的玉,是圭、璧一类。圭、璧属于瑞玉,这类玉器能够表明诸侯身份、等级,是礼的体现。赠送瑞玉,以示敬重;帛是丝织品,显示财富。
春秋末期,晋国和楚国两国,连年征战,争夺霸主,百姓苦不可言,给周围的弱小邻国也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后来,宋国先后两次从中斡旋,分别于公元前580年晋楚结盟修好。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缔结第二次弭兵(止息战事)之约,这次弭兵之约,不仅使晋楚两国和平相处达五十年之久,也使得邻国的宋国、鲁国、卫国、曹国得以安保,是化干戈为玉帛最好的史例。因此,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化干戈为玉帛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兴风作浪成语解释11-05
同休等戚成语解释05-19
酒虎诗龙成语解释11-05
范张鸡黍成语解释11-06
楚得楚弓成语解释05-19
马角乌白成语解释05-19
你争我夺成语解释05-19
挠腮撧耳成语解释05-19
炮龙烹凤成语解释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