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不教而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时间:2022-11-04 19:35:49 成语 我要投稿

不教而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教而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教而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

  【注音】bù jiào ér zhū

  【出处】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富国》

  【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不教而杀

  【相反词】仁至义尽、谆谆教诲

  【同韵词】糊糊涂涂、时异事殊、日异月殊、一命鸣呼、一人有福,拖带满屋、舛讹百出、诈败佯输、神思恍惚、满腹诗书、十年读书。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次上暴、贼及小家子气

  【示例】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不教而诛。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成语造句】

  惩办主义不教而诛,不仅不能教育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反而会伤害他们,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

  春秋·孔子《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衍生典故

  战国·荀况《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亲属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不教而诛”。

  成语故事

  孔子有个弟子,名叫颛孙师,字子张。

  子张问孔子:“怎样才可以管理政事呢?”孔子回答道:“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管理政事了。”[3]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

  孔子答道:“君子使老百姓受到好处,而自己却不耗费;让老百姓劳作,老百姓却不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老百姓得到一些好处,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呢?”

  孔子答道:“叫老百姓做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老百姓有好处,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吗?选择老百姓能干的活,让他们去干,谁还会怨恨呢?自己追求仁德而得到仁,怎能叫作贪图财利呢?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那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君子衣冠整齐,目光严肃端正,使人望而生畏,这不也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子张问:“什么是四种恶政呢?”孔子回答道:“事先不教化而杀人,叫作虐;不加告诫,而要求成功,叫作暴;命令下达很晚,又要求限期完成,叫作贼;同样给人东西,却很吝惜,这就叫作小气。”

  成语寓意

  孔子说,平时不教育,不督促,平时不检查,不能做到防微杜渐,最后却要拿别人开刀,拿别人做替罪羊,这等于放纵和犯罪。如果不是蚁群长期啃噬长堤,也不会有垮塌的后果;如果没有梁柱朽腐,也不会有大厦倾倒的危局。成语告诉人们,要想做到不触底线,不出事故,就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做到防患于未然,在细微处多留心。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不教而诛”指事先不教育,不向人指明正误是非,一犯错就加以重罚或诛杀。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惩办主义不教而诛,不仅不能教育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反而会伤害他们,达不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现代·老舍《民主世界》:“他要是不答应,请告诉他,这里的有势力的人不是我的同事,就是我的朋友,无论公蜕私断,都没他的好处。我们这是民主时代,我不能不教而诛,所以请你先去告诉明白了他。”

  现代·吴恩培《巨商沈万三》:“对待百姓决不可不教而诛,而应从教化入手,使百姓能知礼仪,才可以正民风。”[3]

【不教而诛的成语解释及故事】相关文章:

不教而诛的成语典故10-07

栉风沐雨的故事及成语解释04-13

残杯冷炙的故事及成语解释04-13

畏首畏尾成语解释及故事04-27

成语名落孙山的故事及解释04-11

爱屋及乌的成语解释及故事01-01

杯弓蛇影的成语解释及故事11-08

雕虫小技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03-03

指鹿为马成语解释及出处故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