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历兵秣马成语解释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兵秣马成语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原文】:
历兵秣马
【标准发音】:
lì bīng m mǎ
【繁体写法】:
曆兵秣馬
【历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秣马成语接龙】:
隔年皇历 → 历兵秣马 → 马上功成
【用法分析】:
适用于与历兵秣马的意思相吻合的上下文语境之中。
【读音预警】:
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lì bīng m mǎ】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成语出处】
历兵秣马,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历兵秣马矣。”(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和秦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的大夫烛之武在危急之中,只身一人冒死来到秦营,劝秦国国君不要上晋国的当,因为郑国灭亡了,也就削弱了秦国的势力。秦国国君觉得有理,便下令撤军回国,又派三员将领杞子、逢孙、杨孙带领一部分军队帮助郑国守城。秦军撤退后,晋国大夫子犯要攻打秦军,被晋文公阻止了。于是晋军也跟着收兵回国。这样,杞子等三位将领就留在了郑国。
两年后,杞子派人暗中送给秦国国君一封密信,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请秦军速来偷袭郑国国都,他们积极做好内应。秦国国君非常高兴,不顾老臣蹇叔的反对,当即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领率领大军去偷袭。蹇叔的儿子也在这支远征军中,送别时,蹇叔抱住儿子失声痛哭,还说“你们一定会在殽这个地方遭到晋军抵御,到时,我来收你的尸骨。”秦穆公知道后,大骂蹇叔该死。
秦国离郑国有千里之遥,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周天子的京城洛阳,长途行军,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滑国境内。这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赶着一群牛到洛阳去做生意,在滑国遇上了东进的秦军,立刻明白秦军是要去偷袭自己的祖国。他急中生智,假扮郑国的使者迎向秦军,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对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你们远道而来,十分辛苦,特命我前来迎接,搞劳贵军。”孟明视以为郑国早有防备,只好停止进军。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火速向郑国报信。郑穆公得到弦高的紧急情报,立即下令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派人去北门察看秦国驻军的活动。这时杞子等人已经带领部下作好了作战的准备,他们磨好了武器,喂饱了马匹,正准备动手。郑穆公立刻派大夫皇武子去见杞子,对他说:“我们很抱歉,没有好好款待你们,现在你们的孟明视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阴谋败露,就分别仓皇地逃往齐国、宋国。郑穆公作好迎战准备,严阵以待。孟明视得到消息,知道偷袭郑国的计划不能成功,只好把小小的滑国抢掠一空,下令班师回国。
还师途中,他们经过险地殽,果然,晋军早已在那里埋伏多时,秦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溃不成军,孟明视等三名将领全部被晋军活捉。
【成语寓意】
历兵秣马这个典故阐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涵义,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在弦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弦高只是郑国一个以买卖为生的普通商人,但当他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的国家时,毫不犹豫地冒着破产和被识破而杀头的双重危险,把自己用来做生意的牲畜送给秦军,拖延秦军进攻的步伐,充分体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历兵秣马意谓把兵器磨快,把战马喂饱,形容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这个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等。
运用示例
南宋·陈亮《酌古论·吕蒙》:“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历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历兵秣马,以报国雠。”
【历兵秣马成语解释】相关文章:
成语的解释12-06
经典成语及解释10-12
猴的成语及成语解释12-08
关于智商的成语及成语解释11-19
按部就班的成语解释01-20
成语的解释造句08-21
成语解释大全07-18
成语害群之马解释10-14
成语大全及解释07-20
龙举云属成语解释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