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

时间:2021-11-15 16:14:35 成语 我要投稿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不做二不休成语,快来看看吧。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1

  【成语】:一不做,二不休

  【拼音】:yī bū zu,èr bù xiū

  【简拼】:ybzebx

  【解释】: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出处】: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示例】:到这地步,~,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近义词】:破釜沉舟

  【反义词】:犹豫不决

  【歇后语】:老大懒惰老二勤;扳倒葫芦洒了油

  【语法】:作谓语、状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英文】:as well be hanged/hung for a sheep as/for a lamb

  【日文】:毒(どく)を食(く)らわさらま

  【法文】:le vin est tiré,il faut le boire

  【成语故事】:唐德宗时期,安禄山起兵反叛,卢龙节度使朱泚及部将张光晟也起兵反叛。李晟奉命征讨叛军,活捉了张光晟。张光晟表示愿意重新归顺唐王朝,德宗身边大臣坚决反对,只好处死他。张光晟感慨地说:“第一不要做,第二做就要做到底。”

  【顺接】:休休有容 休兵罢战 休养生息 休声美誉 休征嘉应 休戚与共 休戚共之 休戚是同

  【顺接】:不做不休 侈侈不休 刺促不休 刺刺不休 得休便休 喋喋不休 断断休休 精进不休

  【逆接】:百不失一 百不当一 百不得一 百不获一 百喙如一 百无失一 百里挑一 报效万一

  【逆接】:一一行行 一丁不识 一丁点儿 一丁至微 一丈五尺 一不扭众 一不拗众 一世两清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2

  一不做,二不休( yī bū zu,èr bù xiū )

  解释: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一不做二不休”这个词,其意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这个词出自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张光晟是陕西周至人,唐代中期北方军人,他是施恩不图报的.义士,边境护国的良将,最后却被命运捉弄成了叛臣。

  张光晟的起家得力于王思礼的提携。公元755年,唐朝的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在与叛军的一次交战中,朝廷方面的大将王思礼坐骑被箭射中倒毙。就在他处境危急的时刻,当时还是一名普通骑兵的张光晟把马让给他,使他脱离了险境。

  安史之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官,但他不忘张光晟的救命之恩,和张光晟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光晟的官越做越大,官运甚是亨通。

  当时在位的唐德宗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引起了各地节度使的不满。建中三年(782)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

  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战火一下从河北蔓延到河南,而且东都告急。建中四年(783)十月,德宗准备调往淮西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途经长安时,因为没有得到梦寐以求的赏赐,加上供应的饭菜又都是糙米和素菜,士兵发生了哗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泾师之变”。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成为唐朝继玄宗、代宗以后又一位出京避乱的皇帝。

  兵变获得了暂时的成功,叛军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

  朱酢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副将。不料出师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的军队日渐接近奉天。在这种情况下,朱酢、张光员只能退回到长安。

【一不做二不休成语】相关文章:

古代成语历史典故成语11-17

文搜丁甲成语01-03

门到户说成语01-01

成语典故12-27

成语接龙12-25

成语典故05-22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的成语逆天行事的成语解释05-16

成语典故介绍01-06

狗仗人势成语解析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