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时间:2023-07-01 10:00:15 成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成语故事及出处,一起来看看吧。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成语拼音]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语解释]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典故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成语故事

  战国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谈到齐国的兵力不足时,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

  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

  后来,人们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喻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扩展,成了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蛮干、愣头青的同义俗语而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了。

  成语寓意

  “不管三七二十一”对规范现代人的言行举止,具有较强的警示和指导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因一时冲动而付出惨重代价,不仅自毁前程,还变成了社会的败类和人民的罪人。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工作、生活等诸方面,都应一切从实际出发,遇事要冷静,要进行客观理性分析。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青年学子正处于充满激情和热情、怀揣梦想、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人生阶段,加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社会阅历还很欠缺,所以遇事容易急躁、冲动,不假思索,仅凭感情用事,缺乏理性、冷静的判断,这样就容易干傻事,不仅无益于事情的解决,更会导致人际关系变得十分紧张,甚至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遗憾和悲剧。中世纪波斯诗人萨迪曾经说过:“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中国民间也常说:“冲动是魔鬼,冷静是天使。”由此也昭示人们,无论是在干事、创业,还是在交友、生活等方而,都应多一份理性谨慎,多一份深思熟虑,多一份克制和宽容,多一份平心静气,少一点感情用事,少一点跟着感觉走,少一点斤斤计较,少一点急躁和冲动。

  成语出处

  “不管三七二十一”语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源于原始时期先民的计数方法

  那时人们像孩子一样扳着手指头数数,一个人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两只手有十个手指。因此人们对“二”“五”“十”这三个数特别熟悉。口语中的“一五一十”,就是和以手计数有关系的。五减二得三,五加二得七。在人们印象中,三是少,七是多。数三只要一只手,数七需要两只手。三代表吉利,七象征凶险。因此,人们说“不管三七”,意思是“不管多少”“不管好歹”。后来,人们在这种说法后面加上了“三七”的乘积,“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俗语就流传开了。

  二、源于数字和文字的搭配

  在古汉语里,“三”往往泛指多数、多次,如“三番五次”“举一反三”等。“七”和“切”谐音。“切”和“一”相配,成“一切”,表示概括全部,没有例外。用表示多数、多次的“三”和“切(七)”相配,则成了“三切(七)”,当然比“一切(七)”表示的语气、情感程度更强烈。“三切”演变成“三七”,按乘法口诀自然是“二十一”了。

  三、源于历史故事

  《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杀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这是苏秦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苏秦的计算脱离了实际,后人便把“不管三七二十一”当成不顾一切,不问是非缘由的同义语了。

  四、源于不祥之数

  三七相乘的积为不祥之数,最早可能是讖(chèn)纬家、阴阳家的用语,尔后经过长期演变,才成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样的口语。如《汉书·路温舒传》记载,路温舒跟他祖父学习历数天文的时候,他祖父就说过汉朝的“厄运”在“三七之间”。后来,张晏说这是指的“三七二百一十岁”,意思是说从汉初到汉哀帝、平帝要衰落了。其实,其间并不到210年。三国时代的陈琳作《神女赋》又有“汉三七之建安,荆野蠢而作仇”的话,意思是说,东汉建立210年,到建安时期要遭厄运了。虽然实际上这段时间不足200年,凑不成“三七”之数,但由此可以确知,那时人们已认为“三七”之积是不祥的数字。太平天国起义发布《奉天讨胡檄》,也有“三七之妖运告终”的话。这一看法经过长期演变,人们逐渐总结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口头语。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不管三七二十一”形容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7];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状语;中性。也说不管四六二十四。

  运用示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若三日没有银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巴金《春》二九:“‘那么我就到别地方去,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出去再说!’淑华不假思索地毅然答道。”

  鲁迅《两地书》十二:“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逢辩论,辄~,就迎头一击,所以每见和我的办法不同者便以为缺点。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成语故事及出处】相关文章:

弄巧成拙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7-20

尔虞我诈的出处与成语故事04-19

心旷神怡的成语故事及出处10-07

求田问舍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9-24

破镜重圆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7-19

开天辟地的出处与成语故事03-16

价值连城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8-10

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及出处10-18

开卷有益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4-26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及出处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