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峡》同步阅读题(一)
《三峡》同步阅读题(一)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从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作者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是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2.出处:本文节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
3.作品简介:《水经注》为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三峡,长江三峡的简称,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文章主旨】
本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写作特色】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高度凝练的笔墨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此外,作者写景多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段意概括】
1.总写三峡山的特点:山高领连,中间狭窄。
2.写三峡夏水的特点: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3.写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4.写三峡秋季之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第1段)写山景,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4段)绘水色,分写夏、春冬、秋不同节令的水的特点。
【生字难字】
阙(que ) 叠( die ) 嶂( zhang ) 曦( xi ) 襄( xiang) 裳(chang )
溯(su ) 湍( tuan ) 巘( yan ) 漱( shu ) 属( zhu )
【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空缺。
2重峦叠嶂——重叠的山峰。岩,高峻的山。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重与叠同义。
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除非。自:这里是“如果”的意思。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4.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5.至于夏水襄陵——襄陵:漫上丘陵。襄:上。陵:丘陵。
6.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7.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8.虽乘奔御风——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驭。
9.不以疾也——不以:比不上。以:副词。如此,这么。疾:快。
9.则素湍绿潭——素湍:白色的急流。湍:急流。
10.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
11.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山顶。
12.飞漱其间——飞漱:飞流冲刷。漱:冲刷。
13.清荣峻茂——指水清、树荣、山峻、草盛。
14.良多趣味——良:真的,实在、的确。
15.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16.林寒涧肃——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寂静。
17.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18.哀转久绝—— 哀转:悲哀婉转。绝:停止消失。
19.巴东三峡巫峡长——巴东:郡名,东汉末设置,治所在鱼复(今重庆市奉节东),地控三峡之险,为蜀汉门户。
【成语归纳】
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三峡》同步阅读题一】相关文章:
赵本夫《告别三峡》高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06-14
《麋鹿》阅读题01-17
《山民》 阅读题01-15
阅读题:天窗01-24
《童趣》阅读题01-15
《客》阅读题11-08
《竺可桢》阅读题12-09
高一语文散文阅读题06-23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阅读题01-15
经典阅读理解题目《三峡》12-24